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下喜旱莲子草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扩散风险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入侵,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 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正面临着喜旱莲子草扩散传播的风险,因 此,准确掌握其分布情况并开展动态监测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数据,采用R 语言的 Biomod2 程序包建立物种分布模型,分析喜旱莲子草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当前及未来气候模式下的 空间分布及关键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喜旱莲子草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适生区分为低、 中、高和非常适宜适生区,当前时期的高度适宜面积约为180.75 km2,主要集中于鹦哥岭、吊罗山及黎母 山片区。(2)参与模型预测的各类因子中,气候因子对喜旱莲子草生境适宜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1 个 环境变量中,年均温变化范围(bio7)、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最暖月最高温度(bio5)和最暖季度降 水量(bio18)是影响喜旱莲子草生境适宜性的关键环境因子。(3)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预测下,喜旱莲 子草总适生区变化趋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但质心变化均呈现向东移趋势。与温和可持续发展情景 (SSP126)相比,在高排放、极端气候加剧情景(SSP585)下,喜旱莲子草的适生区扩张更为迅速。综 上结果表明,当前气候下喜旱莲子草的潜在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的边界区域。未来全球极端气 候增多及环境剧烈变动将增加其在国家公园内的扩散风险。持续开展喜旱莲子草的动态监测,掌握其入 侵和扩散态势,是有效管理并预防喜旱莲子草在国家公园大面积扩散的重要举措。

  • 遥感植被指数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海口市主城区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多样性监测是开展物种保护与植被景观规划的重要基础,对实施生物多样性的优先区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口市主城区为例,利用Landsat 8遥感数据与样方实测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与植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构建了植物多样性遥感监测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最优模型用于预测研究区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MSAVI植被指数相关系数最高,呈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一元线性数学回归模型得到的海口市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符,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火山口、东寨港和羊山湿地一带,且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继续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水平。

  • 棘腹蛙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机体的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轴由GH系统和IGFs系统构成,可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生长发育、调控生理代谢,在机体生长发育调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明确棘腹蛙GH/IGFs轴的功能结构和进化特征,为棘腹蛙生长发育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对棘腹蛙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与两栖类模式动物的多重序列比对发现棘腹蛙GH、IGF-Ⅰ和IGF-Ⅱ的功能结构域严格保守,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IGF-Ⅱ的N端呈简缩进化趋势。2)遗传进化聚类分析发现棘腹蛙IGFs与两栖动物聚为一支,并与硬骨鱼相对近缘,说明IGF-Ⅰ和IGF-Ⅱ进化地位相对原始;棘腹蛙GH则与蛙类、鱼类等水生动物相对近缘,暗示该基因具有趋同进化趋势。3)为进一步明确上述基因的特异性功能位点,利用SWISS软件解析其蛋白质结构,最终确定IGF-Ⅰ的THR52、LEU53、PHE72、PHE73、SER74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IGF-Ⅱ的TYR81、LYS82、LYS83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GH的PHE208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由此可知,棘腹蛙GH/IGFs轴的主要基因相对保守,但与已知模式物种相比,存在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可作为后期棘腹蛙GH/IGF轴功能研究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的分子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