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总皂苷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调节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番茄总皂苷对尿酸的调节作用,该文以番茄水提物为试材,利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以及尿酸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模型小鼠,考察番茄总皂苷对正常小鼠及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排泄量、血尿酸、尿素氮、肌酐、黄嘌呤氧化酶以及脏器指数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显示:番茄总皂苷不影响正常小鼠血尿酸水平,正常组及番茄低、中、高剂量组血尿酸值分别为(170.4±36.7)、(178.3±69.7)、(175.5±42.1)、(185.3±72.6)μmol·L-1;番茄总皂苷对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高剂量组血尿酸值分别为:(140.4±36.7)、(378.3±69.7)、(278.3±62.6)μmol·L-1,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低、中、高剂量组黄嘌呤氧化酶值分别为:(1.2±0.3)、(1.8±0.2)、(1.6±0.2)、(1.5±0.3)、(1.3±0.4)U·g-1liver;对尿酸和氧嗪酸钾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高剂量组血尿酸值分别为:(98.8±21.8)、(455.6±78.8)、(333.7±68.7)μmol·L-1,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高剂量组黄嘌呤氧化酶值分别为:(2.1±0.3)、(2.5±0.2)、(2.3±0.2)U·g-1liver。综上结果说明番茄总皂苷不影响正常小鼠血尿酸水平,但能降低高尿酸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关。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和品种柠檬果皮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采用该方法对8不同柠檬样品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为安捷伦Eclipse XDB–C18(250 mm × 4.6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C,波长为210 nm。结果表明:3个产地尤力克果皮中柠檬苦素含量依次为云南瑞丽(EUR_D)、四川安岳(EUR_C)和广东河源(EUR_Y),诺米林含量依次为EUR_D、EUR_C和EUR_Y;不同品种柠檬果皮中柠檬苦素含量依次为北京柠檬(M_NM)、粗柠檬(R_NM)、无核柠檬(S_NM)、热那亚(RNY)、里斯本(LSB),诺米林含量依次为S_NM、R_NM、LSB、RNY和M_NM。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品种柠檬果皮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该HPLC法可为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柠檬果实质量鉴别、资源评价及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产酸丙酸杆菌耐酸菌株的选育及其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代谢产物(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酸丙酸杆菌(耐30g/L丙酸)为出发菌株P-0,通过丙酸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10g/L丙酸的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P-1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菌株P-10做摇瓶发酵,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49.66 g/L,产酸速率为0.30g/L·h,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53.04%;7L发酵罐实验表明,菌株P-10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55.63g/L,产酸速率0.33g/L·h。同时对菌株P-10做二次接种实验,结果表明,84h为二次接种最适时间段,且84h进行二次接种时,丙酸浓度提高了17.77%,二次接种实验不但有利于有机酸的积累,而且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经过选育的菌株P-10具有优良的产酸稳定性,有利于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同时对后续的发酵分离耦合具有重要意义。

  • 产酸丙酸杆菌耐酸菌株的选育及其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代谢产物(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酸丙酸杆菌(耐30g/L丙酸)为出发菌株P-0,通过丙酸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10g/L丙酸的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P-1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菌株P-10做摇瓶发酵,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49.66 g/L,产酸速率为0.30g/L·h,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53.04%;7L发酵罐实验表明,菌株P-10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55.63g/L,产酸速率0.33g/L·h。同时对菌株P-10做二次接种实验,结果表明,84h为二次接种最适时间段,且84h进行二次接种时,丙酸浓度提高了17.77%,二次接种实验不但有利于有机酸的积累,而且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经过选育的菌株P-10具有优良的产酸稳定性,有利于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同时对后续的发酵分离耦合具有重要意义。

  • 产酸丙酸杆菌耐酸菌株的选育及其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代谢产物(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酸丙酸杆菌(耐30g/L丙酸)为出发菌株P-0,通过丙酸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10g/L丙酸的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P-1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菌株P-10做摇瓶发酵,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49.66 g/L,产酸速率为0.30g/L·h,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53.04%;7L发酵罐实验表明,菌株P-10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55.63g/L,产酸速率0.33g/L·h。同时对菌株P-10做二次接种实验,结果表明,84h为二次接种最适时间段,且84h进行二次接种时,丙酸浓度提高了17.77%,二次接种实验不但有利于有机酸的积累,而且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经过选育的菌株P-10具有优良的产酸稳定性,有利于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同时对后续的发酵分离耦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