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蓝狐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选取8只健康育成期(5~6月龄)雄性舍饲蓝狐,采集新鲜粪便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蓝狐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8只健康蓝狐粪便中共获得569 930条有效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范围为468~574,分布于16个门的209个属。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e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为主,其中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最高,为62.97%,其余依次为22.05%、8.89%、5.15%、0.88%。在属水平上以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所占比例最高,为11.75%,其次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9.86%)、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9.28%)、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8.21%)、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7.27%)、Blautia(7.08%)、拟杆菌属(Bacteroides)(5.64%)。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蓝狐具有复杂的肠道菌群结构,且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

  • 不同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55日龄健康蓝狐10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5组蓝狐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0、50、100 mg/kg(以铜计)的五水硫酸铜(CuSO45H2O)或蛋氨酸铜(Met-Cu)的试验饲粮,2种铜源共用0添加组为对照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5)。2)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粪铜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5)。3)饲粮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血清尿素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蓝狐的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铜可以获得与硫酸铜相似的促生长效果,此外,蛋氨酸铜的利用率更高,环境排放低,是蓝狐饲粮更高效、更环保的有机铜源。

  • 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雌性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15日龄左右的健康雌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以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为铜源,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2.22、32.22、72.22、152.22 mg/kg的铜配成5种试验饲粮,5种试验饲粮铜水平分别为7.78(Ⅰ组,作为对照组)、20(Ⅱ组)、40(Ⅲ组)、80(Ⅳ组)、160 mg/kg(Ⅴ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各组蓝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及氮沉积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蓝狐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排出量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极显著的增加(P0.05),Ⅳ组蓝狐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和Ⅲ组(P0.05)。5)饲粮铜水平并未显著影响蓝狐的体长和干皮长(P>0.05);Ⅲ和Ⅴ组蓝狐针毛长和绒毛长显著大于Ⅱ和Ⅳ组(P<0.05);Ⅴ组蓝狐皮张颜色显著深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2.22 mg/kg铜即铜水平为40.00 mg/kg时,冬毛期雌性蓝狐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毛皮品质,同时铜的排放量较低。

  • 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各组分别饲喂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为0:12(Ⅰ组)、3:9(Ⅱ组)、5:7(Ⅲ组)、7:5(Ⅳ组)、9:3(Ⅴ组)和12:0(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体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Ⅵ组鲜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3)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氮沉积随饲粮中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呈上升趋势,Ⅰ组最低,Ⅵ组最高;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以Ⅴ组最高。综合各指标,从保证蓝狐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考虑,冬毛期蓝狐干饲粮中玉米油与棕榈酸的适宜比例应当维持在9:3(即亚油酸含量为3.76%)。

  • 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对育成期雄性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对育成期雄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02日龄、平均体重为(2 370±24) g的健康雄性蓝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各组饲粮除油脂组成不同外,其他原料均一致。Ⅰ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豆油,n-6/n-3为3.00;Ⅱ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玉米油,n-6/n-3为6.03;Ⅲ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玉米油,n-6/n-3为9.01;Ⅳ组饲粮中添加玉米油和豆油,n-6/n-3为18.04。试验预试期7 d,试验期46 d。结果表明:1)Ⅲ组和Ⅳ组125日龄体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2)Ⅰ组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3)Ⅰ组和Ⅲ组氮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综上所述,当饲粮n-6/n-3 PUFA配比为9.01或18.04时,蓝狐可获得较优的生长性能,但从饲料成本和贮存稳定性考虑,玉米油与豆油混合组更佳。

  • 饲料调味剂对育成期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和大肠香等4种饲料调味剂对育成期雄性蓝狐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况健康的育成期雄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各组动物个体间体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和大肠香的饲料调味剂的试验饲粮,添加量分别为500、500、120、500 mg/kg。试验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和Ⅳ组极显著的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P0.05);Ⅲ、Ⅳ、Ⅴ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5);Ⅳ组粪氮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Ⅰ组最低,Ⅱ、Ⅲ、Ⅳ、Ⅴ组分别高于Ⅰ组7.99%、3.27%、6.19%、7.37%;料重比从低到高顺序分别为Ⅳ、Ⅲ、Ⅱ、Ⅴ、Ⅰ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均提高了蓝狐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其中甜味剂效果最好。

  • 饲粮亚油酸水平对育成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亚油酸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90±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6组蓝狐分别饲喂亚油酸水平为0.11%(Ⅰ组)、0.52%(Ⅱ组)、0.92%(Ⅲ组)、1.33%(Ⅳ组)、2.14%(Ⅴ组)和3.36%(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式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饲粮亚油酸水平在时,随饲粮亚油酸水平由0.92%升高到3.36%,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料重比逐渐降低,但上述指标Ⅳ和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蓝狐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干物质消化率(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均以Ⅵ组最高,干物质消化率以Ⅴ组最高,但上述3个指标在Ⅳ和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亚油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粪氮、尿氮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粪氮以Ⅵ组最高,与Ⅱ、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氮以Ⅱ组最高,与Ⅲ、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显著高于Ⅱ组(P0.05)。从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保证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的角度综合考虑,饲粮亚油酸水平为2.14%较适宜。

  • 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60只健康雌性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4%、0.6%、0.8%和1.0%,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0.6%添加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长和皮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2%和1.26%(P>0.05),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4%添加组蓝狐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蓝狐脂肪消化率(P<0.01),各组蓝狐脂肪消化率随着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0.6%添加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0.4%添加组(P<0.01),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蓝狐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0.4%添加组蓝狐食入氮显著低于除0.6%添加组外其他各组(P<0.05);0.6%添加组粪氮和尿氮含量均最低,而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蛋白质效率比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冬毛期雌性蓝狐饲粮中添加0.6%精氨酸(饲粮总精氨酸水平为2.04%)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