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仲崇亮
  • 饲粮氮水平对牦牛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与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牦牛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对饲粮氮水平的响应规律,并基于此估测了瘤胃微生物氮(MN)产量,以期为高寒牧区牦牛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选取4头体重[(192±12) kg]相近、年龄(3岁)相同的去势公牦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牦牛分为4组,各组饲粮氮水平分别是1.03%、1.95%、2.85%和3.76%,每组1头;试验分为4期,每期21 d,包含15 d的预试期和6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牦牛尿中PD主要由尿囊素和尿酸组成,尿囊素/PD和尿酸/PD分别为0.69~0.76、0.23~0.30,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含量极少。当饲粮氮水平升高时,尿中PD、尿囊素、尿酸以及马尿酸排出量都均线性增加(P<0.05),而尿酸/PD和嘌呤氮指数(PNI)均线性降低(P<0.05)。瘤胃细菌嘌呤碱基(RNA当量)含量、瘤胃细菌氮含量以及瘤胃MN产量都随着饲粮氮水平升高而线性增加(P<0.05),但饲粮氮用于合成MN的效率[即瘤胃MN/食入氮(NI)]却线性降低(P<0.05)。基于尿中PD排出量(mmol/d)和瘤胃MN产量(g/d)与NI(g/d)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构建了如下数学模型:PD=0.58NI+18.28,MN=0.18NI+22.18。综合得出,当牦牛饲粮氮水平为2.85%时,牦牛瘤胃MN产量最大,为42.60 g/d,而PNI以及饲粮氮用于合成MN的效率却在低氮(1.03%)条件下达到最高,这一结果揭示了牦牛对低氮饲粮中氮素营养高效利用的特点,解释了牦牛对青藏高原饲料营养匮乏的适应性的营养机理。

  •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反刍动物甲烷排放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监测一直难以建立起精确的评估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常用检测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方法不够完善,另外检测仪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难以保证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目前,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检测,一些基于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最新检测方法,如甲烷激光检测(LM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FTIR)、GreenFeed(GF)系统和便携式自动开路气体量化系统(GQS)也得到广泛运用。与以往常用方法相比,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根据现有文献,从红外光谱检测的原理、可靠性及与其他常见方法对比,论述了红外光谱检测方法在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旨在为精确检测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