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铝胁迫对菊芋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以及外源水杨酸的缓解作用,以耐铝型南京菊芋和铝敏感型资阳菊芋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设置铝浓度 500 μmol·L-1,分析了不同浓度(10、100、1 000 μmol·L-1)SA 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氨基酸以及根尖相关代谢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铝胁迫会导致菊芋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浓度升高,且升高幅度南京菊芋大于资阳菊芋;柠檬酸合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在单铝胁迫下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显著提升,总氨基酸浓度均显著减少。外源 SA 加入后,南京菊芋根系分泌的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浓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经高浓度(1 000 μmol·L-1)SA 处理后资阳菊芋根系分泌草酸显著降低,且在各浓度 SA 处理下苹果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柠檬酸合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但对南京菊芋根尖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且高浓度(1 000 μmol·L-1)SA 处理后显著降低了资阳菊芋根尖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从总氨基酸浓度变化来看,南京菊芋在高浓度(1 000 μmol·L-1)SA、资阳菊芋在低浓度(10 μmol·L-1)SA 处理下得到最大缓解效果。因此,菊芋通过分泌有机酸应对铝毒侵害,外源 SA 可促进菊芋根系有机酸代谢速率,分泌更多的有机酸来缓解铝胁迫,这种缓解效果在耐铝性相对较强的南京菊芋中表现更好。

  • 热休克蛋白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和表达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量的差异性变化。采集8头健康成年牦牛的胃组织,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研究皱胃腺体间细胞的类型;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分别检测HSP70在不同胃的分布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嗜银染色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发现,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牦牛瘤胃、网胃、瓣胃,HSP70的阳性表达仅见于黏膜上皮细胞层,角质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的部分细胞呈中等阳性表达,部分未见阳性表达;皱胃阳性反应的范围较广,不仅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有表达,胃腺间的内分泌细胞及壁细胞也呈阳性表达。且阳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免疫组化和WB结果均表明,HSP70在牦牛皱胃表达量最高,瘤胃、网胃及瓣胃依次递减,部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牦牛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嗜银性内分泌细胞,HSP在所有胃中均有分布,且皱胃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胃,提示HSP70可能与牦牛胃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关联性。

  • 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乌蒙山位于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交界区,是云南省唯一分布峨眉栲、华木荷群系( Formation 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Schima sinensis)的地区,该群系处于中国西部常绿阔叶林向东部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地带,群落更加复杂多样。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属于云南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但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更为接近,其分布原因和群落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该群系的群落特征,同时找出其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的联系,本文对该类型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并分析了聚类归并的各群落类型的乔灌优势种特征(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重要值)。同时,采用DCA,CCA和DCCA排序分析进行群落特征分异的环境解释。最后,与四川峨眉山同类群落进行特征对比。结果表明:(1)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可划分为6个类型:峨眉栲群落,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峨眉栲、十齿花群落,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华木荷、峨眉栲群落,华木荷、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群落,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华木荷群落。(2)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大树比例较高,华木荷小苗数量巨大,灌木层常以竹类为优势种。(3)海拔、坡度和太阳年辐射值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素。(4)峨眉山同类群落中优势种种群呈稳定型或增长型,而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和水青冈呈现下降型的特点。

  • 雏鸡冷应激前后血清中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分析雏鸡冷应激前后血清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并对重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将30只雏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冷应激组、冷适应组和常温对照组,收集各组雏鸡的血液制备血清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以获得血清蛋白质表达的2-DE图谱,对2-DE图谱进行差异分析(利用PDQuest 8.0软件),随后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鉴定,并利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通过2-DE对常温对照组、冷应激组和冷适应组雏鸡血清进行分析,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差异蛋白质数据,共找到差异蛋白质点23个。采用MALDI-TOF-MS技术分析其中几个重复性好且较为明显的蛋白质点,成功鉴定出4个差异蛋白质,其中2个为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ALDOC),是参与葡萄糖、能量代谢通路供能的相关蛋白;随后,对差异蛋白质ALDOC进行Western blot验证,所得结果与2-DE的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雏鸡冷应激前后血清中蛋白质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冷应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