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喻阳华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对泡核桃功能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影响因素,可揭示其对石漠化环境的适应机理。该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的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为对象,揭示土壤养分对叶片结构和光合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泡核桃叶功能性状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叶面积减小,比叶面积增大,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先降后升,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和光能利用率先下降后升高,其他性状变化趋势不显著。(2)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养分能够解释 37.4%的光合性状变异与 53.4%的结构性状变异,其中全磷和溶解性有机碳对光合性状影响最大;对结构性状影响最显著的是碱解氮和速效磷。(3)比叶面积分别与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净光合速率极显著正相关,叶厚度与叶组织密度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胞间 CO2 浓度、气孔导度极显著正相关,水分利用速率与蒸腾速率、胞间 CO2 浓度、气孔导度极显著负相关;光能利用率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泡核桃为适应喀斯特石漠化的特殊生境采取增强生长功能性状,同时提高资源获取能力的开拓型生长策略,以提高对环境胁迫的抵御和适应能力。

  • 黔西南北盘江镇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演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碳氮(C、N)、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随演替发生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联系,该文以喀斯特高原峡谷区草灌、灌木、乔灌和乔木 4 个演替阶段的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土壤的 C、N 及稳定同位素值,并分析其在不同层次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喀斯特区森林叶片-凋落物-土壤 δ13C 值分别为-31.31‰ ~ -28.23‰、-29.96‰ ~ -20.07‰、-26.83‰ ~ -21.14‰,相应的 δ15N 值依次为-3.41‰ ~ 1.54‰、-2.61‰ ~ 0.99‰、5.36‰ ~ 8.63‰,总体上土壤更表现出富集效应;(2)伴随着演替发生,叶片 δ13C 值与土壤 δ15N 值均为先减小后增大,土壤、凋落物 δ13C 值呈降低趋势,叶片和凋落物 δ15N 值均无明显变化规律;(3)乔灌阶段叶片-土壤 δ15N 值最低,表明该阶段生态系统 N饱和程度较小,N 含量相对亏缺;(4)叶片-土壤 C、N 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相关性较强,表明两者间养分循环紧密相关,具有显著抑制或促进效应。综上表明,该区生态系统修复时,应选择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川钓樟(Lindera pulcherima)、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等树种,提高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和养分吸收的自调控能力。

  • 干热河谷石漠化区顶坛花椒叶片功能性状的海拔分异规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顶坛花椒人工林叶片功能性状的海拔分异规律,探讨顶坛花椒对不同海拔生境的适应策略,为顶坛花椒人工林复壮、高产与稳定,及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叶片厚度、比叶面积、叶全氮含量等9个功能性状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8个环境因子,揭示了顶坛花椒人工林叶片功能性状的内在关联及其随海拔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顶坛花椒比叶面积、叶全磷、叶全钾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干物质含量、叶全氮含量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叶片厚度、叶面积及叶片含水率逐渐增大。(2)顶坛花椒叶片功能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全氮与叶全磷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厚度的关系则相反;叶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叶片含水率呈显著的抑制效应。(3)土壤因子对顶坛花椒叶片的影响表现为速效氮>速效钾>有机碳,其他土壤因子的影响较小。研究显示顶坛花椒主要通过增强防御功能性状、协调叶片养分含量的生存策略来提高获取资源和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能力,对土壤养分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其干旱适应属性为干旱避免。

  • 干热河谷石漠化区火龙果地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特征,旨在促进火龙果生长发育和品质改良。研究区采用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施用有机肥、施用化肥与农药、地膜覆盖和无措施 5 种耕作方式,以每种方式土壤的 22 种矿质元素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耕作方式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阐明土壤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无措施相比,其他耕作方式的 Ca、Si、Mn 等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Fe、Mg、Al 等元素含量则降低,Na含量无显著差异;施用有机肥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丰富,地膜覆盖次之,套种紫花苜蓿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火龙果地土壤矿质元素间多存在显著相关性,Al、Si、S、Ni 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较密切,其次为 Fe、Mg、Na、Mn、Cu、Co,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Ca、Fe、Mg、Mn、Cu、Zn 和 B 之间多呈负相关,存在拮抗效应。干热河谷石漠化区在火龙果栽培时,应首选有机肥作为养分添加方式;并及时补充不同耕作方式造成的土壤矿质养分亏缺,尤其是 Fe、Mg、Al、Na、Cu、Zn 等元素。

  • 喀斯特高原峡谷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探讨功能性状与根区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植物适应特定生境的生存策略。该研究对喀斯特石漠化高原峡谷地区优势种的叶片功能J陛状进行了分析,调查了17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等7项能反映植物生存策略且易于测量的叶片功能性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4种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不同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明显,叶片厚度为0.180.78 mm,叶片鲜重为0.076.51 g,叶片干重为0.043.19 g,叶面积为3.07325.64cmzcm,叶干物质含量为318.61573.22 mg"g 1,比叶面积为60.98236.90 cm2"g',叶组织密度为0.02210.03 6 g"cW 3; (2)与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显示,该区植物通过较小的比叶面积与较大的叶干物质含量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养分储存,以适应高温、缺水少土的环境;(3)叶片功能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厚度对鲜重、干重均表现为促进效应,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及叶组织密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抑制效应;(4)叶片功能性状随土壤养分的变化产生规律性变化。土壤全氮、全钾和有机碳对叶片功能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尤以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植被恢复及重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为翅荚香槐、清香木、批把等;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花椒、金银花等经济林树种的适应能力。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的认识,对退化植被的恢复及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群落水平上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对揭示植物的产量、品质形成机制和养分计量平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科学指导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类型划分,探讨了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元素在不同树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各异,锌、铬、铁、钛、铝、镁、镍、钴等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钙、锶等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砷、硒、硅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林、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和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林中的含量较高,硫、钠、氯等元素含量则相反;不同矿质元素随林分类型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表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提取和富集能力存在差异;矿质元素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各异,表现出增强或抑制效应,尤其以铁、钙等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矿质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及其计量平衡关系是分析元素特征的关键,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养分元素积累特征与调控规律,对于该区域典型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群落水平上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对揭示植物的产量、品质形成机制和养分计量平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科学指导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类型划分,探讨了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元素在不同树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各异,锌、铬、铁、钛、铝、镁、 镍、钴等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钙、锶等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砷、硒、硅在桉树(Eucalyptusrobusta) 林、柏木(Cupressusfunebris)林和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林中的含量较高,硫、钠、氯等元素含量 则相反;不同矿质元素随林分类型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表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提取和富集能力存在差异;矿质元素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各异,表现出增强或抑制效应,尤其以铁、钙等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矿质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及其计量平衡关系是分析元素特征的关键,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养分元素积累特征与调控规律,对于该区域典型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黔中石漠化区衰老退化与正常生长顶坛花椒根区土壤质量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7-2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讨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mum var. dintanensis)衰老退化的原因,实现林分稳定与可 持续性经营。以开黄花为典型标志的衰老退化植株和正常生长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业化学和环 境矿物学的方法,分析不同植株根区土壤矿质元素含量,评价土壤综合质量。结果表明:(1)正常生长植 株根区土壤的 C、P、K、S、Se、Sr、Mo、氧化物等总体显著高于衰老退化植株,总氮、速效磷、速效氮、 Cu、Pb、Zn、Cr 无显著差异,其他元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亦对植株生长产生影响。 从植物营养需求角度看,大量、中量、微量元素均对土壤质量产生支配效应。(2)根区土壤质量指数表现 为正常生长植株 3 最高、衰老退化植株 1 最低,说明土壤质量对顶坛花椒衰老退化具有影响。 (3)顶坛花 椒林分经营时,应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注重土壤养分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关注矿质元素过低引起的亏缺 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