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刘峰
  • 江西地产苍耳草抑制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苍耳为民间传统药用植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江西地产苍耳草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部位具有显 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活性。为明确苍耳草的活性成分,活性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 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NMR、 MS 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4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hydroxydihydrobovolide(1)、树莓酮(2)、水杨醇(3)、对羟基苯乙酮(4)、对羟基苯甲醛 (5)、咖啡酸乙酯(6)、阿魏醛(7)、异东莨菪素(8)、3,3' –bis(3,4-dihydro-4-hydroxy-6-methoxy- 2H-1-benzopyran) (9)、axillarin (10)、槲皮素(11)、(+)松脂素(12)、β-谷甾醇(13)和棕榈酸(14)。化合物1、 2、3、4、7、8、9、10 为首次从苍耳草中分离得到。

  • 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成分,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谱( 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 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7-二甲氧基槲皮素(1),芹菜素(2),奥卡宁(3),okanin-4'-O-β-D-6''-trans-p-coumaroylglucoside(4),1H-Indole-3-carbaldehyde(5),对羟基苯甲醛(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7),3,4-divanillyltetrahydrofuran(8),buddlenol D(9)。除化合物1和6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豨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沙生植物沙鞭的结实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阐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沙生植物沙鞭的结实规律,该文对沙鞭􀀁137 个种群结实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发现沙鞭种子的结实情况可被划分为无种子、种子饱满和种子不饱满􀀁3 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该文采用聚类分析、Kruskal-Wallis 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究沙鞭种群结实情况与􀀁22 个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鞭􀀁137 个种群按照地理气候因子不同聚为􀀁3个组;Kruskal-Wallis 检验显示沙鞭􀀁3 个组间种子结实情况差异不显著(P = 0.269),即沙鞭种群间种子结实与其所处的地理气候因子无直接相关性;同时,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沙鞭种群间种子结实情况差异也不显著(P > 0.05),但地理气候因子与种子饱满度以及无种子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海拔和降雨因子(bio12-bio19)与种子饱满度呈正相关,经纬度和温度因子(bio4,bio7)与种子饱满度呈负相关,而无种子特征仅与最湿季平均温度(bio8)呈正相关。地理气候因子对沙鞭天然种群有性繁殖(有种子)重要性高于无性繁殖(无种子),表明制约沙生植物沙鞭有性繁殖的环境因子复杂,其无性繁殖可能是种群数量稳定的适应性表现。

  •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首先以秘鲁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然后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作为对照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和50%(FSM50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外的各组饲料中添加适量赖氨酸和蛋氨酸,以保持各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一致,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1.24±0.02) g的黄姑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FSM10、FSM20和FSM3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豆粕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SM10组(P<0.05)。FSM50组黄姑鱼幼鱼肝脏中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20%~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降低黄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 饲料调味剂对育成期蓝狐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和大肠香等4种饲料调味剂对育成期雄性蓝狐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况健康的育成期雄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各组动物个体间体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和大肠香的饲料调味剂的试验饲粮,添加量分别为500、500、120、500 mg/kg。试验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和Ⅳ组极显著的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P0.05);Ⅲ、Ⅳ、Ⅴ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5);Ⅳ组粪氮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Ⅰ组最低,Ⅱ、Ⅲ、Ⅳ、Ⅴ组分别高于Ⅰ组7.99%、3.27%、6.19%、7.37%;料重比从低到高顺序分别为Ⅳ、Ⅲ、Ⅱ、Ⅴ、Ⅰ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均提高了蓝狐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其中甜味剂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