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叶片生理指标的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小麦生产,提高小麦耐盐性是应对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生物途径之一。 小麦芽期亦是对盐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小麦芽期耐盐性的强弱对对盐碱地小麦种植至关重要。为探 讨利用叶片生理指标进行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的可行性,该文以沧麦 6005 及其 73 个叠氮化钠诱变 家系为试验材料,在超纯水和 40%人工海水条件下,对芽期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总蛋白和可 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等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小麦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 40% 人工海水盐胁迫下,小麦芽期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而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弱。(2) 主成分分析中第 1 和第 4 主成分是小麦芽期叶片耐盐的酶活响应因子,第 2 和第 3 主成分是小麦芽 期叶片耐盐的渗透调节因子。(3)在耐盐性评价中,沧麦 6005 芽期耐盐性鉴定等级为 2 级(耐盐), 耐盐等级鉴定为 1 级(高耐)的家系为 SAM1、SAM49 和 SAM59,这与田间生产实践经验一致。 综上认为,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脯 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叶片生理指标进行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叶片生 理指标进行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提供参考。

  • 不同松树种间杂交类型的可育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究不同松树种间杂交可育性,为松树种间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依据,进而为松树的杂种优势研究积累材料。本研究利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92 个松树种间杂交组合与20个半同胞对照,分析9 种松树种间杂交类型子代的平均球果产种数,平均球果产种量,百粒重,发芽率与成苗率5 项育性指标,综合球果、种子与苗期三方面的表现,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松树种间杂交类型进行可育性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加勒比松×湿地松(C×E)、湿地松×加勒比松(E×C)与湿地松×火炬松(E×T)三种杂交类型育性表现优于或接近相应的半同胞对照,马尾松×湿地松(M×E)、马尾松×火炬松(M×T)、马尾松×加勒比松(M×C)、火炬松×加勒比松(T×C)、火炬松×马尾松(T×M)与火炬松×湿地松(T×E)杂交类型育性表现远低于半同胞对照,表现出低育性甚至不育。综合5 项育性指标,亚组内杂交育性的整体表现明显优于亚组间杂交;湿地松与加勒比松为母本的三种杂交组合育性表现总体水平明显优于马尾松与火炬松为母本的另外六种杂交组合。9 种杂交类型中除了火炬松×湿地松(T×E)外,均获得了具有生活力的杂交子代,尤其马尾松与3 种国外松的杂交子代在相关研究中是首次获得,对松树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湘西地区亚麻酸植物资源调查与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湘西地区亚麻酸资源植物的分布特点以及亚麻酸含量等级,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湘西地区大力发展的亚麻酸资源植物,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及对种子油脂相关指标测定,对湘西地区亚麻酸资源植物进行系统调查,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从植物物种生长特性、油脂特性、开发利用潜能三方面10项评价指标,对湘西地区亚麻酸资源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共有亚麻酸资源植物64科128属171种,其中芸香科、大戟科、豆科、唇形科等8科是亚麻酸植物数量优势科,花椒属、南蛇藤属、猕猴桃属3属是亚麻酸植物数量优势属;生活型中,木本植物有122种,草本植物有49种,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中等及高含量(含油量及亚麻酸含量≧20%)亚麻酸植物有90种,占亚麻酸植物总数的52.63 %,这一类群亚麻酸含量丰富,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分布格局上,亚麻酸资源植物主要分布在湘西州中北部、海拔300~1 100 m的中低山地与丘陵地区,其中海拔600~800 m范围内最为丰富,高产富油种主要集中在湘西州中部地区。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筛选出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香薷、藿香、刺壳花椒、杜仲、青葙、紫苏、路边青、回回苏、独行菜这11种Ⅰ级开发利用植物。

  • 奶牛围产期饲粮营养平衡和机体营养生理状况评价体系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的关键时期,涉及胎儿生长发育、健康维持、乳腺更新和修复及泌乳启动等重要生理过程,其饲养管理与奶牛健康和泌乳性能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围产期奶牛的主要生理代谢特征已相对明晰,但奶牛围产期饲粮营养平衡和机体营养生理状况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且多以单个生物标志物反映奶牛生理状态,代表性不强,综合指数评价体系鲜有应用。本文汇总论述了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和营养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旨在为进一步明确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规律和代谢特征,确定营养需要量参数和精细化饲养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