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贵固氮树种降香黄檀与二代巨尾桉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以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邻接的二代巨尾桉纯林(PP)作为对照(CK),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土壤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重点探究南亚热带 PP 引入降香黄檀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PP 相比,(1)MP 的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 pH 值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 61.92%(P<0.05)、60.12%(P<0.05)、72.87%(P<0.01)、488.49%(P<0.01)和 15.97%(P<0.05);(2)MP 的真菌/细菌(F/B)显著降低,但总微生物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G-/G+)并无显著变化;(3)MP 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而 pH 值、NH4+-N 和 C/Nlitter是驱动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的最显著性因子;(4)MP 的β-葡萄糖苷酶(BG)和 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显著降低,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该研究说明在连续短周期经营的桉树林中套种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将可能是提高桉树林土壤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

  • 基于淫羊藿属(Epimedium L.)核型似近系数的聚类分析及其系统演化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染色体组遗传与进化、阐明该属植物系统亲缘关系和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本研究开展了淫羊藿属植物51个分类群(43种、1亚种、6变种和1个栽培品种)和2种温哥华属(Vancouveria Morren et Decne.)植物的根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鉴于淫羊藿属植物种间核型非常相似、传统核型分析难以获得染色体组遗传进化的深入线索,本研究运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进一步开展了这53个分类群植物的核型聚类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种类的染色体数均为12,二倍体(2n = 2x = 12),第1对同源染色体均为随体染色体,核型均为Stebbins的2A或1A型。可见,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在遗传进化中确实较为保守,种间核型非常相似。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为淫羊藿属植物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一些明显的线索。分析结果完全支持该属属下两个亚属(E. subg. Rhizophyllum和E. subg. Epimedium)的划分。亚属Epimedium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结果显示,该类群物种间的系统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核型似近系数分析结果还显示,来自东亚地区的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具有明显的变异,显示了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推断了淫羊藿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淫羊藿属植物的资源利用、系统分类和遗传演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模拟践踏对中位泥炭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人为践踏对湿地苔藓地被的影响一直不清楚。以采自长白山区月亮湾湿地开阔地的红型和林缘的黄绿型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为实验材料,室内模拟人为践踏,使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践踏强度、不同践踏轮次下,两类中位泥炭藓的荧光参数响应情况。结果显示:践踏第二轮,红型中位泥炭藓的PSII实际光量子产量[Y(II)]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随践踏强度增大而减小,而黄绿型的践踏组均大于对照组;践踏结束时,红型的Y(II)和ETR的践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黄绿型只有轻度践踏低于对照组;黄绿型泥炭藓践踏组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甚至要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尽管泥炭藓属植物能耐受一定的践踏胁迫,但随着践踏轮次增多、强度增大,胁迫累积效应将强烈抑制其生长;多见于开阔地的红型泥炭藓对人为践踏的耐受能力低于林缘生境的黄绿型泥炭藓。湿地保护与管理中,应减少游人践踏干扰,尤其要严格控制开阔地生境的游人进入。

  • 红毛五加多糖对大鼠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毛五加属于五加科植物,而五加科植物大多具有调节免疫力的双向调节作用,红毛五加多糖是从中药红毛五加中提取的单一组分,目前关于红毛五加多糖的抑炎作用还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探究红毛五加多糖 AHP-II 对 LPS 致的大鼠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次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PS,40 μ g·mL-1),AHP-II 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μ g·mL-1)五组。以 LPS(40 μ g·mL-1)来制备大鼠肝细胞免疫损伤模型,用 ELISA 方法检测细胞分泌 TNF-α 的水平及流式检测 ROS 的含量,来探究 AHP-II 不同剂量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进而用 western 方法检测 P-JNK 的蛋白水平来进一步探究AHP-II 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 AHP-II 均可使肝细胞损伤后的 TNFα 含量下降。同时 AHP-II 中高剂量组均可使损伤后的肝细胞 ROS 的分泌量下降,且 AHP-II 高剂量组抑制 ROS 的作用最强。在加入 AHP-II 后,JNK2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AHP-II 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最强。这说明红毛五加多糖 AHP-II 可以通过降低 P-JNK 的蛋白含量来抑制炎症因子 TNF-α 及 ROS 的水平来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 过表达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对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高山被孢霉是一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丝状真菌,但其脂质过程中NADPH的来源还没有研究透彻。本文以高山被孢霉(尿嘧啶营养缺陷型)作为出发菌株,研究了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对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的影响。首先构建了过表达载体pBIG2-ura5s-MTHFD1,采用根癌土壤杆菌介导转化真菌的方法,将二元表达载体转化进高山被孢霉CCFM501中,在筛选培养基SC-CS平板上进行筛选,进而得到稳定遗传MTHFD1基因的过表达菌株(MA-MTHFD1);其次提取MA-MTHFD1菌株基因组进行PCR鉴定,并结合qPCR分析结果,表明MTHFD1基因成功在高山被孢霉中实现了过量表达;最后通过对MA-MTHFD1中的脂肪酸含量,NADPH含量及NADPH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MTHFD1基因过表达对脂质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THFD1基因可以提高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能力。与原养型高山被孢霉相比,MA-MTHFD1菌株中脂肪酸含量提高了40.13%,NADPH的含量提高了26.45%,而且NADPH合成途径中其他相关基因苹果酸酶(ME)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的转录水平也发生了上调。这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还原力形成中,MTHFD1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为解析高山被孢霉中NADPH来源及深入研究脂质合成机理,从而对其胞内脂肪酸代谢通路进行分子水平上的改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