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紫纹兜兰的花形态和双雄蕊花药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0-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问题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 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为兜兰属及其所在的杓兰亚科 的分类学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 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斑,唇瓣具直立的耳状结构,退化雄蕊新月形 等。(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的药室,花药室中央分化出一条不完全贯穿的不育 隔膜组织,将其分化为两个小孢子囊。在花药成熟时,不育隔膜组织被降解吸收,两个花粉 囊通过次生融合形成一枚马鞍形的黏性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4 层,由外到内 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符合单子叶型花药壁。花药壁具绒毡层和内绒毡层, 均为2 核。在2-细胞花粉时期,中层和绒毡层发生降解,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4) 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不同排列方式的小孢子四分体,包括正四面体、左右对 称和十字交叉型,且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5)在雄配子体 发育阶段,小孢子或保持在四分体内或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 花粉,形成具有黏性的四合花粉或花粉粒。结合现有资料,该文比较分析了紫纹兜兰不完全 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单子叶型花药壁、具2 核的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同时型胞质分裂和黏 性花药等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理解兜兰属及杓兰亚科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新资料。

  • 两种玉凤花属植物的花结构和合蕊柱超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玉凤花属植物的花形态变异多样,分类学问题复杂。为筛选出该属关键的分类学特 征,该文以鹅毛玉凤花和粉叶玉凤花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比较 了它们的花结构和合蕊柱超微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玉凤花的花结构差异显著,表现 在侧花瓣裂片的有无、唇瓣 3 裂片形态、花距与子房的长度比。(2)合蕊柱超微特征在两 个种间明显不同,表现在退化雄蕊、花药室外壁细胞、“花药—管”外壁细胞、“柱头枝” 及其与花柱交界处的乳突等结构的形态。(3)花粉小块外壁纹饰在种间不同,鹅毛玉凤花 具网状花粉外壁纹饰,粉叶玉凤花则为棒状→网状的花粉外壁纹饰。该研究初步认为,侧花 瓣裂片的有无、花距形态、花距与子房的长度比、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等是玉凤花属物种鉴定 的关键分类特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该文补充并分析了粉叶玉凤花的花结构及合蕊柱的 超微特征,不支持粉叶玉凤花独立于玉凤花属。研究结果为亚洲分布的玉凤花属植物分类提 供了新资料。

  • 中国特有的两种同域分布凤仙花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凤仙花属具雌雄异熟和形态多样的花结构,其传粉生物学在物种分化形成及适 应性演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是凤仙花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存在着大量的 特有和同域分布现象,但传粉生物学研究资料较少。为揭示同域分布近缘种的传粉综合征 分化以及传粉昆虫资源分配问题, 该文以中国特有种黄麻叶凤仙花 (Impatiens corchorifolia)和多角凤仙花(I. polycera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 验完成了传粉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析了这两个种的开花物候、花形态结构、传粉昆 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种凤仙花的花距 不同,花距的长度与花蜜量呈正比,但与花蜜含糖量无关。花距类型决定了两种植物的传 粉昆虫种类的分化。具短花距的黄麻叶凤仙花的花蜜含量为(4.57 ± 1.43)μL,花蜜糖含 量为(45.48 ± 2.28)%,由蜜蜂和胡蜂为其传粉。拥有长花距的多角凤仙花的花蜜含量为 (10.15 ± 3.28)μL,花蜜糖含量为(46.12 ± 1.48)%,除蜜蜂和胡蜂传粉外,天蛾和熊 蜂也为其传粉昆虫。(2)两种植物虽然共享3 种传粉者,但表现为明显的错峰访花,传 粉行为和花通道的差异决定了传粉者携带花粉的部位不一致。(3)繁育系统实验表明, 两种植物均表现出明显的杂交障碍和异花授粉偏好性。因此,花距形态差异显著导致传粉 综合征分化明显和传粉昆虫行为各异;两种植物授粉均需要传粉昆虫,且均无法自花授粉, 呈现异交优势;并且可以通过部分传粉昆虫、花形态差异以及杂交不亲和等情况维持生殖 隔离。该研究结果为理解凤仙花属的传粉综合征、同域分布近缘物种传粉昆虫资源分配等 方面提供了新资料。

  • 我国五种仙茅科植物叶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澄清仙茅科属间系统关系的分类学问题,本文选择了我国仙茅科三属五种植物为研 究对象,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其叶形态、叶表皮显微特征和叶解 剖特征,结果如下:(1)叶形态有三种:小型平整叶、中型波状叶、大型折扇状叶。(2) 叶表皮毛状体结构为单细胞单列,可分为三类:长柔毛、糙伏毛和星状柔毛。(3)叶表皮 细胞有六边形和五边形,气孔为平列型、椭圆形,气孔大小和密度呈反比。(4)蜡质纹饰 有四类:光滑、颗粒、屑状和壳状。(5)叶中脉横切面分平整型和龙骨型,维管束有圆形 和长圆形,叶表皮厚度和表皮细胞具相关性。五种植物的叶形态和叶解剖特征比较分析认为, 一些特征组合有助于理解属间亲缘关系,其余特征则适用于种间物种鉴定。

  • 中国特有种苦绳 (广义夹竹桃科) 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把狭义萝藦科和狭义夹竹桃科合并为广义夹竹桃科,包括􀀁5 个亚科和􀀁25 个族,但亚科和族间的亲缘关系较为复杂,亟待多学科证据澄清。本文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马利筋亚科南山藤属中的中国特有植物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 var. Sinensis)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结合已有资料比较了􀀁5 个亚科的胚胎学特征,结果表明:(1)苦绳的花药由一对侧生并列药室组成,每个药室有一个花粉团;(2)花药壁有􀀁6 层,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2 层药室内壁、中层和􀀁2层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模式属于多层型;(3)单核绒毡层细胞排成􀀁2 列,为腺质型;在小孢子四分体形成时期,药室内壁发生明显纤维状加厚;花药成熟时,位于药室远轴最外侧处的花药壁发生断裂,准备散粉;(4)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排列紧密,形成花粉团;(5)雌蕊含有两枚离生心皮,具边缘胎座,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蓼型胚囊。苦绳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特征补充了南山藤属的胚胎学资料。同时,胚胎学特征在􀀁5 个亚科间的区别和联系,支持广义夹竹桃科的确立。

  • 传统傣药竹叶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兰科单型属竹叶兰属的花粉团发育过程,包括花形态解剖特征、8个花粉团的形成机制、花药壁发育模式、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等特征,为该属复杂的系统亲缘关系提供胚胎学证据,结果如下。成熟花药有两个药室,每个药室有4个一簇金色的花粉团,被白色花药帽。早期花药原基分化出的一对并列侧生药室,每个药室中央小孢子囊分化出一对纵横交错的不育隔膜组织将其分割为4个次生小孢子囊,最后发育为4个花粉团。花药成熟时,由于每个药室内的花粉团间的隔膜组织发生不彻底降解,导致4个花粉团在花药开裂处粘合成一簇。发育完好的花药壁共有6 ~ 7层,由外到内为表皮、3 ~ 4层药室内壁、中层和双核绒毡层,符合多层型花药壁的发育模式。花药成熟时,表皮退化,纤维性加厚发生在3 ~ 4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彻底降解。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同时型胞质分裂产生了正四面体型、左右对称、十字交叉型排列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四分体继续保持在同一胼胝质内完成了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了2 - 细胞型的四合花粉。四合花粉两两或松散或紧密排列,构成了粉质花粉团。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证实、补充并分析了竹叶兰属的花粉团发育特征,为该属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 夏枯草PvDX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夏枯草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采用逆转录PCR技术获得该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法分析PvDXS在夏枯草不同组织及不同外源性物质诱导下的表达量。克隆得到的PvDXS基因开放阅读框2181 bp,编码72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78 040.47 D,等电点为6.75,PvDXS 蛋白具有Transketolase_C 结构域和Transket_pyr 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vDXS 蛋白与丹参、长春花的DXS(SmDXS2、CrDXS2)亲缘关系较近,推测PvDXS 属于第II 类DXS 蛋白。qRT-PCR 分析表明,PvDXS 基因在叶中表达量高于果穗及茎。对果穗施加7种外源性物质处理24 h后,GA3处理组该基因表达量升高,其它6种外源性物质处理后表达量均降低,其中CaCl2、SNP、SA处理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vDX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较大,且受外源物质诱导表达,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vDXR基因对夏枯草萜类成分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 饮用酵母发酵菌液对矮脚黄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盲肠菌落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以矮脚黄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从不同日龄起分别饮用2种以酵母菌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发酵菌液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盲肠菌落结构的影响,为发酵菌液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矮脚黄肉鸡母鸡1 6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抗生素对照组(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维吉尼霉素,空白对照组(B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C、D、E和F组)饲喂基础饲粮,分别按2种发酵菌液、14和27日龄2个开始饮用日龄分为4个组,2种发酵菌液在饮水中的添加水平为饮水量的3%。试验期78 d。分别于26、56和78日龄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盲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7~56日龄,27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2肉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57~78和14~78日龄,14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1和发酵菌液2肉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6日龄时,27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2肉鸡的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26和78日龄时,14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1肉鸡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78日龄时,14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2和27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1肉鸡的盲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饮用发酵菌液使肉鸡的盲肠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趋于一致,且越到试验后期相似性越高。由此可见,14日龄起给矮脚黄肉鸡饮用以酵母菌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发酵菌液,可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提高胰蛋白酶活性,有效降低料重比,提高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