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水分和土壤微生物对干热河谷山合欢和银合欢生长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被恢复是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外来种。为比 较本地种和外来引进种对水分与微生物的响应差异,该文选取当地乡土种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和外 来种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采用气候箱模拟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条件,通过土壤水分控制和微 生物接种研究了水分和各自的土壤微生物对两种豆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银合 欢,山合欢的种子发芽率、根生物量、根冠比和氮磷比较银合欢高58.82%、76.13%、90.59%和18.42% (P<0.05);(2)干旱条件下山合欢的根生物量和氮浓度比湿润条件低33.67%和8.65%(P<0.05),银 合欢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在干旱条件下较湿润条件低了39.32%、40.06%和39.61%(P<0.05), 表明干旱抑制了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3)山合欢在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多于湿润条件(P<0.05), 而银合欢在湿润条件与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4)除枯叶生物量比例,土壤微生物接 种、土壤微生物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山合欢和银合欢的生长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以上研究表明山合欢 较银合欢可能更适宜干旱环境,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土壤微生物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基于质体基因组学方法研究广义玄参科的系统发育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利用GenBank 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玄参科及相关类群的107 属129 个物种的质体基因组数据对广义玄参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蛋白质 编码基因,我们构建了矩阵,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推断重建系统发育树。 基于两种分析方法,我们获得了拓扑结构完全一致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的 分辨率及支持率高。在ML 树中,总分支数为129 个,其中支持率70%的分支 数目为123 个。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广义玄参科不是一个单系类群,隶属 于广义玄参科的51 个物种(37 属)分散于列当科、泡桐科、美丽桐科、通泉草 科、母草科、狭义玄参科和车前科。(2)狭义玄参科为单系类群,除原隶属于广 义玄参科的Bontia 、Calamphoreus 、Diocirea 、Eremophila 、Glycocystis 、 Leucophyllum、玄参属和毛蕊花属外,还包括了原隶属于马钱科的醉鱼草属和原 隶属于苦槛蓝科的苦槛蓝属。(3)唇形目为一个单系,目下共形成了14 个支持 率高的单系分支,对应于14 个科(其中美丽桐科和胡麻科仅包括一个物种,不 包括在内),科间关系得到较好的解决,木犀科为最早分化出来的类群,其余的 类群共同组成核心唇形目,在核心唇形目中,类群分化的次序依次为苦苣苔科、 车前科、玄参科和母草科,其余的科聚成两个大的分支,其中一个大分支包括5 个科,紫葳科、马鞭草科和胡麻科形成中等支持率的一个亚支,其中紫葳科、马 鞭草科为姐妹群;爵床科和狸藻科亦形成中等支持率的一个亚支;另一个大分支 包括了6 个科,类群分化的次序依次为唇形科、通泉草科、美丽桐科+透骨草科, 泡桐科和列当科为姐妹群,为较进化的类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意义上 的玄参科不是一个自然类群,其包括的种属分散于唇形目;质体基因组适用于解 决广义玄参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小果南烛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羊毛甾烷三萜是南烛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进一步研究该属植物功效物质基础,结合民族民间对小果南烛的应用实际,该文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植物化学技术手段对该植物 95% 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果南烛的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4 个三萜 及 其 皂 苷 , 分 别 鉴 定 为 moll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 (1) 、 mol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 (2)、cycloart-3,7-dihydroxy-24-en-28-oic acid (3)、白桦脂酸 (4)、1β,3α, 11α-trihydroxy-urs-12-ene (5)、 oleanderolide (6)、(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 (7)、木栓酮 (8)、坡模酸 (9)、2α, 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 (10)、科罗索酸 (11)、齐墩果酸 (12)、熊果酸 (13)、委陵菜酸 (14)。其中化合物1-7 首次分离自南烛属植物,化合物8-11,14 为首次从小果南烛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探讨桃金娘目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对桃金娘目(6科44属97种)及其近缘类群(牻牛儿苗目2科5属25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桃金娘目基因组大小为15.2~17.1 kb,包括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数目为74~90个,牻牛儿苗目基因组大小为11.6~24.2 kb,包括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数目为75~132个;(2)对比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和蛋白质编码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在目间及牻牛儿苗目内差异显著,桃金娘目内基本一致;(3)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桃金娘目和牻牛儿苗目均为单系,为姐妹类群;桃金娘目内形成两个大支,桃金娘科、Vochysiaceae、野牡丹科形成一支,其中桃金娘科和Vochysiaceae关系较近是姐妹群,柳叶菜科、千屈菜科和使君子科形成另一支,其中柳叶菜科和千屈菜科关系较近为姐妹群;科级水平,桃金娘科、Vochysiaceae、野牡丹科、柳叶菜科、千屈菜科、使君子科和牻牛儿苗科均为单系(仅包括一个物种的科除外);(4)支持将石榴属及菱属置于千屈菜科;(5)对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野牡丹科19个属的共享变异基因数目为53个,变异百分数范围为5.84%~29.53%,桃金娘科9个属的共享变异基因数目为57个,其变异百分数范围为1.31%~15.78%。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桃金娘目及相关科属的系统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低温环境对肉鸡生长性能、体温及行为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环境对不同阶段肉鸡生长性能、体温及行为的影响,探索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试验一:选择360只2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肉鸡分别饲养于6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6.5、25.0、23.5、22.0、20.5和19.0 ℃。试验二:选择240只35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肉鸡分别饲养于5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2.5、20.5、18.5、16.5、14.5 ℃。2个试验均持续1周,分别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体表和体核温度以及行为学指标。结果表明:1)在21~28日龄阶段,低温环境对肉鸡的料重比(F/G)、不同部位的体表温度及采食、站立和抱团行为次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平均温度26.5 ℃组肉鸡的F/G显著低于平均温度22.0、20.5、19.0 ℃组(P<0.05),平均温度26.5 ℃组肉鸡的鸡冠温度、眼睑温度、脚蹼温度和小腿温度显著高于平均温度22.0、20.5、19.0 ℃组(P<0.05),平均温度26.5 ℃组肉鸡的采食、站立和抱团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22.0、20.5、19.0 ℃组(P<0.05)。2)在35~42日龄阶段,低温环境对肉鸡的F/G、不同部位的体表温度及站立、抱团行为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平均温度22.5 ℃组肉鸡的F/G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6.5和14.5 ℃组(P<0.05),平均温度22.5 ℃组肉鸡的鸡冠温度、眼睑温度、耳垂温度、脚蹼温度和小腿温度显著高于平均温度16.5和14.5 ℃组(P<0.05),平均温度22.5 ℃组肉鸡的抱团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8.5、16.5、14.5 ℃组(P<0.05),平均温度22.5 ℃组肉鸡的站立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4.5 ℃组。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25.0~22.0 ℃是21~28日龄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19.5~17.5 ℃是35~42日龄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

  • 饲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舍饲条件下饲喂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全粗料与全混合饲粮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0只4月龄断奶羯羔分为对照组(CG组)和试验组(EG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G组饲喂全粗料饲粮,育肥前期、中期与后期的NFC/NDF分别为0.13、0.12和0.12,EG组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饲粮,NFC/NDF分别为0.78、0.77和0.77。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终末体重、总增重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采食量趋于显著地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GR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头、毛皮、血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3)EG组羔羊皱胃重量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瘤胃重量、皱胃重量分别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EG组羔羊的大肠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与小肠重量均显著低于CG组(P<0.05)。结果提示,与饲喂NFC/NDF为0.77~0.78的全混合饲粮相比,饲喂NFC/NDF为0.12~0.13的全粗料饲粮降低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但增加了胃肠道重占体重的比例。

  • 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主要探索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及传代方法,为研究绒山羊的脂肪代谢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3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直接得到羔羊前体脂肪细胞,结合其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以绒山羊成年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和“天花板”法得到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去分化得到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情况。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中前体脂肪细胞的适宜分离条件为0.1% Ⅰ型胶原酶、37 ℃消化1 h,250g离心10 min;传代时分离细胞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60 s。细胞形态为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成年羊采用和羔羊相同的胶原酶法获得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改进的“天花板”法获得前体脂肪细胞,经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综上,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可直接分离培养3月龄绒山羊羔羊的前体脂肪细胞;采用胶原酶法和改进后的“天花板”法分离培养成年绒山羊的前体脂肪细胞是可行的。

  • 不同类型酒糟营养成分组成差异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类型酒糟营养成分组成差异并评定其营养价值。采集了5类酒糟样品共24个,其中浓香型高粱酒糟8个,酱香型高粱酒糟4个,青稞酒糟4个,玉米酒糟3个,啤酒糟5个,分析其养分组成,并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其瘤胃降解特性进行评定,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铁、铜、锰、锌含量,并测定其抗营养因子单宁和硅含量。结果表明:1)啤酒糟pH和初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2)啤酒糟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浓香型高粱酒糟、青稞酒糟和玉米酒糟(P<0.05)。啤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I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玉米酒糟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玉米酒糟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啤酒糟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酒糟(P<0.05)。3)按CNCPS划分,啤酒糟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玉米酒糟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不可降解碳水化合物(CC)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啤酒糟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不可降解真蛋白质(PC)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4)浓香型高粱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铁和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啤酒糟铜和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5)啤酒糟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硅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由此可见,不同类型酒糟营养成分组成差异较大。玉米酒糟提供了最优质的碳水化合物组分,啤酒糟提供了最优质的蛋白质组分,青稞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品质较优,浓香型高粱酒糟品质最差,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合理添加。

  • 热应激对家禽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及可能原因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热应激是影响家禽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不仅是家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位点,更是抵御外界病源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的结构,干扰肠道微生物平衡,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导致肠黏膜完整性受损,增加细菌移位的几率,最终影响家禽的生长和健康。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初步提出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结构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阐明热应激对家禽肠道健康的影响提供基础。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安全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7-0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食品安全一直是全世界公众健康的关注焦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近年来在核酸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将LAMP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可以快速准确的监控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危害。因此针对LAMP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合LAMP技术与新兴诊断技术平台的联合运用进行了展望。

  • 维生素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调节作用与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维生素A是影响动物组织脂类代谢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维生素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并从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脂肪细胞的数量、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和参与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影响机制,为深入探讨维生素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机制及通过维生素A调控动物的脂肪代谢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不同相对湿度对间歇性26 ℃环境下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相对湿度(RH)对间歇性26 ℃环境下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9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8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个组(RH分别为30%、60%和85%),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5只)。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温度维持26 ℃,RH分别为30%、60%和85%,剩余时间温度为21 ℃,RH为60%。试验共14 d。采用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特异性和共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RH在间歇性26 ℃偏热处理第7和14天时对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第7天,30%RH组肉鸡盲肠DGGE条带数(菌群丰富程度)高于60%RH组,而85%RH组低于60%RH组;试验第14天,30%、85%RH组肉鸡盲肠DGGE条带数均高于60%RH组。2)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第7天,85%RH对盲肠菌群影响明显;试验第14天,30%RH对盲肠菌群影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推移,30%RH对肉鸡盲肠菌群影响越大。3)间歇性26 ℃环境下不同RH组肉鸡盲肠内共性菌群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试验第7天,30%、85%RH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Stomatobaculum longum。结果提示:间歇性26 ℃环境下,低湿(30%RH)和高湿(85%RH)影响肉鸡盲肠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且不同处理时间RH的影响不同。

  • 放牧和舍饲育肥对绒山羊血浆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和舍饲育肥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和断奶羔羊血液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臀肌)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型外貌接近、健康无病的4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断奶羔羊[(20.36±0.32) kg]60只和5岁成年羊[(40.38±0.84) kg]6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放牧育肥和舍饲育肥(采食全混合日粮)2种,分别记为PF和SF;因素2为年龄,成年羊和羔羊2个阶段,分别记为AG与KG。成年羊和羔羊分别进行60和90 d的育肥。结果表明:PF组血浆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呈味氨基酸(DAA)浓度显著低于SF组(P<0.05),必需氨基酸(E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限制性氨基酸(LAA)浓度显著高于SF组(P<0.05)。KG组血浆NEAA、FAA和DAA浓度显著高于AG组(P<0.05),而EAA、支链氨基酸(BCAA)和LAA浓度均显著低于AG组(P<0.05)。总体上,PF组肌肉粗蛋白质(CP)、EAA、NEAA、总氨基酸(TAA)、BCAA、FAA和DAA含量低于SF组。KG组肌肉CP、EAA、NEAA、TAA、BCAA、LAA、FAA和DAA含量高于AG组。由此可见,舍饲育肥绒山羊肌肉氨基酸组成优于放牧育肥,断奶羔羊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优于成年羊。

  • 循环高温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壳品质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模拟夏季蛋鸡舍内的循环高温,研究不同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品质及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28周龄高产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1 ℃适温组(自由采食)、27~30 ℃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29~35 ℃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和21 ℃采食配对组(按前1 d 29~35 ℃循环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养于4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21 ℃适温组相比,27~30 ℃循环高温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但钙、磷的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而29~35 ℃循环高温组除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而钙、磷吸收量同样显著降低(P0.05),鸡蛋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夏季鸡舍内温度在27~30 ℃波动即可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平均蛋重和蛋壳品质;而29~35 ℃不仅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产蛋率、平均蛋重以及蛋壳品质,还显著影响鸡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高温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的影响可能与降低采食量有关;高温可能直接影响蛋壳的形成,也可能由于降低钙、磷吸收量影响蛋壳品质。

  • 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对动物脂肪代谢的调节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脂肪与肥胖相关(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基因是一种与普通肥胖相关的等位基因,该基因导致的肥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FTO基因与机体的普通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相关激素及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综述了FTO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代谢中的作用,揭示了FTO基因对脂肪沉积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动物脂肪代谢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试验旨在探讨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JY25P)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羽健康的1日龄三黄蛋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Ⅰ组为灌服无菌水的空白对照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为灌服0.04%、0.08%和0.12% JY25P的试验组;Ⅴ组为灌服0.08%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Ⅳ组蛋雏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5.86%(P0.05)。结果提示:灌服0.12% JY25P能改善蛋雏鸡的生长性能,提高特异性新城疫抗体效价,增强非特异性肠黏膜IL-4和IFN-γ的分泌,同时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因此,该多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自然放牧与放牧补饲育肥对肉羊血浆和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呼伦贝尔羊(HL)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HZ)羔羊在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2种不同育肥方式下,其血浆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中氨基酸(AA)组成的变化。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况接近的健康4月龄断奶HL和HZ公羔各6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L与HZ。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结果表明:1)NG组血浆中必需氨基酸(EAA)、限制性氨基酸(L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呈味氨基酸(DAA)含量有低于GS组趋势(0.05≤P<0.10)。2)与GS组相比,NG组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CP)、LAA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GS组相比,NG组臂三头肌中LAA和DAA含量显著降低(P<0.05),EAA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NG组股二头肌中CP、EAA、NEAA、TAA、LAA、BCAA、D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5)与HL组相比,HZ组血浆EAA,背最长肌LAA,臂三头肌BCAA和股二头肌EAA含量显著或有显著趋势升高(P<0.10)。由此可见,放牧补饲组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自然放牧组,呼杜杂1代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呼伦贝尔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