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低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生长育肥猪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45.5±3.64) kg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育肥猪1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对照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05%的正常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组喂蛋白质水平为12.97%的低蛋白质水平饲粮。预试期为5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水平饲粮可提高生长育肥猪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2组试验猪粪便菌群组成在门水平上差异较小,而在属水平上差异较大。物种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除了门水平和纲水平,其他分类水平上细菌相对丰度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蛋白质水平饲粮能够显著提高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疣微菌科(Ruminococcaceae)、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和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等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和纤维分解产生丁酸的有益菌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Paraeggerthella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等易使机体受到感染的细菌相对丰度(P<0.05)。此外,群落组成差异分析显示低蛋白质水平饲粮组猪相比于正常蛋白质水平饲粮组猪有着不同的肠道微生物区系。由此可见,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无不利影响,还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利于机体健康。

  •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9.0±0.4) kg的蒙寒杂交羊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甜菜碱组(BN组)和L-肉碱组(L-CN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甜菜碱和0.4‰ L-肉碱。预试期1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L-CN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CON组和BN组(P0.05)。2)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积面积以及胴体脂肪含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各组之间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L-CN组大肠重量及其所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低于CON组(P0.05)。5)BN组和L-CN组总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甜菜碱和L-肉碱均降低了蒙寒杂交羊的脂肪沉积量,而且主要降低了尾部脂肪的重量,提示我们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降低体脂有一定的作用。

  • 全株甘蔗对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甘蔗对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4~5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山羊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SC33、SC66和SC100组)分别用全株甘蔗替代33%、66%和100%的全株青贮玉米。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山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全株甘蔗添加比例的增加,山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线性增加(P<0.05),SC100组山羊ADFI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随着全株甘蔗添加比例的增加,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呈线性下降(P<0.05),CON、SC33组均显著高于SC66、SC100组(P<0.05)。3)随着全株甘蔗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线性增加(P<0.05),SC66、SC100组均显著高于CON、SC33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SC66、SC100组显著低于CON、SC33组(P<0.05)。4)SC1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低于CON、SC66组(P<0.05),SC66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SC66、SC1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CON、SC33组(P<0.05)。CON、SC100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SC33、SC66组(P<0.05),SC100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CON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SC66组(P<0.05),CON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SC100组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ON组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全株甘蔗有利于提高山羊采食性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建议全株甘蔗适宜添加比例为33%~66%。

  • 饲粮碘添加水平对五龙鹅、屠宰性能、养分利用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碘添加水平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利用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以确定五龙鹅饲粮中适宜的碘添加水平。选择4周龄健康五龙鹅3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碘的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Ⅵ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0.30、0.60、1.20、2.40 mg/kg碘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Ⅴ、Ⅵ组(P<0.05或P<0.01),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Ⅰ、Ⅱ、Ⅳ、Ⅵ组(P<0.05),Ⅲ组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Ⅱ、Ⅴ组(P<0.05或P<0.01)。2)Ⅲ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Ⅲ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Ⅰ、Ⅳ、Ⅴ、Ⅵ组(P<0.05),Ⅲ组的腿肌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Ⅴ、Ⅵ组(P<0.05或P<0.01),Ⅳ组的腹脂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Ⅱ、Ⅵ组(P<0.05或P<0.01)。3)Ⅲ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Ⅴ、Ⅵ组(P<0.05或P<0.01),Ⅲ组的粗脂肪、粗灰分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Ⅴ、Ⅵ组(P<0.05或P<0.01),Ⅲ组的钙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Ⅵ组(P<0.05或P<0.01),Ⅲ组的磷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Ⅴ、Ⅵ组(P<0.05或P<0.01),Ⅲ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Ⅴ、Ⅵ组(P<0.05或P<0.01)。4)Ⅲ组的沉积氮和沉积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碘可提高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利用率,5~16周龄五龙鹅饲粮中碘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0 mg/kg。

  • 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肉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440.5±3.5) kg]相近的西门塔尔公牛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C组)饲喂单一青贮型全混合日粮,试验组(T组)饲喂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试验期180 d。结果表明:1)第1~60天、第61~120天和第121~180天,T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T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C组(P>0.05);第61~120天和第121~180天,T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C组(P0.05)。4)第60天、第120天,C组的血浆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T组(P<0.05);第60天,C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低于T组(P<0.05);第120天、第180天,C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T组(P≤0.05);第180天,C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T组(P<0.05)。综上,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肉牛机体抗氧化功能和健康状况无不良影响,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代谢,并可提高育肥肉牛的生长性能。

  • 杜仲提取物对宁乡猪、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选择体重约43 kg的健康宁乡阉母猪24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500 mg/kg杜仲提取物。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的平均日增重略有增加,平均日采食量降低46.88 g/d,料重比降低2.74%,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分别增加33.33%(0.05≤P<0.10)和20.29%(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降低13.21%(P<0.05)。3)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的棕榈烯酸含量增加19.64%(0.05≤P<0.1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亚油酸含量降低10.71%(0.05≤P<0.10)。4)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肝脏中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肝X受体α(LXR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下调62.00%、76.00%、77.00%和82.00%(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提高宁乡猪的血清HDL含量,降低血清LDL含量,下调肝脏中FAS和ACC等的mRNA表达量,进而影响机体的脂肪酸代谢。

  • 花生藤替代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苜蓿对湖北黑头羊、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花生藤替代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苜蓿对湖北黑头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黑头羊育肥过程中合理使用粗饲料提供依据。选取30只体重[(20.46±3.23) kg]接近、体况良好的8月龄湖北黑头山羊羯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以花生藤(Ⅰ组)、苜蓿(Ⅱ组)和苜蓿+花生藤(Ⅲ组)为粗饲料来源的颗粒型全混合日粮,试验期6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试验结束后称重,并采集瘤胃液和血液样品,分别测定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浓度以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N)、葡萄糖(GLU)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黑头羊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F/G)极显著降低(P<0.01);2)各组黑头羊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和Ⅲ组在数值上均较Ⅰ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Ⅱ组和Ⅲ组黑头羊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Ⅱ组和Ⅲ组黑头羊血清ALB含量和白球比(A/G)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Ⅰ组,Ⅲ组血清尿素氮(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单纯以花生藤作为颗粒型全混合日粮的粗饲料来源会降低湖北黑头羊的平均日增重,提高料重比,降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以花生藤和苜蓿组合作为颗粒型全混合日粮的粗饲料来源,则湖北黑头羊可获得与以苜蓿为粗饲料来源时相当的养殖效果。

  • 饲粮中棕榈油脂肪粉添加水平对育肥期湖羊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棕榈油脂肪粉添加水平对育肥期湖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旨在确定饲粮中适宜的棕榈油脂肪粉添加水平。选用80只体况良好、体重(30±1) kg的4月龄湖羊公羊,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试验配制4种饲粮,棕榈油脂肪粉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3%、5%和7%。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当试验羊平均体重达40 kg时,每组选6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羊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显示:1)1%组和3%组的全期(1~60 d)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5%组和7%组(P0.05)。3)各组间能量代谢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4)氮表观消化率随棕榈油脂肪添加水平的提高而线性升高(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育肥期湖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量代谢和氮代谢指标,育肥期湖羊饲粮中适宜的棕榈油脂肪粉添加水平为3%。

  • 饥饿及恢复饲喂对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在正常饲喂、饥饿和恢复饲喂条件下,生长及消化代谢变化情况。选用平均体重为(183.60±15.62) kg的3周岁健康牦牛6头作为试验动物。将试验分为正常饲喂期(7 d)、饥饿期(断食7 d),以及恢复饲喂期(28 d)。结果表明:1)饥饿7 d后牦牛失重约10.06%,恢复饲喂期前3周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显著低于正常饲喂期(P0.05)。2)饥饿期牦牛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氮和肌酸酐含量较正常饲喂期显著降低(P0.05)。3)饥饿期牦牛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较正常饲喂期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饥饿期牦牛通过降低糖和蛋白质代谢水平,提高脂肪分解来适应饥饿。而恢复饲喂期前3周是牦牛补偿生长的重要时期。

  • 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元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元对SD大鼠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15日龄(断奶前1周)健康SD大鼠48只,适应3 d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6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配方奶粉,B组和C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低聚糖益生元或多糖益生元的配方奶粉,饲养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SD大鼠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3.55%和8.33%,料重比分别降低了9.80%和13.0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B组SD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C组SD大鼠血清胰岛素(Ins)、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B组SD大鼠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Arg)、丝氨酸(Ser)和丙氨酸(Al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C组SD大鼠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Arg、Ser、甘氨酸(Gly)、Ala和酪氨酸(Tyr)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B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42%和5.57%,但均无差异显著(P>0.05);C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39%和8.20%,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在配方奶粉中添加低聚糖益生元或多糖益生元均可以改善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其养分表观消化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D大鼠的生长,且以添加多糖类益生元的效果更佳。

  • 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对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食糜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食糜菌群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61.67±2.01) 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为0.26(LD组)、0.37(CD组)、0.47(MD组)和0.98(HD组)的试验饲粮。试验至猪平均体重达120 kg时结束。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饲粮总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线性降低(P<0.05)。与LD组相比,MD和HD组饲粮总能、粗灰分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HD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也显著降低(P<0.05);与CD组相比,HD组饲粮总能、粗灰分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2)HD组育肥猪回肠食糜pH显著低于LD、CD和MD组(P<0.05)。3)随着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盲肠食糜丁酸浓度及结肠食糜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增加(P<0.05),盲肠食糜丙酸浓度有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0.05≤P≤0.10),结肠食糜乙酸浓度有线性增加的趋势(0.05≤P≤0.10)。与LD和CD组相比,HD组育肥猪盲肠食糜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LD组相比,HD组育肥猪结肠食糜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4)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随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MD和HD组育肥猪盲肠食糜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LD组(P<0.05);HD组盲肠食糜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与HD组相比,LD组育肥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LD、CD和MD组背最长肌中GPR43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增加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可降低育肥猪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变后肠食糜菌群组成,增加后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因此,适宜的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有利于改善育肥猪肠道健康和猪肉品质。

  • 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冬毛期雄性银黑狐、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冬毛期雄性银黑狐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450±140) g的健康雄性银黑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4种试验饲粮中油脂比例不同,但添加量均为14%,其中Ⅰ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12.00%的鱼油和2.00%的豆油组成,Ⅱ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9.38%的玉米油和4.62%的豆油,Ⅲ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12.00%的玉米油和2.00%的豆油组成,Ⅳ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1.50%的鱼油和12.50%的玉米油。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银黑狐的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Ⅱ组体长显著高于Ⅳ组(P0.05)。2)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Ⅱ组血清TG显著低于Ⅰ、Ⅲ和Ⅳ组(P0.05)。Ⅱ组血清GLOB含量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4)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血清补体4(C4)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Ⅲ组血清C4含量显著低于Ⅰ、Ⅱ和Ⅳ组(P0.05)。5)饲粮不同油脂比例极显著影响了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Ⅱ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饲粮油脂来源为9.38%玉米油和4.62%豆油时,降低了血清中TG和LDL-C的含量,升高了血清中GLOB的含量,改善了肠道形态结构,从而促进了冬毛期雄性银黑狐体长的增加。

  • 不同淀粉来源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育肥湖羊、养分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来源(starch source,SS)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约为(21.69±2.49) kg的2月龄湖羊公羔1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添加1% YC的大麦淀粉组(BS-1)、大麦淀粉组(BS)、添加1% YC的玉米淀粉组(CS-1)、玉米淀粉组(CS),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各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度、GR值、尾脂重及肾周脂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1组、CS-1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BS组、CS组(P<0.05)。3)各组干物质、有机物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1组、CS-1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显著高于BS组、CS组(P<0.05);4)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BS组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CS组(P<0.05)。综上,不同SS来源饲粮中添加YC未改变瘤胃发酵类型,但显著提高饲粮NDF与ADF消化率,进而提高育肥湖羊对粗饲料的利用率。

  • 饲粮类型对育肥湖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在饲粮能量及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本试验研究了饲粮类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只体重相近[(24.67±2.53) kg]的90日龄健康公湖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3组分别饲喂传统精粗饲粮(对照组,CK组)、全混合日粮(TMR组)、粗料+精料颗粒料(CP组)。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从育肥全期来看,与CK组相比,CP组和TMR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了19.81%和16.09%(P0.05);CP组和TMR组料重比较CK组分别显著降低了8.46%和13.39%(P0.05);各组间胴体重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3)CP组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TMR组和CK组(P0.05)。4)与CK组相比,TMR组肌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3种饲粮类型对肌肉的肉色、pH和熟肉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与传统精粗饲粮相比,TMR和精料颗粒料均可显著提高育肥湖羊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改善肉品质,且TMR组的效果优于CP组。

  • 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五龙鹅雏鹅、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五龙鹅雏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五龙鹅雏鹅20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丁酸梭菌,Ⅳ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25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Ⅱ、Ⅲ、Ⅳ组鹅末重分别提高了7.78%(P0.05)和9.54%(P0.05)和10.18%(P0.05)和6.20%(P0.05)、2.80%(P>0.05)和4.20%(P0.05)和10.97%(P0.05)、3.39%(P>0.05)和12.33%(P0.05)和7.69%(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能够提高五龙鹅雏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二者配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一菌种。

  • 硒代蛋氨酸对条纹锯鮨、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硒代蛋氨酸(Se-Met)对条纹锯鮨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81.62±0.75) g的健康条纹锯鮨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投喂硒含量为0.09、0.21、0.44、0.58、0.77和1.05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77和1.05 mg/kg组(P<0.05)。2)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44 mg/kg组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肝脏中硒含量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和0.44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中硒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0.44和1.05 mg/kg组(P<0.05)。4)饲料硒含量为1.05 mg/kg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77和1.05 mg/kg组。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和1.05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1.05 mg/kg组的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0.44和0.58 mg/kg组(P<0.05)。5)饲料硒含量为0.09 mg/kg组的肝脏GPx活性最低,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44、0.58和0.77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09 mg/kg组的肝脏GR活性最低,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44、0.58和1.05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09 mg/kg组的肝脏G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44、0.58、0.77和1.05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和1.05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44 mg/kg组的肝脏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和0.44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和溶菌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0.44和1.05 mg/kg组(P<0.05)。以增重率、肝脏中硒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分析得出条纹锯鮨对硒的适宜需求量分别为0.62、0.92、0.72 mg/kg,可见饲料中硒的适宜含量为0.62~0.92 mg/kg。

  • 多鳞鱚对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需要量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鳞鱚对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需要量。挑选均重为(6.0±0.6) g的多鳞鱚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n-3HUFA水平为0.53%、0.80%、1.22%、1.62%、2.12%和2.56%的等氮等脂饲料8周。结果表明:1)2.1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0.53%组(P0.05);1.62%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2.12%组和2.56%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62%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除1.22%组和2.1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5)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肝脏C18:3n-3、C20:5n-3、C22:6n-3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C18:2n-6含量显著降低(P<0.05)。6)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肌肉C18:2n-6、C20:4n-6含量呈降低趋势,2.12%组和2.56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C20:5n-3、C22:6n-3含量呈升高趋势,2.56%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以增重率为依据,折线模型拟合得出多鳞鱚幼鱼对饲料中n-3HUFA的需要量为2.21%。

  • 液态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液态发酵饲料是食品工业副产品及农副产品或饲料与水按1.0:1.5至1:4混合后,经充分发酵后形成稳定状态的饲料,具有抑制病原菌增殖、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改善胃肠道健康、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自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以来,人们在安全、有效的无抗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液态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无抗饲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品质影响因素及其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液态发酵饲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北京鸭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试验Ⅱ组)、5×108 CFU/kg丁酸梭菌(试验Ⅲ组)、1×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Ⅳ组)和5×108 CFU/kg丁酸梭菌+1×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Ⅴ组)。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Ⅳ、Ⅴ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Ⅴ组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补体3、补体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Ⅴ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可以有效改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

  • 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75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1~28日龄为10 mg/kg抗敌素,29~56日龄为5 mg/kg黄霉素;抗生素组)、茶籽多糖(0.04%;多糖组)、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博落回组)、茶籽多糖(0.04%)+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多糖+博落回组)。试验期56 d,分为1~28日龄和29~56日龄2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1~28日龄时,各组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9~56日龄和1~56日龄时,博落回组的AD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28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黄羽肉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血清ALP活性极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1)。56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血清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多糖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及多糖组的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博落回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多糖组(P<0.05)。肌肉于4 ℃保存2、4、6 d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4 ℃保存2 d后的肌肉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 ℃保存6 d后的肌肉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其中,博落回生物碱的作用效果优于茶籽多糖,且二者均能延长鸡肉在4 ℃时的保存时间;这说明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均能替代抗生素在肉鸡中的使用,且二者联用与单独添加效果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