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胍基乙酸的生理作用和机理及其在肉鸡、猪生产方面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胍基乙酸作为一种新型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对提高肉鸡和猪生产性能、促进能量代谢、加速蛋白质沉积、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肉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胍基乙酸的代谢途径、生理作用及其机理,以及其在肉鸡和猪生产性能、肉品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胍基乙酸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

  • 饲粮营养水平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风味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水平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风味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9、57日龄中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各1 920、1 920和1 440只(公母各1/2),试验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本课题组提出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上下浮动分别设置低营养水平组、中营养水平组和高营养水平组及以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为标准的标准营养水平组。每组公鸡6个重复,母鸡6个重复,每个重复30~40只鸡。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1)1~28日龄,公鸡方面,高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中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中营养水平组(P<0.05),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母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29~56日龄,公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母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57~84日龄,高营养水平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母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2)标准营养水平组母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胫骨折断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3)高营养水平组公鸡的45 min肉色黄度值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肌肉嫩度、滴水损失、pH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母鸡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胸肌的风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血浆中的钙、尿酸和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胴体品质、肉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等结果,认为在1~28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29~56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57~84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高营养水平的饲粮。

  • 植物多酚对黄羽肉鸡抗氧化性能、肠道形态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多酚对黄羽肉鸡抗氧化性能、肠道形态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100 g/t抗敌素(抗生素组)、基础饲粮+500 mg/kg植物多酚(BP500组)和基础饲粮+1 000 mg/kg植物多酚(BP1000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BP500组和BP1000组肉鸡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56日龄时,BP1000组肉鸡血清中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21日龄时,BP500组和BP1000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56日龄时,BP500组肉鸡回肠V/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3)56日龄时,BP1000组胸肌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P500组和BP1000组胸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BP500组和BP1000组胸肌24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BP1000组胸肌48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500和1 000 mg/kg的植物多酚均能改善黄羽肉鸡肠道形态,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改善鸡肉品质。植物多酚的推荐添加量为1 000 mg/kg。

  • 饲粮类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在饲粮能量及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本试验研究了饲粮类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只体重相近[(24.67±2.53) kg]的90日龄健康公湖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3组分别饲喂传统精粗饲粮(对照组,CK组)、全混合日粮(TMR组)、粗料+精料颗粒料(CP组)。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从育肥全期来看,与CK组相比,CP组和TMR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了19.81%和16.09%(P0.05);CP组和TMR组料重比较CK组分别显著降低了8.46%和13.39%(P0.05);各组间胴体重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3)CP组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TMR组和CK组(P0.05)。4)与CK组相比,TMR组肌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3种饲粮类型对肌肉的肉色、pH和熟肉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与传统精粗饲粮相比,TMR和精料颗粒料均可显著提高育肥湖羊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改善肉品质,且TMR组的效果优于CP组。

  •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血清生化指标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60 kg的三元杂交健康猪24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和发酵饲料组(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80%基础饲粮和20%发酵饲料。预试期6 d,正试期2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组育肥猪背最长肌的pH45 min、红度值、肉色评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中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4)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中L-焦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中黄嘌呤、丁子香酚、丙烯酰胺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喂发酵饲料可改变机体代谢,增加育肥猪背最长肌肉色评分及嫩度,改善肉品质。

  • 不同锌添加水平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添加水平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旨在确定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的饲粮锌适宜添加水平。选择体况相近的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锌,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Ⅰ~Ⅴ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80 mg/kg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均为250 mg/kg。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1)Ⅲ组肉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Ⅳ组肉鹅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Ⅴ组(P<0.05)。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47.5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料重比最低。2)Ⅲ、Ⅳ、Ⅴ组肉鹅的屠宰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3)Ⅱ、Ⅲ组肉鹅的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4)Ⅱ、Ⅲ、Ⅳ组肉鹅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鹅的粗脂肪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Ⅲ、Ⅳ组肉鹅的粗纤维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Ⅰ、Ⅱ、Ⅲ组肉鹅的锌利用率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5)Ⅱ、Ⅲ组肉鹅的排泄氮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Ⅴ组肉鹅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6)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与对照组(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相比,Ⅴ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肉鹅的体重、屠宰率、胸肌率、腹脂率、肌肉红度值以及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氮利用率均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锌均能够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锌利用率,减少锌和氮排放量。在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锌适宜添加水平为15.0~47.5 mg/kg。

  • 亚麻油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油(LO)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约43 kg的宁乡阉母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LO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LO后,宁乡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有降低趋势(0.05≤P≤0.10);皮厚提高13.4%(0.05≤P≤0.10);肌肉剪切力降低21.89%(0.05≤P≤0.10),肌肉△pH提高21.37%(P<0.05);肝脏苏氨酸(Thr)、丝氨酸(Ser)、甘氨酸(Gly)和精氨酸(Arg)含量显著提高(P<0.05),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赖氨酸(Lys)含量有提高趋势(0.05≤P≤0.10)。上述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 LO可以改善宁乡猪的饲料转化率,提高肌肉嫩度和肝脏中部分必需氨基酸(Thr、Ser)的含量,但会对宁乡猪的皮厚和肌肉pH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持续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35日龄的雄性黄羽肉鸡192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和持续热应激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常温组环境温度为26 ℃,持续热应激组则给予34 ℃的持续热应激,湿度为55%左右,试验共14 d。结果显示:与常温组相比,持续热应激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热应激第3天,持续热应激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第7天,血清AS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体核温度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第14天,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AST、AKP、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综上所述,持续热应激会降低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反映肝功能损伤相关酶的活性,但未显著影响肉品质。

  • β-葡聚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研究β-葡聚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明β-葡聚糖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及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96头20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猪,按体重和性别比例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 β-葡聚糖。试验期为10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 mg/kg β-葡聚糖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改善饲粮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 mg/kg β-葡聚糖显著提高猪只胴体长和肌肉pH(P<0.05),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P<0.05),显著改善肉色(P<0.05),同时显著提高肌肉中肌苷酸含量(P<0.05),改变猪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比例,从而改善肉的风味。综上,饲粮中添加100 mg/kg β-葡聚糖可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提高养分消化率,提高胴体长,改善猪肉品质。

  • 高剂量乙氧基喹啉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脏器指数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乙氧基喹啉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脏器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80头体重为(31.98±2.34) kg三元杂交(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分别添加0、150、300、750和1 500 mg/kg乙氧基喹啉,试验期9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50~1 500 mg/kg乙氧基喹啉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2)试验第70天,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着饲粮中乙氧基喹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线性P<0.05)。试验第98天,血清TBIL含量随着饲粮中乙氧基喹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线性P<0.05)。3)试验第70天和第98天,各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饲粮中乙氧基喹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线性P<0.05)。试验第98天,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随着饲粮中乙氧基喹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二次P<0.05)。综上所述,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150~1 500 mg/kg乙氧基喹啉对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饲粮中添加750和1 500 mg/kg乙氧基喹啉会导致生长育肥猪肝细胞损伤,饲粮中添加300~1 500 mg/kg乙氧基喹啉降低血清抗氧化性能,因此,生长肥育猪饲粮中乙氧基喹啉的推荐量为150 mg/kg。

  • 不同高粱水平低粗蛋白质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高粱水平低粗蛋白质(CP)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体重(30±7) kg的二元杂交(杜洛克×长白)生长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猪。各组饲喂高粱和CP水平分别为0和18%(A组)、0和15%(B组)、20%和15%(C组)、50%和15%(D组)、80%和15%(E组)、50%和18%(F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6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CP水平降低3%的条件下,A组和B组之间、D组和F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8%的条件下,F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D和E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B组(P<0.01),E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P<0.05)。2)各组之间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CP水平降低3%的条件下,A组和B组之间前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氨基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与B组相比,C、D、E组前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中必需氨基酸组氨酸浓度均降低,而前腔静脉中非必需氨基酸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浓度升高,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脯氨酸、丙氨酸浓度升高。由此可见,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20%~80%高粱水平都可以替代玉米成为生长猪能量饲料原料。

  • 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消化道内容物pH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SBP)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消化道内容物pH的影响。选取4月龄、体重22 kg左右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羊40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各组SBP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7.8%(8SBP组)、16.0%(16SBP组)、23.5%(24SBP组),每组10只羊,试验期80 d,前10 d为预试期,后70 d为正试期。结果表明:16SBP和24SBP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SBP组(P0.05);16SBP组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SBP组(P0.05);皱胃液及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pH随着SBP的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24SBP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添加SBP可以提高育肥羊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净肉重等生长性能指标,增加肌肉粗脂肪含量,改善肌肉的嫩度和肠道内环境,SBP可以作为育肥羊的新型饲料资源开发应用,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SBP的添加比例为16%时效果最好。

  • 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苏姜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苏姜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62头体重(50.49±4.78) kg的苏姜猪,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占1/2)。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1.64、12.24、12.84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3%、14%,粗纤维水平分别为5%、8%、11%,配制9种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11.64 MJ/kg消化能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12.24、12.84MJ/kg消化能组(P<0.05);饲粮消化能水平对试验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试验猪的ADG、ADFI和F/G均无显著影响(P>0.05)。8%和11%粗纤维组的ADG、ADFI、F/G分别显著高于(P<0.05)、极显著高于(P<0.01)、极显著低于(P<0.01)5%粗纤维组。2)12.24 MJ/kg消化能组屠宰率和胴体长显著高于11.64 MJ/kg消化能组(P<0.05);11%粗纤维组平均背膘厚极显著低于5%粗纤维组(P<0.01)。3)12.84 MJ/kg消化能组的肌肉红度值极显著高于11.64和12.24 MJ/kg消化能组(P<0.01);13%粗蛋白质组肌肉pH24 h显著低于12%粗蛋白质组(P<0.05);8%和11%粗纤维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5%粗纤维组(P<0.01)。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育肥苏姜猪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粗纤维的适宜水平分别为12.84 MJ/kg、12%、11%。

  • 氨气对畜禽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舍内氨气暴露是影响畜禽生长和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氨气暴露不但危害畜禽生长性能,还对畜禽肉品质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氨可以通过核因子κ增强子结合蛋白(NF-ĸB)信号通路诱导肌肉生长抑素(MSTN)表达,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骨骼肌生长、蛋白质合成;氨气可以调控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体脂分布。本文从舍内氨气产生、氨体内代谢、氨暴露对畜禽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以及氨影响肉品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养殖环境因子、提高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 不同品种、饲养周期肉鸡和风味的比较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鸡在体重、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以期为肉鸡肉品质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分别选取同日龄、同饲养条件下的快大型鸡(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和地方品种鸡(文昌鸡、北京油鸡、清远麻鸡)作为研究素材,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9周龄快大型鸡和17周龄地方品种鸡各60只,称重、屠宰,用于不同品种胸肌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另选取9和17周龄的隐性白羽肉鸡各60只称重、屠宰,用于不同饲养周期胸肌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出栏时期比较,安卡鸡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北京油鸡的胸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清远麻鸡的胸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安卡鸡、北京油鸡(P<0.05),安卡鸡的胸肌肉色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北京油鸡的胸肌pH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的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清远麻鸡的胸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的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北京油鸡的胸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的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2)不同饲养周期比较,隐性白羽肉鸡9周龄胸肌的失水率及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7周龄(P<0.05),体重、胸肌pH、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7周龄(P<0.05)。由此可知,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风味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衡量。从肉品质的营养角度分析,9周龄出栏的快大型肉鸡优于17周龄。

  •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76只8~9月龄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8只。试验组代谢能为9.24 MJ/kg,粗蛋白质含量9.37%,对照组代谢能为8.60 MJ/kg,粗蛋白质含量为8.73%。试验期65 d,其中前10 d为预试期。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GR值、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陕北白绒山羊育肥阶段,饲粮粗蛋白质含量由8.73%提高到9.37%,代谢能由8.60 MJ/kg提高到9.24 MJ/kg能显著提高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 发酵饲料桑粉对宁乡花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发酵饲料桑粉;宁乡花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

  • 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与肌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动物屠宰后,肌肉内仍进行着各种氧化反应,宰后肌肉氧化反应的程度与肉色、保水性、货架期长短等密切相关。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是改良肌肉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阐明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对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简要论述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改良肉品质的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 地鳖肽对氧化应激肉仔鸡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地鳖肽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氧化应激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8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25 mg/L氢化可的松)和3个地鳖肽组[0.4、0.8和1.6 g/kg BW,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从第4天开始,3个地鳖肽组在饮水中加地鳖肽至第21天;从第8天开始,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饮水中加氢化可的松,连续5 d。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14日龄时,模型组肉仔鸡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地鳖肽组(P<0.05)。2)1~1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F/G)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地鳖肽组的F/G显著降低(P<0.05)。15~21日龄时,模型组的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时,模型组的ADG和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0.4和1.6 g/kg BW地鳖肽组的F/G显著降低(P<0.05)。3)1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肉仔鸡的胸肌pH45 min和红度(a*)值显著降低(P<0.05),胸肌、腿肌滴水损失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0.8 g/kg BW地鳖肽组的胸肌pH45 min显著升高(P<0.05),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0.4和1.6 g/kg BW地鳖肽组的腿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21日龄时,与模型组相比,0.4 g/kg BW地鳖肽组的胸肌a*值显著升高(P<0.05),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4)14日龄时,模型组肉仔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日龄时,模型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6 g/kg BW地鳖肽组(P<0.05)。5)14日龄时,模型组肉仔鸡的肝脏和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和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4 g/kg BW地鳖肽组(P<0.05),肝脏和胸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8和1.6 g/kg BW地鳖肽组(P<0.05)。14和21日龄时,模型组的肝脏和胸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地鳖肽可有效缓解氧化应激状态下肉仔鸡的应激反应,促进肉仔鸡生长,改善肉品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 超微粉碎凹凸棒石对肉鸡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超微粉碎凹凸棒石对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19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常规粉碎凹凸棒石、1%超微粉碎凹凸棒石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常规粉碎凹凸棒石或超微粉碎凹凸棒石对肉鸡肌肉常量化学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超微粉碎凹凸棒石显著降低了腿肌中铬和镉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胸肌中铁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胸肌和腿肌红度值以及胸肌黄度值(P<0.05);饲粮中添加常规粉碎凹凸棒石则仅显著降低了腿肌中铬的含量和胸肌红度值(P<0.05)。与对照组和常规粉碎凹凸棒石组相比,超微粉碎凹凸棒石组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超微粉碎凹凸棒石能减少肌肉中有毒重金属残留,影响肌肉色度,提高胸肌的抗氧化能力,且效果优于常规粉碎凹凸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