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氮肥施用对岩溶区石灰土种植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岩溶区石灰土条件下火龙果的氮肥施用水平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模拟岩溶 区石灰土土壤环境开展盆栽试验,以“台湾大红”火龙果为实验材料,在磷(P)和钾(K)分别为 0.216、0.324 kg 基础上,设置4 种施氮水平(CK、T1、T2、T3),测定21 个果实品质指 标,比较不同施氮水平的火龙果品质差异,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 个外观品质指标进 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施氮可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 蛋白质含量及膳食纤维含量,高氮处理(T3)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果实 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 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固酸比随施氮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高 氮水平明显提高了果实的纵横径、果形指数及单果重。(2)施氮处理降低了火龙果果实N 含量,提高了P 含量,各处理间的N、P 含量差异显著;果实K 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 提高;施氮增加了果实B 含量,降低了果实Cu 含量;不同处理果实Mn、Fe、Ca、Mg 含 量高低排序为T3>T1>CK>T2;Zn 含量随施氮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高氮水平 处理的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说明选择桂林岩溶区棕色石灰土种植火龙果时,再辅以一 定量的P、K 肥基础上,高氮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火龙果品质,在实际生产中需根据种植园的 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 濒危喀斯特专性植物蚬木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is)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建群种、喀斯特专性树种,属国家 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UCN 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价值。但目前对蚬木的潜在适生区在 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变动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仍缺乏了解,影响了蚬木的科学保护和利用。为此,本 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SSP1-2.6 and SSP5-8.5)下蚬木在中国的潜 在地理分布变化,并测试了喀斯特地质背景分布对喀斯特专性植物适生区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加入喀斯特地质背景数据的情况下,适生区预测模型的 AUC 平均值为 0.997,具有较好的预 测效果,模型预测结果严格局限于喀斯特区域,与蚬木喀斯特专性植物的特性相符;(2)根据模型 的拟合结果,喀斯特地质背景分布、最暖季降水量(800~950 mm)、最冷月最低温(7~11 ℃)为限 制蚬木分布的关键因子;(3)未来随着温度升高,蚬木潜在适生区面积在喀斯特区持续扩张,总体 上呈现出向高纬度迁移的趋势;桂西南和滇东南的部分区域存在较大面积的稳定生境。以上研究表 明,在预测蚬木等喀斯特专性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时,必须考虑喀斯特地质背景的分布范围;如果 未来持续升温,其潜在适生区将向高纬度地区扩张,濒危程度可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明显;桂西 南和滇东南部分区域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蚬木保育和利用的适宜区。

  • 基于转录组的不同火龙果品种抗性差异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不同的品种抗性不同,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火龙果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为后续火龙果 抗性育种提供参考,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 测序平台对‘普通白肉’(BR)和‘厄瓜 多尔黄龙’(EY)两个品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参考GO Ontology、KEGG 等公共数据 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与富集分析。结果显示:(1) BR 与EY 共有14 248 个差 异基因,其中5 446 个基因上调,8 802 个基因下调。(2) 相关GO 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 基因主要参与酶催化活性、细胞组分、代谢过程等,其中参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的349 个差异 基因在BR 中表达量上调。(3)KEGG 通路分析显示,大部分差异基因富集在新陈代谢、 生物合成等,其中参与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生物合成的差异基因有12 个,如CYP86 与CER1 等。参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差异基因在BR 中较EY 表达量上调,且显著富集,表明BR 与 EY 在生长发育、细胞代谢过程差异显著。参与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生物合成的差异基因在 BR 中表达量上调,此类基因在BR 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且显著富集,表明BR 可能具有较 强的抗旱和抗病能力。

  • 石斛属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石斛属(Dendrobium)是兰科植物中的第二大属,很多石斛属植物是传统的名贵药用植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石斛属抗肿瘤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对石斛属植物的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提取方法以及抗肿瘤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石斛属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有多糖、生物碱、菲类、联苄类、芴酮类化合物等,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调控或阻滞癌细胞周期、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改变信号通路传导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大对石斛属抗癌方面的深入研究,挖掘更多的石斛属药用资源及其特征成分,深入解析它们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为开发石斛属抗癌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为合理、有效地利用石斛属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延胡索酸对夏季幼兔生长性能、空肠发育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酸化剂延胡索酸对夏季幼兔生长性能、空肠发育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90只体重[(919.00±8.92) g]相近的56日龄獭幼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延胡索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延胡索酸,复合酸化剂组在基础饲粮添加0.10%复合酸化剂。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提高了幼兔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分别提高了6.05%和13.40%,并降低了死亡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提高了空肠肠壁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分别提高了20.70%、9.83%和18.60%,同时也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有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的趋势(P>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可以改善夏季幼兔空肠发育,增强肠道吸收能力,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从而提高生长性能,同时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机体健康。

  • 光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光照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适宜的光照条件对提高现代规模化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光照条件(包括光照节律和光照强度)对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光照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以及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与母猪适宜光照条件的关系。

  • 高产母猪窝内体重变异的营养调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母猪的产仔数不断提高,然而,初生仔猪窝内体重变异也随之增大,导致断奶前死亡率增加,断奶后体重差异大,成为现代养猪生产中影响营养精准供给、管理效率提高和生产效益增加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综述了初生仔猪窝内体重变异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能量来源、蛋白质与氨基酸水平以及功能性添加物对降低初生仔猪窝内体重变异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通过营养途径提高窝内整齐度提供参考依据。

  • 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探究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如下2个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和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配制海带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3.0%、5.0%的6种饲料(分别记为D1~D6组),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0) g的凡纳滨对虾49 d后,对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进行测定。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试验2):在试验1得出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为3%的基础上,以试验1中添加3%海带渣饲料作为海带渣对照组(A组),再分别用β-葡聚糖酶酶解海带渣(B组)和蛋白酶酶解海带渣(C组)等量替代A组饲料中的海带渣,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 g的凡纳滨对虾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试验1结果显示:D4、D5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5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海带渣添加比例的增加,胃中胃蛋白酶及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3个种酶的活性均以D5组最高,且D5组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结果显示:与未经酶解的海带渣相比,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并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B和C组对虾的胃中纤维素酶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B和C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以及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得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海带渣的适宜添加比例为3%。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而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提高凡纳滨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对其生长无促进作用。

  • 饲粮维生素D添加形式对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D添加形式对种用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16头18月龄的约克公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μg/kg维生素D3(VD3)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与VD3组相比:1~16周,25-OHD3组公猪精子活力和每次射精的有效精子数显著提高(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第112天,25-OHD3组血浆钙离子(Ca2+)和雌二醇含量及芳香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精清25-OHD3、Ca2+、果糖含量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25-OHD3组芳香化酶、维生素D 25-羟化酶、维生素D 24-羟化酶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与同等水平VD3相比,种公猪饲粮中添加25-OHD3能更有效增加血浆维生素D含量,从而改善精子的形态和运动能力,提高公猪的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