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西藏札达县藏族有用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野生植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了诸多生计必需品。札达 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མངའ་རི, 转写:mngav-ri)的西南部,与印度相邻,是通往 南亚的重要通道。该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藏族人群在适应恶劣的环境中掌握了丰 富的野生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为全面系统地调查、记录和研究札达县藏族对野生植物的传 统利用知识,该研究采用了民族植物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共访谈到173 位信息报告人,记录 3 639 条利用报告(UR)。通过UV、CV 和CII 等定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果:(1) 札达县藏族掌握着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传统知识,利用119 种野生植物,分属40 科83 属。 (2)该地野生植物利用类别多样,有8 个利用类别,且多种植物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用途。 (3)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植物是葛缕子(Carum carvi)(UV=1.220)、冻原白蒿(Artemisia stracheyi)(UV=0.919)、心叶大黄(Rheum acuminatum)(UV=0.890)、柏木(Cupressus sp.)(UV=0.769)和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UV=0.757),这些植物和当地藏族生活息 息相关。(4)复杂多样的高原环境显著影响该地区野生植物的利用。该研究不仅系统地记录 了札达县野生植物的利用知识和特征,有助于该地区植物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促进传统 知识的传承,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 大豆膨胀素基因GmEXPB5 和GmEXPB7 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膨胀素(expansin,EXP)通过调控细胞壁的松弛在植物应对环境胁迫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为研究EXP 基因在大豆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对大豆中的两个EXP 基 因(GmEXPB5 和GmEXPB7)及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 GmEXPB5 和GmEXPB7 分别位于大豆第10 和12 号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分别为272 和267 个氨基酸。GmEXPB5 蛋白分子 量为29.07 kD,理论等电点为7.51;GmEXPB7 蛋白分子量为29.09 kD,理论等电点为8.66。 GmEXPB5 和GmEXPB7 均为稳定的亲水蛋白且定位于细胞壁中。GmEXPB5 和GmEXPB7 蛋白均含有一段信号肽序列和一个保守的DPBB_1 结构域。(2) GmEXPB5 蛋白与鹰嘴豆 CaEXPB15 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mEXPB7 蛋白与密花豆、赤豆和豇豆的EXPB3 蛋白有着 较近的亲缘关系。(3) GmEXPB5 和GmEXPB7 在大豆根、茎和叶中均表达且它们在根和叶中 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茎中的表达量。(4) GmEXPB5 和GmEXPB7 在大豆幼苗中可以响应盐、 干旱和低温胁迫。(5) GmEXPB5 启动子区域含有两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 和 ARE);GmEXPB7 启动子区域含有五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ARE、 CGTCA-motif、TC-rich repeats 和MBS)。上述结果表明,GmEXPB5 和GmEXPB7 能够参 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 刈割对滇西北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环境干扰对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2020 年对 香格里拉市三个退化程度(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的高寒草甸开展刈 割试验,进而分析退化高寒草甸植物C、N、P 含量、C:N:P 比和N-P 幂函数关系在不同刈 割年限(0、1、2 a)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除莎草科植物P 含量外,草甸植物群落、 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的C、N、P 含量在退化梯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刈割年限增 加,退化草甸植物C、N、P 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P<0.05)。(2)草甸植物C:N 比和C:P 比在退化梯度间无差异(P>0.05)。从LD 到SD,植物群落、莎草科植物和杂类草的N:P 比先小幅下降再显著上升(P<0.05),禾本科植物的N:P 比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3) 随刈割年限增加,草甸植物的C:N 比和C:P 比呈先降后增、N:P 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刈割0 a 时,莎草科植物的C:P 比和N:P 比显著高于杂类草(P<0.05),与群落和禾本科植物无差 异(P>0.05);刈割1 a 和2 a 时,莎草科植物的C:P 比和N:P 比高于群落和其他功能群(P <0.05);在各刈割年限,群落和各功能群植物间的C:N 比无差异(P>0.05)。4)随刈割年 限增加,退化草甸植物的N-P 幂函数关系由弱变强、幂指数趋于稳定。莎草科植物的N-P 幂指数(小于0.1)与植物群落、禾本科和杂类草的幂指数(稳定在0.19~0.22)明显不同。 本研究发现,刈割干扰下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退化梯度间差异不大,但其 随刈割年限增加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滇西北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对刈割干扰可能具有相 似的响应过程。

  • 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十万大山是广西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其主要植被类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为了 解区域内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现状及优势种群结构的发展现状,该文以十万大山山地常绿 阔叶林 1 hm2 固定监测样地中胸径≥1 cm 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组成、径级结 构、树高结构和用 g(r)函数分析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群落中胸径≥1 cm 的木本植物共计 7 517 株,隶属 52 科 108 属 153 种;群落的优势种有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毛折柄茶(Hartia villos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黄 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鼠刺(Itea chinensis)、腺叶山矾 (Symplocos adenophylla)、假杨桐(Eurya subintegra)、毛冬青(Ilex pubescens),但优势种的优 势地位不明显。(2)群落整体平均胸径 5.51 cm,径级、树高分布呈近似倒“J”型;优势种的 径级分布多呈倒“J”型或“L”型,群落有较强的更新能力。(3)群落优势种稳定共存;优 势种在样地中呈聚集分布,但优势种间聚集分布的位置有差异。总体上,群落目前更新状态 良好,群落中已有顶极群落优势种的存在,但群落具有一定的次生性特征,还未到达稳定的 顶极群落状态,优势种间能稳定共存,有向稳定顶极群落演替的潜力,应继续加强管护,促 进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更新与生存。

  • 广西景天科景天属(Sedum)植物小志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基于文献考证、馆藏标本鉴定及野外调查,对广西景天属(Sedum L.)植物进 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概述,确定目前分布有 17 种,其中 6 个新 记录种。该文先对广西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概述,然后对藓状景天(S. polytrichoides Hemsl.)进行订正,随后分别对 6 个新记录种:钝萼景天(S. leblancae Hamet.)、黎平景天 (S. lipingense R. B. Zhang, D. Tan & R. X. Wei)、龙泉景天(S. lungtsuanense S. H. Fu)、 圆叶景天(S. makinoi Maxim.)、细小景天(S. subtile Miq.)、土佐景天(S. tosaense Makino) 进行简述,并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彩色照片。此外,还对广西景天属植物的多样性以及资 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并附有分种检索表和各个分类群在广西的分布情况,以期为 该属后续的研究与利用提供本底资料。

  • 枫香叶片变色期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枫香因其树形优美,入秋后叶色红艳或橙黄,极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景观生态树种。 为了解枫香叶片变色及其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该文以枫香 5 个变色期叶片混合样品为 材料,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 平台)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 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 41.04 Gb 的高质量数据,从中鉴定出全长非嵌合序列 563 180 条,通 过聚类和去冗余,获得 27 269 条高质量全长转录本。在 27 269 条全长转录本中预测到 2 035 条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并检测出 14 892 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和 1 856 个转 录因子。(2)基因注释结果表明,NR、GO、COG、KEGG 等 8 个数据库共注释了 24 857 条转录本,KEGG 数据库共获得了 124 个条代谢途径,主要有核糖体、碳代谢、氨基酸生物 合成等,在类黄酮和叶绿素代谢途径中分别有 49 和 71 个转录本参与。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 枫香叶片变色期转录组信息以及功能特性,为后续研究枫香叶片变色分子机制、色素代谢合 成途径和调控、相关功能基因克隆以及叶色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种群特征、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岩溶生态系统顶极群落的建种群,为进一步了解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根据样地调查规范对面积60 m ×60 m中的木本植物进行空间定位并进行每木调查。运用点格局方法中的g(r)和L12(r)函数对青冈幼苗(DBH<2 cm)、幼树(2 cm≤DBH<10 cm)和成树(10 cm≤DBH)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青冈种群的径级结构符合倒“J”型分布。(2)幼苗、幼树和成树在较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幼树和成树在中、大尺度上基本表现为随机分布。(3)不同径级个体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如下:幼苗与幼树在0~15 m的尺度上呈正相关;幼树与成树在0~10 m的尺度上呈不相关,在10~15 m的尺度上呈正相关;幼苗与成树在0~2 m的尺度上呈不相关,在2~15 m的尺度上呈正相关。青冈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空间尺度和发育阶段而变化,这是由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植物群落形成和维持机制及资源利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中国水韭属两个四倍体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水韭属(Isoëtes)是起源最为古老的水生维管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对全国水韭属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分布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地区和怀化地区的四倍体居群分别命名为隆平水韭(Isoëtes longpingii)和湘妃水韭(I. xiangfei),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隆平水韭形态上与中华水韭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大孢子具小的瘤状或冠状纹饰,叶细长而柔弱,长达60 cm;该种也与六倍体东方水韭(I. orientali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染色体44条,大孢子具瘤状或冠状纹饰。湘妃水韭的大孢子纹饰与二倍体云贵水韭(I. yunguiensis)相似,但在小孢子纹饰、孢子囊形状和染色体数目方面不同。隆平水韭仅少数植株生长于湖南省宁乡市一处池塘,完全沉水生长,而湘妃水韭分布于怀化市通道县和会同县的湿地。由于这两个新种的分布区狭窄,野生居群数量和个体数较少,栖息地环境受到人为干扰,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将隆平水韭评为极危(CR)等级,湘妃水韭评为易危(VU)等级。编制的中国已知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为本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中国吊钟花属植物核DNA 含量(2C-值)与倍性水平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核 DNA 含量(2C-值)与倍性水平是重要的植物学基本特征,是进行种群进化、物种分类和生态学等研究的有力证据。为确定中国吊钟花属(Enkianthus Lour.)各物种的核DNA 含量与倍性水平,并探究该属植物在种间、种内核 DNA 含量差异,该研究以 6 种中国吊钟花属植物共 23 个居群 60 个样品为试验材料,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 spp. japonica ‘Nipponbare’)为内部参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属植物核 DNA 含量。进而以二倍体植物齿缘吊钟花(Enkianthus serrulatus)为倍性参照推测其它种的染色体倍性,并采用染色体压片计数法验证倍性的准确性。结果显示:(1)该属植物核 DNA 含量介于1.77–5.62 pg 之间。(2)吊钟花组 4 个种:吊钟花(E. quinqueflorus)、齿缘吊钟花、晚花吊钟花(E. serotinus)、台湾吊钟花(E. perulatus)均为二倍体(2n=2x=22);总状花序组2 个种:灯笼树(E. chinensis)和毛叶吊钟花(E. deflexus)均存在四倍体和六倍体。(3)该属二倍体植物核 DNA 含量在种间、种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为吊钟花属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引种 驯化、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 广西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广西维管植物新记录9种,即刻节润楠(Machilus cicatricosa S. Lee)、四瓣马齿苋(Portulaca quadrifida L.)、腺果藤(Pisonia aculeata L.)、阳春山龙眼(Helicia yangchunensis H. S.Kiu)、小鹿藿[Rhynchosia minima (L.) DC.]、白皮素馨(Jasminum rehderianum Kobuski)、宿苞厚壳树(Ehretia asperula Zoll. et Mor.)、卵叶线柱兰(Zeuxine ovalifolia L. Li & S. J. Li)和羽状穗砖子苗(Mariscus javanicus Houtt.)。文中还提供了识别特征和彩色照片,并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 民族药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民族药刺梨根茎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为验证该民族药化学成分的抗炎功活性。该文以民族药新鲜刺梨根茎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考察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NO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刺梨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1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刺梨苷(1)、野蔷薇苷(2)、蔷薇酸(3)、β-D-glucopyranosyl-(2a→1b)-2a-O-β-L-arabinopyranosyl-(2b→1c)-2b-O-β-L- arabinopyranosyl-(2c→1d)-2c-O-β-L-arabinopyranosyl-(2d→1e)-2d-O-β-L-arabinopyranosyl-(2e→1f)-2e-O-β-L-arabinopyranoside(4)、儿茶素(5)、3-O-methylellagic acid-4´-O-β-D- xylopyranoside(6)、3-O-methylellagic 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7)、委陵菜酸(8)、桦木酸(9)、spinosic acid(10)、arjunic acid(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α-tocopherol(14)、正二十六烷(15)。其中化合物4、6、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对其中的化合物1-7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1-7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的NO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化合物1-7在抗炎作用上表现出较好活性,其IC50分别为25.07、24.56、17.65、9.80、16.67、40.83、34.98 μmol·L-1 (阳性对照地塞米松22.46μmol·L-1 ),其中化合物3、4、5的活性优于地塞米松。实验结果阐明了刺梨根茎中的三萜类、鞣花酸类、黄酮类和寡糖类化合物是其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验证了刺梨根茎的民间抗炎功效。

  • 枫香变红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光合特性及色素含量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因其叶片入秋后逐渐变红,极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景观生态树种。 该文通过连续监测枫香叶片变红过程中组织结构、光合特性以及色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叶片结构与其光合 特性和色素的关系,旨在了解枫香叶片结构变化与叶色的关系。结果表明:(1)枫香叶片变色过程中,表 皮细胞均为椭圆形,紧密排列,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变异,表面未附着绒毛和蜡质,且上表皮细胞与栅栏 组织细胞间排列紧密,没有出现较大的气室。(2)随着叶片逐渐变红,叶片结构变化显著,其中,叶片、 上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以及气孔开度均逐渐减小,而气孔器长和宽、单个气孔器面积则逐渐增 大。(3)随着叶片结构的变化,其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致使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在出现光破坏时,叶 片通过在栅栏组织细胞液泡内合成花色苷来自我保护,而大量的花色苷致使叶片表面呈现红色。因此,叶 绿素含量降低,花色素苷大量积累是导致枫香叶片变红的直接原因。综上所述,枫香叶色变红是其一系列 生理结构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

  • 钩毛茜草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将钩毛茜草70 %乙 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 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 个蒽醌类化合物, 分别是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1)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2) 、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 (3)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 (4) 、 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 (5)、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 (6)、 大黄素甲醚-8-O-β-D- 葡萄糖苷(7) 、大黄素-8-O-β-D- 葡萄糖苷(8) 、 digiferruginol-11-O-β-gentiobioside (9) 、 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10) 、6-hydroxyrubiadin (11) 、1,2- 二羟基蒽醌(12) 、大黄酚(13) 、 6-hydroxyxanthopurpurin (14)、1,3-二羟基蒽醌(15)。化合物7、8、14为首次从茜草属植物中 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 濒危种观光木小枝生物量分配与功能性状的纬度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以濒危物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广西地 区 5 个不同纬度上观光木当年生小枝及叶片功能性状,探讨观光木当年生枝条生物量的分配 规律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的增加小枝总重 和总叶重总体呈异速生长关系,其生物量更多的趋于对小枝的构建。(2)观光木叶功能性 状呈现一定规律:从南向北随纬度的增加,其叶面积、叶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叶厚度、叶 干物质含量、气孔长、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比叶面积、叶含水率、气孔 宽先增大后减小,总体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叶组织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反映观光木可通过叶 片形态可塑性以应对地理环境的变化。(3)比叶面积与叶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鲜重、 叶干物质含量、气孔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反映观光 木可通过叶片性状组合的调整和平衡以响应环境变化。(4)CCA 分析显示,坡度是影响观 光木功能性状的最显著变量,年平均温度对观光木功能性状也具有显著影响,年均降水量和 相对湿度对植物功能性状具有一定的强度的影响,但不起显著作用,观光木功能性状主要受 坡度和年平均温度环境因子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观光木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其对纬度 变异的响应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 黄果龙葵幼苗对镉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黄果龙葵(Solanum diphyllum)是茄科的小灌木,已有的研究对黄果龙葵的镉(Cd) 响应知之甚少。该研究采用水培控制试验,在 160 μM Cd 胁迫下,测定了黄果龙葵幼苗在 不同胁迫时间点(0、0.5、1、3、7、19 d)的生长、耐性系数(TI)、Cd 富集特性、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色素等指标,以探究其对重金属 Cd 胁迫的生 理生长响应和忍耐特性。结果表明:在胁迫 0~3 d 时 Cd 对黄果龙葵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胁迫 3~19 d 时表现为明显抑制,且毒害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加重。与对照组相比,Cd 胁迫使 黄果龙葵幼苗的生物量降低 13.28%~62.40%。黄果龙葵幼苗的最大 Cd 积累量为 60.14 μg·plant-1,其地上部份的 Cd 积累量占植株的 15.46%~35.24%。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 趋势,根的 MDA 含量最大增幅为对照组的 5.25 倍。SOD 活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 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黄果龙葵幼苗的耐性系数 TI 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最小值为 0.64。研究表明:黄果龙葵幼苗对高浓度的 Cd 胁迫在 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性,是一种潜在的 Cd 忍耐植物。黄果龙葵可能通过渗透调节和 根系固持来缓解 Cd 毒害。本研究为寻找合适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 大豆 GeBP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GeBP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表皮毛的生长发育,并且参与控制植物叶片的发育。利用生 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 GeBP 基因家族,并从氨基酸理化性质、基因结 构、染色体的物理分布、系统进化、序列比对、功能结构域、组织表达情况等基本特征方面 对 GmGeBP 基因家族进行分析。共获得 9 个 GmGeBP 转录因子家族基因成员,其中仅 2 个 基因含有内含子,而且都只有 1 个内含子,表明该家族成员基因构造比较简单但稳定。 GmGeBP 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 39.65~49.24 kD,理论等电点为 4.65~9.08;这些成员基本上 都是酸性氨基酸,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这 9 个基因不均匀的分布于 7 条染色体上,10 和 20 号染色体上分别分布 2 个 GeBP 基因,3、5、13、15、19 号染色体上各分布 1 个 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与拟南芥对应的 GeBP 成员亲缘关系较近,分别聚类到 4 个 分支,而与水稻的距离较远。结构域分析表明,9 个 GmGeBP 成员都包含 DUF573 结构域, 推测该部分在 GeBP 转录因子中很可能是与靶标基因顺式作用元件互作的结构域。通过分析 大豆 GmGeBP 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组织表达,发现不同基因的在大豆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不 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该文对大豆 GeBP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分析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大 豆表皮毛发育的分子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棉花 DUR3 基因的鉴定及进化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 DUR3 同源蛋白于属于钠离子/溶质共运蛋白家族的尿素高亲和力运输蛋白,在植物 体对外源尿素的主动吸收及内源尿素的再分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棉花 DUR3 基因的 结构和进化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陆地棉和雷蒙德氏棉的 DUR3 基因,并对基因结构、跨膜结构域、基序分布、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地棉 A 亚组和 D 亚组染色体各鉴定出 1 个 DUR3 基因,从雷蒙德氏棉基因组鉴定出 1 个 DUR3 基因。 这 3 个棉花 DUR3 同源蛋白同其他植物 DUR3 同源蛋白一样,具有 15 个跨膜结构域,具有 3 个 位置一致、高度保守的基序。基因结构分析表明,双子叶植物 DUR3 基因的外显子个数明显多 于单子叶植物,此 3 个棉花 DUR3 基因的外显子个数亦是如此。不同物种 DUR3 氨基酸序列构 建的进化树显示,这些基因根据物种间种属亲缘关系的远近而进行了聚类,棉花的同双子叶植物 的聚在一起。DUR3 直系同源基因和旁系同源基因的 Ka/Ks 比值普遍均大于 1,说明这些基因在 进化过程中主要受到正向选择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棉花 DUR3 同源蛋白提供 理论基础。

  • 贡嘎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海拔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贡嘎山是横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座大山,是研究山地植物多样性和海拔分布的理想地区。为了探讨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组成及海拔分布特点,我们基于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考证,对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山地区有石松类植物􀀁3 科􀀁4 属􀀁25 种,蕨类植物有􀀁23 科􀀁56 属􀀁291 种。主要的珍稀濒危植物有􀀁6 种,分别是高寒水韭(Isoëtes hypsophila)、松叶蕨(Psilotum nudum)、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小叶中国蕨(Aleuritopteris albofusca)、玉龙蕨(Polystichum glaciale)及扇蕨(Lepisorus palmatopedatus)。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75 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56 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54 种)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37 种);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45 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24 种)、蹄盖蕨属􀀁Athyrium(24 种)和瓦韦属Lepisorus(19 种)。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有􀀁286 种(93.77%)。随着海拔的上升,石松类和蕨类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2 000~3 000 m 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达􀀁20 科􀀁46 属􀀁192种;3 000 m 以上,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到􀀁4 500 m 以上仅分布有􀀁4 种蕨类植物。研究还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逐渐增加。

  • 贵州省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成效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兰科(Orchidaceae)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花形奇特,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对环境要求严格,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为掌握贵州省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成效,该研究对野生兜兰属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对其资源量、分布格局、受威胁因素和就地保护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专项调查共找到8种兜兰属植物的103个分布点,分布于27个县,以南部、西南部为主要分布区,生境复杂多样,自然分布不均衡;(2)各物种分布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麻栗坡兜兰>巨瓣兜兰>带叶兜兰>长瓣兜兰>白花兜兰>同色兜兰,资源丰富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带叶兜兰>巨瓣兜兰>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长瓣兜兰>同色兜兰;(3)该类群受干扰因素复杂,受威胁较为严重,其中过度采挖、干旱、生境退化和破碎化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4)该属“有效保护(EP)”2种,“较好保护(WP)”1种,“一般保护(GP)”2种,“较少保护(LP)”3种,未找到目标物种以致“保护状况不明(PSU)”2种。已调查到的物种保护率达100%,但分布点保护率仅29.13%,各物种分布点保护率差异显著;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升全省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强度,进一步优化保护方式和范围,确保这些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源得到持续的生存发展。

  • 桂林岩溶石山落叶阔叶林种类组成及其环境解释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落叶阔叶林是亚热带岩溶石山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为了了解此类森林植被的群落类型和组成结构,本研究在桂林阳朔县和灵川县岩溶生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内设置了 49 个 20 m× 20 m 的随机样方,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对其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及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岩溶石山落叶阔叶林可划分 3 个群丛组类型,即群丛组 A:南酸枣-喜树+巴豆群丛组(ASS.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Camptotheca acuminata+Croton tiglium),群丛组 B:光皮梾木-喜树群丛组(ASS. Swida wilsoniana-Camptotheca acuminata),群丛组 C:麻栎-檵木群丛组(ASS. Quercus acutissima-Loropetalum chinense)。(2)不同群落类型中常绿和落叶物种的丰富度、多度、胸高断面积及重要值的变化:在乔木层中,3 个群丛组均为落叶物种占优势;在灌木层中,群丛组 A、B 以落叶物种占优势,群丛组 C 以常绿物种占优势。(3)在 1~5 cm 和5~10 cm 径级内,群丛组 A 和 B 的落叶物种在 4 个度量指标上均大于常绿物种,群丛组 C 除了物种丰富度以外,均为常绿物种大于落叶物种;在 ≥10 cm 径级中,除了群丛组 B 的物种丰富度外,3 个群丛组中的各项指标均为落叶物种占主导地位。(4)岩石裸露率、海拔、坡向、土壤含水量、土壤 pH、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林冠开阔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研究区不同类型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