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中国西南地区地图衣属一新种——四川地图衣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表型特征(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特征)和基 因型特征(ITS 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图衣属(Rhizocarpon Ramond ex DC.)地衣物种进行 分类学研究,明确了地图衣属部分物种的分类地位,初步探讨了该属物种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 关系。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了该属1 新种——四川地图衣(Rhizocarpon sichuanense Y. M. Zhang, L. Hu & W. C. Wang, sp. nov.),该新种与相近种黑灰地图衣(Rhizocarpon cinereonigrum Vain.) 和中华地图衣(Rhizocarpon sinense Zahlbr.)的主要区别是:地衣体裂片较为分散,表面呈龟裂 或者亚鳞叶状;下地衣体黑色,明显;孢子较大,(27–)32–42.5×12.5–17.5(–20)μm, TLC 检测含有巴巴酸。在系统发育中,该新种与黑红地图衣[Rhizocarpon badioatrum (Flörke ex Spreng. ) Th. Fr. ]在同一个进化分枝上,但是黑红地图衣的地衣体裂片连续不分散,孢子明显较 小(23–36×13–16 μm),地衣体中含有地弗地衣酸或不含化学物质。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结 果表明:(1)该新种——四川地图衣属于褐地衣体亚属中的Badioatrum group;(2)仅依据解 剖学特征(孢子的大小和分隔类型)对地图衣属部分类群的划分存在不合理性,还需结合化学 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该文提供了新种的分类学描述以及形态、解剖和化学的高分辨率图片。利 用新种的ITS 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为建立更趋自然合理的分类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此外, 本文对世界范围内褐地衣体亚属中子囊孢子为棕色1 隔的类群(Badioatrum group)编写了详细 的物种检索表,为该类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持。

  • 贡嘎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海拔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贡嘎山是横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座大山,是研究山地植物多样性和海拔分布的理想地区。为了探讨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组成及海拔分布特点,我们基于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考证,对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山地区有石松类植物􀀁3 科􀀁4 属􀀁25 种,蕨类植物有􀀁23 科􀀁56 属􀀁291 种。主要的珍稀濒危植物有􀀁6 种,分别是高寒水韭(Isoëtes hypsophila)、松叶蕨(Psilotum nudum)、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小叶中国蕨(Aleuritopteris albofusca)、玉龙蕨(Polystichum glaciale)及扇蕨(Lepisorus palmatopedatus)。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75 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56 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54 种)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37 种);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45 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24 种)、蹄盖蕨属􀀁Athyrium(24 种)和瓦韦属Lepisorus(19 种)。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有􀀁286 种(93.77%)。随着海拔的上升,石松类和蕨类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2 000~3 000 m 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达􀀁20 科􀀁46 属􀀁192种;3 000 m 以上,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到􀀁4 500 m 以上仅分布有􀀁4 种蕨类植物。研究还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逐渐增加。

  • 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56日龄生长猪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钩吻醇提物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50、25 mg/kg钩吻醇提物的试验饲粮,钩吻酸提物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钩吻酸提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以添加100 mg/kg钩吻醇提物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 mg/kg钩吻醇提物显著增加了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投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饲粮添加钩吻提取物使空肠组织微绒毛更加均匀、整齐、致密,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等结构均结构清晰、完整;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100 mg/kg钩吻醇提物显著降低了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钩吻醇提物和钩吻酸提物均可改善生长猪肠道形态,调整盲肠菌群结果,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以100 mg/kg钩吻醇提物效果最佳。

  • 绿原酸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黏膜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CA)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黏膜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初始体重相近[(9.45±0.20)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基础饲粮;2)CA250组,基础饲粮+250 mg/kg CA;3)CA500组,基础饲粮+ 500 mg/kg CA;4) CA1000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CA。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无显著差异(P>0.05),CA1000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1000组血清IgG含量较对照组和CA250组显著升高(P0.05)。4)试验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麦芽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空肠麦芽糖酶活性较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回肠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CA1000组回肠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空肠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CA1000组空肠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断奶仔猪饲粮中CA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添加该剂量CA能显著降低仔猪F/G,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小肠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 饲粮中添加籽粒苋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籽粒苋青贮和干草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粗饲料包括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青贮替代30%玉米青贮,试验Ⅱ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干草替代30%苜蓿干草。3组饲粮营养水平接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瘤胃液氨态氮(NH3-N)和血液总氨基酸(T-AA)的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血液T-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籽粒苋不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会提高牧场经济效益。

  • 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24.8±0.7) 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5%、10%和15%苜蓿草粉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28 d后屠宰取样,测定血清脂肪酸组成、结肠食糜短链脂肪酸浓度及微生物组成。结果发现:饲喂苜蓿草粉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料重比(P0.05);结肠微生物菌群16S rDNA V3区测序结果表明,苜蓿草粉对猪结肠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结肠食糜中总短链脂肪酸、乙酸和丁酸的浓度(P<0.05);随着饲粮中苜蓿草粉含量的增加,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不影响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但增强了结肠微生物的发酵活动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具有调节猪机体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 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差异。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低脂系第20世代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肉品质检测方法,测定肌肉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组织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物理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胸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24 h、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腿肌的pH24 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而腿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45 min和失水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2)化学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3)组织学特性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腿肌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4)风味物质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甜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总体而言,高、低脂系肉鸡肌肉的理化性状、组织学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说明长期对腹脂性状的双向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鸡的肌肉品质。

  • 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精油(PE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30日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硫酸黏杆菌素(CS组)及50(Ⅰ组)、100(Ⅱ组)和200 mg/kg PEO(Ⅲ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6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1)Ⅲ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S组(P0.05)。2)Ⅰ组干物质(DM)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Ⅲ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CS组和Ⅰ组(P<0.05),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00 mg/kg PEO具有改善血液有效成分含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断奶后仔猪健康、促生长的功效;因此,PEO在断奶仔猪上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