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 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 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味和药用价值。因此,研究 葱属植物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葱属植物中已发现了 7 种 S- 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这些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主要在叶片中经谷胱甘肽途径合成, 然后转运到鳞茎等贮藏器官的细胞质中积累。目前,关于葱属植物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 降解的研究较多,而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研究较少。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 砜是植物硫代谢的下游产物,上游还涉及含硫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 代谢等过程,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也可能影响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今后应加 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继续克隆鉴定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 并研究其功能;二是加强葱属植物硫代谢的研究,为研究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 的调控奠定基础。这些研究将为深入解析葱属植物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和利 用分子育种技术调控葱属植物的风味提供参考。

  • 基于ISSR 分子标记的叶子花亲缘关系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从DNA 模板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方面优化了叶子花ISSR-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利用11 个ISSR 引物对131 个叶子花品种进行PCR 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并构建品种聚类图和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优化的ISSR-PCR 反应体系中DNA 模板浓度为0.5 ng·μL-1,引物浓度为0.5 μM·L-1,引物UBC813、UBC814、UBC815、UBC823、UBC824、UBC835、UBC840、UBC841、UBC843、UBC844 和UBC876 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2.3、55.9、54.3、54.3、53.6、56.2、56.2、51.9、54.4、54、50 ℃,循环次数为32。用11 个ISSR 引物对131 个叶子花品种扩增出161 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6 条,多态性比率为96.89%。单个引物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1.86~2.00、1.33~1.68、0.21~0.39 和0.34~0.57,平均值分别为1.969、1.478、0.294 和0.447。引物UBC841 的鉴别率最高(80.92%),可有效鉴别106 个品种,再与引物UBC876 结合可将131 个叶子花品种完全鉴别开,建立了各品种的指纹图谱。叶子花品种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60,平均值0.365,遗传多样性较低,在遗传距离0.58 处,131 个品种分为6 大类群,聚类分析表明同一个种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一类,但同一个种仍有品种未聚在一类或亚类、也有多个种的品种聚在一类。该研究较为准确的揭示了叶子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的指纹图谱为叶子花品种登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了可靠技术和有效手段。

  • 氨氮胁迫下饥饿再投喂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氨氮胁迫下饥饿再投喂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36±0.2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人工饱食投喂42 d,试验组饥饿14 d后恢复饱食投喂28 d,2组试验鱼都暴露于5.7 mg/L总氨氮中。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饥饿14 d后,试验组黄颡鱼幼鱼体质量、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饥饿会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及健康造成抑制;饥饿后再投喂,黄颡鱼幼鱼表现出部分生长补偿,血液恶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免疫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 氨氮胁迫下饥饿再投喂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氨氮胁迫下饥饿再投喂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36±0.2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人工饱食投喂42 d,试验组饥饿14 d后恢复饱食投喂28 d,2组试验鱼都暴露于5.7 mg/L总氨氮中。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饥饿14 d后,试验组黄颡鱼幼鱼体质量、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总抗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饥饿会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及健康造成抑制;饥饿后再投喂,黄颡鱼幼鱼表现出部分生长补偿,血液恶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免疫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