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Litchi chinesis Sonn.)果实酸性转化酶LcSAI 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酸性转化酶作为蔗糖代谢中的关键酶,在还原糖积累型荔枝中表达及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积累型荔枝。为了全面了解酸性转化酶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荔枝果实酸性转化酶LcSAI 基本的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亲水性/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利用qRT-PCR 技术对LcSAI 在妃子笑不同组织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荔枝果实酸性转化酶为定位于液泡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其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有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构件,并散布于整个蛋白;在N-端含有一个跨膜区,包含两个保守结构域,位于N-端的Pfam DUF3357 结构域和Glyco_32 结构域,属于糖基水解酶基因家族32超家族;系统进化表明与龙眼酸性转化酶基因同源,不同组织间LcSAI 表达水平为雄花>根>嫩茎>种子>嫩叶>雌花>果皮>老叶,果实不同发育阶段LcSAI 表达具有特异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LcSAI 果实酸性转化酶基因调控蔗糖代谢途径机理提供数据依据。

  • XTH基因家族在妃子笑荔枝花穗不同处理方式的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木葡聚糖内切葡聚糖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XTH)是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在促进植物细胞壁延展以及响应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荔枝XTH家族基因在不同花穗处理方式下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妃子笑荔枝为实验材料,对妃子笑花穗进行疏花和喷施烯效唑处理;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29个LcXTH家族成员,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LcXTH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处理后花穗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XTH家族基因对不同花穗处理方式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LcXTH家族基因成员表达在对照、疏花处理和烯效唑处理后花穗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不同,且不同基因存在表达量的差异。其中LcXTH 亚家族III、LcXTH 亚家族IV(LcXTH2、LcXTH3、LcXTH4、LcXTH5、LcXTH6、LcXTH7、LcXTH9、LcXTH10、LcXTH11、LcXTH12、LcXTH13、LcXTH22和LcXTH23)成员及LcXTH20表达量较高,推测在花穗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妃子笑花穗疏花处理14d后LcXTH家族大部分成员表达上调,推测疏花对LcXTH的表达起到正调控作用;妃子笑花穗喷施烯效唑后LcXTH家族成员的表达下调,推测烯效唑处理对LcXTH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

  • 湘云鲫饲料中磷酸二氢钙的适宜添加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40.00±0.34) g的湘云鲫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磷酸二氢钙(MCP)添加量为1.0%、1.5%、2.0%、2.5%、3.0%和3.5%的6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旨在研究湘云鲫饲料中MCP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随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湘云鲫的终末均重、增重率(W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CR呈现下降后上升趋势,终末均重、WGR均在MCP添加量为2.5%时达到最高值,FCR在MCP添加量为3.0%时达到最低值。随着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湘云鲫全鱼、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添加量为2.5%时达到最低值;而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及全鱼和脊椎骨磷含量在该添加量下达到最高值,全鱼水分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MCP添加量为2.5%时,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丙二醛含量达到最低值。血清胆固醇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高后稳定趋势,血清钙含量各组间无差异显著(P>0.05)。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和脊椎骨磷含量为观测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湘云鲫饲料中MCP的适宜添加量为2.55%~2.71%。

  • 不同剂型酸化剂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初乳成分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2种不同剂型酸化剂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初乳成分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体况相近、预产期接近的2~4胎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在试验期间各组母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3%吸附型酸化剂(A组)、基础饲粮+0.1%微囊型酸化剂(B组)。预试期7 d(母猪分娩前7天)、正试期26 d(从母猪分娩开始至泌乳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母猪的泌乳期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4.9%(P>0.05)和5.3%(P>0.05),仔猪断奶均重分别提高2.6%(P>0.05)和7.4%(P<0.05)。A组和B组的母猪初乳中乳脂、乳蛋白、尿氮素、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乳糖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母猪饲粮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且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A组母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微囊型酸化剂在提高仔猪断奶重以及哺乳母猪饲粮蛋白质消化率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方面有一定功效,而吸附型酸化剂在改善哺乳母猪肠道菌群结构方面有一定功效。

  • 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7日龄黄羽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和10%发酵玉米蛋白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并且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28日龄的肝脏指数、肾脏指数以及56日龄的肾脏指数、胸腺指数(P<0.05或P<0.01);3)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降低28日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1),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增加28和56日龄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4)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1),并极显著降低28日龄血清丙二醛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有效促进肉仔鸡生长,优化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抗氧化能力。

  • 添加过瘤胃蛋氨酸、赖氨酸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和胴体化学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和胴体化学成分的影响,探讨用RPMet和RPLys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2月龄左右,体重、体尺相近的健康奶公牛2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M15、L30、M15+L30、LCP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 15 g/d、RPLys 30 g/d、RPMet 15 g+RPLys 30 g/d、RPMet 15 g+RPLys 30 g/d(同时降低饲粮粗蛋白质2.20%)。预试期10 d,正试期1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对奶公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L30、M15+L30、LCP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M15+L30组最高,但M15+L30组与LCP组无显著差异(P>0.05);M15+L30和LCP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以M15+L30组最低,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胸围和胴体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必需氨基酸苏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15+L30组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L30和M15+L30组酪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奶公牛的生长性能,增加胴体中蛋白质的合成和氨基酸沉积,且添加RPMet 15 g+RPLys 30 g/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2.20%)。

  • 重组杆状病毒细小VP2蛋白40L生物反应器放大工艺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研究了Sf9细胞生产重组杆状病毒细小VP2蛋白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STR)中从3L至40L的放大工艺。首先在3L反应器中,通过DO和搅拌转速的优化,使反应器中的VP2蛋白HA效价不低于摇瓶结果。在40L反应器放大时,温度、pH、DO保持不变,根据输入搅拌功率、体积溶氧系数和叶尖线速度等工程参数的计算,得到了该反应器的合理搅拌转速,最终HA效价测定结果与小罐一致。豚鼠免疫试验证实,反应器中表达的VP2蛋白制成疫苗,与HN2011灭活苗及商品化灭活疫苗相比,抗体水平上升较快且高于传统灭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