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红花檵木异常叶色现象与叶片的相关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红花檵木叶片内生细菌与其季节性异常叶色现象的相关性,该文采用 平板分离培养法和16S rDNA 序列特征分析法从红花檵木五类异常叶色和正常红色 叶片*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分析不同叶色叶片的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菌水 平差异。结果表明:(1)五类异常叶色叶片内生细菌生物量更高,分离的906 株细 菌经鉴定分类为26 属40 种。(2)小叶类型叶片内生细菌种类最多且群落结构均匀, 而红黄类型的结果与其相反。(3)异常叶色叶片与正常红色叶片的菌群比较发现, 不仅其优势属、种差异明显,且在异常叶色叶片中富集大量甲基杆菌属和假单胞杆 菌属细菌,尤其是栖稻假单胞菌明显增多。(4)异常叶色叶片(小叶、红斑和红黄 类型)中富集了具有溶磷、固氮、产IAA、耐盐功能的细菌,其中有四株兼具以上 四种功能,这种富集功能菌的行为极有可能与异常叶色现象有关。该文揭示了红花 檵木异常叶色现象与特定内生细菌菌群富集密切相关,为红花檵木异常叶色的形成 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对红花檵木优质高效栽培有重要应用价值。

  • 蕲艾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蕲艾不同组织内生菌组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该研究采用组织培养 法对蕲艾根、茎和叶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用滤纸片法检测内生菌发酵液挥发物对六种常见病 原菌的抑菌活性,并分别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s)和最低杀菌浓度(MBCs)进行测定,结合 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DNA 序列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菌株 lzy-21、lzy-20 和lzy-1 分别具有较强的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2)菌株lzy-20 和wnn4-3 发酵液挥发物对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s 均为16 μg·mL-1; 对三者的MBCs 依次为32、32、16 μg·mL-1 和16、32、32 μg·mL-1。(3)菌株lzy-12 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MICs 均为16 μg·mL-1,对二者的MBCs 分别为32 μg·mL-1 和16 μg·mL-1。(4)菌株lzy-17 和lzy-21 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MICs 均为16 μg·mL-1,MBCs 分别为16 μg·mL-1 和32 μg·mL-1。其中,菌株lzy-1 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到 的皮提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菌株lzy-20、lzy-21 和wnn4-3 依次为高地芽孢杆菌 (Bacillus altitudinis)、韩国芽孢杆菌(Bacillus koreensis)和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菌株lzy-12 和lzy-17 分别为松果黄体杆菌(Luteibacter pinisoli) 和嗜烟节杆菌 (Paen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上述结果为充分利用内生菌资源生产工业用酶以及深入探 究蕲艾功能内生菌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桐花树内生和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抗血栓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为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涂上采集的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对获得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体外溶栓实验筛选出具有抗血栓活性菌株。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从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共获得125株细菌;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3个门,27个科,39个属,74个种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数量占13.5%。抗血栓活性实验表明,初筛获得18株具有抗血栓活性细菌,总阳性率为24.32%;将初筛有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和重复验证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活性,结果复筛出3株细菌B1850、B1989和B2632具有很强抗血栓活性。综上所述,广西北海滩涂上红树植物桐花树中存在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资源,具有从中挖掘新的纤溶酶和开发溶血栓药物的潜力。

  • 北部湾徐闻海域红树物种多样性及其杀线虫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对北部湾徐闻海域红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杀线虫活性进行分析,为研究新型微生物杀虫剂提供菌种资源。本次实验从徐闻县采集7种红树植物共16份样品,设计10种分离培养基,使用稀释涂布法分析红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通过16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探讨内生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通过杀线虫活性实验测试内生细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6份植物各组织器官中获得33株内生细菌,分布于19个科23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获得8株潜在的新种或新属。同时,筛选到2株具有显著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8.63 mg·mL-1和178.03 mg·mL-1。研究结果证实了徐闻海域红树具有多样性丰富的内生细菌,同时部分细菌具有较强的杀线虫活性,具有发现新型微生物杀虫剂的潜力。

  • 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设计9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从14份真红树植物的46份组织样品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分离菌株的种属,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采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菌株延缓衰老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基因序列去重复后从46份真红树植物组织样品中获得32株海洋细菌,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分析,覆盖12科17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并获得1株疑似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新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7%。经过秀丽隐杆线虫粗筛发现3株海洋细菌具有显著延缓线虫衰老的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细菌具有物种多样性,部分菌株具有延缓线虫衰老活性。

  • 一株李氏禾去除Cr(VI)的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积累植物,该文对李氏禾内生菌及其除铬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添加Cr(VI) 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平板培养方法,从李氏禾根部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强Cr(VI)抗性的内生细菌G04,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采用摇瓶培养方法,以Cr(VI)去除率、总Cr的去除率以及菌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了pH、温度、底物浓度、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r(VI)去除率、总铬去除率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E. cloacae G04去除Cr(VI)的较优反应条件为初始pH 5.0、温度37 ℃、Cr(VI)浓度100 mg·L-1、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15%、摇床转速120 r·min-1、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菌株E. cloacae G04对Cr(VI)和总铬的去除率分别为84%和8%。根据Cr(VI)去除率、总铬去除率的结果推测该菌株去除Cr(VI)的机制可能是以还原为主、吸附为辅。研究结果表明李氏禾内生细菌E. cloacae G04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既有可能直接用于土壤、水环境铬污染的修复,也有可能作为促植物修复铬污染的后备菌株,另外可为深入研究李氏禾的铬积累作用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