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遗传关系EST-SSR标记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明确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从而为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广西宁明县、金秀县、苍梧县收集到14份地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1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作参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广西这三个地方野生茶树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广西地方茶树自身遗传多样性。实验结果显示:1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5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0个,多态性比率达88.2%。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2、0.55和0.97。PIC值在0.23-0.74之间,平均为0.52,多态性较好。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之间,平均值为0.71,31份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分为5组群,76%参照品种聚在A组群,而广西本地的野生茶树资源则主要分布在B、C、D、E组群。利用该研究中的四对核心引物即可将31份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挑选其中10个多态性较好的等位位点进行编码,构建31份供试种质的DNA分子指纹图谱。研究表明广西野生茶树资源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宽,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茶树育种的亲本或开展茶树功能基因研究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