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鹅掌楸LtuFPPS1 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FPPS)是植物萜类物质合成前体法尼基焦磷酸(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的关键合成酶。为探究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tulipifera)萜类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数据,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 RACE 技术克隆得到 LtuFPPS1 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LtuFPPS1 基因全长 1 46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 1 056 bp,编码 351 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 40 589.45 D,等电点为 5.19,不稳定系数为 43.50,归类为不稳定蛋白;LtuFPPS1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含信号肽,定位于线粒体,是一种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合酶的特征结构域,α-螺旋为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二级结构。(2)进化树和同源序列分析表明,北美鹅掌楸 LtuFPPS1 蛋白与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的 FPPS蛋白的亲缘关系更近。(3)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LtuFPPS1 基因在北美鹅掌楸的雌蕊中的表达量最高,其高低顺序为雌蕊 > 花芽 > 茎 > 雄蕊 > 萼片 > 叶片 > 花瓣 > 根,据此推测萜类代谢物在花器官中的合成相对较多。综上所述,LtuFPPS1 基因为萜类合成酶基因,可以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究北美鹅掌楸萜类物质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 白藜芦醇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近年来,白藜芦醇因具有多种有益生物学功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生产已见报道。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抗炎症、抗肥胖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白藜芦醇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过瘤胃蛋氨酸和肉桂醛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组合的RPMet和CA,其中RPMet设3个水平,分别为20(L)、25(M)、30(H) g/(d·头);CA设3个水平,分别为15(L)、18(M)、21(H) g/(d·头),共组成9个不同水平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除LH组外,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5.12%(P<0.05)、7.43%(P<0.05),以HL组最低。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添加RPMet和CA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降低奶牛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最佳组合为RPMet 30 g/(d·头)、CA 15 g/(d·头)。

  • 不同氧化程度猪油有效能值的测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1和OL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5)和9.63%(P0.05)和7.91%(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

  • 肉桂醛对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桂醛(CA)对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用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12、18和24 g/(d·头)肉桂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22%、17.62%、10.49%。2)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80%、12.15%、6.48%;试验1、2组的乳脂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各试验组氮总排泄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76%、14.13%、7.39%。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以及氮总排泄量等指标,肉桂醛的适宜添加量为18 g/(d·头)。

  • 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添加0、15、25和35 g/(d·头) RPMet。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瘤胃MCP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10%、20.45%、16.23%。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12%、13.32%、10.32%;RPMet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乳体细胞数(P<0.05或P<0.01),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出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55%、17.49%、13.2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RPMet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MCP产量,减少氮排泄,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综合各项试验指标,RPMet的最适添加量为25 g/(d·头)。

  • 过瘤胃蛋氨酸和肉桂醛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组合的RPMet和CA,其中RPMet设3个水平,分别为20(L)、25(M)、30(H) g/(d·头);CA设3个水平,分别为15(L)、18(M)、21(H) g/(d·头),共组成9个不同水平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除LH组外,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5.12%(P<0.05)、7.43%(P<0.05),以HL组最低。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添加RPMet和CA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降低奶牛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最佳组合为RPMet 30 g/(d·头)、CA 15 g/(d·头)。

  • 不同氧化程度猪油有效能值的测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1和OL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5)和9.63%(P0.05)和7.91%(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绝对含量的影响。根据奶牛乳房结构,试验组利用通乳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悬液经乳头管注射入奶牛乳房内,建立诱导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腺炎模型,对照组灌注磷酸盐缓冲液,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的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表明:乳中共检出34种脂肪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对感染乳区脂肪酸合成产生直接影响。按不饱和度和碳链长度划分的6大类脂肪酸中,试验组在感染后11 h与感染前24 h相比,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有相同变化趋势,但除短链脂肪酸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感染后23 h试验组6大类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影响了奶牛脂肪酸的合成过程,降低了脂肪酸各组分的绝对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