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叶面施硒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叶面喷硒是一种有效提高作物硒含量的农艺强化手段。探究硒在水稻叶片组分中的分 布、积累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提高叶施硒的利用效率,减少硒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支撑。 该研究利用叶片离体培养技术,比较了不同硒形态、浓度、处理时间及不同表面活性剂载体 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的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硒主要分布在水稻叶片 细胞壁中,其次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组分,细胞液最少;(2)叶施硒肥数小时内叶片对亚硒 酸钠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纳米硒、硒代蛋氨酸和酵母硒,分别高出1.25 倍、1.32 倍和5.43 倍,迁移能力高出其余三者约1.26 倍;(3)水稻每片叶片的最佳施硒量为0.008 mg,此时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硒含量达到最大值;(4)叶施硒后3~7 h 是叶片吸收转运硒的关键时间 点;(5)同时相比于环糊精和烷基糖苷,在外源硒中添加浓度为30 mg·L-1 的鼠李糖脂可以 更好的促进水稻叶片对硒的吸收,吸收含量增加0.8 倍。综上结果为后续了解硒在叶片中的 迁移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未来硒配方优化、科学施硒制度建立以及降低硒生态环境风险提供 支撑。

  • 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0-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胁迫因子的影响,非生物胁迫是其中极其重要的 一类。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 RLK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能够快速 有效地对胁迫因子作出响应,最终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 LecRLKs)是RLKs 的一个亚族,其具有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跨膜结 构域和细胞内激酶结构域三个结构域。根据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的不同可分为L、G 和C 三 种不同类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 作用。LecRLKs 通过识别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信号分子,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如MAPK 通 路、ROS 通路、钙信号通路等,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翻译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该文概 述了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并系统综述了LecRLKs 在盐胁迫、低温 胁迫、干旱胁迫、机械损伤和植物激素等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同时也对 LecRLKs 的未来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该文不仅为深入了解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参与非 生物胁迫响应的功能提供参考,还为利用LecRLKs 进行作物抗逆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建设当代植物标本馆体系的探索——以CSH 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21 世纪已进入第 3 个十年,世界范围内的维管植物系统发育研究工作的大框架已基本完成,属级、种级和群体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正在深入。但自地球进入人类世以来,大片原生森林遭到破坏,地表植被发生了深刻变化,多个植物种群萎缩甚至濒于灭绝,这使得野外第一手材料的采集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国内外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这有利于植物保育,但也为正常的科研交流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经过 4 个多世纪的发展与积累,全球标本馆馆藏标本已达 3.96亿份,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背景下,这些系统性收集与科学馆藏的标本正在成为开展属级、种级和群体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科研材料,因此当下探讨当代植物标本馆体系的建设如何适应于学科发展的需求恰逢其时。该文通过回顾世界与中国植物标本馆概况,结合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建设经验,提出 6 个方面的思考:(1)革新标本管理者的理念,转变“等人来”的被动式服务习惯,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业内外人士来访,提升标本馆的人气;(2)规范合理规划标本馆功能区域,为标本提供安全的馆藏环境,为来访者营造舒适的研究氛围;(3)秉承完全开放共享的胸怀不断提升馆藏物数字化覆盖率,注重数据标准化,保证数据的科学有效性;(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替代重复性工作岗位,让标本馆工作更富成效和吸引力;(5)按照国家级平台要求不断提升馆藏物收藏多样性和馆藏环境,时刻为能在国家级或国际平台展示馆藏资源做好准备;(6)积极响应社会需求,让标本馆成为集信息咨询、资源服务、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机构,成为国家或地方的植物资源科技服务平台。

  • 海岸桐的抗旱生物学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9-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南沙群岛土壤主要以珊瑚砂为主,由于其光照强、土壤水分和养分贫瘠等环境条件,导致很少植物能够在岛上正常生长。为了快速恢复南沙岛礁的植被,需要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植物并进行引种。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海岸植物,在海岛和海岸带防风固沙及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西沙永兴岛自然环境下的海岸桐为研究材料,对其形态解剖学特征、抗氧化能力、抗逆性物质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增强,海岸桐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和叶片厚度等结构都会增加,能有效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节水能力较强;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快速增加,脯氨酸含量也不断增加,证明海岸桐有较强的抵御干旱的调节能力;其根部营养物质含量少但叶片营养物质含量高,叶绿素总含量减少的速度慢,说明海岸桐能够高效利用养分且受干旱胁迫的损害程度小。综合可见,海岸桐抗旱能力强,能在土壤水分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可引种于南沙岛礁。

  • 山东水龙骨科植物孢粉学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4-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基于􀀁Flora of China 采用国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新分类系统,其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不仅涵盖了秦仁昌分类系统中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20 多属,还包括槲蕨科(Drynariaceae)、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等独立的科。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新分类系统种类较多,分类复杂,需对其合理性和孢粉学在新分类系统中的意义进行新的探讨。该文首次以新分类系统,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植物孢子形态及其周壁纹饰亚显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该科孢子形态为圆肾形,左右对称,具周壁,其周壁纹饰在种内稳定,在亚科、属及种间区别显著。孢粉学研究结果,支持槲蕨亚科、鹿角蕨亚科分别列于水龙骨科下的两个亚科;基于山东假瘤蕨孢子周壁纹饰,并结合叶片形态特征,山东假瘤蕨(Phymatopteris shandongensis J. X. Li et C. Y. Wang)应为一个独立的新种,不宜并入金鸡脚假瘤蕨[P. hastata (Thunb.) Pic. Serm.]。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Flora of China 分类系统,山东假瘤蕨(Phymatopteris shandongensis J. X. Li et C. Y. Wang)新组合为山东假瘤蕨[Selliguea shandongensis (J. X. Li et C. Y. Wang) J. X. Li & X. J. Li, comb. nov.]。不仅首次为水龙骨科植物孢粉学积累了新的资料,而且也为其新分类系统提供了孢粉学依据,与􀀁DNA 分类系统相吻合,证明其新分类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构建水龙骨科及其亚科的自然分类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 辣木的抗菌消炎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辣木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是辣木属中利用及研究最多、商业价值最高的品种。大量研究表明,辣木根、树皮、叶、籽等多个部位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多糖、生物碱、酚类等。此外,辣木具有抗菌、消炎和促进肠道发育作用,在维持动物个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因此,本综述对辣木的营养价值、化学成分、药理特性以及其在抗菌、消炎和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开发辣木提取物作为天然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基础。

  • 花生藤替代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苜蓿对湖北黑头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花生藤替代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苜蓿对湖北黑头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黑头羊育肥过程中合理使用粗饲料提供依据。选取30只体重[(20.46±3.23) kg]接近、体况良好的8月龄湖北黑头山羊羯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以花生藤(Ⅰ组)、苜蓿(Ⅱ组)和苜蓿+花生藤(Ⅲ组)为粗饲料来源的颗粒型全混合日粮,试验期6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试验结束后称重,并采集瘤胃液和血液样品,分别测定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浓度以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N)、葡萄糖(GLU)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黑头羊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F/G)极显著降低(P<0.01);2)各组黑头羊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和Ⅲ组在数值上均较Ⅰ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Ⅱ组和Ⅲ组黑头羊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Ⅱ组和Ⅲ组黑头羊血清ALB含量和白球比(A/G)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Ⅰ组,Ⅲ组血清尿素氮(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单纯以花生藤作为颗粒型全混合日粮的粗饲料来源会降低湖北黑头羊的平均日增重,提高料重比,降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以花生藤和苜蓿组合作为颗粒型全混合日粮的粗饲料来源,则湖北黑头羊可获得与以苜蓿为粗饲料来源时相当的养殖效果。

  • 补喂硫酸钠、微量元素及其组合对哈萨克孕马3种雌激素硫酸盐日排出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硫酸钠、微量元素及其组合对妊娠中后期哈萨克母马血浆和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含量以及上述3种雌激素硫酸盐日排出量的影响。选择年龄5~7岁、胎次2~4胎的妊娠中期哈萨克母马34匹,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9匹、试验Ⅰ组9匹、试验Ⅱ组8匹、试验Ⅲ组8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90 d的补饲试验。对照组试验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试验Ⅰ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6 g硫酸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12 g硫酸钠;试验Ⅱ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5 g微量元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5 g微量元素;试验Ⅲ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6 g硫酸钠+5 g微量元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12 g/d硫酸钠+5 g微量元素。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补喂硫酸钠、微量元素及其组合能够提高孕马血浆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在试验期内的各采样时间点,各试验组孕马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孕马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在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第30天时孕马尿中上述3种雌激素硫酸盐的含量均最高。3)试验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试验Ⅲ组3种雌激素硫酸盐的日排出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给哈萨克孕马补喂硫酸钠和微量元素的组合能够提高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从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日排出量。

  • 瘤胃保护性色氨酸饲粮中添加亚叶酸钙对绵羊血浆色氨酸、犬尿氨酸和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在瘤胃保护性色氨酸(RPTrp)的饲粮中添加2种剂量的亚叶酸钙(CF)对绵羊血浆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和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旨在探究调控反刍动物体内MT合成的方法。试验选取(3.0±0.5)岁、平均体重(64.45±3.48) kg健康的萨福克绵羊15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精料补充料饲喂量为12 g/kg BW,玉米青贮为1.8 kg,RPTrp为222.2 mg/kg BW,自由采食混合干草,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添加50 mg的CF、试验Ⅱ组添加100 mg的CF,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上午饲喂后0~12 h期间,各组间血浆Trp、Ky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6、8 h时,试验组血浆Trp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87 2、P=0.053 1);在4.5、6、8、10 h时,试验组血浆Kyn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P=0.094 8、P=0.066 7、P=0.090 9、P=0.054 2)。2)上午饲喂后4.5、8 h时,试验组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的趋势(P=0.080 7、P=0.054 1),在10 h时,试验组极显著升高(P=0.005 7);上午饲喂后6、8 h时,试验组MT含量也有增加的趋势(P=0.089 0、P=0.070 4),10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 2)。3)上午饲喂前0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也显著提高(P<0.05)。因此,每天每只绵羊饲喂RPTrp(222.2 mg/kg·BW)饲粮基础上添加50或100 mg的CF,在饲喂后4.5~10 h期间有降低血浆Kyn含量的趋势,对血浆Trp、5-HT、MT含量整体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绵羊血浆抗氧化能力。

  • 补喂瘤胃保护性色氨酸对绵羊血浆色氨酸及部分相关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色氨酸(RPTrp)对绵羊血浆色氨酸(Trp)及相关代谢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3.0±0.5)岁、平均体重(53.49±2.41) kg、健康的萨福克绵羊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精料饲喂量为10 g/(kg BW·d),玉米青贮为1.8 kg/d,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Ⅱ组绵羊分别添喂150 mg/(kg BW·d) Trp和333 mg/(kg BW•d) RPTrp,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上午和下午饲喂后2 h,试验Ⅰ组血浆总色氨酸(T-Trp)、游离色氨酸(F-Tr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犬尿氨酸(Ky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午饲喂后6 h,试验Ⅱ组血浆T-Trp、F-T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下午饲喂后4 h,试验组血浆F-T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上午饲喂后10 h、下午饲喂后8 h,试验Ⅱ组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午饲喂后6、8 h,试验组血浆褪黑素(ML)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午饲喂后4、8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下午饲喂后2 h,试验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时间点各组间血浆白蛋白(ALB)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以极显著提高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并极显著降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1),试验Ⅱ组还可极显著提高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因此,补喂Trp可使绵羊采食后血浆T-Trp、F-Trp和Kyn含量迅速升高,而补喂RPTrp时上述作用则较平缓。补喂Trp、RPTrp对绵羊血浆ALB、FFA、5-HT含量影响较小,仅有个别时间点作用显著。补喂Trp、RPTrp使绵羊白天血浆中ML含量升高,补喂Trp对夜间绵羊血浆中ML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补喂RPTrp可使绵羊夜间血浆ML含量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补喂Trp、RPTrp可提高绵羊血浆抗氧化能力。

  • 德氏乳酸菌对黄河鲤皮肤黏液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皮肤中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德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uanghe var.)皮肤黏液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皮肤中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初重为(15.0±0.5) g的450尾黄河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3组试验鱼分别投喂含德氏乳酸菌0(对照组)、1×105、1×106、1×107和1×108 CFU/g的饲料,饲养8周后,采集皮肤黏液和皮肤,测定皮肤黏液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皮肤中抗菌肽基因[肝表达抗菌肽1(Leap-1)和肝表达抗菌肽2(Leap-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106和1×107 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溶菌酶(LYZ)、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补体3(C3)、补体4(C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黏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106 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5、1×106和1×107 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皮肤中抗菌肽基因Leap-1和Leap-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107 CFU/g德氏乳酸菌组最高。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106~1×107 CFU/g的德氏乳酸菌能够提高黄河鲤皮肤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并能上调抗菌肽基因的表达。

  • 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与肌肉品质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动物屠宰后,肌肉内仍进行着各种氧化反应,宰后肌肉氧化反应的程度与肉色、保水性、货架期长短等密切相关。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是改良肌肉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阐明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对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简要论述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改良肉品质的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 补喂5-羟基色氨酸、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5-羟基色氨酸、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的可能性。试验选取1岁、平均体重为(55.78±3.24) kg的陶赛特母羊18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玉米青贮饲喂量为0.6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羊只分别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过瘤胃5-羟色氨酸111 mg/kg BW,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早上、下午饲喂后试验组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下午饲喂后2个试验组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早上饲喂后1.5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下午饲喂后的1.5~6.0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白天时,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呈波动性上升。在早上饲喂后3.0~9.0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早上饲喂后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下午饲喂后的1.5~9.0 h,各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呈波动性上升,且在下午饲喂后1.5、3.0、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下午饲喂后9.0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补喂5-羟基色氨酸(50 mg/kg BW)或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111 mg/kg BW)均可显著提高绵羊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改变白天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且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的作用更有效,但对血浆中色氨酸、5-羟色胺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 不同水平有机微量元素对蛋鸡矿物元素沉积与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有机微量元素对蛋鸡矿物元素沉积和排泄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25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粮按照NRC(1994)推荐量添加无机微量元素(inorganic trace element,ITE),试验1、2和3组饲粮分别按照NRC(1994)推荐量的60%、80%和100%添加有机微量元素(organic trace element,OTE)。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血液铜和锌含量及试验2、3组血液铜、锌、锰和胰脏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有机微量元素能够促进铁、铜、锌、锰在蛋鸡体内和鸡蛋中的沉积,降低相应元素的排泄,并以NRC(1994)推荐量的60%添加效果最好。

  • 压电式微喷技术在细胞打印领域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0-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细胞获取和培养的过程是组织工程构建的重要环节;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支撑组织工程的发展。通过“声波”使微量流体在惯性力和流体粘性力相互作用下实现脉冲流动的压电式微喷技术应用于细胞打印领域属于新兴工艺,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征。在介绍压电式微喷技术系统和原理基础上,分析了压电驱动方式、压电参数、脉冲驱动电压波形、生物细胞油墨对细胞打印的影响;给出了压电式微喷技术在高存活率细胞获取、高效率构建细胞三维组织方面的应用研究案例;总结了其在细胞打印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研究方向及意义。

  • 质谱方法实现抗体类药物糖链修饰的鉴定与定量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的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基于完整糖肽水平的抗体药糖型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生物仿制药糖型研究。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从完整糖肽水平对糖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传统超高效液相荧光检测(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_Fluorescence detection,UPLC-FLR)结果比较,获得最优分析策略,并用于曲妥珠单抗仿制药批次间糖型定性定量分析。结果:UPLC-FLR方法定量分析了贝伐单抗7种糖型;液质联用方法定量19种糖型;经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LIC)富集后,定量22种糖型。曲妥珠单抗仿制药批次间糖型定量结果显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液质联用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糖型种类多等优势,有望作为一种稳定的抗体药物糖蛋白位点特异性定量分析策略。

  • 质谱方法实现抗体类药物糖链修饰的鉴定与定量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的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基于完整糖肽水平的抗体药糖型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生物仿制药糖型研究。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从完整糖肽水平对糖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传统超高效液相荧光检测(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_Fluorescence detection,UPLC-FLR)结果比较,获得最优分析策略,并用于曲妥珠单抗仿制药批次间糖型定性定量分析。结果:UPLC-FLR方法定量分析了贝伐单抗7种糖型;液质联用方法定量19种糖型;经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LIC)富集后,定量22种糖型。曲妥珠单抗仿制药批次间糖型定量结果显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液质联用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糖型种类多等优势,有望作为一种稳定的抗体药物糖蛋白位点特异性定量分析策略。

  • 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10011发酵产2,3-丁二醇的工艺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2,3-丁二醇应用广泛,是一种潜在的平台化合物,可以用于替代传统平台化合物-四碳烃。基于能源安全及绿色环保的需求,生物炼制制备2,3-丁二醇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化学法相比,生物炼制制备2,3-丁二醇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开发合适的2,3-丁二醇发酵工艺是实验室研究的重点。针对菌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10011,研究人员对菌种发酵产2,3-丁二醇的性质进行了初步考察,并通过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研究了pH、通空气量和转速在发酵过程中对菌种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了菌种发酵产2,3-丁二醇的工艺条件。发酵过程中,pH、通空气量以及转速均采用两段调控。在前12h菌种生长阶段,控制pH 6.8,通空气量1.0vvm,转速400rpm,转发酵之后控制发酵条件为pH 6.0,通空气量0.5vvm,转速300rpm。

  • 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10011发酵产2,3-丁二醇的工艺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2,3-丁二醇应用广泛,是一种潜在的平台化合物,可以用于替代传统平台化合物-四碳烃。基于能源安全及绿色环保的需求,生物炼制制备2,3-丁二醇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化学法相比,生物炼制制备2,3-丁二醇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开发合适的2,3-丁二醇发酵工艺是实验室研究的重点。针对菌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10011,研究人员对菌种发酵产2,3-丁二醇的性质进行了初步考察,并通过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研究了pH、通空气量和转速在发酵过程中对菌种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了菌种发酵产2,3-丁二醇的工艺条件。发酵过程中,pH、通空气量以及转速均采用两段调控。在前12h菌种生长阶段,控制pH 6.8,通空气量1.0vvm,转速400rpm,转发酵之后控制发酵条件为pH 6.0,通空气量0.5vvm,转速300rpm。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能够调节机体的脂类代谢、免疫,具有抗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等功能。本文就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并浅谈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