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柄座衣属地衣3 个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中国柄座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其物种组成和分布,该文通过 野外地衣资源调查及标本采集,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等研究方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柄 座衣属地衣标本进行分类,共鉴定出柄座衣属(Malmidea)3 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巨孢 柄座衣[M. indica (D. D. Awasthi & M. R. Agarwal) Hafellner & T. Sprib]、赭黄柄座衣(M. reunionis Kalb)、棕褐柄座衣(M. hechicerae Kalb)。该文提供了各新记录种的详细描述、 形态及解剖图片,并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同时提供了中国柄座衣属地衣分种检索表。 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柄座衣属地衣资料,对中国地衣多样性的保护及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黄果龙葵幼苗对镉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黄果龙葵(Solanum diphyllum)是茄科的小灌木,已有的研究对黄果龙葵的镉(Cd) 响应知之甚少。该研究采用水培控制试验,在 160 μM Cd 胁迫下,测定了黄果龙葵幼苗在 不同胁迫时间点(0、0.5、1、3、7、19 d)的生长、耐性系数(TI)、Cd 富集特性、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色素等指标,以探究其对重金属 Cd 胁迫的生 理生长响应和忍耐特性。结果表明:在胁迫 0~3 d 时 Cd 对黄果龙葵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胁迫 3~19 d 时表现为明显抑制,且毒害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加重。与对照组相比,Cd 胁迫使 黄果龙葵幼苗的生物量降低 13.28%~62.40%。黄果龙葵幼苗的最大 Cd 积累量为 60.14 μg·plant-1,其地上部份的 Cd 积累量占植株的 15.46%~35.24%。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 趋势,根的 MDA 含量最大增幅为对照组的 5.25 倍。SOD 活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 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黄果龙葵幼苗的耐性系数 TI 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最小值为 0.64。研究表明:黄果龙葵幼苗对高浓度的 Cd 胁迫在 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性,是一种潜在的 Cd 忍耐植物。黄果龙葵可能通过渗透调节和 根系固持来缓解 Cd 毒害。本研究为寻找合适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中国赤星衣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茶渍目:赤星衣科)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对采自于我国的􀀁200 余份赤星衣属(Haematomma)地衣标本利用形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赤星衣属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砖壁赤星衣(Haematomma muriformis),主要特征为子囊盘红色,孢子砖壁型,较宽(75~87.5×12.5~20 μm),所含化学物质为􀀁atranorin、haematommone 和􀀁arthothelin。中国新记录种为马托赤星衣(Haematomma matogrossense)。该文对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的特征描述,提供了形态和解剖照片,同时提供了已知中国赤星衣属地衣物种的检索表。该研究充实了赤星衣属地衣的数据信息资源库,为《中国地衣志》的编写提供了基础资料。

  •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 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

  • 棕榈油替代大豆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棕榈油替代大豆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80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棕榈油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25%、50%、75%、100%大豆油的5种等氮(31.60%)等脂(9.30%)饲料,分别记为G0、G25、G50、G75、G100。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棕榈油替代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对罗非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G0组相比,各棕榈油组(G25、G50、G75、G100组)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G5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100组(P<0.05)。3)棕榈油替代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对罗非鱼幼鱼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50、G10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G25、G5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G50、G75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大豆油可全部被棕榈油替代;棕榈油替代大豆油比例超过50%时,显著影响吉富罗非鱼幼鱼肌肉粗脂肪含量、部分血清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