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9-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西北部的一群热带珊瑚岛屿,自然环境独特且恶劣,生物多样性 较低,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有害植物是西沙群岛植被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西沙群岛有 害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调查研究很有必要。该文对西沙群岛有植被分布的24 个 岛屿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评价体系,对西沙群岛有害植物的种类组成、 分布、生长特性和危害程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西沙群岛现存有害 植物共10 科20 属26 种,其中菊科、豆科、马鞭草科、樟科4 个科的植物种类数量占到了 有害植物总数的53.8%。(2)根据生长、分布及危害程度情况,将西沙群岛的有害植物分 为三个危害等级,其中1 级危害的植物有无根藤、飞机草、孪花蟛蜞菊、银合欢、鬼针草、 羽芒菊等6 种,主要分布在永兴岛、东岛、琛航岛和珊瑚岛。(3)有害植物严重程度与岛 屿上的植物种数和岛屿面积密切相关。综上建议,对西沙群岛的有害植物进行长期监测,对 已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害植物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包括加强检验检疫、物理清除、化学防治、 替代防控及宣传教育等。该研究结果为西沙群岛植被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和科技支撑。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3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新生小枝是植物分支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光照、温度等生境变化的响应最为敏 感。分析植物新生小枝茎叶性状差异和评价其生长状况,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生存策略和 适应性机制极为关键。秋茄作为常绿阔叶小乔木,其冠层在一年内不同季节都会产生一定 数量新生小枝,为深入了解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及季节动态规律,该研究通过对新生小 枝茎叶生长性状的调查与测定,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综合 评价不同季节秋茄新生小枝生长表现,探究以秋茄为代表的红树植物生长生存策略。结果 表明:(1)表征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的14 个性状指标具有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处于 13.856%~56.469%,平均变异系数为35.627%;并且指标间具有较强相关性。(2)秋茄新生 小枝生长性状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5 月>3 月>10 月。(3) 秋茄新生小枝生长性状重要性排序为叶性状(55.050%)>生物量(35.480%)>茎构型 (9.470%);叶密度、叶茎生物量比、叶数量、叶生物量、大叶面积、茎长、叶面积比7 个 性状指标总权重占比为87.146%,是表征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的关键指标。综上认为, 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反映了树体对资源水平的适应策略,外因光照和温度及内因生长策 略共同影响着新生小枝生长状况。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秋茄新生小枝对不同生长季节环境变 化的响应,为秋茄种群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6-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兰属(Cymbidium)所有种(除兔耳兰C. lancifolium 外)均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研究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格局,将对该类群的有效合理保护提供参考和 依据。该文基于兰属植物已知的分布点和19 个气候因子,利用MaxEnt 模型和地理信息系 统(ArcGIS)模拟兰属以及其中20 种兰属植物在九种不同气候情景(当代以及未来2030s、 2050s、2070s 和2090s 四个时间段各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潜在分布格局,并找出影 响兰属植物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最干旱季降水量(Bio17)、年降水量(Bio12) 和温度季节性变化(Bio04)是影响兰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主导气候因子。(2)从物种水 平上分析,不同兰属植物在未来情景下的适生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影响其分布的主 导气候因子也有所不同。其中,冬凤兰(C. dayanum)等8 个物种的适生区面积总体呈扩张 趋势,而西藏虎头兰(C. tracyanum)等12 个物种的适生区面积整体则呈缩减趋势。该研究 将为兰属植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对兰属等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具有积极意 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了植物应对气候变化的生长和生存策略。叶经济性状与植物对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储存直接相关,并且受到温度条件和CO2 浓度的显著影响。该文采用人工环境控制系统封顶式生长室研究广布湿地植物水葱(Scirpus validu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的叶经济性状对模拟增温(现行环境温度+2 ℃)和CO2 浓度倍增(增至850 μmol·mol-1)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处理下,水葱净光合速率、氮含量和磷含量显著降低,但其胞间CO2 浓度和比叶重显著增加;CO2 浓度倍增处理下,水葱胞间CO2 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但比叶重显著增加。(2)增温处理下香蒲的比叶重也显著增加,而氮含量和磷含量显著降低;香蒲的光合参数、氮含量和磷含量在CO2 浓度倍增处理下均显著降低,而比叶重显著增加。(3)除碳含量外,水葱和香蒲的其他经济性状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氮含量、磷含量和比叶重均在响应增温和CO2 浓度升高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总体而言,该研究结果反映了水葱和香蒲在功能性状上对增温和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策略。两种植物的光合能力和养分含量在两种处理下均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其抗逆能力升高,表明增温和CO2浓度升高不利于水葱和香蒲的生长。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生长与繁殖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挺水植物的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参数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对植物繁殖的影响路径,该文利用云南高原的立体地形,通过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6 个湖泊共有挺水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的克隆生长、有性繁殖的地理差异和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水葱密度、株高、基径等克隆生长参数,以及结实率、穗生物量、穗生物量投资比、种子产量、活性种子数等繁殖参数在不同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水葱密度、株高、结实率、穗生物量、穗生物量投资比等参数具有显著的经纬度、海拔地带性分布特征。其中,密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株高、结实率、穗生物量、穗生物量投资比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小、随经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暖月和冷月均温,土壤全氮、全磷是影响水葱克隆生长(密度、株高)的关键因子,其中,暖月均温的影响最大;年均降水、土壤有机碳是影响水葱有性繁殖的关键因子,其中,年均降水的影响最大。研究进一步表明,气候因子(暖月均温、冷月均温和年均降水)是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湖滨带植物水葱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因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新疆野苹果是天山野果林的优势种,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世界苹果基因库的重要 组成部分。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新疆野苹果种群分布面积急剧下降。然而,导致新疆野苹果种群衰退的原因尚不明确,尚无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野苹果的分布现状以及面对的虫害、干扰和种群更新困难等问题。发现新疆野苹果在保护和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新疆野苹果的起源和演化,仍然存在分歧。二是,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分布面积进一步萎缩,其中三个县的分 布面积不足 60 年前的三分之一。三是,新疆野苹果的虫害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虫害预防监测体系未能全面建设。四是,新疆野苹果过度干扰的问题依然存在,农田开垦和人类砍伐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过度放牧依然存在。五是,新疆野苹果更新困难的问题仍然突出,现有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深入的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一步研究其新疆野苹果的起源和演化;建立新疆野苹果资源监测体系,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有效的监测新疆野苹果的资源现状;建立虫害预防监测系统,及时有效监测和防治病虫害的爆发;建立新疆野苹果保护区,加强原位保护和法律的宣传,强化当地居民对濒危植物的保护;开展新疆野苹果更新机理方面的研究,同时加强迁地保护等措施。通过提出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期为新疆野苹果的科学保护与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长柄双花木 (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 ) 是一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该物种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和叶片资源利用策略及其随发育阶段和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本文以分布于江西省不同海拔梯度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与分析了群落中不同发育阶段长柄双花木植株的叶片面积、叶片体积以及叶片含水量与叶片干重之间的异速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之间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有着显著差异。成年树叶片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或等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叶片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成树叶片体积与叶片干重呈等速增长,幼树、幼苗叶片体积的增长速度高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成树叶片含水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两性状间保持等速增长。海拔梯度对长柄双花木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也有影响,植株叶体积和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海拔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低海拔区域,叶体积与叶干重呈等速增长,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在高海拔区域,叶体积的生长速度低于叶干重的生长速度,叶含水量和叶片干重呈等速增长。上述结果说明长柄双花木叶片资源投资策略随着发育阶段和海拔梯度的不同发生变化。成树主要将叶生物量投资于光捕获面积和同化结构,幼树和幼苗则主要投资于维管组织的建设。由于海拔升高会引起风力增大、光强增强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长柄双花木在中低海拔倾向于增大叶体积以抢占资源,在高海拔倾向于加强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的建设来抵抗外界因子干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海岛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植物功能性状必然和大陆存在差异。以平潭岛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茎、叶 10个功能性状,以及地形和土壤 9 个环境因子,探讨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分析境因子对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比叶面积(SLA)与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呈正相关,与叶厚度(LT)、叶干物质(LDMC)、茎组织密度(STD)、叶碳含量(LCC)呈负相关;LDMC 与 LNC、茎氮含量(SNC)呈负相关;LT 与 STD 呈正相关,与 LNC 和 LPC 呈负相关;LPC 与 LNC、SNC 呈正相关;茎和叶 C、N 含量均呈正相关。(2)土壤有机质和 pH 是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影响因子。然而,由于土壤中磷含量的缺乏,LNC、LPC、SNC 均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LDMC、STD 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SLA 随着土壤 pH 的增加而增加;(3)坡位和坡度是海岛植物功能性状主要的地形影响因子。SLA、茎磷含量(SPC)随着海拔上升而下降;STD、LDMC随着海拔和坡度增大而增大;LNC、LPC 阴坡大于阳坡。该研究明确了海岛植被的生态适应机制,旨在为海岛植被修复和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猪生产中,高剂量铜、锌饲粮广泛使用,因其具有与抗生素相似的生长促进效果。然而,饲粮中使用高剂量铜、锌带来的潜在危害屡有报道。本文综述了高剂量铜、锌的应用现状、潜在危害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