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开口化学成分及其抑制一氧化氮生成活性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明羊开口中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 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 相色谱(RP-HPLC)等技术,对羊开口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与纯化,基于质谱(MS) 和核磁共振(NMR)波谱数据的综合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此外,利用脂多糖(LPS) 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 释放一氧化氮(NO)的模型,评估了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 果表明:(1)从羊开口中分离并鉴定了19 个化合物,分别为1,6-二-O-没食子酰-β-D-葡萄 糖苷(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表儿茶素 没食子酸酯(3)、香草醛酸4-O-β-D-葡萄糖苷(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5)、6-O- 没食子酰基葡萄糖(6)、3′-O-甲基鞣花酸-4-O-α-L-鼠李糖苷(7)、3,3′,4-O-三甲基鞣花酸 -4-O-α-L-鼠李糖苷(8)、3,3′,4- O-三甲基鞣花酸-4′-O-芸香糖苷(9)、3,3′-O-二甲基鞣花 酸-4-O-β-D-葡萄糖苷(10)、原儿茶酸(11)、原儿茶醛(1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乙 腈(13)、1-O-苯甲酰肌醇(14)、2α-羟基乌苏酸(15)、熊果酸(16)、木栓酮(17)、 α-香树脂醇(18)、harprogenin-28-β-D-glucopyranosylester(19)。除了化合物6、10、18 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12 对LPS 诱导RAW 264.7 细胞释放NO 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 50 值为18.2 μmol·L-1。该研究为羊开口的抗炎作 用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湄公锥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湄公锥(Castanopsis mekongensis)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研究以湄公 锥叶70%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多种现代分离材料对其开展系统的分离纯化,综合运用NMR 和MS 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使用PNPG 法筛选其降糖活性。结果表明:(1) 从湄公锥叶中分离出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湄公锥A(1)、没食子酸(2)、3,4 二羟基苯甲酸(3)、丁香 酸(4)、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没食子酸甲酯(6)、鞣花酸(7)、龙胆酸5-O-β-D-木糖苷(8)、3-O- 没食子酰基莽草酸(9)、2,3-O-(S)-六羟基二苯基吡喃葡萄糖(10)、木麻黄鞣质(11)、5-desgalloylstarchyurin (12)、芦丁(13)、山奈酚3-O-芸香糖苷(1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 槲皮素-3-O-(6′′-O- 没食子酰基-β-D- 吡喃半乳糖苷) ( 16 ) 、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O-3′′)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7)。其中化合物1 为新化合 物,所有化合物皆为首次从湄公锥植物中分离得到。(2)药理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9、10、11、12、14、 17 比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展示更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湄公锥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 降糖活性成分,为后续降糖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