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建立川乌及制川乌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比较􀀁3 个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HPLC 法,Waters SunFire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乙腈-冰醋酸(0.2%)水溶液(使用三乙胺调节􀀁pH 值为􀀁6.2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计算相似度,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及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建立了􀀁3 个产地15 批川乌炮制前后的􀀁HPLC 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5 个和􀀁14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 个共有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16)、苯甲酰乌头原碱(峰􀀁17)、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18)、新乌头碱(峰􀀁21)、次乌头碱(峰􀀁22)、乌头碱(峰􀀁23)。(2) 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川乌炮制前后的􀀁30 批样品被明显分为􀀁2 类,15 批川乌被分为􀀁3 类,15 批制川乌被分为􀀁3 类,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 个成分可能是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潜在差异成分。(3)炮制前后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川江油所产川乌炮制前后部分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产地所产川乌。该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分析,可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庆元香科科,浙江唇形科一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采自浙江南部庆元县的唇形科(Lamiaceae)香科科属(Teucrium L.)一新种:庆元香科科(Teucrium qingyuanense),并附有线描图。庆元香科科与峨眉香科科(T.omeiense)和香科科(T. simplex)接近,与峨眉香科科的区别在于其茎、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倒向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短柔毛和腺点或腺毛,花冠外面密被腺毛和柔毛,花柱疏被腺毛;与香科科的区别在于茎、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倒向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短柔毛和腺点或腺毛,下唇2 齿狭三角形,先端急尖,花冠外面密被腺毛和柔毛,中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基于对茎、叶、花萼毛被的扫描电镜观察和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支持庆元香科科作为独立的种。

  • 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对乡土种桐花树和正红树的化感作用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浓度(0.1、0.3、0.5 g·mL-1)的拉关木根、叶水浸提液对乡土红树植物桐花树和正红树的胚轴(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桐花树种子的成苗率、萌发指数和根长均存在抑制作用,其中,对根长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强。根水浸提液对桐花树幼苗的根长、苗高、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总体上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胚轴的萌发率、萌发指数、生长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根0.1、0.3 g·mL-1 处理组的芽长以及根、叶0.1、0.3 g·mL-1 处理组的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幼苗的生物量也表现为促进作用。抗性生理方面,随着拉关木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和正红树幼苗SOD 活性降低,正红树幼苗POD 活性在根0.3 g·mL-1 和叶0.1 g·mL-1 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乡土植物对拉关木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不同,拉关木水浸提液抑制了桐花树的生长,而对正红树的生长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 饲料花生四烯酸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水平分别为0.04%、0.17%、0.35%、0.66%、1.29%和2.16%(干物质基础)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将上述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3.77±0.98)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RA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S4组有最大值,均显著高于S1组(P0.05),但显著高于S1与S6组(P<0.05)。S3与S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S1和S6组(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在S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S1与S6组(P<0.05)。4)肝脏和肌肉中C20:3n-6和C20:4n-6含量随饲料ARA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C18:3n-6、C20:5n-3和C22:6n-3含量则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0.35%~0.66%)的ARA能够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中ARA的适宜水平分别为饲料干重的0.45%和0.56%。

  • β胡萝卜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β-胡萝卜素是哺乳动物体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重要前体物。β-胡萝卜素及其代谢产物是组织代谢中的关键调节信号因子,因而在哺乳动物(包括人)机体中发挥了许多有益作用。本文概述了β-胡萝卜素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理。

  • 不同脂肪酸来源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以椰子油和棕榈油替代代乳品中的乳脂,研究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等氮等能但脂肪源不同的5种代乳品:1)代乳品中脂肪全部来自于乳脂;2)代乳品中脂肪中50%来自于椰子油,50%来自于乳脂;3)代乳品中脂肪中100%来自于椰子油;4)代乳品中脂肪中50%来自于棕榈油,50%来自于乳脂;5)代乳品中脂肪中100%来自于棕榈油。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14~56日龄犊牛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腹泻率的没有显著影响(P>0.05);2)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哺乳期犊牛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3)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哺乳期犊牛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钙、磷表观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椰子油和棕榈油替代乳脂改变了代乳品中的脂肪酸组成,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无显著影响。

  • 牛奶微生物群落与奶牛乳腺健康和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微生物非培养技术的重大进展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牛奶微生物这一复杂的群落有了新的认识,即牛奶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并且可以直观反映奶牛机体的代谢水平并影响新生犊牛的营养代谢与健康。因此,本文总结了奶牛牛奶微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描述了牛奶微生物的内源性途径假说,讨论了其在奶牛乳腺健康与犊牛胃肠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概述了包含16S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在牛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多组学技术在奶牛瘤胃代谢以及泌乳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相比传统的研究方法,组学技术从更加基础和全面的角度来研究生物学问题,并对物质代谢的分子生物学规律及机制进行解析,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目前为止,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奶牛营养生理研究中,而多组学联合应用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多组学技术联合应用在奶牛瘤胃代谢、泌乳生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奶牛科学的研究以及奶牛健康高效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 浙江唇形科Lamiaceae新种及新组合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描述了浙江唇形科2新种和1新组合种:(1)云亿黄芩与柔弱黄芩的区别主要在于茎、叶片、苞片均被白色多节腺毛,叶片卵圆形,花冠长约6 mm,内面疏被柔毛。(2)短花假糙苏与近缘种八角花的区别主要在茎具沟槽,疏被倒向短柔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形,膜质,长7~17 cm,宽3.5~8 cm,边缘具粗锯齿,花冠长约6 mm。(3)二回羽裂丹参(新组合种)因近二回羽状复叶,花冠黄色,花冠管均远伸出花萼筒外而与南丹参一回羽状复叶,花冠淡紫色、紫色或蓝紫色,花冠管内藏或微伸出区别明显,故作为独立的种处理。

  • 全细胞脂肪酶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8-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脂肪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与游离脂肪酶、物理或化学固定化脂肪酶相比,全细胞脂肪酶具有制备简单、无需蛋白质提取纯化、天然固定化、稳定性及抗逆性更好、制备及设备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以全细胞形式利用脂肪酶被誉为是最有前景的降低生物转化成本的方法之一,关于全细胞脂肪酶的研究一直是脂肪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全细胞脂肪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述评,包括野生型全细胞脂肪酶和基因工程全细胞脂肪酶,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7种乡土植物幼苗生长和 叶绿素的化感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供体,7种乡土植物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构树(Broussonetia papyifer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油茶(Camellia oleifer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为受体,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的水浸提液对受试植物幼苗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在低浓度条件下对花椒、火棘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其余5个物种的叶绿素影响不显著。在高浓度处理下杉木、板栗和构树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的含量表现显著下降。火棘仅叶绿素b显著下降,马尾松均表现为增加,对油茶和花椒影响不显著;(2)对受体植物生长参数测定后发现,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在高浓度( mg·mL-1)条件下对除板栗外的6种受体植物的所有生长参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对火棘、花椒、杉木的地径和冠幅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其余4个物种生长参数影响不显著。

  • 饲喂水平对杂交肉羊(公)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肉羊(公)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参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5只出生日期相近、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羊),分别按自由采食(AL)、限饲70%(IR70)和限饲40%(IR40)3个饲喂水平投喂饲粮。分别在体重达到22和35 kg时进行1期试验,每期试验包括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5 d)和呼吸代谢试验(适应呼吸代谢室24 h,连续测定5 d)。结果表明:1)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5)。3)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IR40组均极显著低于AL组(P<0.01)。4)肉羊绝食60 h,呼吸熵为0.71,第1期和第2期甲烷产生量分别为0.86和1.18 L/d,绝食产热量分别为0.211和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分别为0.252和0.312 MJ/kg W0.75。综合得出,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绝食状态下,甲烷产生量为0.86~1.18 L/d,绝食产热量为0.211~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为0.252~0.312 MJ/kg W0.75。

  •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9尾鱼。初重为(462.53±45.40) g亚东鲑在室内水族箱中流水饲养,饲养周期为77 d。结果表明:同一脂肪水平下,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有所升高,而饲料系数逐渐降低,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雌性亲鱼性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亲鱼性腺指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回升。同一脂肪水平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逐渐增加,蛋白质水平为48%时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36%时(P0.05)。同一蛋白质水平下,18%脂肪水平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略高于9%脂肪水平组。同一脂肪水平下,血清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亚东鲑亲鱼对饲料蛋白质(36%~48%)和脂肪(9%~18%)水平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脂肪水平为9%和18%时,亚东鲑亲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43.11%和45.69%。

  • 稻草或玉米秸秆替代苜蓿对奶牛氮代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草或玉米秸秆替代苜蓿对奶牛氮代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选择45头泌乳中期的经产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牛。各组饲喂含不同粗饲料的饲粮,饲粮精粗比均为55:45:苜蓿组(23%苜蓿干草+7%羊草,AH组)、玉米秸秆组(30%玉米秸秆,CS组)和稻草组(30%稻草,RS组),。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CS组和RS组奶牛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AH组(P<0.05),RS组奶牛的尿氮排泄量显著高于AH组和CS组(P<0.05)。RS组奶牛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酸酐含量显著高于AH组(P<0.05)。RS组奶牛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AH组和CS组(P<0.05)。CS组奶牛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P<0.05),而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和RS组(P<0.05)。各组奶牛的肝脏、肾脏组织切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异常。由此可见,饲喂玉米秸秆或稻草粗饲料的奶牛粪氮、尿氮排泄量的增加导致奶牛氮的利用效率降低。各组奶牛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形态无显著变化,但饲喂玉米秸秆或稻草饲粮可导致奶牛血清中反映肝脏、肾脏健康功能的指标升高。

  • 饲粮添加硬脂酰乳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硬脂酰乳酸钠(SSL)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的断奶仔猪336头,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SSL添加水平分别为0、250、500、750、1 000和2 000 mg/kg,试验分2个阶段,每阶段21 d。试验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等血清生化指标及能量、干物质、氮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00、750和1 000 mg/kg SSL能显著降低仔猪第2阶段料重比(P<0.05),添加1 000 mg/kg SSL显著降低全期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SSL有降低试验第42天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血清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及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值的趋势,且以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3)SSL能显著提高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并且有提高氮及能量表观消化率的趋势,当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SSL能降低仔猪料重比,提高饲料养分尤其是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 牛奶体细胞生成与乳品质量和安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牛奶体细胞数是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偏高意味着奶牛可能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在奶牛正常生理状态下,牛奶体细胞的组成和数量都是基本稳定的,而当乳房外伤或疾病(如乳房炎等)发生时,牛奶体细胞数增多,产奶量降低,乳品质量下降。牛奶的品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是奶牛养殖工作者必须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围绕牛奶体细胞生成与产奶量和乳品质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为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 茶皂素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荷斯坦奶牛的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瘤胃瘘管奶牛,每头奶牛分别灌注0(对照)、15、30、45 g/d的茶皂素,预试期14 d,正试期21 d,共4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淋巴细胞IL-1、IL-6、IL-10和TNF-α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30 g/d茶皂素组奶牛血清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45 g/d茶皂素组可提高以上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由此可见,茶皂素可提高奶牛血清中Ig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并提高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量,表明茶皂素可提高奶牛免疫功能。

  • 葡萄糖代谢与利用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葡萄糖是脑细胞等中枢神经系统和胚胎的主要供能物质,也是泌乳奶牛合成乳糖的前体物质,并且与乳脂、乳蛋白合成密切相关,对泌乳奶牛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为了提高奶牛泌乳性能以及生理健康,有必要深入研究奶牛葡萄糖的营养与生理功能。本文从葡萄糖的生成、乳腺中葡萄糖代谢与调节、葡萄糖代谢对奶牛生产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泌乳奶牛葡萄糖的代谢与利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揭示奶牛葡萄糖的代谢机制、提高奶牛对葡萄糖利用、促进奶牛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7日龄黄羽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和10%发酵玉米蛋白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并且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28日龄的肝脏指数、肾脏指数以及56日龄的肾脏指数、胸腺指数(P<0.05或P<0.01);3)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降低28日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1),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增加28和56日龄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4)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1),并极显著降低28日龄血清丙二醛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有效促进肉仔鸡生长,优化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抗氧化能力。

  •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原虫区系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原虫区系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50±30) kg,产奶量35 kg/(头·d),胎次2~4],随机分为4组,每组3头,均饲喂基础饲粮,分别于晨饲前灌服0(对照)、20、30、40 g/(头·d)的茶皂素。试验期49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正试期内每7 d于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采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DGGE)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瘤胃原虫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茶皂素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瘤胃中原虫的生长。2)与对照组相比,30、40 g/(头·d)茶皂素组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都显著降低(P0.05);茶皂素显著减少了瘤胃中前庭亚纲内毛目的原虫数量。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30、40 g/(头·d)茶皂素均可抑制奶牛瘤胃原虫的生长,并且降低瘤胃原虫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