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通过尿组探索不同发酵程度的茶与黑咖啡对机体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5-07-02

    摘要: 茶和黑咖啡作为全球广泛消费的饮料,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尿蛋白基本不会直接来源于饮品,尿液蛋白质组的变化反映的即为机体受饮品影响后的变化,而非饮品本身的代谢产物,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尿蛋白质组反映不同发酵程度的茶与黑咖啡对机体的影响呢?本研究采用前后对比与组间对比两种方式,收集大鼠连续7天饮用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或黑咖啡前后的尿液,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尿液蛋白质组可以反映大鼠饮用不同发酵程度的茶或黑咖啡一周后机体产生的变化,富集到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脂肪酸转运、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与通路,且不同发酵程度的茶与黑咖啡对机体的影响呈现高度特异性。此外,多个差异蛋白被报道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生物标志物,提示在尿液疾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中,应注意茶、黑咖啡等饮品的影响,同时可能需要形成多个标志物的组合,提高准确性。综上,通过尿液蛋白质组可全面、系统地反映茶与黑咖啡所有成分对机体的整体影响,并区分饮用不同发酵程度的茶与黑咖啡后机体产生的变化。

  • 易卒中高血压(SHRSP)大鼠的尿液组翻译后修饰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5-05-23

    摘要: 高血压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易卒中高血压大鼠(SHRSP)与正常大鼠在1月龄、8月龄、14-15月龄的尿液蛋白质组的翻译后修饰(PTMs),探究高血压不同时期的蛋白修饰和生物学过程变化。结果显示,高血压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特有的修饰变化,同时也存在相同的PTMs。其中,多种存在差异修饰的蛋白已被报道在高血压中发挥作用或产生变化。随机分组验证表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超过95%的差异修饰具有非随机性特征。此外,差异修饰所在蛋白均显著富集到了与高血压相关的生物学通路和KEGG通路,如regulation of systemic arterial blood pressure、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等。结果表明,SHRSP大鼠和正常大鼠的尿液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存在差别,为研究高血压提供了新的维度。

  • 停用甲基苯丙胺三个月以上的戒毒康复者与健康人尿组修饰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5-04-03

    摘要: 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复杂且复吸率高,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本研究分析对比了停用甲基苯丙胺超过三个月的戒毒康复者与健康人的尿蛋白质组修饰,共鉴定到984种差异修饰多肽,其中有362种呈现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的变化,随机分组检验结果显示,至少74.85%的差异修饰多肽不是随机产生的。多个差异修饰多肽所在的蛋白被报道与甲基苯丙胺相关,如Prostaglandin-H2 D-isomerase、Complement factor H、Filamin-A、Plasminogen等。同时,一些在本研究中呈现显著变化,但尚未报道与甲基苯丙胺相关的差异修饰多肽及其所在的蛋白,可能为甲基苯丙胺成瘾康复研究提供线索。本研究建立了从尿蛋白质组修饰的角度研究药物成瘾的方法,观察到停用甲基苯丙胺三个月以上的戒毒康复者与健康个体存在差异,可能用于揭示甲基苯丙胺复吸率高的原因,为药物成瘾康复的研究打开新的窗口,有潜力为追踪评估药物成瘾康复过程提供线索。

  • 自主食用不同甜味物质对小鼠尿液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分类: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5-03-21

    摘要: 目的:探索自主食用甜味物质后小鼠尿液蛋白质组是否变化,以及不同甜味物质的变化是否不同。方法:收集C57BL/6l小鼠主动食用甜味物质前后的尿液样品。甜味物质包括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且能引起小鼠喜好反应的蔗糖、甜菊糖苷、安赛蜜、三氯蔗糖,其中非营养性甜味剂的浓度选择了已有研究显示的小鼠喜好反应最强烈的浓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分析,成组筛选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质功能和生物学过程分析;进行单只小鼠食用甜味物质前后尿液蛋白质组比较;并将不同甜味物质进行横向对比。结果及结论:自主食用蔗糖和三氯蔗糖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的生物学过程和糖、脂代谢和热的产生等相关;自主食用甜菊糖苷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富集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核小体组装、细胞分裂、染色质组成等相关;自主食用安赛蜜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的生物学变化更多与细胞、体液免疫等相关;自主食用不同甜味物质前后尿液蛋白质组中均出现了与脑奖励回路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表明,自主食用甜味物质前后小鼠的尿液蛋白质组发生了变化,且自主食用不同甜味物质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变化并不相同,在拓展尿液蛋白质组敏感性边界的同时还为探究各类食品添加剂对机体的潜在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策略。

  • 摄入不同食用油一周对大鼠尿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5-01-14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大鼠摄入橄榄油、黄油、猪油、氢化植物油、菜籽油一周后尿液蛋白质组及翻译后修饰的变化,探究不同食用油对大鼠机体的影响。方法:设置六组Wistar雄性大鼠平行实验,A组作为对照,B-F组分别摄入不同食用油,收集一周后的尿液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鉴定。筛选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及差异翻译后修饰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摄入不同种类食用油后大鼠均产生了大量与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及生物学通路,但不同组别共有的差异蛋白较少。此外,橄榄油组和黄油组富集到了很多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生物学通路,菜籽油组产生了较多与免疫相关的差异蛋白和生物学通路。结论:大鼠摄入食用油一周后尿液蛋白质组展现出显著的变化,且各类食用油给大鼠尿蛋白质组带来的影响彼此间存在差异,这种影响在大鼠机体层面上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蛋白质组的翻译后修饰所发生的变化较小。

  • 通过尿组探索二甲双胍对机体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12-27

    摘要: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超过2亿的患者每天服用,作用广泛,我们是否能通过尿液蛋白质组探索其作用及潜在机制呢?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5天给予大鼠150 mg/kg剂量的二甲双胍后,共鉴定到166个差异蛋白,包括补体成分C6、丙酮酸激酶、凝血因子X、生长分化因子15、羧肽酶A4、胰凝乳蛋白酶样弹性蛋白酶家族成员1、L-乳酸脱氢酶C链等,其中多个蛋白被报道直接受二甲双胍影响或与二甲双胍疗效相关。差异蛋白或差异修饰多肽所在蛋白质可富集到多个被报道与二甲双胍相关的生物学通路,如谷胱甘肽代谢、糖异生的负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同时还有一些被显著富集的生物学通路未被报道与二甲双胍疗效相关,可能为二甲双胍潜在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综上,通过尿液蛋白质组可全面、系统地探索药物已知或未知的作用,为二甲双胍机制的研究打开新的窗口。

  • 雄性大鼠交配前后尿组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12-12

    摘要: 目的:探究雄性大鼠交配当天与交配前、交配隔天与交配当天的差异是否可以通过尿液蛋白质组来反映。方法:收集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交配前、交配当天和交配隔天的尿液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鉴定。筛选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质功能分析;筛选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翻译后修饰进行分析。结果:大鼠交配当天与交配前尿液蛋白质组比较,可以鉴定到9个差异蛋白,其中有蛋白与精卵结合、儿茶酚胺神经递质代谢相关;大鼠交配隔天与交配当天尿液蛋白质组比较可以鉴定到54个差异蛋白,其中近三分之二的差异蛋白与精子发生相关。大鼠交配当天与交配前尿液蛋白质组翻译后修饰比较,可以鉴定到45处差异,其中有些差异修饰所在的蛋白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大鼠交配隔天与交配当天尿液蛋白质组翻译后修饰比较,可以鉴定到53处差异,其中有些差异修饰所在的蛋白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结论:尿液蛋白质组具有反映交配行为对机体刺激、精子生成过程的潜力。相对于通过收集精液进行精子发生的研究,尿液蛋白质组可以在不干扰精子发生过程的情况下监测精子发生的过程。

  • 噪音暴露前后大鼠尿液组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4-12-09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急性噪声暴露模型,连续7天每日将10只大鼠暴露于119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持续9小时,并对其尿液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对比大鼠暴露前后尿液中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识别出219个差异蛋白,其中30个已知与听力损伤相关。特别地,Gelsolin蛋白在调节哺乳动物耳蜗外毛细胞的机械感受毛束生长和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glycoprotein 1的缺陷在小鼠中会导致耳蜗边缘细胞的溶酶体膜蛋白空泡化和结构改变,引起听力丧失;SLIT and NTRK-like family member 6的缺失与小鼠突触发生的延迟和听力障碍相关。这些结果表明,暴露高分贝噪音下,尿蛋白会发生一些变化,很多的变化被报道和听觉损失相关。

  • 额颞叶痴呆家族史未患病者尿液组与健康人不同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 额题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痴呆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是65岁以下人群痴呆的主要原因,具有很强的遗传性。该研究通过对FTD家族史未患病者人群和健康人群进行尿蛋白质组学分析,探寻在现有诊断手段下未鉴定出FTD的人是否存在与健康人有差异的尿液蛋白质和生物学通路。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387种差异显著(P<0.01;FC≥2.0或≤0.5)的蛋白质,其中多种蛋白已被报道在FTD或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特别是Progranulin(PGRN),被认为是FTD的一种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在差异蛋白富集到的139个生物学通路(P<0.01)中,有多种与神经元、神经系统直接相关的通路,包括神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FTD家族史未患病者尿蛋白质组与健康人之间的不同,使得尿液蛋白质组学有潜力在探寻FTD潜在患病人群、探究FTD早期发生及发展相关机制方面提供线索,为FTD的预防工作以及早期诊断工作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 尿液组中的病毒片段:发热原因探索的新线索

    分类: 生物学 >> 病毒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摘要: [背景] “发热待查”指的是体温升高但病因尚未明确的医学状况。这种情况常见于各种潜在疾病中,通常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和测试来确定具体的病因,从来没有人在尿液蛋白质组寻找发热原因,本研究通过尿液蛋白质组学分析为发热待查患者提供线索和诊断依据。[方法] 首次尝试在尿液样本中进行病毒全库检索,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发热待查患者的尿液蛋白质进行分析,检索并识别病毒蛋白片段。[结果] 在尿液样本中,我们能看到多种来自多种病毒的特异性肽段如猴痘病毒、唾液病毒A、人疱疹病毒8 P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轮状病毒A、口蹄疫病毒(NZ2株)、人疱疹病毒2型(HG52株)、人腺病毒E血清型4、甲型流感病毒、人类冠状病毒NL63、副流感病毒5 (W3毒株)、尼帕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2k (VAT96分离株)等。发现多个病毒在发热病人中的检出量远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唾液病毒A增高倍数高达4200多倍,多个病毒蛋白增高倍数高于20倍。[结论] 尿液蛋白质中可以检索出可靠的病毒蛋白片段,这为发热待查提供线索,也可能应用于任何未知疾病的探索。采用我们的方法,无需事先知晓样本中具体含有何种病毒,只要这些病毒的信息已存储于病毒的数据库中,即可实现全面而广泛的病毒检索。这种方法极大地拓宽了病毒检测的覆盖范围,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

  • 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的尿液组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6-18

    摘要: 药物成瘾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复发性脑病, 甲基苯丙胺成瘾病程复杂,难以治疗,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甲基苯丙胺成瘾急性戒断期患者(停止使用24小时以内)、甲基苯丙胺戒断康复期患者(停止使用3个月以上)、健康志愿者的尿液蛋白质组,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甲基苯丙胺急性戒断期、甲基苯丙胺戒断康复期患者)的尿液蛋白质组与健康人之间显著不同,部分差异蛋白及其富集到的生物学功能,显示与成瘾或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有关,可能是药物成瘾的潜在的干预靶点;甲基苯丙胺戒断康复期患者仍难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可能用于揭示甲基苯丙胺复吸率高的原因。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从尿液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成瘾性药物的方法,证明了尿液蛋白质组能够相对系统、全面地反映甲基苯丙胺滥用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为临床成瘾性疾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线索。

  • 健康人连续一个月摄入营养素补充剂后尿液组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6-18

    摘要: 服用复合营养素补充剂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管理手段。还没有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的角度探究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健康人的整体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健康人服用复合营养素补充剂2周后、4周后与服用前的尿液蛋白质组,发现服用复合营养素补充剂2周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变化较为显著,差异蛋白及其富集到的通路与营养素补充可能相关,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服用复合营养素两周后,9人中有4人发生从无到有的变化,9人的平均变化倍数(FC)达到450)。本研究的结果从尿液蛋白质组的角度提供关于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影响的新线索,有助于优化复合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指南和建议,开发对于不同人群营养素补充的个性化策略。

  • 通过尿组探究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如何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一直都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出发,从两家医院收取年龄相近的尿液样本,利用成组分析和一对多分析两种方法,探究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成组分析的实验结果显示,抑郁组与双相组相比,在严格的筛选条件下,筛选标准为FC≥2或≤0.5,双尾非配对t检验P < 0.01可鉴定到108个差异蛋白,随机产生的差异蛋白平均为3.7个,这些蛋白和疾病差异相关的可信度96.6 %。在一对多分析中,有24个差异蛋白被13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其中的16个差异蛋白在所研究的所有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且其中有6个差异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有关;有41个差异蛋白被13例中的12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且其中的19个差异蛋白在12例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均反映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蛋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12例及以上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的差异蛋白富集到了多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这一结果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免疫机制可能是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具有主要免疫靶点的药物可以改善抑郁症状。未来或许可通过观测抑郁症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对精准治疗抑郁症提供方向和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尿液蛋白质组可以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为治疗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提出可能的机制和潜在的靶点,为今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了工具。

  • 不同气味对大鼠尿液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1-20

    摘要: 大鼠在闻气味时,其尿液蛋白质组是否有相应的变化呢?闻不同气味产生的变化会不同吗?本研究通过对6只大鼠闻香油、风油精3天后,第3天、第4天的尿液样本进行采集,并使用LC-MS/MS技术对样本进行成组及单只前后对比分析。同时将已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与同年龄段大鼠生长发育产生的差异蛋白进行比较,以排除生长发育对本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香油组Day0和Day4的尿蛋白质组相比较,经过筛选可以鉴定到143个差异蛋白,随机产生的差异蛋白平均为7.32个,至少有94.88%的差异蛋白不是随机产生的。经成组及单只前后比较分析,同一气味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在香油组鉴定到了与嗅觉产生相关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2、COPD的生物标志物胎球蛋白B等差异蛋白,同时在风油精组鉴定到子宫球蛋白、三叶草因子3、粘蛋白2等变化显著且与嗅觉产生相关的差异蛋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风油精组再次鉴定到了气味结合蛋白2A,同时存在于4只大鼠单只前后比较产生的差异蛋白中,这与电子烟模型呈现的结果一致。本研究证明,气味会对大鼠的尿液蛋白质组产生影响,不同气味对其的影响不同。这为探究嗅觉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新方法。

  • 大鼠灌胃葡萄糖酸锌后尿液组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1-19

    摘要: 锌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本研究对大鼠灌胃82mg/kgd葡萄糖酸锌(相当于锌剂量11.7mg/kgd)4天,对比分析了大鼠短期灌胃葡萄糖酸锌前后的尿液蛋白质组。许多差异蛋白被报道与锌有关,比如粘蛋白-2(MUC-2)(灌胃前是灌胃后的14倍,p=0.005)、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灌胃后是灌胃前的3.9倍,p=0.0004)等。差异蛋白富集到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免疫系统过程等)、分子功能(例如钙离子结合、铜离子结合、信号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例如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PI3K-Akt信号通路等)显示出与锌的相关性。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究锌对机体的整体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锌的生物学功能,拓宽尿液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潜力。

  • 大鼠灌胃葡萄糖酸钙后尿液组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 钙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本研究对大鼠灌胃葡萄糖酸钙3225mg/kgd(相当于钙剂量300mg/kgd)4天,对比分析了大鼠短期灌胃葡萄糖酸钙前后的尿液蛋白质组。许多差异蛋白被报道与钙有关,比如Regucalcin(灌胃后是灌胃前的2.6倍,p=0.022)、跨膜蛋白132A(Transmembrane protein 132A)(灌胃后是灌胃前的8.2倍,p=0.009)、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灌胃前是灌胃后的17.5倍,p=0.006)、Claudin-3(灌胃前是灌胃后的13.3倍,p=0.037)等。差异蛋白富集到的KEGG通路包括钙信号通路,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也显示出与钙的相关性。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究钙元素对机体的整体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钙元素的生物学功能,拓宽尿液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潜力。

  • 沉迷游戏青年的尿液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1-09

    摘要: 电子游戏成瘾表现为对数字游戏的不断增长的热情和无节制的使用,但游戏成瘾无客观指标。本研究利用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沉迷游戏的青少年与不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尿液中的蛋白质组差异。共纳入10名沉迷游戏的青少年和9名不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125种差异显著的蛋白质,其中有11个蛋白已被报道服用精神类药物后在体内发生变化,并与成瘾相关:Calmodulin、ATP synthase subunit alpha、ATP synthase subunit beta、Acid ceramidase、Tomoregulin-2、Calcitonin、Apolipoprotein E、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Heat shock protein beta-1、CD63 antigen、Ephrin type-B receptor 4、Tomoregulin-2。另外有多个蛋白可以与成瘾相关的通路相互作用:Dickkopf-related protein 3、Nicastrin、Leucine-rich repeat neuronal protein 4 、Cerebellin-4。在富集到的生物学通路中发现一氧化氮合酶的相关通路、安非他命成瘾相关通路和许多钙离子通路等一些和成瘾相关的通路。同时,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的分析,我们推测了一些尚未被充分研究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在成瘾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rotein kinase C and casein kinase substrate in neurons protein、、Cysteine-rich motor neuron 1 protein、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2、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member 8。 在对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尿液蛋白质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了多种先前已在药物成瘾研究中被报道的蛋白质。

  • 大鼠灌胃多糖铁复合物后尿液组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 铁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还没有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的角度探究铁元素对机体的整体影响。本研究对大鼠灌胃多糖铁复合物(28mg/kgd 铁元素,相当于成年人预防贫血的剂量)4天,采用自身前后比较和成组比较两种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大鼠短期灌胃多糖铁复合物前后的尿液蛋白质组。许多差异蛋白被报道与铁有关,包括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灌胃前是灌胃后的7.7倍,p=0.0039)、p38(灌胃后是灌胃前的14.5倍,p=0.003)等;单只大鼠前后比较中,铁调素(Hepcidin)在4只大鼠中同时上调。差异蛋白富集到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对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铁离子的反应、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造血祖细胞分化等;分子功能(如补体结合、血红蛋白结合等)、KEGG通路(如补体和凝血级联、胆固醇代谢、疟疾等)也显示出与铁的相关性。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有助于深入理解铁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并为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监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 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尿液组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分类: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1-02

    摘要: 目的:对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尿液蛋白质组的比较。方法:收集肥胖人群和正常人群的尿液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鉴定。筛选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质功能和生物学通路分析;将肥胖个人与正常人群尿液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统计共有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质功能和生物学通路分析;在肥胖个人尿液蛋白质组中检索已被报道的肥胖生物标志物。结果:肥胖人群相对于正常人群尿液蛋白质组可鉴定到38个差异蛋白,其中有些蛋白已经被报道与代谢、肥胖相关,差异蛋白富集到的生物学过程也与代谢等过程相关;肥胖个人与正常人群尿液蛋白质组比较富集到8个共有差异蛋白,其中有蛋白已经被报道与代谢、肥胖相关,差异蛋白富集到的生物学过程也与代谢等过程相关;在肥胖个人相对于正常人群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中,能匹配到已被报道的肥胖生物标志物。结论:尿液蛋白质组能进行正常人与肥胖者的区分,尿液蛋白质组差异蛋白中具有已知和肥胖、代谢相关的关键蛋白,且差异蛋白能富集到营养、代谢等相关生物学过程。尿液蛋白质组具有探究肥胖发生机制、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潜力。

  •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探讨桃金娘目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对桃金娘目(6科44属97种)及其近缘类群(牻牛儿苗目2科5属25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桃金娘目基因组大小为15.2~17.1 kb,包括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数目为74~90个,牻牛儿苗目基因组大小为11.6~24.2 kb,包括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数目为75~132个;(2)对比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和蛋白质编码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在目间及牻牛儿苗目内差异显著,桃金娘目内基本一致;(3)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桃金娘目和牻牛儿苗目均为单系,为姐妹类群;桃金娘目内形成两个大支,桃金娘科、Vochysiaceae、野牡丹科形成一支,其中桃金娘科和Vochysiaceae关系较近是姐妹群,柳叶菜科、千屈菜科和使君子科形成另一支,其中柳叶菜科和千屈菜科关系较近为姐妹群;科级水平,桃金娘科、Vochysiaceae、野牡丹科、柳叶菜科、千屈菜科、使君子科和牻牛儿苗科均为单系(仅包括一个物种的科除外);(4)支持将石榴属及菱属置于千屈菜科;(5)对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野牡丹科19个属的共享变异基因数目为53个,变异百分数范围为5.84%~29.53%,桃金娘科9个属的共享变异基因数目为57个,其变异百分数范围为1.31%~15.78%。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桃金娘目及相关科属的系统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