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粱幼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关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观察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分析各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明确高粱穗分化进程的简易叶龄诊断方法,为高粱栽培管理指标化提供参考。以杂交种晋渝糯􀀁3 号和常规种国窖红􀀁1 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 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结果表明: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 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花可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开始日期提前,持续时间缩短,穗分化各时期的叶龄和叶龄指数减小,但品种间存在差异。高粱幼穗分化各时期与对应的叶龄指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依方程通式为􀀁Yi=bXi+a(Yi:幼穗分化期,Xi:叶龄指数)。随着播期的推迟,晋渝糯􀀁3 号的􀀁b 和|a|值逐渐增大,而国窖红􀀁1号的􀀁b 和|a|值则逐渐减小。根据叶龄指数可推测高粱幼穗分化进程。

  • 刺蒺藜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刺蒺藜提取物(Tribulus terrestris extract,TTE)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五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选用(37±2)日龄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28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25、250和500 mg/kg TT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分别于51和65日龄时称取空腹体重,收集血液和粪便,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和5-HT含量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饲粮TTE添加水平的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增加,料重比(F/G)降低;与对照组相比,500 mg/kg组37~51、51~65和37~65日龄时的ADG分别显著提高18.65%、17.62%和18.10%(P<0.05)。2)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250 mg/kg组49~51日龄时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5.38%(P<0.05),49~51和63~65日龄时的Ash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22.96%和52.46%(P<0.05)。3)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51日龄时,250和500 mg/kg组的血清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99.42%和114.53%(P<0.05),500 mg/kg组的血清MDA含量极显著降低46.98%(P<0.01);65日龄时,250和500 mg/kg组的血清MDA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53.57%和57.74%(P<0.01)。4)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5-H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250 mg/kg组65日龄时的血清5-HT含量极显著提高33.81%(P<0.01)。综上,饲粮添加500 mg/kg TTE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ADG,降低F/G;添加250 mg/kg TTE可提高断奶仔猪的CP和Ash表观消化率,提高血清5-HT含量,改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应激的发生。

  • 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与肌肉品质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动物屠宰后,肌肉内仍进行着各种氧化反应,宰后肌肉氧化反应的程度与肉色、保水性、货架期长短等密切相关。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是改良肌肉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阐明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对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简要论述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改良肉品质的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 sRNA调控细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4-19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造成各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甚至是超级细菌的出现,对抗菌治疗产生严重的威胁。s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通过与靶mRNA或靶蛋白配对,从而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以应对各种环境变化。研究表明sRNA能够在细菌耐药过程中(如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将药物外排出菌胞)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全文就sRNA参与调控细菌耐药机制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展开系统综述,从而为阐明耐药机制及发现新的药物靶点提供有益参考。

  • 不同增钙模式对蛋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增钙模式对蛋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以及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蛋鸡生产过程中饲粮钙的增加模式以及钙的添加量。选取18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增钙时间点分别为18周龄以及产蛋率为5%、50%和90%时,各时间点增钙方式分别为:Ⅰ组2.00%、2.20%、2.40%和3.75%;Ⅱ组2.00%、2.50%、3.00%和3.75%;Ⅲ组2.00%、3.00%、3.75%和3.75%;Ⅳ组2.00%、3.75%、3.75%和3.75%。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Ⅲ组蛋鸡产蛋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2)Ⅲ组胫骨强度、胫骨重、胫骨钙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3)蛋鸡产蛋率达50%时,Ⅰ组和Ⅱ组血钙含量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结果提示:当蛋鸡产蛋率达5%、50%和90%时,饲粮钙水平分别为3.00%、3.75%和3.75%有助于提高蛋鸡产蛋率,改善体况和稳定骨骼质量,同时不造成钙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