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肚菌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碱法提取羊肚菌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四川北川羊肚菌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羊肚菌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对羊肚菌多糖得率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探讨提取温度(70、80、90、100 ℃)、提取时间(2、4、6、8 h)、碱液浓度(0.4、0.6、0.8、1.0 mol·L-1)、料液比(1∶15、1∶20、1∶25、1∶30 g·mL-1)对羊肚菌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 90 ℃、提取时间 5 h、碱液浓度 0.7 mol·L-1、料液比 1∶20g·mL-1 条件下得到的羊肚菌多糖的得率为 5.39%。羊肚菌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 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和较好的还原能力,其 IC50 分别为 0.468,0.208,0.022,0.014 mg·mL-1,抗氧化能力依次为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优化后的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羊肚菌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6种饲料原料瘤胃降解特性和瘤胃非降解蛋白的小肠消化率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疆地区玉米青贮、棉籽壳、苜蓿草粉、苜蓿干草、葡萄籽粕、蕃茄酱渣6种奶牛饲料原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和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小肠消化率(Idg)。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和改进三步体外法测定饲料原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以及RUP的Idg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IDCP)含量。结果表明:1)苜蓿草粉和玉米青贮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次之的苜蓿干草、番茄酱渣(P苜蓿草粉>玉米青贮>苜蓿干草>棉籽壳>葡萄籽粕,各原料间差异显著(P苜蓿草粉>棉籽壳>苜蓿干草>番茄酱渣>葡萄籽粕,各组饲料原料间差异显著(P棉籽壳>苜蓿干草>番茄酱渣>苜蓿草粉>葡萄籽粕,各组饲料原料间差异显著(P0.05),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玉米青贮、番茄酱渣、葡萄籽粕、棉籽壳(P<0.05)。综上所述,不同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瘤胃降解特性,进入小肠IDCP的效率也不同。玉米青贮的DM、NDF和ADF在瘤胃的有效降解率较高,苜蓿草粉RUP的Idg较高,苜蓿草粉和苜蓿干草的IDCP含量较高。

  • 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两因子试验设计,设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2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51±0.57) kg]接近的54只湖羊羔羊,28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后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48只湖羊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 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 kg],分别在42、56、70和84日龄从2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样品测定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测定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和IGFBP6表达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P=0.001;R=-0.520,P<0.001);瘤胃乳头宽度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04),与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01;R=0.256,P=0.001)。综上所述,28日龄断奶促进湖羊羔羊瘤胃乳头发育,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羔羊瘤胃早期发育的调控。

  • 王不留行黄酮苷和葛根异黄酮对哺乳母猪泌乳性能及血清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王不留行黄酮苷和葛根异黄酮对哺乳母猪泌乳性能及血清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随机设计,主效应分别为王不留行黄酮苷(0、2 g/kg)、葛根异黄酮(0、2.5 g/kg)及二者互作。选择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经产长白母猪24头,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王不留行黄酮苷组、葛根异黄酮组和混合组),每组6头猪。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混合组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哺乳第2周仔猪平均日增重均有升高的趋势,混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常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9; = 1 \* ROMAN \* MERGEFORMAT #20;I#2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2)混合组第1、10、21天血清中生长激素,第21天雌激素和第1、10、21天催乳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添加组第10、21天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10、21天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第1、10、21天的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王不留行黄酮苷和葛根异黄酮提高了母猪的泌乳量,血清中催乳素、生长激素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使母猪泌乳性能、血清激素和抗氧化指标得到提高。

  • 大豆异黄酮和黄芪多糖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I)和黄芪多糖(ASP)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况良好、分娩日龄相近的2胎“长×大”二元杂交健康母猪7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母猪。SI和ASP以1︰5比例混匀,对照组饲喂不添加SI和ASP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SI和ASP混合物。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100、200 mg/kg水平组哺乳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I和ASP能够改善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在本试验条件下,SI和ASP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kg。

  • 蒙脱石对采食霉变花生粕型饲粮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对采食天然黄曲霉素毒素B1(AFB1)污染花生粕饲粮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确定蒙脱石作为霉菌吸附剂的饲用效果。选用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AA)健康公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粮用自然霉变花生粕(含AFB1 1 284.21 μg/kg;前期、后期饲粮分别添加8.8%和12.0%)替代部分豆粕,试验组分别在负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0 g/kg的天然或改性蒙脱石。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组相比,霉变花生粕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42日龄胸肌率和腿肌率以及血浆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料重比和免疫器官指数(P<0.05)。2)与负对照组相比,天然或改性蒙脱石均显著提高了肉仔鸡ADG、ADFI及血浆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免疫器官指数(P<0.05)。3)与天然蒙脱石组相比,改性蒙脱石显著提高了肉仔鸡ADG及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胸腺指数(P<0.05)。综上,AFB1污染的霉变花生粕能降低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蒙脱石能缓解AFB1引起的不良影响,改性蒙脱石作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