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南地区地图衣属一新种——四川地图衣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表型特征(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特征)和基 因型特征(ITS 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图衣属(Rhizocarpon Ramond ex DC.)地衣物种进行 分类学研究,明确了地图衣属部分物种的分类地位,初步探讨了该属物种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 关系。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了该属1 新种——四川地图衣(Rhizocarpon sichuanense Y. M. Zhang, L. Hu & W. C. Wang, sp. nov.),该新种与相近种黑灰地图衣(Rhizocarpon cinereonigrum Vain.) 和中华地图衣(Rhizocarpon sinense Zahlbr.)的主要区别是:地衣体裂片较为分散,表面呈龟裂 或者亚鳞叶状;下地衣体黑色,明显;孢子较大,(27–)32–42.5×12.5–17.5(–20)μm, TLC 检测含有巴巴酸。在系统发育中,该新种与黑红地图衣[Rhizocarpon badioatrum (Flörke ex Spreng. ) Th. Fr. ]在同一个进化分枝上,但是黑红地图衣的地衣体裂片连续不分散,孢子明显较 小(23–36×13–16 μm),地衣体中含有地弗地衣酸或不含化学物质。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结 果表明:(1)该新种——四川地图衣属于褐地衣体亚属中的Badioatrum group;(2)仅依据解 剖学特征(孢子的大小和分隔类型)对地图衣属部分类群的划分存在不合理性,还需结合化学 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该文提供了新种的分类学描述以及形态、解剖和化学的高分辨率图片。利 用新种的ITS 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为建立更趋自然合理的分类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此外, 本文对世界范围内褐地衣体亚属中子囊孢子为棕色1 隔的类群(Badioatrum group)编写了详细 的物种检索表,为该类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持。

  • 长链非编码RNA SNHG3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 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0-1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NHG3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SNHG3过表达质粒,实验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pcDNA-3.1+)与SNHG3基因过表达组(pcDNA-3.1+/SNHG3)。将MCF-7细胞转染对照组质粒和SNHG3过表达质粒,采用实时定量PCR 方法检测 SNHG3 mRNA 转录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MMP9及EMT相关蛋白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CF-7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CF-7细胞横向迁移能力; 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MCF-7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结果:过表达SNHG3后,MCF-7细胞中SNHG3的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01);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1),迁移(P<0.01)与侵袭能力(P<0.001)也显著增强,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SNHG3可激活EMT相关通路。结论: 过表达SNHG3可能通过激活EMT通路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 骨形成蛋白9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人骨形成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过表达BMP9基因的腺病毒(AdBMP9)感染BIU-87细胞,采用定量PCR检测BMP9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BMP9蛋白及BMP9下游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MTT及集落形成试验检测BIU-87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试验及TranswellTM小室迁移试验检测BIU-87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感染AdBMP9后,BIU-87细胞中BMP9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过表达BMP9后,BIU-87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Western-blot结果显示BMP9可明显激活AKT信号通路。 结论 高表达BMP9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细菌内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表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摘 要:细菌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源,内毒素的检测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的电化学核酸适体生物传感器,以氨基修饰的内毒素核酸适体EAQ2为配体,通过3-巯基丙酸(MPA)中间连接物,固定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并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两种方式共同表征了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结果发现MPA组装时间在6 h时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自组装单分子层。 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限达0.001 EU/mL,低于目前报道的其他内毒素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并且在0.001-0.1 EU/mL内毒素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878,在实际生物样品的检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细菌内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表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6-01

    摘要: 摘要 细菌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源,内毒素的检测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构摘要 细菌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源,内毒素的检测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的电化学核酸适体生物传感器,以氨基修饰的内毒素核酸适体EAQ2为配体,通过3巯基丙酸(MPA)中间连接物,固定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并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两种方式共同表征了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结果发现 MPA组装时间在6h时能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自组装单分子层。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限达0.001EU/mL,低于目前报道的其他内毒素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在0.0010.1EU/mL内毒素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2=0.9878,在实际生物样品的检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细菌内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表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5-02

    摘要: 摘要 细菌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源,内毒素的检测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构摘要 细菌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源,内毒素的检测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的电化学核酸适体生物传感器,以氨基修饰的内毒素核酸适体EAQ2为配体,通过3巯基丙酸(MPA)中间连接物,固定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并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两种方式共同表征了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结果发现 MPA组装时间在6h时能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自组装单分子层。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限达0.001EU/mL,低于目前报道的其他内毒素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在0.0010.1EU/mL内毒素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2=0.9878,在实际生物样品的检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