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下喜旱莲子草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扩散风险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入侵,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 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正面临着喜旱莲子草扩散传播的风险,因 此,准确掌握其分布情况并开展动态监测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数据,采用R 语言的 Biomod2 程序包建立物种分布模型,分析喜旱莲子草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当前及未来气候模式下的 空间分布及关键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喜旱莲子草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适生区分为低、 中、高和非常适宜适生区,当前时期的高度适宜面积约为180.75 km2,主要集中于鹦哥岭、吊罗山及黎母 山片区。(2)参与模型预测的各类因子中,气候因子对喜旱莲子草生境适宜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1 个 环境变量中,年均温变化范围(bio7)、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最暖月最高温度(bio5)和最暖季度降 水量(bio18)是影响喜旱莲子草生境适宜性的关键环境因子。(3)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预测下,喜旱莲 子草总适生区变化趋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但质心变化均呈现向东移趋势。与温和可持续发展情景 (SSP126)相比,在高排放、极端气候加剧情景(SSP585)下,喜旱莲子草的适生区扩张更为迅速。综 上结果表明,当前气候下喜旱莲子草的潜在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的边界区域。未来全球极端气 候增多及环境剧烈变动将增加其在国家公园内的扩散风险。持续开展喜旱莲子草的动态监测,掌握其入 侵和扩散态势,是有效管理并预防喜旱莲子草在国家公园大面积扩散的重要举措。

  • 基于解剖学的花叶类玉兰光合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花叶类玉兰的全绿叶、花叶和全黄叶为试验材料,该研究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 片解剖结构、光响应曲线等方面探讨3 种类型叶片的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关系,从解剖学 揭示花叶类玉兰光合特性成因。结果表明:(1)花叶类玉兰的黄色叶斑是由叶绿体结构异常 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形成的叶绿素型叶斑。(2)花叶类玉兰黄色区域类囊体结构异常,ATP 合成受阻,阻碍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3)解剖结构显示全绿叶栅栏组织发达,叶绿体完 整性和色素含量均高于花叶和全黄叶,其净光合速率较高。(4)全绿叶和花叶的最大净光合 速率和光饱和点存在显著性差异,全绿叶较花叶能够耐受更大范围的强光。该研究进一步阐 明了花叶类玉兰的叶绿体结构影响其光合特性,为花叶类玉兰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