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烟草TIR-NBS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TIR-NBS基因是一类与植物抗病调节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其特征解析有助于对植物免疫和发育调节的认识。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基因鉴定、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蛋白性质和结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和顺式作用元件等方面,对烟草TIR-NB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子特性分析。研究发现,烟草TIR-NBS基因家族含有30条成员,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含有3~8个保守基序;编码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和叶绿体中,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进化时主要受纯化选择作用,与番茄的TIR-NBS基因亲缘关系最近;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其可能受光照、温度以及生长素、茉莉酸甲酯、脱落酸、水杨酸、赤霉素等激素调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TIR-NB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依据。

  • 不同施氮水平对苦荞不同品种、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1-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以西农9940 和黔苦3 号为材料,设置(N1)90、(N2)180、(N3)270kg·hm-2 三个氮肥处理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两个苦荞品种的生长、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和施氮量对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探究不同苦荞品种在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氮肥的敏感性及高产栽培氮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1)促进生长发育,显著增加株高,提高叶片SPAD 值,且均以N3 处理最高,显著高于N1 和N2处理;黔苦3 号的株高、SPAD 值明显优于西农9940;(2)显著提高茎、叶、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且基本呈“S”型趋势,在盛花期到灌浆期达到最大值;(3)提高西农9940茎叶干物质转运率,但降低黔苦3 号茎叶干物质转运率,提高了对籽粒的贡献率;(4)灌浆天数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到达时间延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降低,百粒重呈下降趋势。与黔苦3 号相比,西农9940 灌浆速率更快,灌浆持续时间更短,粒重更大;(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品种间表观不同。西农9940的产量以180 kg·hm-2 处理的最高,为1 650.0 kg·hm-2,较N1、N3 处理增产了45.6%和28.2%;黔苦3 号的产量以90 kg·hm-2 最优,为616.7 kg·hm-2,较N2、N3 处理增产了12.8%和51.6%。单株花簇数、单株粒数的增加,并不会引起单株粒重降低,显著降低千粒重。单株粒重对苦荞产量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苦荞选育种植因品种不同而选择最佳施氮量,本研究建议为西农9940 最佳施氮量为180~ 270kg·hm-2,黔苦3 号最佳施氮量为90~180 kg·hm-2。

  • 枯草芽孢杆菌锌对先天性缺锌大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养分利用率和器官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锌对先天性缺锌大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养分利用率和器官中微量元素(锌、铜、铁)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枯草芽孢杆菌锌的作用效果和微量元素减量化添加的可行性。选取同期受孕母鼠进行先天性缺锌大鼠模型建立试验,即模型组大鼠从怀孕第10天开始饲喂缺锌饲粮(锌水平13.00 mg/kg),对照组大鼠同期饲喂正常饲粮(锌水平38.00 mg/kg),持续到哺乳期结束。建模成功后,选择模型建立试验对照组中24日龄正常大鼠幼鼠18只作为正常组(Ⅰ组,锌水平13.00 mg/kg),饲喂正常饲粮;另外,选取模型建立试验模型组中24日龄先天性缺锌大鼠幼鼠9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分别为缺锌组(Ⅱ组,锌水平13.00 mg/kg)、硫酸锌(ZnSO4)组(Ⅲ组,锌水平38.00 mg/kg)和低(Ⅳ组,锌水平15.00 mg/kg)、中(Ⅴ组,锌水平30.00 mg/kg)、高剂量枯草芽孢杆菌锌组(Ⅵ组,锌水平45.00 mg/kg),均饲喂缺锌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大鼠。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体重(BW)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Ⅳ、Ⅴ、Ⅵ组BW、ADFI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Ⅴ组BW、平均日增重(ADG)、ADFI显著增加(P﹤0.05)。2)与Ⅰ组比较,Ⅱ组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Ⅴ、Ⅵ组的心脏、肝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Ⅵ组的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Ⅴ组的心脏、肾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Ⅳ组的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3)与Ⅰ组比较,Ⅱ组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锌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Ⅴ、Ⅵ组的CP、CF、EE、NDF、ADF、钙、锌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的EE利用率显著升高(P﹤0.05),Ⅴ组的EE、CF、NDF、ADF、锌、钙利用率均极显著增加(P﹤0.01),Ⅵ组的EE、CF、NDF、ADF、锌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4)与Ⅰ组比较,Ⅱ组的食入氮、沉积氮、氮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Ⅴ、Ⅵ组的食入氮、沉积氮、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的食入氮、沉积氮显著降低(P﹤0.05),Ⅴ组的食入氮、沉积氮显著升高(P﹤0.05)。5)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锌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Ⅴ、Ⅵ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锌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心脏、肾脏中锌含量显著降低(P﹤0.05),Ⅳ、Ⅵ组肝脏中锌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6)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脏、脑、肾脏中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Ⅳ、Ⅴ、Ⅵ组心脏中铜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Ⅲ组比较,Ⅳ、Ⅵ组脑中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Ⅴ组心脏中铜含量显著升高(P﹤0.05)。7)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Ⅳ、Ⅴ、Ⅵ组心脏、肝脏、肾脏中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Ⅴ、Ⅵ组肝脏中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锌能够促进先天性缺锌大鼠生长发育,提高肝脏指数、心脏指数和养分利用率,调节微量元素的分布,作用效果优于ZnSO4,且降低了饲粮中锌添加量。

  • 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对犊牛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有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每组9头。巴氏杀菌条件为63~65 ℃加热30 min,犊牛61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有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15和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降低(P<0.05),15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7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β-内酰胺类有抗奶提高了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犊牛免疫系统,但无法确定有增强或抑制作用

  • 家禽羽毛规律及其调控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随着集约化养禽业的蓬勃发展,家禽羽毛发育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发育迟缓、蓬乱、异常脱落或干枯无光泽等,甚至导致成年家禽出现裸躯病,引起同伴相互啄食,降低了其活体外观及屠体品质,给养殖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家禽羽毛的类型、毛囊的基本结构、毛囊的发生发育与再生以及影响羽毛生长发育的分子信号调控网络,旨在为家禽羽毛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其商品性状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 饲粮添加中药渣和发酵中药渣对母猪繁殖性能与子代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微生物发酵中药渣对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和子代发育的影响,为中药渣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85 d的健康二元母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kg/t米糠(对照组)、2 kg/t中药渣制剂(由黄芪、当归、熟地黄和白芍等组成,中药渣组)和2 kg/t发酵中药渣制剂(发酵中药渣组)。从产前21 d开始饲喂,到产后28 d结束。分别于妊娠110 d、产后21 d时测量母猪背膘厚,记录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和母猪产后发情间隔;记录仔猪初生窝重,7、14和28日龄窝增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每天观察仔猪腹泻情况,并计算腹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药渣组断奶仔猪窝增重显著增加(P<0.05),中药渣组(P=0.053)和发酵中药渣组(P=0.075)仔猪1~14日龄腹泻率呈增加趋势、1~21日龄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与中药渣组相比,发酵中药渣组仔猪7日龄窝增重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呈升高趋势(P=0.053)。由此可见,围产期母猪饲粮添加中药渣制剂虽然造成哺乳仔猪一定程度的腹泻,但可促进其生长发育,添加发酵中药渣制剂效果更好。

  • 5~8周龄京红1号蛋鸡饲粮赖氨酸需要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5~8周龄京红1号蛋鸡饲粮赖氨酸(Lys)的需要量。选取4周龄京红1号蛋鸡母雏3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饲粮Lys水平分别为0.70%、0.84%、0.98%、1.12%和1.26%,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0.84%Lys组蛋鸡平均日增重、8周龄体重和群体均匀度均显著高于1.26%Lys组(P<0.05)。0.98%和1.12%Lys组的体格发育显著优于1.26%Lys组(P<0.05)。0.98%和1.12%Lys组的十二指肠重、空肠长显著高于0.70%和1.26%Lys组(P<0.05)。0.84%Lys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0.98%、1.12%和1.26%Lys组(P<0.05);0.84%、0.98%和1.12%Lys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84%、0.98%和1.12%Lys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70%和1.26%Lys组(P<0.05);0.98%Lys组血清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26%Lys组(P<0.05);0.84%Lys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浆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0.70%Lys组(P<0.05)。根据8周龄鸡体重、群体均匀度、全净膛重、屠体重、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胫长、十二指肠重及血清尿酸含量等指标,各自拟合二次曲线,得出最佳饲粮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906%、0.888%、0.931%、0.928%、0.889%、0.902%、0.902%、1.071%和0.958%。综上,推荐5~8周龄京红1号蛋鸡饲粮赖氨酸需要量为0.93%。

  • 泛酸干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基因表达对鹅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反向调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研究泛酸对5~16周龄五龙鹅肝脏中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相关性,旨在从分子角度确定鹅饲粮中泛酸的适宜添加水平。选择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各组饲粮中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5、10、20、40、80 mg/kg。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提高,ATGL mRNA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CSL1 mRNA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回归方程得出,当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13.86 mg/kg时,ATGL mRNA表达量最低;当添加水平为22.07 mg/kg时,ACSL1 mRNA表达量最高。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10~20 mg/kg时极显著提高了五龙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同时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3)ATGL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腿肌率、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呈负相关;ACSL1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腿肌率、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呈正相关;二者mRNA表达量与腹脂率均呈负相关。4)ACSL1 mRNA表达量与红度和滴水损失显著相关(P<0.05)。5)ATGL mRNA表达量与血清脂类代谢各项指标呈正相关;ACSL1 mRNA表达量与血清脂类代谢各项指标呈负相关。由此表明,ATGL和ACSL1 mRNA表达量对鹅机体生长速度、屠宰性能和脂类代谢呈同步反向调控机制;从ATGL和ACSL1 mRNA表达量优势分析,建议5~16周龄鹅饲粮中泛酸适宜添加水平为13.86~22.07 mg/kg。

  • 碘醚柳胺驱虫对6月龄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碘醚柳胺驱虫剂对6月龄伊犁马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在同一草场饲养的6月龄(出生日期±5 d)、平均体重为(117.60±15.84) kg的伊犁马公马马驹10匹,在相同的饲喂条件下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马驹灌服碘醚柳胺混悬液驱虫剂驱虫,每匹14 mL,对照组马驹不进行驱虫。驱虫后,进行为期20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结果显示:碘醚柳胺驱虫对马驹各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量、排出量和消化率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8.17%、16.37%、17.36%;试验组马驹氮的沉积量和沉积率分别比对照组高65.90%(P<0.05)、73.20%(P<0.05);试验组马驹体高和胸围的总增长分别比对照组高123.58%(P<0.05)和48.31%(P<0.05)。因此,碘醚柳胺驱虫对6月龄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氮沉积量和沉积率的增加以及体高和胸围的增长上。

  • 饲粮中添加番茄红素对绵羊、屠宰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番茄红素对绵羊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2.0±0.5) kg的3月龄湖羊公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单栏饲养。对照组每天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每天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和400 mg番茄红素。试验期共11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00 d。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200和400 mg/d番茄红素有提高绵羊平均日增重的趋势(0.05≤P0.05);4)饲粮添加200和400 mg/d番茄红素有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趋势(0.05≤P<0.10),添加200 mg/d番茄红素可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结果表明,饲粮添加番茄红素对绵羊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以200 mg/d添加量的效果较优。

  • 低锌水平秸秆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锌水平秸秆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75 mg/kg硫酸锌,未添加植酸酶);Ⅱ~Ⅵ组在基础饲粮的中分别添加0、15、30、45、60 mg/kg硫酸锌,且均添加1 200 U/kg植酸酶。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Ⅳ、Ⅴ组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Ⅳ、Ⅴ组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或P<0.01)。由曲线回归方程得出,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为60.50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为43.44 mg/kg时料重比最低。2)Ⅲ~Ⅵ组的屠宰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Ⅱ组的半净膛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Ⅳ~Ⅵ组的骨密度(BM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Ⅱ组(P<0.05或P<0.01),Ⅳ~Ⅵ组的骨中钙、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4)Ⅳ~Ⅵ组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Ⅱ组(P<0.05或P<0.01),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为45 mg/kg时,血清和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最高。由此可见,低锌水平秸秆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提高了5~16周龄鹅的生长性能,促进了胫骨发育,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够通过提高锌的生物学效价,降低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建议在饲粮中添加1 2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饲粮中硫酸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60 mg/kg。

  • 低锌饲粮添加植酸酶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锌饲粮添加植酸酶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影响,探索饲粮添加植酸酶能否提高锌生物学效价和有效降低锌的添加水平。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80 mg/kg硫酸锌,未添加植酸酶;Ⅱ组为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未添加锌;Ⅲ~Ⅵ组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6、32、48、64 mg/kg硫酸锌。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在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饲粮锌添加水平为34.00~44.70 mg/kg时可获得最佳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2)Ⅳ、Ⅴ组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Ⅱ组(P0.05),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饲粮锌添加水平分别为50.24和47.49 mg/kg时,血清和肝脏的T-AOC最大。4)Ⅲ~Ⅵ组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Ⅳ~Ⅵ组免疫前后的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1~4周龄五龙鹅的生长性能,促进胫骨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有效提高锌利用率,降低饲粮中锌添加水平,增加锌的生物学效价。建议在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锌适宜添加水平为44.70~51.38 mg/kg。

  • 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粉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粉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在马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05.10±11.83) kg、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伊犁公马20匹,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每天每匹马饲喂0.3 kg粉状浓缩料和3.5 kg苜蓿干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天每匹再分别饲喂0.3 kg粉碎玉米粉、0.3 kg粉碎玉米粉+1 g α-淀粉酶、0.3 kg蒸汽压片玉米粉、0.3 kg膨化玉米粉,进行为期20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3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试验Ⅲ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氮、钙、磷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消化能、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5),而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试验期间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其他各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体斜长增加而言,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胸围增加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间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喂膨化玉米粉可提高饲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能量代谢,并促进马的生长发育;而饲喂含酶制剂的粉碎玉米粉或蒸汽压片玉米粉对6月龄伊犁马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长发育无显著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