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珙桐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对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9-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铅和镉在土壤中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着眼于中国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珙桐,探究盆栽实验条件下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铅处理下,珙桐幼苗丙二醛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镉胁迫条件下除10 mg·kg-1浓度外,其余处理组丙二醛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了铅和镉污染加剧了珙桐膜脂过氧化进程。(2)游离脯氨酸随着铅、镉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分别在铅浓度≥800 mg·kg-1和镉浓度≥20 mg·kg-1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浓度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其浓度在镉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可以提高珙桐抵抗低浓度重金属危害的能力,但高浓度重金属对珙桐产生抑制作用。(3) 随着铅和镉浓度的增加,珙桐抗氧化酶活性也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表明了低浓度重金属(铅浓度≤600 mg·kg−1,镉浓度≤5 mg·kg−1)容易激活珙桐抗氧化应激反应,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高浓度的重金属则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4)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珙桐幼苗中抗氧化酶、游离脯氨酸可以较好地反映珙桐对两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规律。

  • 被子植物性系统及其可塑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繁殖是生物适合度的最终表现,有性繁殖相关性状的多态性极大地促进了物种的分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并影响着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种群水平,被子植物的花有雌花、雄花和两性花三种性表型,三种性表型在种群中的分布和频率即定义了种群的性系统。被子植物的性系统包含了植物影响性分配和交配的相关特性,决定着雌、雄配子在种群中的频率、交配机会及交配方式,是有性繁殖的关键性状,在被子植物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在种群水平有性单态和性多态两大类。性单态为被子植物的古老性状,而性多态在100多个被子植物科中独立进化产生。被子植物性系统多态性及其变化机理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种群水平的性多态为对象,总结了被子植物性系统的类型、表达的遗传基础、分布频率,以及遗传因子、非生物环境及交配环境对性系统表达和性分配的影响,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