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雷公藤提取物中主要物质基础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进一步阐明雷公藤中的主要物质基础,评价其抗肿瘤活性,该文采用了柱层 析、HPLC 等多种分离材料和技术从雷公藤 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并根 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为􀟙,􀟚-amyrenone (1)、3β-acetoxyolean-12- en-28-oic acid (2) 、 antriptolactone (3) 、 ω-hydroxypropioquaiacone (4) 、 3-(4-hydroxy-3- methoxyphenyl)-propenal (5)、3-methoxy-4-hydroxy phenylethanol (6)、vanillin (7)、3, 4, 5-三 甲氧基苯酚 (8) 、对羟基苯甲酸 (9)、对羟基苯甲醛 (10)、vanillyl alcohol (11)、2, 6- dimethxy-1, 4-benzoquinone (12)。其中化合物 1,2,5 和 12 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 到。采用 MTT 法对 12 个化合物进行了抗 SH-SY5Y 细胞株,K562 细胞株和 Hel 细胞株等 3 种肿瘤细胞系细胞增殖活性的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 12 进行 Hoechst 荧光染色和 促凋亡作用的检测。结果发现化合物 2,3,5 和 12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2 的抗肿瘤活性最为显著(SH-SY5Y 细胞、Hel 细胞、K562 细胞的 IC50 分别为 35.6、 14.3、28.8 μmol·L-1)。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雷公藤的化学成分,且发现了一个具有明显抗 肿瘤活性的单体物质,为雷公藤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鄂西清风藤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鄂西清风藤在降低血糖方面的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 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鄂西清风藤中提取分离化合物,并采用PNPG 法筛选体外活性。结果表明:从鄂西清风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ronuciferine(1)、(6R, 6aS, P)-Isocorydine(2)、N-methylhernovine(3)、N-formyldehydroanonain(4)、Roemerine(5)、(-)-Tetrahydropalmatine(6)、N-feruloyltyramine(7)、N-p-coumaroyltyramine(8)、Quercetin(9)、Dibutylphthalate(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采用PNPG 法筛选体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7,8 和9 具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 值为6.1~38.8 μmol·L-1,其中化合物7 和8 的活性是阳性药阿卡波糖的40 倍。该研究丰富了鄂西清风藤化学成分研究,也为该植物资源在降血糖方面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基因组调查及 SSR 分子标记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是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中许多疾病的治疗,这两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确定适合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本实验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次测定了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率等基因组信息;初步分析了两种材料的

  • 黔产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采用 96 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利用 NMR,MS 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 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 B(10),ent-kauran-16 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 3,7 和 8 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 值为 2 ~ 16 µg·mL-1。其中,化合物 6 和 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1 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 3 和 7 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L-氨基酸脱氨酶的分子改造及其用于全细胞催化法生产α-酮戊二酸条件的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 α-KG)是谷氨酸脱氨基的酮酸产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为提高L-氨基酸脱氨酶全细胞催化法合成α-KG的效率及产量,首先通过优化全细胞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全细胞转化反应条件,包括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诱导剂浓度,诱导剂添加时刻、诱导时间等;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温度、pH、细胞量、转化时间。各个条件优化后以200 g·L-1谷氨酸钠为底物时,产量最终提高了54.9 %,摩尔转化率为39.6 %。其次,通过定点饱和突变对L-氨基酸脱氨酶进行定向进化以提高其催化能力。经过多次突变、筛选,最优突变体E.coli BL21-pET-20b(+)-pm1152催化200 g·L-1谷氨酸钠生成α-KG最高产量为 100.9 g·L-1,摩尔转化率为64.7 %,较最初对照菌株提高了66.3 %。结果表明,条件优化和饱和突变可有效提高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合成α-KG的能力。

  • 豆油部分或全部替代饲料中鱼油对中华条颈龟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组织切片及16S rRNA V3~V4区测序研究豆油部分或全部替代饲料中鱼油对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中华条颈龟雌龟[4龄,平均体重(1 557±307)g]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含1%鱼油的配合饲料(全鱼油饲料,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0:3),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用豆油替代全鱼油饲料中33%(Ⅱ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1:2)、67%(Ⅲ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2:1)和100%(Ⅳ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3:0)鱼油的饲料。每周喂食2次,试验期为10个月。结果表明:1)Ⅰ和Ⅲ组十二指肠绒毛长/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2)根据序列相似性97%水平划分,Ⅰ、Ⅱ、Ⅲ和Ⅳ组OTU总数分别为396、321、347和331个,特有OTU个数分别为43、3、4和5个,分别被鉴定出139、117、128、120个属。十二肠道优势菌门主要包含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个门。Ⅱ、Ⅲ和Ⅳ组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所占比例增加,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所占比例下降,Ⅲ组厚壁杆菌门和拟杆菌门所占比例与Ⅰ组差距最小。细菌Ace指数和香农指数表现为Ⅰ组最高,其次是Ⅲ和Ⅳ组,Ⅱ组最小;细菌辛普森指数表现为Ⅱ组最大,其次是Ⅲ和Ⅳ组,Ⅰ组最小。由此得出,饲喂用豆油替代67%鱼油的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的肠道细胞发育成熟度以及菌群结构与饲喂全鱼油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相近。

  • 碘醚柳胺驱虫对6月龄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碘醚柳胺驱虫剂对6月龄伊犁马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在同一草场饲养的6月龄(出生日期±5 d)、平均体重为(117.60±15.84) kg的伊犁马公马马驹10匹,在相同的饲喂条件下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马驹灌服碘醚柳胺混悬液驱虫剂驱虫,每匹14 mL,对照组马驹不进行驱虫。驱虫后,进行为期20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结果显示:碘醚柳胺驱虫对马驹各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量、排出量和消化率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8.17%、16.37%、17.36%;试验组马驹氮的沉积量和沉积率分别比对照组高65.90%(P<0.05)、73.20%(P<0.05);试验组马驹体高和胸围的总增长分别比对照组高123.58%(P<0.05)和48.31%(P<0.05)。因此,碘醚柳胺驱虫对6月龄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氮沉积量和沉积率的增加以及体高和胸围的增长上。

  • 抗人卵泡刺激素受体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对实验大鼠骨质疏松的抑制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6-0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近年来,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得到了证实。卵泡刺激素受体(FSH receptor,FSHR)在成熟的人破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前体即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成为阻断FSH 作用的潜在靶点。本实验制备高滴度的兔抗人FSHR 多克隆抗体,采用双侧去卵巢手术方法建立SD (Sprague-Dawley)大鼠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观察抗FSHR抗体对大鼠实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卵巢摘除(ovariectomized,OVX)大鼠经抗FSHR多抗和亮丙瑞林(leuprorelin ,LE)治疗两周后,与PBS对照组相比,血清FSH和黄体酮(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显著降低(P0.05)。另外,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抗和LE治疗组大鼠骨小梁数目增加,断裂现象较少。这些结果初步表明,采用抗FSHR抗体对SD 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