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依据 2 021 版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名录》, 开展了 陕西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 调查研究 。 结 果表明:( 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 38 科 67 属 104 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 1 科 1 属 3 种,占总数的 2.88%2.88%;裸子植物 2 科 6 属 6 种 2 变种,占 6.73%6.73%;被子植物 35 科 60 属 85 种 1 亚种 10 变种,占比高达 90.38% 。( 2 )保护植物约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 18.18% 、 属的 5.09% 、种的 2%2%,秦岭石蝴蝶、长柱玄参为陕西特有种。 3 )新名录保留 1 999 版 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 26 种,新增 78 种,含原 陕西省 地方重点保护植物 24 种,象鼻兰、曲茎石斛、 紫斑牡丹等原无保护级别直接列入的共 54 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 52% 。 濒危等级分析显示,极危( CR 占 4.81% 、濒危( EN )和易危 VU )均 占 24.04% 。( 4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镇坪县多达 60 种,占全省保护 植物的 57.69%57.69%,平利县和佛坪县均有 47 种。( 5 )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 林公 园等共 249 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保护植物约 70 种,占总数的 67.31% 。建议开展新增物 种 、 尤其是原来无保护级别的 5 4 种 的资源和分布调查 与研究 更新 自然保护区 的保护植物 信息 并进行 动态监测 加大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植物园建设,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提供 科学基础 。

  • 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 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BEF) 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 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 BEF 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基于 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 (BEF-China) 是目前包含树种最多、涉及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大型森林控制实验样地。该文总 结了基于 BEF-China 平台的研究进展,特别集中总结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养 分循环以及多营养级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未来 BEF-China 的研究应注重高 通量测序和遥感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的多维度、生态系统的多种组分与多种功 能、以及 BEF 研究的多种尺度等交叉方向上,持续开展深入的研究。针对 BEF-China 的研 究成果的梳理有助于理解驱动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内在机理,且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砂生槐根瘤内生菌对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的促生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接种不同砂生槐根瘤内生菌对黑青稞种子萌发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促进黑青稞幼苗生长的优良砂生槐根瘤内生菌。以接种不同砂生槐根瘤内生菌的黑青稞种子和不接种菌株的黑青稞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培养皿作为基质,观察黑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测定接种不同根瘤内生菌后的黑青稞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根长、须根数、根冠比、植株全株干/鲜重的生理性状,并对各不同处理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菌株R7 和R17 的发芽率均达到了100%,R17、R18 及R19 的发芽势达到了90%,R17 和R18 的发芽指数变化量与CK1 对比分别为45.38%和32.05%。在不同处理下,R21、R14 与R7 的平均根长与CK1 对比呈抑制作用,其变化量分别为-50%、-34.28%及-28.99%;黑青稞幼苗植株高与CK1 对比,仅有4 株菌对株高产生促进作用,分别是R5、R18、R22及R28;黑青稞幼苗须根数与CK1 对比,除R15 与R21 呈抑制作用外,其余菌株均对幼苗须根数产生促进作用,但R17、R18 及R19 处理下须根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CK1 对比,对植株全株鲜重产生促进作用的仅有4 株菌,分别为R2、R18、R22 和R28;菌株R5、R6及R14 的全株干重均低于对照CK1,其余与CK1 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了不同砂生槐根瘤内生菌菌株对黑青稞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性状影响差异显著(P<0.05);接种不同根瘤内生菌效应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接种R17、R18、R28、R20、R19 菌株的黑青稞种子隶属函数值为6.71、6.45、6.31、5.81、5.76,可初步选为优良的促生菌株。

  • 蛋氨酸缺乏对肉仔鸡小肠发育和杯状细胞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氨酸缺乏对肉仔鸡小肠发育和杯状细胞的影响。选用120只1日龄的健康雏鸡[体重为(45±5) g],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和蛋氨酸缺乏饲粮(试验组),试验为期42 d,于第14、28和42天采集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与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各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杯状细胞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仔鸡小肠各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小肠杯状细胞数量也显著或极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果提示,蛋氨酸缺乏会导致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降低以及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肉仔鸡小肠正常发育受阻以及功能受损

  • 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Spodoptera frugiperda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纯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5-1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生产重组的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并进行纯化和抗体结合特性鉴定。方法:以HeLa细胞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人PCNA基因,并插入杆状病毒载体AcMNPV。利用昆虫细胞得到PC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病毒感染细胞表达蛋白,联合镍柱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PCNA蛋白。ELISA法测定抗体结合特异性。结果:以HeLa细胞cDNA为模板得到的基因序列同GenBank的人PCNA基因序列一致。草地贪夜蛾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表达重组人PCNA(Recombinant human PCNA, rPCNA)的最佳感染值(MOI)和感染时间分别为0.05和144 h。rPCNA的产量高达110 mg/L细胞,纯度> 95%。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结合特性,rPC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5.0%。结论:建立了rPCNA的表达和纯化方法,获得了高效表达、高度抗体结合特异性的PCNA蛋白,该蛋白能进一步开发为PCNA相关疾病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具较大的应用价值。

  • 重组猪胰蛋白酶及其R122位点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1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研究R122位点突变重组猪胰蛋白酶,与野生型酶相比较,该位点对重组猪胰蛋白酶(RPT)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毕赤酵母GS115作为表达宿主,对RPT、突变体mRPT(R122H)和 mRPT(R122H/R73G/R130T)进行表达及纯化。并对其性质和稳定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组胰蛋白酶及其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均获得了高效表达。相对于RPT,突变体mRPT(R122H)和 mRPT(R122H/R73G/R130T)在以N-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 (BAEE)为底物时,具有更强底物结合力,三者的米氏常数分别为18.8μM, 8.5 μM和11.0 μM;两突变体耐高温耐碱能力增强;在Ca2+存在及去除的条件下,突变体具有更强的抗自降解能力。结论:可以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重组胰蛋白酶及其突变体。mRPT(R122H)和mRPT(R122H/R73G/R130T) 相对于野生型RPT,对高pH条件和高温的耐受性增强,该稳定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R122位点的突变。

  • 生物制品免疫原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生物制品引发机体的产生非必要的免疫反应,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生物制品的进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包括上市后的监测。免疫原性评价是所有生物制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监管部门对生物制品的免疫原性评估有严格要求,但是对于证据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缺少统一标准,也缺少生物制品免疫原性测定实验设计的指导文件或免疫原性比较的标准。由于检测方法技术进步,免疫原性检出率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只能进行“头对头”临床试验,对生物制药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免疫原性评估的发展。因此,研究机构,监管机构和临床医生都需要认识到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变化。在这里,我们讨论生物制品免疫原性的相关因素,潜在的临床后果,目前评估免疫原性的监管指导变化,非临床和临床研究的免疫原性评估方法的发展。以及讨论了生物仿制药免疫原性评估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 生物制品免疫原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生物制品引发机体的产生非必要的免疫反应,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生物制品的进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包括上市后的监测。免疫原性评价是所有生物制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监管部门对生物制品的免疫原性评估有严格要求,但是对于证据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缺少统一标准,也缺少生物制品免疫原性测定实验设计的指导文件或免疫原性比较的标准。由于检测方法技术进步,免疫原性检出率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只能进行“头对头”临床试验,对生物制药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免疫原性评估的发展。因此,研究机构,监管机构和临床医生都需要认识到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变化。在这里,我们讨论生物制品免疫原性的相关因素,潜在的临床后果,目前评估免疫原性的监管指导变化,非临床和临床研究的免疫原性评估方法的发展。以及讨论了生物仿制药免疫原性评估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 白藜芦醇通过激活去乙酰化酶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影响牛脂肪细胞凋亡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RES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和400 μmol/L的培养液处理48 h,每组设3个重复。应用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SIRT1/AM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SIRT1、AMPK、叉头转录因子1(Fox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增高(P0.05)。由此可见,RES通过激活SIRT1/AMPK信号通路,同时激活通路下游的FoxO1,促进了牛皮下脂肪细胞的凋亡,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牛皮下脂肪沉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不同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0只60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6组水貂分别饲喂2个蛋白质水平(32%和36%)和3个脂肪水平(10%、20%和30%)的6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低蛋白质中脂肪和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低蛋白质低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P<0.01),且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水貂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呈增加趋势,20%和30%脂肪水平组极显著高于10%脂肪水平组(P<0.01)。水貂料重比以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最低,显著低于低蛋白质低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P<0.05)。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32%蛋白质水平组水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36%蛋白质水平组(P<0.05)。低蛋白质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低脂肪组和高蛋白质低脂肪组(P<0.05)。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且最高组均为低蛋白质高脂肪组。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水貂生长性能指标及蛋白质和脂类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30%时,饲粮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率较高,育成期雄性水貂的生长性能较好。

  • 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的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简化评定技术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简化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技术。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来自菌体蛋白和RUP,CNCPS根据溶解性将饲料粗蛋白质(CP)分为A、B1、B2、B3和C共5种组分,只有3种B组分可以过瘤胃并在小肠中消化。为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贡献,CNCPS需要分别测定3种B组分的瘤胃降解率,3种过瘤胃B组分的小肠消化率需采用不同常数。选择18份饲料样品,其中精料12份,粗料6份,测定CNCPS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所需数据,同时对饲料CP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及不同时间点RUP的体外小肠消化率进行了测定,通过这些数据提出简化评定方法。结果表明:1)精料和粗料均以8 h的CP瘤胃降解率(X,%)与有效降解率(Y,%)间相关性最强,二者间呈线性相关,精料和粗料方程分别为Y=12.652+0.828X,r=0.990,P<0.000 1和Y=10.967+0.886X,r=0.980,P=0.000 6。2)精料2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26+0.879X,r=0.970,P<0.000 1;粗料8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02+0.960X,r=0.995,P<0.000 1。3)简化方案经可靠性评估得出,8 h CP瘤胃降解率和RUP小肠消化率简化CNCPS模型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X,‰)与CNCPS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Y,‰)相关最强,精料方程为Y=-0.056+1.409X,r=0.999,P<0.000 1;粗料方程为Y=0.003+2.120X,r=0.999,P<0.000 1。精料和粗料的简化评定结果与CNCPS评定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5和0.005,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4.49%。综合得出,基于CNCPS,得到了预测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简化模型,简化后的精料和粗料模型分别为Y=-0.056+1.409×[AA×(100-D8)×CP×ID8],r=0.999,P<0.000 1和Y=0.002+2.120×[AA×(100-D8)×CP×ID8],r=0.999,P<0.000 1,Y为RUP中的某种氨基酸小肠可吸收流量(‰),D8为CP的8 h瘤胃降解率(%),ID8为RUP的8 h小肠消化率(%),AA为不溶性蛋白质中该氨基酸含量(%)。

  • DLX1对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骨分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摘要 目的:分析和确认转录因子DLX1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 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BMP9腺病毒感染C3H10T1/2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下DLX1表达变化;随后,利用重组腺病毒技术分别过表达DLX1和RNA干扰(RNA Intenference, RNAi)抑制DLX1的表达,并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钙盐沉积实验(茜素红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 OCN)表达和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分析DLX1对于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分析DLX1对于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Smad1/5/8信号途径的影响。结果:BMP9可以促进C3H10T1/2细胞中DLX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DLX1在体外可进一步促进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的ALP活性、钙盐沉积以及OCN的表达,过表达DLX1亦可促进BMP9诱导的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反之,RNAi抑制DLX1表达后,由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的ALP活性、钙盐沉积、OCN表达和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均相应均受到抑制。过表达DLX1可进一步增强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中Smad/1/5/8的转录调控活性,RNAi降低DLX1表达则可抑制BMP9诱导Smad/1/5/8的转录调控活性。但是,无论过表达DLX1和RNAi降低DLX1表达均不会对BMP9诱导的Smad/1/5/8磷酸化造成影响。结论:DLX1可以调节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其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Smad1/5/8信号的转录调控活性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