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水韭属(Isoëtes)是起源最为古老的水生维管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对全国水韭属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分布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地区和怀化地区的四倍体居群分别命名为隆平水韭(Isoëtes longpingii)和湘妃水韭(I. xiangfei),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隆平水韭形态上与中华水韭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大孢子具小的瘤状或冠状纹饰,叶细长而柔弱,长达60 cm;该种也与六倍体东方水韭(I. orientali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染色体44条,大孢子具瘤状或冠状纹饰。湘妃水韭的大孢子纹饰与二倍体云贵水韭(I. yunguiensis)相似,但在小孢子纹饰、孢子囊形状和染色体数目方面不同。隆平水韭仅少数植株生长于湖南省宁乡市一处池塘,完全沉水生长,而湘妃水韭分布于怀化市通道县和会同县的湿地。由于这两个新种的分布区狭窄,野生居群数量和个体数较少,栖息地环境受到人为干扰,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将隆平水韭评为极危(CR)等级,湘妃水韭评为易危(VU)等级。编制的中国已知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为本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C) 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3 种 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 特征及种间和微生境的差异,并基于植物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显著正相关 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 -)的碳量。结果表明:3 种植物叶 片δ13C 的变化范围为-28.47‰~-21.69‰,平均值为-24.83‰,不同生活型植物间δ13C 存在差异,金鱼藻> 水葫芦>芦苇。植物δ13C 值与叶片 C、N 和 P 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 C/N、C/P 和 N/P 呈显著负相 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速效氮、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会仙喀斯特湿地 3 种不同生 活型植物叶片 N/P 平均值为 10.34,表现出植物受 N、P 共同影响的特征。δ13C 的变化特征,指示了 3 种 水生植物可能通过增加磷利用效率来促进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碳的合成,通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 策略来代偿较低的氮素利用效率。芦苇光合作用固定 HCO3 -碳量为 159.60 t·a-1·km-2,水葫芦为 10.80 t·a-1·km-2,金鱼藻为 9.24 t·a-1·km-2,平均值为 59.88 t·a-1·km-2。会仙喀斯特湿地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光合作 用途径和生长微环境,是影响叶片δ13C 变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