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木麻黄原生境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木麻黄无法天然更新已严重影响了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发挥其永续的防护效能。该文 以海口木麻黄海防林为原生境试验基地,采用5 因素2 水平的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共计设计 36 个处理组合,探究木麻黄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 木麻黄种子发芽率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不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0SBM),发芽率为 37.33%,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5);平均株高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浇水-红土-不保 水-不盖土(GJRB0M0),平均株高为6.43 cm/53 d,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5);存活 率最高的组合为林窗-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SBM),存活率为79.00%/73 d,显著高于 其它组合(P<0.05);(2)林分光照条件、盖土方式是影响木麻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 影响因素,保水方式对种子发芽速则有显著影响;(3)林分光照条件是影响木麻黄幼苗株 高的影响因素;(4)浇水方式是影响木麻黄幼苗存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木麻 黄自身无法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不在于种子萌发,而在于木麻黄幼苗在海南旱季因缺乏必要 的水分而无法存活,从而导致木麻黄自身无法天然更新。

  • 模拟干旱胁迫对巴东木莲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巴东木莲原生种群天然更新差,林下鲜见更新幼苗或幼树,为探究其种子萌发和芽苗在生长期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该文以巴东木莲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芽苗生长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PEG溶液对巴东木莲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产生显著影响(P<0.05),萌发率和存活率随PEG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PEG质量浓度≥301 g·L-1时,种子萌发受到抑制;且萌发时间也明显推迟。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巴东木莲芽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综上分析,巴东木莲种子萌发及芽苗的生长对水分需求明显,虽可通过渗透调节和提高保护性酶活性来适应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在繁育过程中,需防止干旱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巴东木莲种子繁育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巴东木莲种群扩大。

  • 海南岛木麻黄林林下植物天然更新影响因素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木麻黄海防林是海南岛重要的海岸生态屏障,天然更新对其持续发挥防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海南岛大多数木麻黄林林下天然更新困难,然而却存在局部更新良好的现象。为了探究天然更新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不同林地更新质量的差异,研究影响木麻黄海防林林下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促进海南海防林由人工林向近自然林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中共设置73块临时样地,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研究林地所属气候区、林分条件、土壤因子和凋落物累积量对天然更新质量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气候区的木麻黄林下更新要显著优于半干旱区;木麻黄林分密度与更新密度和草本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林分条件其它因子对更新影响不大;不同更新质量样地的土壤pH和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铵态氮对幼苗、有机质对幼树的更新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凋落物的累计整体不利于天然更新的进行。结果说明气候因子,木麻黄林分密度,木麻黄凋落物积累量是影响木麻黄海防林林下植物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

  • 木麻黄种子萌发的限制生态因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成功的天然更新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1)种源数量充足、质量良好;(2)适宜种子萌发的微生境;(3)幼苗、幼树存活的生态条件。为探究海南岛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海防林自身无法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对影响其天然更新的三个条件之一的种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的生态因子,如:木麻黄化感,土壤酸碱度、盐度,温度,基质类型,水分等对木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浸提物的不同浸提液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与CK组无显著性差异;设定范围内的pH、盐度和温度对木麻黄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梯度PEG溶液处理的木麻黄种子萌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伴随PEG溶液浓度增加,木麻黄种子萌发率随之锐减;不同基质及浇水频度对种子萌发率也具有显著影响。综合PEG干旱胁迫,基质及浇水频度的结果可以发现,木麻黄种子抗旱能力较弱,对水分敏感,因此,水分是制约木麻黄种子萌发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凋落物层及滨海沙土较差的保水性也不同程度制约了种子的萌发。

  • 大花蕙兰‘红酒’×莲瓣兰‘边草素花’杂交种组培快繁技术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大花蕙兰‘ 红酒’(Cymbidium hybridum ‘hongjiu’)× 莲瓣兰‘ 边草素花’(tortisepalum‘biancaosuhua’)F1 代杂交种原球茎和根状茎为试材,比较不同激素配比增殖分化、生根的培养基, 建立适用杂交兰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 1/2MS+6-BA1.0 mg·L-1+NAA1.0mg·L-1+AC0.05%+ 香蕉80 g·L-1 对原球茎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率达307%;1/2MS+6-BA1.5mg·L-1+NAA1.0 mg·L-1 +AC0.05%+ 香蕉80 g·L-1 有利于原球茎分化, 分化率为82% ;1/2MS+TDZ2.0 mg·L-1+NAA0.1 mg·L-1+AC0.05%+香蕉80 g·L-1 对根状茎增殖分化效果最佳,增殖率为293%,分化率为79%;1/2MS+IBA0.5 mg·L-1+NAA0.3 mg·L-1+AC0.05%+香蕉80 g·L-1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84.7%,且根粗苗壮,叶色浓绿。此体系为杂交兰种苗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 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天然更新特征及更新树种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天然更新是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良好的天然更新可促进人工林向近自然林方向的转变。为了解海南木麻黄海防林天然更新现状及特征,并筛选出自然条件下天然更新良好的树种,该研究采用典型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海南全岛木麻黄海防林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应用天然更新密度及物种丰富度等指标,对干湿不同气候区木麻黄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应用更新密度、更新指数等指标对天然更新质量较好的树种进行了筛选。在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内共计设立临时样地 73 块,样地总面积为 2.51 hm2。结果表明:(1)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下天然更新质量整体不佳,木麻黄自身无法实现天然更新,但局部其他树种天然更新良好,更新良好的比例为 15.1%;(2)湿润区天然更新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远优于半干旱区,其中湿润区样地更新树种为 28 科,50 属,59 种;半干旱区样地更新的树种仅为 6 科,6 属,6 种;(3)乔木更新情况优于灌木;(4)潺槁木姜子、鸦胆子、台湾相思、榄仁树等具有较强的天然更新性能,适合与木麻黄混交,可作为木麻黄海防林的混交树种或伴生树种。

  • 长柄双花木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随发育阶段和海拔梯度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长柄双花木 (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 ) 是一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该物种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和叶片资源利用策略及其随发育阶段和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本文以分布于江西省不同海拔梯度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与分析了群落中不同发育阶段长柄双花木植株的叶片面积、叶片体积以及叶片含水量与叶片干重之间的异速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之间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有着显著差异。成年树叶片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或等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叶片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成树叶片体积与叶片干重呈等速增长,幼树、幼苗叶片体积的增长速度高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成树叶片含水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两性状间保持等速增长。海拔梯度对长柄双花木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也有影响,植株叶体积和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海拔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低海拔区域,叶体积与叶干重呈等速增长,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在高海拔区域,叶体积的生长速度低于叶干重的生长速度,叶含水量和叶片干重呈等速增长。上述结果说明长柄双花木叶片资源投资策略随着发育阶段和海拔梯度的不同发生变化。成树主要将叶生物量投资于光捕获面积和同化结构,幼树和幼苗则主要投资于维管组织的建设。由于海拔升高会引起风力增大、光强增强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长柄双花木在中低海拔倾向于增大叶体积以抢占资源,在高海拔倾向于加强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的建设来抵抗外界因子干扰。

  • 有机锌和有机锰对蛋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有机锌和有机锰对蛋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3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D系祖代蛋种母鸡576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的硫酸锌、硫酸锰,等量添加组(B组)分别用40 mg/kg的有机锌、有机锰替换对照组饲粮40 mg/kg的硫酸锌、硫酸锰,额外添加组(C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40 mg/kg的有机锌、有机锰。试验期32周。结果表明:1)试验第32周和1~32周时,B组蛋种母鸡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有机锌和有机锰能够提高蛋种母鸡的平均蛋重和产蛋率,降低破蛋率,增加蛋壳强度,提高蛋品质,增加蛋黄中锰的沉积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锌和有机锰与无机锌和无机锰等量添加效果最佳。

  • 不同热处理豆渣中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求不同热处理对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的相关关系。本试验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净蛋白质体系(CNCPS)和尼龙袋技术对不同热处理的豆渣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而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热处理使豆渣的营养价值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瘤胃降解率降低。2)不同热处理对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TCHO)、纤维复合物(CELC)、总碳水化合物(CHO)的峰面积以及3个峰面积中相应的峰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3)STCHO与CHO的峰面积比,以及总碳水化合物中的峰高比可以有效地估测不同热处理豆渣的营养价值和NDF瘤胃降解参数的含量。综上所述,不同热处理对豆渣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营养价值和NDF瘤胃降解率均有影响,不同热处理豆渣中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NDF瘤胃降解特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初步证明利用FTIR光谱技术得到的豆渣光谱信息能直接反映其热损害程度。

  • 干酒糟及其可溶物中糠氨酸含量与瘤胃降解特性和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验证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糠氨酸含量与不同程度热加工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瘤胃降解特性及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并与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作为饲料热处理敏感指标进行比较。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热处理DDGS中糠氨酸含量,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特性并采用改进的三步体外法测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随着加热程度的增加,DDGS中糠氨酸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及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降低,且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糠氨酸与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含量均与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瘤胃培养可溶部分(r=-0.72 vs. -0.60;r=-0.60 vs. -0.51)、不可降解部分(r=0.96 vs. 0.84;r=0.96 vs. 0.85)、有效降解率(r=-0.62 vs. -0.51;r=-0.72 vs. -0.61)以及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r=-0.52 vs. -0.57)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并可建立回归预测方程。3)糠氨酸含量较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含量与瘤胃降解特性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二者与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总可消化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相似,但糠氨酸含量与小肠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具有更高相关性(r=0.67)。不同热处理DDGS中糠氨酸含量与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存在相关关系,并可建立回归方程。糠氨酸含量较酸洗洗涤不溶蛋白质含量更适合作为评价饲料热加工程度的关键指标。

  • 体况评分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奶牛体况评分(BCS)是反映奶牛能量蓄积程度、营养状况和营养管理水平的实用工具。目前,国内外奶牛生产现场以触摸和目测的人工方法测量BCS,这些方法主观性强,虽然最新的研究利用折叠量角器可以有效测量BCS,但总体上,仍然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差的缺点。现在,最新研究由超声波成像技术和图像信息系统替代人工方法。超声波测定显示,BCS每增加1分,奶牛尻部厚度就会增加10 mm;而图像信息系统在奶牛BCS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不同相机类型可以满足多种生产需求,可见光相机以分析动物轮廓为主要依据,热成像相机通过接收和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作为BCS的判断依据,而深度相机可以提取奶牛背部更多细节信息从而提高准确率。在奶牛生产中,应该更加关注奶牛泌乳后期及干奶期的BCS,该时期的BCS过高会增加疾病和繁殖障碍的风险,BCS过低则会使奶牛泌乳初期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因此,合理的方法加上科学的管理,可以使BCS成为奶牛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

  • 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对青贮玉米秸秆化学组成及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酶制剂、酶-菌复合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分析其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通过打破纤维微观结构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置秸秆原料组(CS组)、青贮对照组(CK组)、复合酶制剂组(CPL组)、复合酶-单活菌组(CPLP组)、复合酶-双活菌组(CPLB组)。使用真空包装机抽空玉米秸秆青贮袋中的气体,室温发酵45 d后,分析各组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采用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和伊红美兰法分析各组玉米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CPL组的pH、氨态氮/总氮(NH3-N/TN)和乳酸/乙酸显著降低(P<0.05),CPL组的乳酸、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PLP和CPLB组的pH、NH3-N/TN、乳酸/乙酸以及NDF、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CPL组的三级结构结晶度显著升高(P<0.05),一级结构聚合度和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无明显变化;CPLP和CPLB组的一级结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减弱,三级结构结晶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复合酶-单活菌和复合酶-双活菌显著改善了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降低玉米秸秆纤维素的一级结构聚合度和三级结构中纤维素非结晶区,减弱二级结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加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有效地破解了玉米秸秆细胞壁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 不同方法青贮的玉米秸秆对肉羊屠宰性能、组织和器官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探讨不同方法青贮的玉米秸秆对肉羊屠宰性能、组织和器官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4.00±2.42)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8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干玉米秸秆(空白正对照组)、无添加剂的玉米秸秆青贮(Ⅰ组)、添加酶菌复合剂的青贮的玉米秸秆(Ⅱ组)、羊草(羊草对照组)为粗饲料,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8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Ⅰ组、Ⅱ组干物质采食量、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Ⅱ组屠宰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之间胴体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2)除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肝脏和瘤胃重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外,各组其他组织、器官重量及它们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玉米秸秆经过酶菌复合剂处理后改善了玉米秸秆青贮的饲用价值,与羊草具有相同的促进生长、组织和器官发育的作用。

  • 开食料必需氨基酸部分扣除对断奶湖羊羔羊屠宰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部分扣除对断奶湖羊羔羊屠宰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50日龄断奶湖羊公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PC)组饲喂氨基酸平衡的开食料,4个试验组开食料在PC组的基础上分别扣除30% Lys、Met、Thr和Trp,分别作为PD-Lys、PD-Met、PD-Thr和PD-Trp组,其余氨基酸含量保持一致。预试期为11 d,正试期为60 d。在12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6只羔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PD-Lys和PD-Met组与PC组相比空体重、皮毛重、胴体重、蹄重显著降低(P<0.05);2)PD-Met组胴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Trp组(P<0.05),PC、PD-Lys和PD-Met组皮毛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PD-Thr和PD-Trp组(P<0.05),PC组胴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D-Met组头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Lys组(P<0.05);3)PD-Met组头蹄、皮毛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及胴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PC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到,61~120日龄断奶湖羊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理想模式如下:胴体为100:35:44:13,皮毛为100:21:129:11,头蹄为100:34:70:7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骨矿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骨源性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介导由甲状旁腺、肾脏、骨骼和维生素D组成的负反馈回路,建立“骨骼-肾脏-甲状旁腺”内分泌轴,参与骨矿物质代谢并发挥重要作用。钙、磷、铁、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FGF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FGF23的分泌、活性和胞内过程。随着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了一些以FGF23为靶点治疗骨矿物质代谢障碍疾病的新疗法。本文综述了FGF23在骨矿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黄羽肉鸡不同来源高粱表观代谢能的评定及其养分代谢率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 2种枯草芽孢杆菌源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系统及探讨融合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扩增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设计一段柔性接头(GSGGGS),通过酶切连接将2个纤维素酶基因构建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内,插入到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l42-Cel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并构建了重组表达系统BL21(DE3)/pET32a(+)-Cel42-Cel2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估计其分子质量约为101 ku,粗酶液中葡聚糖内切酶活性为57.62 U/mL,葡聚糖外切酶活性为32.57 U/mL。试验所得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pH为6.0,温度在30~70 ℃范围内时可维持7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pH在4.0~9.0范围内时可保持75%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除Mn2+外,其他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g2+和Cu2+对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此可见,本试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且该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可适应较宽广的温度和pH范围,对金属离子敏感。

  • 湖羊肌肉营养特点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湖羊肌肉营养特点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分别测定了不同年龄(初生、断奶、成年)湖羊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18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年龄湖羊不同部位(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肌肉的肌纤维组织学特性(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逐渐增加,且成年羊与初生羔羊和断奶羔羊之间差异显著(P﹤0.05)。湖羊肌肉中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在湖羊肌肉的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其次是天门冬氨酸。不同年龄湖羊的肌纤维直径均表现为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肌纤维密度均表现为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且同龄湖羊3个部位之间的肌纤维密度均差异显著(P﹤0.05)。相同部位的肌肉,其肌纤维直径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肌纤维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且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初生羔羊与断奶羔羊的臂三头肌除外)(P﹤0.05)。综上可知,湖羊肌肉营养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断奶羔羊肉营养更丰富,更具香、嫩等特点。

  • 活性酵母对脂多糖应激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活性酵母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480羽1日龄黄羽肉公鸡,随机分成6个组,分别为抗生素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抗生素+LPS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注射LPS)、0.05%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0.05%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注射LPS)、0.50%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和0.50%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注射LPS),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56 d。抗生素+LPS组、0.05%活性酵母+LPS组和0.50%活性酵母+LPS组的试验鸡于21、23、25和27日龄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 mg LPS,其余试验鸡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21和27日龄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6、8、10、12和24 h测量试验鸡的直肠温度,并检测27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以及27、35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和肠道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刺激显著提高了21日龄注射后2 h和27日龄注射后2、4 h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2)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应激显著提高了27日龄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细胞凋亡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05%和0.50%的活性酵母极显著提高了27、35和56日龄黄羽肉鸡回肠食糜酵母菌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4)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50%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35日龄黄羽肉鸡的空肠绒毛高度(P0.05)。综上所述,LPS能成功诱导黄羽肉鸡的免疫应激反应,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能够提高黄羽肉鸡肠道绒毛高度和食糜中酵母菌数量,改善肠道黏膜及菌群结构,但肌肉注射LPS与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无显著交互作用。

  • 不同酶及组合处理对青贮水稻秸秆微观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降解纤维素酶进行青贮发酵处理,分析其对水稻秸秆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实现农作物秸秆的高效降解,提高其营养价值。设青贮对照(S组)、复合酶制剂处理(C组)、果胶酶+漆酶处理(PL组)、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处理(CPL组)和原料(M组),各组采用袋装真空青贮。室温贮藏45 d后取样,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近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和伊红美兰法分析不同酶或酶组合处理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与S组相比,PL组、C组及CPL组的乳酸(LA)含量显著增加(P0.05);C组青贮水稻秸秆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CPL组青贮水稻秸秆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CPL组降解纤维组分的效果最理想,能有效地破解细胞壁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结构,将纤维素降解为可利用的糖,提高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含量,降低聚合度及结晶度,增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秸秆的可消化性及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