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FUNGuild 的山药腐烂块茎真菌群落研究及潜在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该研究采用ITS 扩增子测序技术 和FUNGuild 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 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 ( 1 ) 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 (Ascomycota),优势属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镰刀 菌属(Fusa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等。 真菌生态网络呈现明显的模块化和高比例的正相关边数(99.33%),真菌间趋向于极强的 正向合作。(2)FUNGuild 分析显示,10 个真菌生态功能类群与山药块茎腐烂高度相关。 其中, 凋落物腐生- 未命名腐生- 木腐菌( dung saprotroph-undefined saprotroph-wood saprotroph)和内生-植物病原真菌(endophyte-plant pathogen)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33.74% 和23.64%,其代表性属分别为青霉和炭疽属。除此之外,与植物病原和木腐菌同时相关的 生态功能类群共有3 个,总相对丰度达到13.67%,代表性属为镰刀菌属。进一步Trait 分 析表明,青霉和镰刀菌等7 属真菌很可能与山药块茎腐烂密切相关。(3)共分离鉴定真菌 22 株,隶属于6 个属,包括镰刀菌属(9 株)、青霉属(5 株)和曲霉属(Aspergillus,4 株)等。该研究结果为阐明山药块茎腐烂的发病规律、定向使用农药及筛选生防菌提供了 很好的参考。

  • 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解析赤皮青冈叶片黄化变异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赤皮青冈叶色黄化变异机制,该研究以赤皮青冈叶色变异植株和正常植株的 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RNA 测序技术分别进行代谢组 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1)代谢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正常植株和突变体 之间存在257 个和357 个显著差异代谢物(significantly changed metabolites,SCMs),其中 槲皮素、白矢车菊素、杨梅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衍生物(吡喃酮啡肽A、异鼠李 素3-葡糖苷酸等)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则 显著下降。(2)转录组测序检测出4 146 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1 711 个基因上调表达,2 435 个基因下调表达。(3)KEGG 富集分析表明, SCMs 和DEGs 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研究结 果表明突变体叶色黄化可能是受到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体发育异常以及黄酮物质合成增加 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此外,MYB 和bHLH 家族基因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证实该两类转录 因子参与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该研究结果为植物黄化突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 为叶色功能基因挖掘与园林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 烟草野火病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叶际微生物种群稳定与烟株健康密切相关。为揭示感染野火病烟株叶际微生态特征,该 文采用Illumi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病程度烟株叶片的病斑与健康组织进行微生物群落结 构与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病斑组织与健康组织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 子囊菌门(Ascomycota),且在病斑组织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织;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链格孢属(Alternaria)、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 和锥盖伞属(Conocybe),仅假单胞菌属在病斑组织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织。(2)病斑组 织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健康组织,并随病害程度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呈先减后增、丰 富度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病斑组织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病害程度的增加先增后减, 轻度和中度病叶病斑组织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健康组织,但重病组织真菌群落多样性 和丰富度低于健康组织。(3)病斑和健康组织细菌的基因功能信息及相对丰度基本类似,主要 为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3 类;真菌的优势功能类群为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 内生真菌-植物病原菌-木质腐生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木质腐生真菌和植物病原菌-木质腐生 真菌。该结果为认识烟草野火病演变规律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 西藏札达县藏族有用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野生植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了诸多生计必需品。札达 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མངའ་རི, 转写:mngav-ri)的西南部,与印度相邻,是通往 南亚的重要通道。该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藏族人群在适应恶劣的环境中掌握了丰 富的野生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为全面系统地调查、记录和研究札达县藏族对野生植物的传 统利用知识,该研究采用了民族植物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共访谈到173 位信息报告人,记录 3 639 条利用报告(UR)。通过UV、CV 和CII 等定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果:(1) 札达县藏族掌握着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传统知识,利用119 种野生植物,分属40 科83 属。 (2)该地野生植物利用类别多样,有8 个利用类别,且多种植物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用途。 (3)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植物是葛缕子(Carum carvi)(UV=1.220)、冻原白蒿(Artemisia stracheyi)(UV=0.919)、心叶大黄(Rheum acuminatum)(UV=0.890)、柏木(Cupressus sp.)(UV=0.769)和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UV=0.757),这些植物和当地藏族生活息 息相关。(4)复杂多样的高原环境显著影响该地区野生植物的利用。该研究不仅系统地记录 了札达县野生植物的利用知识和特征,有助于该地区植物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促进传统 知识的传承,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 健康人连续一个月摄入营养素补充剂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5-25

    摘要: 服用复合营养素补充剂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管理手段。还没有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的角度探究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健康人的整体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健康人服用复合营养素补充剂2周后、4周后与服用前的尿液蛋白质组,发现服用复合营养素补充剂2周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变化较为显著,差异蛋白及其富集到的通路与营养素补充可能相关,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服用复合营养素两周后,9人中有4人发生从无到有的变化,9人的平均变化倍数(FC)达到450)。本研究的结果从尿液蛋白质组的角度提供关于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影响的新线索,有助于优化复合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指南和建议,开发对于不同人群营养素补充的个性化策略。

  • 澳洲坚果果仁MiMYB44L 基因克隆与结构功能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常绿坚果树,其果仁富含 脂肪酸和蛋白等营养成分。为鉴定澳洲坚果果仁中与营养成分形成相关基因,该研究采用转 录组学、基因克隆、荧光定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从澳洲坚果果仁营养成分含量显著差异品 种‘桂热1 号’和‘A4’的果仁转录组中挖掘调控基因。结果表明:(1)转录组分析发现‘桂热 1 号’相比‘A4’果仁中上调基因1 667 个,下调基因1 798 个,KEGG 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 主要在淀粉和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和碳代谢路径。(2)发现一个差异表达基因 gene-LOC122077931 编码R2R3-MYB 转录因子MYB44L,并采用RACE 技术在‘桂热1 号’ 果仁中克隆了MiMYB44L,其全长1 165 bp,ORF 长度999 bp,编码332 个氨基酸。(3)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证明MiMYB44L 含有R2R3-MYB 家族特征的SANT 结构域,不含有 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含有磷酸化位点。(4)测定了10 个澳洲坚果品种果仁中蛋白质含量, 发现MiMYB44L 在澳洲坚果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低蛋白含量品种中的表达 量,整体相关系数0.54,达到极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MiMYB44L 在澳洲坚果 营养成分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2021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整合得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分析其组成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 (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原有的葫芦苏铁(Cycas changjiangensis)、海南苏铁 (C. hainanensis)、念珠苏铁(C. lingshuigensis)、台湾苏铁(C. taiwaniana)归并入闽粤 苏铁(C. taiwaniana);相比1999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原有的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和线苞两型豆(Amphicarpaea linearis)被解除保护级别,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从一级保护降级为二级保护,新增12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加上原有的,共173 种(含变种),隶属53 科83 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 物8 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5 种,海南省特有种32 种,分属于4 个类群,其中被子 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29 种。(2)依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信息和本次调查结果,龙尾苏铁 (C. rumphii)、三亚苏铁(C. shanyagensis)、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紫纹兜 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一直尚未调查到。(3)173 种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共有5 种 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115 种),其次是地面芽植物(34 种)和地下芽植物(22 种), 地上芽及垫型植物均为最少(1 种)。(4)在科水平上,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 含47 种(27.17%);在属水平上,石斛属(Dendrobium)种类最多,含21 种(12.14%)。 (5)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以泛热带及其变型分布为主;属以热带亚洲 及其变型分布为主。综上,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热带性质及特有现象明显,新增 保护种较多,因此应持续开展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加强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境 的干扰和破坏,针对性地采取就地、迁地保护措施以加强保护管理。

  • 水分和土壤微生物对干热河谷山合欢和银合欢生长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被恢复是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外来种。为比 较本地种和外来引进种对水分与微生物的响应差异,该文选取当地乡土种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和外 来种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采用气候箱模拟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条件,通过土壤水分控制和微 生物接种研究了水分和各自的土壤微生物对两种豆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银合 欢,山合欢的种子发芽率、根生物量、根冠比和氮磷比较银合欢高58.82%、76.13%、90.59%和18.42% (P<0.05);(2)干旱条件下山合欢的根生物量和氮浓度比湿润条件低33.67%和8.65%(P<0.05),银 合欢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在干旱条件下较湿润条件低了39.32%、40.06%和39.61%(P<0.05), 表明干旱抑制了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3)山合欢在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多于湿润条件(P<0.05), 而银合欢在湿润条件与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4)除枯叶生物量比例,土壤微生物接 种、土壤微生物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山合欢和银合欢的生长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以上研究表明山合欢 较银合欢可能更适宜干旱环境,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土壤微生物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西藏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煨桑是青藏高原上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在藏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的煨桑植物资源和相关的煨桑文化知识,为调查、记录和研究藏 族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该研究团队先后在西藏进行了4 次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访谈了23 个乡镇的459 位信息报告人,记录了19 科36 属83 种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 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人们普遍掌握着丰富的煨桑植物知识;(2)青稞 (Hordeum vulgare var. coeleste)、滇藏方枝柏(Juniperus indica)、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的文化价值指数(CV)较高,是煨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3 种植物;(3)煨桑植 物的利用呈现出地域性和替代性的特点,展现出当地人对煨桑植物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采 集的实践经验。该研究将有助于煨桑文化的传承以及煨桑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 利用。

  • 藏药黄帚橐吾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 功效。为研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 采用 硅胶 柱 色谱 、 凝胶 柱 色谱 、 O DS 反相 柱 色谱 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各种 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 糖( LPS 诱导的 RAW26 4 7 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 NO )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 1 )从 黄帚橐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 2 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spiroeuryolide 1 、 cacalol acetate 2 )、 oplopenone 3 )、 8 ethyl palmosalide A 4 )、 1 hydroxy 3,7 dimethyl 2 --(pent 3 enyl) benzofuran 5 )、丁香脂素 O β D 葡萄糖苷( 6 )、松脂酚 O β D 葡萄吡喃糖苷( 7 )、 isoeucom min A 8 )、 eucommin A 9 )、 6,7 二甲氧基香豆素( 10 )、阿魏酸 11 )、咖啡酸乙酯 12 )、 咖啡酸甲酯( 13 )、阿魏酸甲酯 14 )、阿魏酸乙酯 15 )、咖啡酸 16 )、 2 --[( E 3′,7′ dimethyl 2′,6′ octadienyl] 4 methoxy 6 methylphenol 17 )、 2,8 dimethyl 6 methoxy 2 --(4 methylpent 3 enyl) chromene 18 )、 β 谷甾醇( 19 )、 dodecyl( Z 9 hex ade cenoate 20 )、 hexacosanal 21 )。 其中 化合物 1 4 、 6 、 11 16 、 18 、 2 0 、 21 为首次从黄帚橐吾中分到 。 2 体外抗炎实验表明, 化合物 1 3 、 6 、 11 16 、 17 、 19 在 检测浓度下( 1.56 ~ 50.00 μmol·L 1 均能显著抑制 NO 释放量( P < 0.05 或 P < 0.01 化合物 5 在浓度为 50 00 μmol·L 1 时 对 NO 的释放量无抑制作用 ,但在 12.50 、 25.00 μmol·L 1 的 浓度下,对 NO 的释放量有抑制作 用( P < 0.05 。 该研究结果 丰富了黄帚橐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黄帚橐吾抗炎活性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依据 2 021 版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名录》, 开展了 陕西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 调查研究 。 结 果表明:( 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 38 科 67 属 104 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 1 科 1 属 3 种,占总数的 2.88%2.88%;裸子植物 2 科 6 属 6 种 2 变种,占 6.73%6.73%;被子植物 35 科 60 属 85 种 1 亚种 10 变种,占比高达 90.38% 。( 2 )保护植物约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 18.18% 、 属的 5.09% 、种的 2%2%,秦岭石蝴蝶、长柱玄参为陕西特有种。 3 )新名录保留 1 999 版 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 26 种,新增 78 种,含原 陕西省 地方重点保护植物 24 种,象鼻兰、曲茎石斛、 紫斑牡丹等原无保护级别直接列入的共 54 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 52% 。 濒危等级分析显示,极危( CR 占 4.81% 、濒危( EN )和易危 VU )均 占 24.04% 。( 4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镇坪县多达 60 种,占全省保护 植物的 57.69%57.69%,平利县和佛坪县均有 47 种。( 5 )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 林公 园等共 249 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保护植物约 70 种,占总数的 67.31% 。建议开展新增物 种 、 尤其是原来无保护级别的 5 4 种 的资源和分布调查 与研究 更新 自然保护区 的保护植物 信息 并进行 动态监测 加大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植物园建设,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提供 科学基础 。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及生境特征,该文 基于 2 021 版《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数据整理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的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1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共 53 科 、 83 属 、 1 73 种,在全国各省份中物种数位列第五,物种密度位排在首位 (基于当前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基础)。 2 )海南省 1 9 个 市 县 行政区均有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中部及以南 市 县 分布的物种数远大于北部 市 县 )),其中物种丰 富度最大的为昌江黎族自治县( 7 5 种),物种密度最高的为陵水黎族自治县( 0.604 5 ind. ·km 2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数在海拔 a ltitude Alt 0~186 7 m 的 9 个区段(梯度值为 200 m )内均有分布,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微降 骤升 缓降的趋势 ,物 种数最多的海拔区段为 800 m Alt<1 000 m 及 1 000 m Alt<1 200 m ,均有 8 1 种,最少的 海拔区段为 1 600 m Alt<1 867 m ,仅有 9 种。( 3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复 杂,共依托于 11 种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低地雨林( 114 种),其次是山地雨林 105 种),最小的是半红树林( 1 种);物种受干扰程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淡水湿生草丛, 其次是低地雨林,最小的是山地云雾林。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 护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江西省 重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是制定省域范围内科学保护和管理 办法 的关键步骤。通过 整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021 中江西省分布的种类和《江西省重点保护 野生 植物名录》 2005 )),结合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的标本分布数据,对江西省重点保护 野生维管 植物多样性 、 保护概况 和 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 1 江西省分布的国 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1 48 种 包括种下类群 分属 47 科 89 属 。 2 整合的 江西省重点保护 植物 总计 407 种,分属 85 科 208 属。其中石松和蕨类植物 9 科 10 属 16 种;裸子植物 6 科 17 属 26 种;被子植物 70 科 181 属 365 种 。 3 407 种重点保护植物中, 60.9 的种类在 32 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70.5 的 种类在 中 国 67 个植物园有 分布 。 4 物种丰 富度的观察值和估计值表明 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包括北部的庐山,西部的九岭山、武功 山和井冈山,南部南岭的大庾岭、九连山,东部的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估计的重点保护植 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和江西省 5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 该文 讨论了 《江 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2005 收录种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未来省级保护植物名录 优 先物种选择的 6E 原则 和加强省级 重点 保护植物研究的相关 建议 。

  • IGFBP-3蛋白对重离子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研究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分类: 生物学 >> 放射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 我国载人航天和核技术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辐射与核安全仍将长期成为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开发新的辐射防护分子靶标和相关药物具有重要价值。先前的研究已发现电离辐射暴露后小鼠血液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显著上升,但是,IGFBP-3蛋白的功能及其血液水平的变化对小鼠辐射损伤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在小鼠肝脏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MKC)中建立了Igfbp3基因过表达和敲低细胞模型,利用CCK-8、EdU掺入、克隆形成和微球吞噬实验对碳离子照射后不同细胞模型的增殖活力、DNA复制活性和吞噬能力进行检测;在小鼠模型中,通过在照射前2小时尾静脉注射重组IGFBP-3蛋白提前升高血液IGFBP-3蛋白水平,检测致死剂量(5 Gy)碳离子全身照射后小鼠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过表达IGFBP-3蛋白显著提高了MKC细胞在辐射暴露后的DNA复制活性、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和对微球的吞噬能力,相反地,敲低IGFBP-3蛋白表达则降低了以上检测指标。碳离子辐射暴露前尾静脉注射IGFBP-3蛋白可以显著延缓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死亡时间。以上结果从细胞和动物水平表明了IGFBP-3蛋白具有减轻辐射损伤的作用和作为辐射防护药靶的巨大潜力。通过增强小鼠体内Kupffer细胞的辐射抗性和吞噬能力来降低辐射暴露后的感染风险可能是IGFBP-3蛋白发挥辐射防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通过尿蛋白质组探究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如何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一直都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出发,从两家医院收取年龄相近的尿液样本,利用成组分析和一对多分析两种方法,探究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成组分析的实验结果显示,抑郁组与双相组相比,在严格的筛选条件下,筛选标准为FC≥2或≤0.5,双尾非配对t检验P < 0.01可鉴定到108个差异蛋白,随机产生的差异蛋白平均为3.7个,这些蛋白和疾病差异相关的可信度96.6 %。在一对多分析中,有24个差异蛋白被13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其中的16个差异蛋白在所研究的所有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且其中有6个差异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有关;有41个差异蛋白被13例中的12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且其中的19个差异蛋白在12例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均反映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蛋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12例及以上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的差异蛋白富集到了多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这一结果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免疫机制可能是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具有主要免疫靶点的药物可以改善抑郁症状。未来或许可通过观测抑郁症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对精准治疗抑郁症提供方向和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尿液蛋白质组可以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为治疗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提出可能的机制和潜在的靶点,为今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了工具。

  • 镉积累对艾纳香内生菌群落结构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器官镉(Cd)积累对艾纳香内生菌的影响,该文采用16S rRNA 基因高通量 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不同外源镉处理(0、2.0 mg·kg-1)下艾纳香根、茎、 叶Cd 积累对内生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外源Cd(0 mg·kg-1,Cd0) 相比,Cd(2.0 mg·kg-1,Cd2)处理促进植株生长且根、茎、叶中Cd 积累量为叶(16.75 mg·kg- 1)>茎(11.99 mg·kg-1)>根(3.96 mg·kg-1)。(2)内生菌α多样性分析表明,各器官内生菌丰富度 (Sobs 指数,Ace 指数和Chao 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 指数和Simpson 指数)均以根最高, 茎次之,叶最低且Cd2 处理各器官内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Cd0 处理。(3)在门水平上, 两处理根、茎、叶内生菌均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 代尔夫特菌是Cd0 和Cd2 处理各器官的主要菌属, 相对丰度分别为53.0%~92.7%和 57.1%~89.2%;艾纳香根、茎、叶内生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Cd2 处理提高根、茎、 叶共有内生菌属的比例及各器官(根除外)独有内生菌属比例。(4)LDA Effect Size 分析表明, 相同处理不同器官间及不同处理相同器官间内生菌属存在差异。(5)冗余分析(RDA)发现, 根际土壤Cd、器官Cd 含量与内生菌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的相关性。(6)共发生网络分析结 果显示,Cd 积累使艾纳香根、叶内生菌共发生网络变得复杂且增强根、茎物种间的竞争作 用和叶物种间的协同共生作用。综上所述,外源Cd 处理影响艾纳香各器官内生菌群落结 构及相互作用模式。

  • 青藏苔草叶片解剖结构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叶片是暴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最大且可塑性较敏感的营养器官。为探讨生境干旱化 对湿地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该文以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叶片为研究对象, 沿生境干旱化梯度设置样地,分析青藏苔草叶片解剖结构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叶尖和叶基部位远轴面的表皮细胞、泡状细胞和气腔面积,叶基部位的叶片厚度和机 械组织厚度均与土壤体积含水率显著正相关(R2 = 0.06~0.34, P<0.01);叶尖、叶中和叶 基部位近轴面角质层厚度、细胞面积、维管束数量,叶中部位维管束直径均与土壤体积含水 率显著负相关(R2 = 0.08~0.53, P<0.01)。(2)青藏苔草叶片解剖结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0.53~0.94)和变异性(18%~63%),泡状细胞、气腔、近轴面表皮细胞的可塑性和变异 性最大,叶基解剖结构可塑性指数与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叶尖和叶中部位(P<0.05)。当生境 干旱化时,青藏苔草叶片近轴面角质层加厚、表皮细胞面积增大、气腔面积减小、分化出泡 状细胞等特征适应干旱生境,主要采取保护型和节约型策略适应干旱生境。该研究结果有助 于揭示青藏苔草叶片解剖结构应对干旱生境的响应策略,为高寒草甸的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 理论参考。

  • 海南岛红树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林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表现出较高的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是“蓝碳”重要组成。准确估算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GPP 并量 化其限制因素贡献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Sentinel-2 影像和环境 因子数据,基于红树植被光合作用光利用效率模型估算了2016—2020 年海南岛红树林生态 系统GPP,并探究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海南岛红树 林生态系统年GPP 呈现出增长趋势,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2)在形成机制上, 海南岛红树林生态系统GPP 时空分布格局受到多气象因素综合影响,年内季节性上GPP 在 “旱→雨”过渡期随着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Tair)的限制降低、光合有效辐射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与海水温度的促进作用,展现出较高的GPP;旱 季中期Tair 低,对GPP 限制严重,但随着纬度的降低,Tair 限制的程度被减弱;雨季则由于 较高的云覆盖,使得PAR 成为GPP 的限制因素。该研究结果为评估区域红树林对于全球碳 循环的贡献提供基础数据,为揭示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关键环境因素提供理论支 撑。

  • 多胺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与体胚分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外源多胺(PAs)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EC)增殖及体胚分化的影响机制, 该研究以“妃子笑”荔枝EC 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腐胺(Put)、亚 精胺(Spd)及精胺(Spm),分析了不同PAs 处理后EC 形态、结构、内源PAs 含量及相 关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外源Put、Spd 和Spm 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 增殖率,降 低了体胚诱导及萌发数量。经外源PAs 处理增殖的EC 胚性细胞大小较一致,染色深且均匀, 多细胞原胚减少,可见已经分化完全的早期子叶胚。(2)外源PAs 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 中内源PAs 含量,其中Put 处理EC 中各类内源PAs 及总PAs 含量最高;当在含外源PAs 培养基上增殖的EC 转入不含外源PAs 的培养基上增殖时(恢复培养),EC 中的Put 含量 仍然显著高于对照,内源Spd 和Spm 则显著降低。(3)外源Put 处理显著提高了EC 中的 鸟氨酸脱羧酶(ODC)、精氨酸脱羧酶(ADC)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而外源Spd、 Spm 处理显著降低了EC 中的ODC 及ADC 活性,外源Spd 显著提高了多胺氧化酶(PAO) 活性;恢复培养后,EC 中ADC 和DAO 活性比恢复培养前显著降低,ODC、PAO 无显著 性差异。综上认为,外源PAs 可以通过调节PAs 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内源PAs 含量,进而 影响荔枝EC 增殖和体胚诱导。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As 调节荔枝体胚发生机制,提高 荔枝离体再生效率提供了基础。

  • 中甸刺玫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种内变异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是云南香格里拉县的特有“极危”植物和国家二 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著名的高山花卉和重要的十倍体月季种质资源,种内存在丰富的表型 多样性。为了澄清中甸刺玫种内表型变异的遗传背景,该文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40 个不同 表型的中甸刺玫代表性个体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中甸刺玫的基因组序列长157 173~157 261bp,植株间仅相差88bp,共编码132 个功能基因, 主要为与光合作用和自我复制相关的基因。全部基因共由27 155 个密码子编码,以A-和U- 为末端的密码子较常见。(2)中甸刺玫的叶绿体基因组共鉴定出36 个重复序列和73 个简 单重复序列,后者大部分为单核苷酸SSRs,主要位于大单拷贝区的基因间隔区。(3)中甸 刺玫种内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28±0.027,核酸多态性为0.00012;位于LSC 的petN-trnD、psaA-ycf3 等基因间隔区,以及rps16 和ycf1 等基因的核酸多态性相对较高; 不同表型的代表性个体的叶绿体基因组间在结构上不存在大片段或基因的逆转或者丢失。研 究结果表明中甸刺玫种内在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序列和基因结构等方面均高度保守,其种内 丰富的表型多样性不是由于叶绿体基因组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