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适宜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是在通过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及消化、吸收、抗氧化、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得到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适宜的维生素C含量。试验在(12.5±1.5) ℃的水温下进行,选择体重为(38.0±0.8) g的健康圆斑星鲽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10.2、249.1、402.8、616.2、769.5、909.4和1 177.8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616.2 mg/kg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摄食率均为最高,其增重率显著高于10.2和909.4 mg/kg维生素C组(P<0.05),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率显著高于除1 177.8 mg/kg维生素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达到组织肝脏和肌肉最大维生素C积累量的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769.5 mg/kg。616.2和769.5 mg/kg维生素C组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除402.8 mg/kg维生素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402.8 mg/kg维生素C组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02.8、616.2、769.4 mg/kg维生素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402.8、616.2或769.4 mg/kg时,胃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处在较高水平。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249.1~616.2 mg/kg时可提高肠道皱襞高度,增加肠壁厚度,促进肠道黏膜生长。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402.8~616.2 mg/kg时能有效满足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需求,并可提高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 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探究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如下2个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和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配制海带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3.0%、5.0%的6种饲料(分别记为D1~D6组),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0) g的凡纳滨对虾49 d后,对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进行测定。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试验2):在试验1得出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为3%的基础上,以试验1中添加3%海带渣饲料作为海带渣对照组(A组),再分别用β-葡聚糖酶酶解海带渣(B组)和蛋白酶酶解海带渣(C组)等量替代A组饲料中的海带渣,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 g的凡纳滨对虾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试验1结果显示:D4、D5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5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海带渣添加比例的增加,胃中胃蛋白酶及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3个种酶的活性均以D5组最高,且D5组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结果显示:与未经酶解的海带渣相比,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并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B和C组对虾的胃中纤维素酶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B和C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以及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得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海带渣的适宜添加比例为3%。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而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提高凡纳滨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对其生长无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