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札达县藏族有用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野生植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了诸多生计必需品。札达 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མངའ་རི, 转写:mngav-ri)的西南部,与印度相邻,是通往 南亚的重要通道。该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藏族人群在适应恶劣的环境中掌握了丰 富的野生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为全面系统地调查、记录和研究札达县藏族对野生植物的传 统利用知识,该研究采用了民族植物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共访谈到173 位信息报告人,记录 3 639 条利用报告(UR)。通过UV、CV 和CII 等定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果:(1) 札达县藏族掌握着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传统知识,利用119 种野生植物,分属40 科83 属。 (2)该地野生植物利用类别多样,有8 个利用类别,且多种植物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用途。 (3)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植物是葛缕子(Carum carvi)(UV=1.220)、冻原白蒿(Artemisia stracheyi)(UV=0.919)、心叶大黄(Rheum acuminatum)(UV=0.890)、柏木(Cupressus sp.)(UV=0.769)和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UV=0.757),这些植物和当地藏族生活息 息相关。(4)复杂多样的高原环境显著影响该地区野生植物的利用。该研究不仅系统地记录 了札达县野生植物的利用知识和特征,有助于该地区植物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促进传统 知识的传承,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 中国异极衣科地衣二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等方法对山东大型地衣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两个中国新记录种:Heppia despreauxii(德氏蜂窝衣)和􀀁Lichinella myriospora(多孢小极衣)。德氏蜂窝衣隶属于蜂窝衣属,生于光线充足且裸露的土壤上,主要识别特征为下皮层缺失,子实层􀀁IKI+蓝色;多孢小极衣隶属于小极衣属,生于干燥的钙质岩石上,主要识别特征为其子实层􀀁IKI+酒红色变为蓝色。本研究对这两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与近似物种进行了对比讨论,同时提供了其地衣体、子囊盘及其解剖特征图片。同时,该文还对补充报道了白棋盘蜂窝衣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和数据。蜂窝衣属和小极衣属均为山东新记录属。以上研究结果为中国异极衣科地衣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交联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固定化脂肪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以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载体,分别以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GDE)和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包埋交联法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结果显示EGDE的交联效果要优于戊二醛,添加EGDE的固定化酶酶活最好。得到制备固定化酶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2.5%,CMC 浓度1.5%,给酶量800 U/mL复配载体,氯化钙5%,以0.02%的EGDE交联固定30 min,由此制备得到酶活约为380 U/g的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为8.5,比游离酶增大0.5个单位;最适反应温度是45℃,比游离酶提高5℃;耐热性能变好,且重复使用7次后仍能保持60%左右的相对酶酶活。

  • 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交联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固定化脂肪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以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载体,分别以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GDE)和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包埋交联法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结果显示EGDE的交联效果要优于戊二醛,添加EGDE的固定化酶酶活最好。得到制备固定化酶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2.5%,CMC 浓度1.5%,给酶量800 U/mL复配载体,氯化钙5%,以0.02%的EGDE交联固定30 min,由此制备得到酶活约为380 U/g的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为8.5,比游离酶增大0.5个单位;最适反应温度是45℃,比游离酶提高5℃;耐热性能变好,且重复使用7次后仍能保持60%左右的相对酶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