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倒水莲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关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索黄花倒水莲春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该文对黄花倒水莲春梢的生长动态进行监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乙烯(ETH)和玉米素核苷(ZR)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花倒水莲春梢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快速增长期(0~12 d)、生长转折期(16~20 d)和缓慢增长期(24~32 d)三个阶段。内源激素 ABA、GA、ETH 和 ZR 含量在缓慢增长期显著高于快速增长期和生长转折期,IAA 含量各时期差异较小。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春梢长、底部叶长和叶宽在快速增长期与 ABA、GA、ETH 和 ZR 含量呈负相关,且与 ZR 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 IAA 含量呈正相关;生长转折期,各指标与 GA、ETH 和 ZR 含量呈正相关,与 GA 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 ABA 含量呈负相关;缓慢增长期,各指标与五种内源激素含量均呈正相关,与IAA 和 ZR 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利用外源激素调控黄花倒水莲春梢抽出以及生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不同环境因子及破壳处理对锥栗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锥栗C Castanea henryi Rehd. & Wils)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和特色果树资源,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为了探明最适宜锥栗种子萌发的条件,为锥栗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该试验以当年采收的锥栗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基质、基质含水量以及破壳处理等对锥栗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锥栗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其最终萌发率为(92.672.67,在其它温度条件下,锥栗种子的萌发率有所下降,但与25 0C条件下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黑暗条件可缩短锥栗种子发芽时间,明显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但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小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胚根长度;锥栗种子在泥炭土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在河沙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且泥炭土中种子胚根长度显著长于河沙中的种子胚根长度;基质含水量对锥栗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无显著性影响;种皮的机械阻碍是限制锥栗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破壳处理后,锥栗种子的萌发率明显提高,其发芽势和胚根长度与未破壳相比差异显著,实际生产中剪破种壳能加快种子的萌发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