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甜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6-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甜茶(Rubus suavissimus)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该 文利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其干燥叶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 分析方法确定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同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 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1)从甜茶的干燥叶中分离鉴定出 10 个化合物,分别为甜茶苷(1)、 山奈酚-3-O-洋槐糖苷(2)、没食子酸(3)、二聚松柏醇(4)、5-甲氧基二聚松柏醇(5)、云 实酸(6)、斯替维单糖苷(7)、斯替维醇(8)、16α,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9)、槲皮素 -3-O-β-D-吡喃半乳糖苷(10),其中化合物 2、4、5、9 为首次从甜茶中分离得到;(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 2、3、5、6、10 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该研究丰富了甜茶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为降血糖相关产品 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山豆根地上部分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壮药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是非常重 要的广西道地药材。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山豆根的地上部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 研究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山豆根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并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 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测试了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1)从山豆根地上部分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苯 甲酸(2)、木犀草素(3)、8-异戊烯基山萘酚(4)、槲皮素(5)、大豆素(6)、芒柄 花素-7-O-葡萄糖苷(7)、刺芒柄花素(8)、鸢尾黄素(9)、金雀异黄素(10),所有化 合物均首次从山豆根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2)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4、7 和 9 对酪氨酸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 4 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 强,IC50 值为(1.58 ± 0.31) × 10-5 mol·L-1。该研究丰富了山豆根地上部分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 生物活性,为山豆根非药用部位的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水稻 OsZAT12 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C2H2 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前期克隆了水稻 C2H2 锌指蛋白 OsZAT12,该基因在水稻根中特异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异源过表达 OsZAT12 的拟南芥植株矮小。为进一步研究OsZAT12 在水稻中的功能,该文分析了OsZAT12 的启动子元件和转录活性,采用qRT-PCR技术分析 OsZAT12 在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处理下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OsZAT12 含有2 个典型的 C2H2 锌指结构域和 1 个 EAR motif,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且该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与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相关的元件。对野生型水稻进行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发现,低温胁迫(4℃)和激素 ABA 处理显著下调 OsZAT12 的表达;而渗透胁迫(20% PEG 6000)、激素 BR 或 IAA 处理则显著上调 OsZAT12 的表达。说明 OsZAT12 介导了水稻应对多种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变化。利用含 35S 启动子的过表达载体和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分别得到纯合的 OsZAT12 过表达植株和 OsZAT12 敲除植株。对过表达 OsZAT12 的水稻表型观察发现,相比于野生型,OsZAT12 过表达植株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这三个时期的株高均显著降低;而 OsZAT12 敲除植株的株高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但每株穗数和结实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说明 OsZAT12 影响了水稻株型、穗型及结实率等农艺性状的建成。实验进一步表明过表达 OsZAT12 降低了水稻对外源ABA 的敏感性,而 OsZAT12 敲除植株则相反。综上,推测 OsZAT12 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与该基因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和激素信号的调控有关。该研究可将为利用 OsZAT12 进行水稻耐逆稳产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实验依据。

  • 紫玉兰‘红元宝’花芽分化阶段基因定量分析的内参基因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筛选紫玉兰‘红元宝’(Magnolia liliflora ‘Hongyuanbao’)二次花芽分化阶段稳 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该文以‘红元宝’不同花芽分化时期的花芽、叶为材料,基于转录组 数据,筛选出8 个候选内参基因:泛素酶基因(UBC)、肌动蛋白(ACT)、微管蛋白β 链(β-TUB)、微管蛋白β-5 链(β-TUB5)、微管蛋白α-3 链(α-TUB3)、磷酸烯醇丙酮 酸羧化酶(PEPC)、酰基载体蛋白2(ACP2)、酰基载体蛋白3(ACP3)。运用Primer Premier 5 设计引物,简单克隆和熔解曲线验证引物特异性;利用qRT-PCR 技术检测各个 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软件和RefFinder 在 线工具综合评估其表达稳定性,并通过目的基因TFL1 的表达分析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 明:8 个候选内参基因条带位置正确,熔解曲线呈单一峰,说明引物特异性良好;综合4 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β-TUB、β-TUB5 和α-TUB3 是‘红元宝’不同花芽分化时期较为 稳定的内参基因,而UBC 和ACT 为稳定性最差的内参基因;以单个内参基因和β-TUB5、 α-TUB3、β-TUB 组合为参照对TFL1 基因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β-TUB5、α- TUB3、β-TUB 及其组合的相对表达量趋于一致,而ACT 和UBC 并未对目的基因的表达 量进行有效的标准化。因此,β-TUB、β-TUB5 和α-TUB3 可作为‘红元宝’二次花芽分化 研究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该研究结果将为木兰属植物二次成花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 依据。

  • 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为防己科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其药用部位(块根)中药名为“金不换”,有镇静、杀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抑菌作用,也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明确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发现相关的活性成分。该研究综合运用正相􀀁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正相聚酰胺、􀀁MCI gel CHP 20P 等多种柱色谱法对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 NMR、13C NMR 等波谱学数据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对照进行鉴定,同时用滤纸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开展抗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抗真菌(尖孢镰刀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 )、􀀁蚱􀀁蜢􀀁酮􀀁(􀀁2 )、􀀁异􀀁紫􀀁堇􀀁定􀀁碱􀀁(􀀁3 )、􀀁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4)、(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ic acid(5)、magnoflorine(6)、corchoionoside C(7)、委陵菜酸(8)、紫堇定碱(9)、克班宁(10)。其中化合物􀀁1、2、4、5、6、7、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 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2)在所试验的化合物浓度为􀀁6 mg·mL-1时,化合物􀀁1、2、5 对大肠杆菌具有弱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金色葡萄球菌也有弱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 和􀀁8 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弱的抑制作用。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含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 紫玉兰‘红元宝’Ml3GT1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8-0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UDP-类黄酮 3-O-葡萄糖基转移酶(3GT)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重要催化酶之一。为研究其在紫玉兰花青素苷合成途径中的作用,该文以紫玉兰品种‘红元宝’(Magnolia liliflora ‘Hongyuanbao’)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 3GT 序列设计引物,利用 RT-PCR技术克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 Ml3GT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1)Ml3GT1 基因的 cDNA 序列长度为 1 863 bp,其中最长开放阅读框(ORF)为 1 374 bp,编码一条 457 aa 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为 49.37 kDa,理论等电点(pI)为 6.04。(2)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具备典型的植物次生产物糖基转移酶信号序列(PSPG box)。(3)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Ml3GT1 蛋白与小苍兰、矮牵牛、番薯等物种的 3GT 蛋白聚在一支。(4)qRT-PCR 结果显示 Ml3GT1 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嫩叶和老叶中有少量表达,而在根和茎中几乎不表达;且随着花的发育,Ml3GT1 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在盛花期达到最高。上述结果表明,Ml3GT1 可能参与类黄酮 3-O 的糖基化修饰,本研究结果将为木兰属植物花色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 展毛野牡丹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明确展毛野牡丹的化学成分,运用Diaion HP20SS、MCI、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展毛野牡丹根和茎的醇提物分别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是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3,4-二羟基苯乙醇4-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龙胆酸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 (4)、甲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乙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6′-O-没食子酰基黑樱苷(7)、没食子酸甲酯(8)、没食子酸乙酯(9)、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 2-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展毛野牡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饲粮粗纤维水平与采食时间对生长猪肠道食糜通过速度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和采食时间对生长猪肠道各段食糜通过速度的影响,为体外模拟消化过程的设置提供生理学依据。试验采用2´2完全随机设计,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3.39%和5.56%,采食时间分别08:00和16:00。选择体重(21.90±1.62) kg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24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随机选择其中2组在十二指肠安装T型套管,另2组在回肠末端安装T型套管。测定饲粮中三氧化二铁在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及全消化道的出现与消失时间。结果表明:1)以食糜中指示剂颜色出现作为通过速度计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食糜在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及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对食糜在十二指肠的通过速度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对全消化道通过速度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与3.39%饲粮粗纤维水平相比,5.56%饲粮粗纤维水平使食糜的通过速度显著加快(P<0.05),08:00采食的食糜通过速度显著快于16:00采食的食糜通过速度(P<0.05)。由此可见,5.56%饲粮粗纤维水平能够提高食糜在猪消化道各段的通过速度;08:00采食的食糜通过速度高于16:00采食的食糜通过速度。

  • 二氧化碳对家禽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环境控制是肉鸡养殖技术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会影响肉鸡的健康生长。虽然二氧化碳本身并没有毒性,但是长期生长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鸡舍内可能会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危害肉鸡健康。加强研究舍内二氧化碳对畜禽健康的危害,并探索改善畜禽舍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畜禽健康生长和环境友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二氧化碳的危害和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措施,为深入研究二氧化碳对肉鸡健康的影响以及合理调控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理论依据。

  • 玉米赤霉烯酮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ZEA染毒浓度为0(对照)、0.10、0.40、1.60、6.25和25.00 µg/mL,染毒48 h后检测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坏死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ROS)以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ak-1、p5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表达量及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相应凋亡基因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ZEA染毒导致鸡脾脏淋巴凋亡率、坏死率、ROS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53、Bax、Bak-1及caspase-3的含量以及细胞内p53、Bax、Bak-1及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且随毒素浓度升高而升高;而ZE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上清液Bcl-2含量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ZEA染毒可促进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 饲粮蛋白质水平及纤维来源对生长猪盲肠液特性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与纤维来源对生长猪盲肠液消化酶活性及水解能力的影响,为生长猪大肠消化液的模拟提供参考。试验一考察饲粮的蛋白质水平(饲粮1和饲粮2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03%和13.96%)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12头在盲肠安装瘘管的生长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5 d,试验期10 d。试验二在试验一结束并经过10 d恢复期后考察饲粮的纤维来源(饲粮3:玉米-大豆皮饲粮;饲粮4:玉米-麦麸饲粮)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试验三在试验一和试验二获得猪盲肠食糜的基础上考察盲肠液的来源与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的影响。采用4×8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盲肠液来源设4个处理,分别为试验猪饲喂饲粮1、饲粮2、饲粮3和饲粮4后收集的盲肠液;底物为8个处理包括饲粮1~饲粮4,2个玉米-豆粕饲粮(饲粮5和饲粮6)和饲喂饲粮5和饲粮6后获得的回肠冻干食糜。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饲粮(饲粮1)与低蛋白质饲粮(饲粮2)相比显著降低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盲肠液p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纤维来源对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盲肠液来源和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两者对还原糖释放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盲肠液中水解酶活性高,饲粮纤维含量低,则盲肠液体外消化后还原糖释放量多。盲肠液中木聚糖酶、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饲粮的消化能力,而木聚糖酶与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回肠末端食糜的消化能力。由此表明,饲粮营养水平虽然对生长猪盲肠液中6种水解酶活性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多种水解酶微小的差异叠加后引起了水解能力的差异。

  • 通过饲粮途径调控奶牛唾液分泌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奶牛上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唾液分泌对瘤胃发酵产酸的中和作用是维持瘤胃稳态的重要因素,机体通过调控唾液分泌来有效预防SARA。目前多数研究主要以咀嚼活动作为反映唾液分泌的指标,而直接评定唾液分泌的研究很少。本文对通过饲粮途径调控奶牛唾液分泌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有效预防SARA提供参考依据。

  • 舍内空气质量对肉鸡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发展,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愈发突出。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导致舍内微生物、粉尘、有害气体等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长期生长在低质量空气环境中,导致肉鸡气管炎、肉鸡呼吸道综合征等呼吸道疾病多发,间接降低机体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加强研究舍内空气污染物对畜禽健康的危害,并探索改善畜禽舍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微生物、粉尘、氨气等污染物及其危害和应对措施,为深入研究空气污染物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调控舍内空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舍内空气质量对肉鸡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发展,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愈发突出。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导致舍内微生物、粉尘、有害气体等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长期生长在低质量空气环境中,导致肉鸡气管炎、肉鸡呼吸道综合征等呼吸道疾病多发,间接降低机体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加强研究舍内空气污染物对畜禽健康的危害,并探索改善畜禽舍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微生物、粉尘、氨气等污染物及其危害和应对措施,为深入研究空气污染物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调控舍内空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家禽采食量调控机制及主要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采食是家禽摄入营养物质的基本途径,也是家禽健康生长的前提。采食量和采食行为与家禽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家禽采食量的概念、调节机制以及主要调控因子,为深入研究家禽采食的生理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促进家禽的食欲、提高家禽采食量以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氨气对肉鸡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氨气是鸡舍内危害最大的气体,长期氨气应激不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加强对肉鸡舍氨气浓度的监测,研究氨气对肉鸡健康的影响以及减排措施对指导鸡舍氨气浓度的合理调控和健康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氨气的来源,氨气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免疫功能、呼吸道、繁殖性能、福利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舍内氨气的监测和减排措施,为深入研究氨气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调控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提供参考。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玉米赤霉烯酮联合暴露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玉米赤霉烯酮与(ZEA)联合暴露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分别以0.012 50 µg/mL DON+0.006 25 µg/mL ZEA、0.050 µg/mL DON+0.025 µg/mL ZEA、0.2 µg/mL DON+0.1 µg/mL ZEA、0.8 µg/mL DON+0.4 µg/mL 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进行联合暴露培养,48 h后测定细胞膜ATP酶(Ca2+-ATP酶、Na+/K+-ATP酶)活性以及细胞内pH、Ca2+水平和钙调蛋白(CaM)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设不添加毒素的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间,细胞内Ca2+水平、CaM mRNA表达水平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细胞内pH以及细胞膜Ca2+-ATP酶与Na+/K+-ATP酶活性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DON、ZEA联合暴露导致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酸化、离子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细胞内环境稳态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

  • 家禽肠道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肠道是家禽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机体防御的重要屏障。肠道多种屏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抵御致病菌等有害物质的侵袭,保护动物肠道及机体健康。禽舍内温度、氨气等环境因子以及营养水平和营养物质等都会影响肠道健康。因此,了解并保障家禽肠道健康状况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和分析了肠道健康的评价指标,为深入研究家禽肠道健康进而防治肠道疾病、促进家禽健康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 畜禽呼吸道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改善措施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呼吸道黏膜屏障是机体防御的重要屏障,主要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各屏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阻止有害物质的侵袭,保护呼吸道健康。畜禽舍内粉尘、有害气体及温度、湿度等因子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加重畜禽病情,甚至诱发脏器病理损伤。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呼吸道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改善畜禽呼吸道黏膜屏障的措施,为深入研究呼吸道黏膜屏障进而防治畜禽呼吸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玉米赤霉烯酮联合暴露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玉米赤霉烯酮与(ZEA)联合暴露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分别以0.012 50 µg/mL DON+0.006 25 µg/mL ZEA、0.050 µg/mL DON+0.025 µg/mL ZEA、0.2 µg/mL DON+0.1 µg/mL ZEA、0.8 µg/mL DON+0.4 µg/mL 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进行联合暴露培养,48 h后测定细胞膜ATP酶(Ca2+-ATP酶、Na+/K+-ATP酶)活性以及细胞内pH、Ca2+水平和钙调蛋白(CaM)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设不添加毒素的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间,细胞内Ca2+水平、CaM mRNA表达水平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细胞内pH以及细胞膜Ca2+-ATP酶与Na+/K+-ATP酶活性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DON、ZEA联合暴露导致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酸化、离子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细胞内环境稳态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