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其含量多少可反映植物整体的碳收支平衡关系及对外界环境胁迫的适应策略。该文采用改进的苯酚-浓硫酸法对福建省平潭岛海岸处于生长旺盛期的3种典型沙生植物木麻黄、单叶蔓荆和老鼠艻茎叶的NSC及其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单叶蔓荆叶片、茎干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分别为137.83±3.75 mg•g-1 和90.74±2.65 mg•g-1,老鼠艻叶片、茎干淀粉含量均最大,分别为105.41±2.49 mg•g-1和120.48±7.67 mg•g-1,二者茎叶NSC含量均大于木麻黄,且全部达到显著水平(P<0.05)。(2)沙堆表面老鼠艻叶片NSC及组分含量从雏形、发育到稳定阶段变化不明显,但茎干NSC及组分含量在雏形阶段沙堆表面显著大于其它两个演替阶段(P<0.05),且依次呈下降趋势。(3)从幼龄林、中龄林到成龄林阶段,木麻黄NSC含量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成龄林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茎干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两个生长阶段(P<0.05)。(4)不同沙生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策略各异,海岸沙丘表面植被恢复应充分考虑物种特性及其更新。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求不同热处理对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的相关关系。本试验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净蛋白质体系(CNCPS)和尼龙袋技术对不同热处理的豆渣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而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热处理使豆渣的营养价值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瘤胃降解率降低。2)不同热处理对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TCHO)、纤维复合物(CELC)、总碳水化合物(CHO)的峰面积以及3个峰面积中相应的峰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3)STCHO与CHO的峰面积比,以及总碳水化合物中的峰高比可以有效地估测不同热处理豆渣的营养价值和NDF瘤胃降解参数的含量。综上所述,不同热处理对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营养价值和NDF瘤胃降解率均有影响,不同热处理豆渣中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NDF瘤胃降解特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初步证明利用FTIR光谱技术得到的豆渣光谱信息能直接反映其热损害程度。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starch)比值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试验整理了27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共计123个处理,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NDF、starch含量以及NDF与starch比值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饲粮NDF和starch含量,饲粮NDF与starch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R2=-0.799,P<0.01)、产奶量(R2=-0.730,P<0.01)、乳脂率(R2=0.664,P<0.01)和乳蛋白率(R2=-0.788,P<0.01)的相关性更强;饲粮NDF与starch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2)、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1)、乳蛋白率(P<0.01)、乳蛋白产量(P<0.01)和乳糖产量(P<0.01)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饲粮NDF与starch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和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和0.07%。M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NDF与starch比值可作为反映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评价指标,用于指导奶牛的生产和调控乳成分的组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借助开路式呼吸测热系统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27.8±0.5) kg的母羊30只,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配到3组,各组饲粮NFC/NDF分别为0.78(精粗比为35:65)、1.03(精粗比为50:50)、2.17(精粗比为65:35组),每组10只羊。试验期为25 d,包括3 d调整期、7 d预试期和15 d正试期。结果表明:在NFC/NDF=0.78组自由采食和其他组限饲条件下,3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结束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甲烷能、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产量、单位总能摄入量的甲烷能产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平均日增重一致的前提下,高NFC/NDF饲粮料重比较低,且甲烷转化效率较低;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来说,限饲条件下饲喂NFC/NDF为2.17的饲粮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又兼顾甲烷减排,效果相对最佳。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借助开路式呼吸测热系统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27.8±0.5) kg的母羊30只,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配到3组,各组饲粮NFC/NDF分别为0.78(精粗比为35:65)、1.03(精粗比为50:50)、2.17(精粗比为65:35组),每组10只羊。试验期为25 d,包括3 d调整期、7 d预试期和15 d正试期。结果表明:在NFC/NDF=0.78组自由采食和其他组限饲条件下,3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结束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甲烷能、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产量、单位总能摄入量的甲烷能产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平均日增重一致的前提下,高NFC/NDF饲粮料重比较低,且甲烷转化效率较低;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来说,限饲条件下饲喂NFC/NDF为2.17的饲粮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又兼顾甲烷减排,效果相对最佳。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CNCPS)建立大麦秸秆营养组分数据库,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建立其营养价值预测模型。试验采集甘肃省13个县市96份大麦秸秆样品,测定其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IP)、可溶性粗蛋白质(SP)、钙(Ca)和磷(P)含量,利用CNCPS 6.5计算各样品碳水化合物(CHO)和蛋白质营养组分。分别用76份和20份大麦秸秆样品作为定标集和验证集评价NIRS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大麦秸秆DM、Ash、CP、EE、NDF、ADF、ADL、NDIP、ADIP、SP、Ca和P含量分别为95.21%、7.38%、3.51%、5.68%、70.95%、45.16%、5.17%、1.02%、0.57%、1.65%、0.71%和0.09%。2)大麦秸秆CNCPS CHO各组分CHO、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可溶性纤维(CB2)、可消化纤维(CB3)和不消化纤维(CC)含量分别为83.42%、12.47%、12.47%、58.55%和12.40%。大麦秸秆CNCPS蛋白质各组分可溶性真蛋白质(PA2)、难溶性真蛋白质(PB1)、纤维结合蛋白质(PB2)和非降解蛋白质(PC)含量分别为1.65%、1.23%、0.45%和0.57%。3)有机物(OM)、CP、NDF、ADF、CHO、NFC和CB2的交互验证决定系数(1-VR)>0.8,验证决定系数(RSQv)≥0.84,这些模型可用于日常分析。OM、CP、NDF、ADF、CHO、NFC和CB2的模型参数分别为标准正常化和去散射二阶导数处理(SNV and detrend 2,4,4,1)、SNV and detrend 2,4,4,1;标准正常化和去散射一阶导数处理(SNV and detrend 1,4,4,1);无散射一阶导数处理(None 1,4,4,1);SNV and detrend 2,4,4,1;无散射二阶导数处理(None 2,4,4,1);None 2,4,4,1。而其余成分所建模型未达到实用水平,模型须进一步完善。总之,本研究为大麦秸秆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的化学分析数据,并通过NIRS方法建立了主要营养成分的快速预测模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量化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carbohydrate,NSC)含量对研究其生长和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预处理方法多样,导致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可比性较差。该文以华南海岸典型沙生植物木麻黄、老鼠艻、海马齿和厚藤为例,研究苯酚-浓硫酸法测定 过程中,是否去皮和过筛目数大小对其 NSC 及组分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 龄级木麻黄样品去皮后提取的 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出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 幼龄林和中龄林样品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成龄林样品 NSC 及其组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龄级越小,去皮预处理对树木 NSC 及其组分 提取影响越大,尤其以可溶性糖影响最为明显,建议乔木处理时统一保留树皮。(2)不同 沙生植物枝(茎)样品提取的 NSC 及其组分含量随过筛目数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木麻 黄和老鼠艻枝(茎)过筛 100 目相对 18 目提取的 NSC 含量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而叶(同化枝)样品除老鼠艻外均变化不显著。(3)沙生植物器官机械组织含量越高,不 同过筛目数提取的 NSC 及其组分含量差异越大,综合考虑样品获取难度及 NSC 含量的测定 精度,建议所有沙生植物枝叶样品均过 100 目筛。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马属动物的盲肠内栖息着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对饲粮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及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是马属动物盲肠功能的基础;同时,饲粮碳水化合物也对盲肠微生物产生影响,探索饲粮碳水化合物在盲肠内的消化代谢和对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对饲料生产、动物饲养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盲肠微生物的特点、盲肠微生物在马属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生理,并着重就饲粮碳水化合物对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消化相关的营养代谢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分析阐述。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断奶肉公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2~3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94.38±0.25) kg的断奶肉公犊牛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相近,NFC/NDF分别为1.35(A组)、1.23(B组)、0.94(C组)和0.80(D组)的4种全混合日粮。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隔15 d测量犊牛的体重;于15、30、45、60、75和90 d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葡萄糖(GLU)、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瘦素(LEP)、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PG)和甘油三酯(TG)的浓度;分别在3 0和90 d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高NFC/NDF饲粮提高了犊牛的平均日增重,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A组血清LEP浓度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D组血清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90 d时,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及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随饲粮NFC/NDF的降低而降低,A组均显著高于D组(P<0.05),D组甲烷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组尿能、尿氮和消化氮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综上所述,NFC/NDF为1.35的饲粮可以满足3~6月龄肉犊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采食该饲粮不但可以使肉犊牛保持较高的平均日增重(1.14 kg/d),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血浆生化指标、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6只健康成年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将其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饲粮NFC/NDF分别为2.14:1.00、1.05:1.00、0.40:1.00。试验分3期,每期15 d,包括10 d预试期和5 d正试期。检测指标包括:饲粮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pH、缓冲力、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纤维素酶活性)、血浆生化指标(脂多糖、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显示:1)3个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脂多糖含量依次显著下降(P0.05)。综合来看,过高NFC/NDF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浆生化指标有不良影响,本试验条件下,饲粮NFC/NDF以1.05:1.00为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递增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旨在探讨SARA诱导过程中奶山羊血浆组胺(HIS)、脂多糖(LPS)含量及生化指标的变化。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泌乳期萨能奶山羊,依次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饲粮,每种饲粮饲喂15 d(为1组),前12 d为适应期,后3 d为采样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中HIS、LPS的含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当饲粮NFC/NDF由1.40递增至3.23时,成功诱导奶山羊处于SARA状态。2)在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随着饲粮NFC/NDF增加,血浆HIS和LPS含量增加,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NFC/NDF为1.40时(P0.05);血浆肌酐(CREA)、D-乳酸(LD)含量及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呈升高趋势,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尿素氮(UN)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NFC/NDF为3.23时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NFC/NDF为2.31时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β-羟丁酸(β-HB)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呈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果提示,随着饲粮NFC/NDF递增,血浆中HIS和LPS含量显著增加,引发了机体炎症反应,加重了瘤胃上皮的损伤和SARA病情,激发奶山羊免疫活化状态;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血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SARA期间奶山羊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了肝功能损伤。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常规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葡萄糖和小麦淀粉2种碳水化合物,分别设0、15%、30% 3个水平,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每种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为(8.53±0.07) g的大黄鱼5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大黄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葡萄糖水平0增加到30%,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15%增加到30%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FC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FCR在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显著降低(P<0.05),由15%增加到30%时显著降低(P<0.05)。15%或30%水平下,小麦淀粉组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葡萄糖组(P<0.05)。在15%水平下,葡萄糖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小麦淀粉组(P<0.05);在30%水平下,葡萄糖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小麦淀粉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30%小麦淀粉组显著低于0小麦淀粉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6-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持续升高,而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15%和30%水平下葡萄糖组均显著高于小麦淀粉组(P<0.05)。由此得出,与葡萄糖相比,摄食含小麦淀粉饲料的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且饲料中添加15%小麦淀粉时能促进大黄鱼生长。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预测奶牛常用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uAA)的含量,本试验采集了21个奶牛饲料原料样品,测定了饲料样品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粗蛋白质(SCP)、非蛋白氮(NPN)、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P)、酸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ADIP)含量,并根据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饲料含氮化合物组分的划分方法,计算出饲料样品的含氮化合物组分非蛋白氮(PA)、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和不可利用蛋白质(PC)的含量,测定了饲料的氨基酸含量,同时利用CNCPS含氮化合物组分估测出饲料的uAA含量。结果表明,奶牛常用饲料的CNCPS含氮化合物组分(PA、PB1、PB2、PB3、PC)含量(% DM)与uAA、可利用蛋氨酸(utilizable methionin,uMet)、可利用赖氨酸(utilizable lysine,uLys)、可利用亮氨酸(utilizable leucine,uLeu)含量(% DM)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如下:uAA=0.171PA+0.134PB1+0.364PB2+0.370PB3+0.148PC+7.785,R2=0.99,P<0.01;uMet=0.019PA-0.031PB1+0.024PB2+0.078PB3-0.004PC-0.071,R2=0.93,P<0.01;uLys=-0.045PA-0.020PB1+0.072PB2+0.038PB3-0.011PC+0.780,R2=0.92,P<0.01;uLeu=0.071PA+0.033PB1+0.093PB2+0.189PB3+0.003PC+0.006,R2=0.94,P<0.01。结果提示,根据CNCPS含氮化合物组分和本试验所建立的方程,可以准确地预测奶牛饲料的uAA、uMet、uLys和uLeu含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简化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技术。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来自菌体蛋白和RUP,CNCPS根据溶解性将饲料粗蛋白质(CP)分为A、B1、B2、B3和C共5种组分,只有3种B组分可以过瘤胃并在小肠中消化。为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贡献,CNCPS需要分别测定3种B组分的瘤胃降解率,3种过瘤胃B组分的小肠消化率需采用不同常数。选择18份饲料样品,其中精料12份,粗料6份,测定CNCPS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所需数据,同时对饲料CP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及不同时间点RUP的体外小肠消化率进行了测定,通过这些数据提出简化评定方法。结果表明:1)精料和粗料均以8 h的CP瘤胃降解率(X,%)与有效降解率(Y,%)间相关性最强,二者间呈线性相关,精料和粗料方程分别为Y=12.652+0.828X,r=0.990,P<0.000 1和Y=10.967+0.886X,r=0.980,P=0.000 6。2)精料2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26+0.879X,r=0.970,P<0.000 1;粗料8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02+0.960X,r=0.995,P<0.000 1。3)简化方案经可靠性评估得出,8 h CP瘤胃降解率和RUP小肠消化率简化CNCPS模型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X,‰)与CNCPS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Y,‰)相关最强,精料方程为Y=-0.056+1.409X,r=0.999,P<0.000 1;粗料方程为Y=0.003+2.120X,r=0.999,P<0.000 1。精料和粗料的简化评定结果与CNCPS评定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5和0.005,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4.49%。综合得出,基于CNCPS,得到了预测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简化模型,简化后的精料和粗料模型分别为Y=-0.056+1.409×[AA×(100-D8)×CP×ID8],r=0.999,P<0.000 1和Y=0.002+2.120×[AA×(100-D8)×CP×ID8],r=0.999,P<0.000 1,Y为RUP中的某种氨基酸小肠可吸收流量(‰),D8为CP的8 h瘤胃降解率(%),ID8为RUP的8 h小肠消化率(%),AA为不溶性蛋白质中该氨基酸含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饲粮物理有效纤维是一个兼顾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表达饲粮纤维营养价值的指标,它对奶牛咀嚼活动、瘤胃功能、机体健康状态等具有重要作用。谷物中含有的瘤胃可降解淀粉是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粮物理有效纤维与谷物瘤胃可降解淀粉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本文对饲粮物理有效纤维和瘤胃可降解淀粉以及二者的组合效应对奶牛咀嚼活动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饲粮碳水化合物的平衡关系的理解。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不断发展的微藻产业需要统一可信的生物质检测方法体系来评估微藻研究、培养及生产中的各种生物质指标。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微藻生物质组成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及评估,以期推动微藻产业的生物质分析平台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