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8
  • 盐角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抑制水产腐败细菌菌株的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盐角草是一种耐盐植物,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为研究盐角草的内生真菌及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该文对采集于广西北部湾沿海盐角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RAPD 对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用ITS 基因序列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最后对内生真菌提取物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从北部湾盐角草植物中分离到14 株形态不同的内生真菌,RAPD 分析这些内生真菌有6 种不同型别,ITS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和Curvularia lunata、Aspergillus candidus、Guignardia mangiferae、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 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其中有三株与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 IBRC-M:30126 的相似性为94%~95%,从系统发育树和菌落形态上看可能为Neocamarosporium salicornicola 进化关系较近的一个新种。(2)抑菌实验表明,内生菌YJCJ3提取物具有比较好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活性,其菌丝体提取物的甲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溶解液都具有较强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活性;而 YJCJ5 表现了较为广谱的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诺氏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noackiae)、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乡间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gaviniae)的活性,其中 YJCJ5 的菌丝体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溶解液表现抑制B. noackiae 和 Aeromonas dhakensis 的活性,而甲醇和石油醚的溶解液具有一定的抑制Buttiauxella gaviniae 的活性。该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角草存在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内生真菌种群,其具有多种活性提取物,可用于抑制水产品的腐败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 小果南烛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羊毛甾烷三萜是南烛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进一步研究该属植物功效物质基础,结合民族民间对小果南烛的应用实际,该文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植物化学技术手段对该植物 95% 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果南烛的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4 个三萜 及 其 皂 苷 , 分 别 鉴 定 为 moll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 (1) 、 mol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 (2)、cycloart-3,7-dihydroxy-24-en-28-oic acid (3)、白桦脂酸 (4)、1β,3α, 11α-trihydroxy-urs-12-ene (5)、 oleanderolide (6)、(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 (7)、木栓酮 (8)、坡模酸 (9)、2α, 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 (10)、科罗索酸 (11)、齐墩果酸 (12)、熊果酸 (13)、委陵菜酸 (14)。其中化合物1-7 首次分离自南烛属植物,化合物8-11,14 为首次从小果南烛植物中分离得到。

  • 北美鹅掌楸LtuFPPS1 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FPPS)是植物萜类物质合成前体法尼基焦磷酸(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的关键合成酶。为探究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tulipifera)萜类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数据,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 RACE 技术克隆得到 LtuFPPS1 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LtuFPPS1 基因全长 1 46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 1 056 bp,编码 351 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 40 589.45 D,等电点为 5.19,不稳定系数为 43.50,归类为不稳定蛋白;LtuFPPS1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含信号肽,定位于线粒体,是一种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合酶的特征结构域,α-螺旋为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二级结构。(2)进化树和同源序列分析表明,北美鹅掌楸 LtuFPPS1 蛋白与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的 FPPS蛋白的亲缘关系更近。(3)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LtuFPPS1 基因在北美鹅掌楸的雌蕊中的表达量最高,其高低顺序为雌蕊 > 花芽 > 茎 > 雄蕊 > 萼片 > 叶片 > 花瓣 > 根,据此推测萜类代谢物在花器官中的合成相对较多。综上所述,LtuFPPS1 基因为萜类合成酶基因,可以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究北美鹅掌楸萜类物质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 5 种常绿冬青叶片防火性能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筛选冬青属植物优良防火品种,了解该属植物叶片燃烧表现特征,优化园林树种防火性能评价方法,该文以克恩氏冬青(Ilex × koehneana)、史蒂芬冬青(Ilex ‘Nellie R. Stevens’)、大别山冬青(Ilex dabieshanensis)、博福德冬青(Ilex cornuta ‘Burfordii’)、双核冬青(Ilexdipyrena)为研究对象,以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和石楠(Photinia serrulata)作为参照,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这 7 种植物鲜叶和干叶的防火性能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冬青品种鲜叶火灾性能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指标均呈极显著性差异。(2)经过因子分析进行评价分析得出:鲜叶抗火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博福德冬青>史蒂芬冬青>大别山冬青>石楠>海桐>双核冬青>克恩氏冬青;干叶抗火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史蒂芬冬青>大别山冬青>博福德冬青>海桐>双核冬青>克恩氏冬青>石楠。(3)综合鲜叶及干叶的评分结果,得出博福德冬青、史蒂芬冬青、大别山冬青得分较高,防火性能优于石楠和海桐,防火性能表现更突出。

  • 海南铜鼓岭鸭脚木种群动态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是海南文昌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内滨海森林的优势种,也是海南其它地区热带森林常见伴生种。为了深入了解该区滨海森林内鸭脚木种群的生存现状、更新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特点,该研究通过对海南热带滨海森林 2.56 hm2 样地中鸭脚木种群的调查,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鸭脚木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指数、生存函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鸭脚木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内记录鸭脚木数量 2814 株,按照径级大小共划分为 12 个龄级,龄级结构呈倒 J 字型,属于趋向稳定型种群。(2)该区鸭脚木的存活曲线趋于 Deevey-II 型,种群各径级的死亡率相接近。(3)鸭脚木种群的量化指数显示:Vpi=030.685>0,Vpi’=0.236>0,说明该种群现处增长阶段并且相对稳定。(4)据时间序列模型预测:鸭脚木种群在未来 3、6、9 年内各龄级的种群个体数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经本次调查分析表明,该区生境有利于鸭脚木种群的生长且该种群形成了良好的生存策略,其幼龄个体较多且后备资源丰富,能够较好地补充各龄级个体自然死亡造成的损失,对森林的天然更新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比较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分析栽培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差异,该文以其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密码子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的 GC 含量分别为 44.56%和 44.58%,说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编码基因均富含 A/T 碱基。(2)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第 1、第 2 位 GC 含量平均值与第 3 位 GC 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水平,说明突变在其密码子偏性形成中的作用不可忽略;PR2-plot 分析显示,在同义密码子第 3 位碱基的使用频率上,嘌呤低于嘧啶; Nc-plot 分析中Nc 比值位于-0.1~0.2 区间的基因数占总基因数的95%以上;突变和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形成。(3)20、21 个密码子分别被确定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的最优密码子,其中除丝氨酸 TCC 密码子外均以 A 或 T 结尾。综上结果显示,栽培大豆线粒体密码子偏性的形成受选择的影响高于野生大豆,这可能是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长期人工栽培驯化的结果。

  • 亚热带森林附生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附生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且极其脆弱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光照被认为是促进附生植物由陆生类群演化而来并决定其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接近林冠和规范性采样的限制,附生植物与光照的关系仍亟待阐述。为揭示附生植物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该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 种附生植物(林冠层木本:鼠李叶花楸、毛棉杜鹃;林冠层草本:狭瓣贝母兰、毛唇独蒜兰;树干区草本:点花黄精、距药姜)为对象,对其在4 个光处理梯度下生长的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 种附生小乔木的气孔面积(SA)、气孔密度(SD)、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和表皮细胞密度(ECD)均对光强改变显著响应。2 种附生兰科植物的SA 最大而SD 最小;附生乔木叶片SD 和ECD 的光响应趋势与陆生植物更相似,而附生草本则出现种间差异。(2)6 种附生植物的气孔、表皮细胞特性及其表型可塑性,在草本-木本、常绿-落叶植物、林冠-树干区之间,均无明显差别。(3)附生植物气孔特性和表皮细胞平均可塑性指数均低于陆生植物。研究结果表明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对于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不同的附生植物可以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叶片SD 和ECD 来适应高光强生境,并通过对SD 和SA 的双重调节以增大潜在光合能力从而应对低光胁迫。

  • 八仙山不同类型松栎林群落主要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八仙山保护区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的更新潜力、多样性程度以及稳定性水平,阐明三者间的关系。以保护区内油松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 3 种不同类型天然次生林为对象,调查建群种径级结构和更新潜力,计算不同层次群落多样性,测定 M.Godron稳定性,并采用主成分法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处于成熟期,但幼苗较少;栓皮栎、蒙古栎以及阔叶杂木的幼苗幼树较多,更新潜力较大;(2)松栎混交林的乔木层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层多样性最低,油松林的草本层多样性最低;松栎混交林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最低而均匀度最高;(3)M.Godron 稳定性表明,蒙古栎林距离稳定点较近,而油松林偏离较远;(4)PCA 双序图表明 M.Godron 稳定性与种群更新潜力、Alatalo 均匀度呈较强正相关,综合排序依次为松栎混交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林。综上结果表明,建群种更新潜力和物种均匀度对群落稳定性影响较大,林地管理应注重对幼苗幼树的保护。

  • Discovery of a rare genus Litostigma (Gesneriaceae) from northern Vietnam with the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 crystallinum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The Sino-Vietnamese limestone karsts show specially high levels of plant diversity among Indo-China floras,and also are biodiversity hotspots in the world,and many new species or genera of Gesneriaceae have been found there recently. The genus Litostigma Y.G. Wei, F. Wen & M. Möller (Gesneriaceae) was reported firstly from limestone areas of southwestern China in 2010, included two species, namely Litostigma coriaceifolium Y.G. Wei, F. Wen & M. Möller (Typus generis) from southwestern Guizhou, and Litostigma crystallinum Y.M. Shui & W.H. Chen from southeastern Yunnan. We fortunately found Litostigma crystallinum from Ha Giang, northern Vietnam, and reported here to sufficiently know the diversity of Gesneriaceae in Vietnam. The description of Litostigma crystallinum was supplemented base on the collections from Ha Giang, northern Vietnam, and the habitat photos were also provided. The discovery of Litostigma crystallinum from northern Vietnam demonstrates the closely flor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thern Vietnam and southern China once again. The new localitie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Litostigma crystallinum.

  • 牡丹组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牡丹干燥根皮自古以来就有入药的传统,尤其在中药和民族药中被广泛使用。为了阐明牡丹组植物在古籍中的记载情况和民族药中的利用现状,该文对中国八部经典医学古籍、37 部地方志和民族药传统知识进行整理,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对牡丹组植物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的入药种类、地理分布、入药部位、炮制方法和功效等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考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牡丹组植物种类被考证为 2 种,分别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有 14 种炮制方法和 18 类功效;现有 9 个民族药使用 4 种牡丹组植物入药,为牡丹(P. suffruticosa)、滇牡丹(P. delavayi)、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和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牡丹(P. suffruticosa)入药的频率高于其他品种;古籍以根、丹皮和花入药与民族药记载相一致,入药部位以根和丹皮的使用频率最高。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肺炎、急性高烧、乌头中毒、急性阑尾炎、中风、癫疾、炭疽、安神和润泽肌肤等多种药用、保健和护肤功效,为该类植物资源的研发提供了知识原型和应用基础研究。

  • 遮阴对3 种木兰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 3 种木兰科植物对不同光环境的光合适应机制,该文以其幼苗为材料,设置透光率分别为 100% NS、72. 3% NS、48. 6% NS、24. 9% NS 的 4 种光照处理,测定其光合特性参数、生物量分配比例、叶绿素含量等数据,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过强或过弱的光照环境限制了幼苗株高及地径的生长,与全光照相比,72. 3% NS 有利于幼苗的形态生长。(2)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先升后降。(3)随着光强的减弱,观光木和山白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增加,而灰木莲的根生物量积累增加。(4)观光木的比叶面积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灰木莲的比叶面积显著减小;山白兰的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对低光环境响应和适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叶的形态特征上。综上结果显示,72. 3% NS 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在遮阴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 Pmax、LSP、LCP、Rd、Tr,增加叶绿素含量,适当调整生物量分配比例来增大光合能力。在中度遮阴时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株高、地径来增大光合能力。

  •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了解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养分变化特征,在广西南宁市横县镇龙林场选择了四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和四种密度(低密度林、中低密度林、中高密度林和高密度林)马尾松林共8 种林分,分析了马尾松针叶和根系的C、N、P 含量和比值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显示:(1)所有龄林与密度林的马尾松针叶N:P 比值均大于16,表明该地区马尾松明显受P 限制,幼龄林更加明显。(2)马尾松针叶C 含量随着林龄增长逐渐增大后下降,N 与P 含量呈微弱下降趋势,导致C:N 比值、C:P 比值和N:P 比值呈微弱上升趋势但没达到显著水平;根系C 含量、P 含量和C:N 比值逐渐增大,N 含量、C:P 比值和N:P 比值呈U 字型且都在幼龄林最大;针叶和根系在成熟林阶段均具有较高的P 含量和最高的C 含量。(3)中密度林的马尾松针叶的C 和N 含量较高且P 含量最高,C:N 比值较低且C:P 比值和N:P 比值最低;根系的C、N 和P 含量较高,而C:N 比值、C:P 比值和N:P 比值较低。(4)马尾松的根系养分尤其是P 含量在不同龄林和不同密度林之间的变化比针叶更加剧烈,且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比针叶更强。上述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受P 限制,在低龄林加强P 肥管理和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中等密度)则有利于缓解马尾松受P 限制的状态。

  • 桂林喀斯特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种间联结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桂林喀斯特石山檵木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主要物种种间相互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多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显著性检验、x2 统计量分析和Spearman 秩相关检验对桂林喀斯特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物种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 在灌木阶段,主要物种种间关系呈不显著负相关;在乔灌阶段,乔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呈不显著负相关,灌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在小乔林阶段,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随着檵木群落的自然恢复,乔木层和灌木层正联结种对所占比例均呈上升的趋势,但这种正联结关系发展缓慢。(2) x2 统计量分析与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检验均表明,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大部分物种种对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种间联结较为松散,各个物种独立性较强。上述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檵木群落3 个阶段还是处于群落发展的相对较低的阶段。

  • 黑面神雌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以与头细蛾传粉相关的叶下珠科植物黑面神为材料,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了该物种雌花传粉前后释放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探索了三者间花气味的异同,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从该物种传粉前、传粉期和传粉后的雌花气中共分离出 22种挥发物(传粉前 12 种,传粉期 15种和传粉后 13 种),以脂肪酸衍生物和类型物质为主。3-己烯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顺-乙酸-3-己烯酯、反-β-罗勒烯、β-石竹烯、β-蛇麻烯、反,反-α-金合欢烯和长叶烯是其主要挥发物。传粉前后雌花气味的化学种类及组成发生了显著分化,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各时期主要挥发物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例如,反-β-罗勒烯在传粉期含量最高,而在传粉后显著下降,3-己烯、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顺-乙酸-3-己烯酯在传粉前含量均最高,β-石竹烯含量在传粉后显著升高,且长叶烯仅在传粉后出现。在传粉期和传粉后β-蛇麻烯和反,反-α-金合欢烯的含量均显著上升。同时,传粉期雌花的释放的量明显高于传粉前和传粉后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发生了质与量的改变。初步推测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的分化可能会有效阻止头细蛾对其进行再次访问,限制头细蛾在其雌花中过度产卵,进而来减少传粉头细蛾对宿主种子的取食,这无疑对维持叶下珠科植物–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意义。

  • 小立碗藓LysM 型类受体激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 LysM 型类受体激酶(lysin motif receptor-like kinase,LYKs)是植物中发现的一类重要的 RLK,在植物生长发育、抵御逆境胁迫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植物中基因功能的研究热点。为更好地了解小立碗藓中的 LYK 基因,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LysM 型类受体激酶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分析。通过分析小立碗藓 LYK 家族成员的基本物理信息、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系统发生关系,初步探讨了其 LYK 基因结构、进化与功能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小立碗藓中共有 21个 LYK 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大小在 625~755 aa 之间,分子量范围为 69.54~82.02 kDa,等电点在 5.98~7.78之间。将小立碗藓所有 LYK 蛋白与 3 种典型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和蒺藜苜蓿)的 LYK 蛋白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所有 LYK 蛋白被分为 4 个亚组(LYK-I、LYK-II、LYR-I 和 LYR- II)。小立碗藓各亚组内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域特征显示出较为相似的特征,由此推测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染色体定位发现,21 个 LYK 基因集中分布于 4 条染色体上并出现小型基因簇,这可能同样与基因功能相联系。该文分析了小立碗藓 LysM 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其 LYK 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理生化功能奠定基础。

  • 半夏光系统对光照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半夏(Pinellia ternate)光系统对光照强度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机理,该文连续3天模拟了同一光照强度(0~1 600 μmol·m-2·s-1)日变化下低温(10~18 ℃)、中温(20~28 ℃)和高温(28~38 ℃)的环境条件,同时测定了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PSII 和PSI 光合活性和电子传递能力的变化研究半夏光合系统对光照强度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结果表明:(1)PSII 最小荧光(Fo')和PSII 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随光照的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光照强度的增加是导致光系统的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低温会进一步导致光系统活性的降低;(2)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使PSI 受体端热耗散效率[Y(ND)]上升、PSI 供体端热耗散效率[Y(NA)]则降低,光照强度的增加不会导致供体侧较大的激发压,但会使受体侧开始积累较大的激发压,而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受体侧活性降低使供体侧积累较高的激发压;(3)高光(光强>900 μmol·m-2·s-1)对半夏的光抑制和光损伤导致了PSII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和PSI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的降低,低温进一步加剧了Y(II)和Y(I)的降低;(4)高光下PS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I)的增加启动了环式电子传递(CEF),较高的CEF 稳定了高温下PSI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II)的同时保护PSII 免受光的损伤;(5)在3 d 的处理中虽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但相对于高温,低温下半夏较低的NPQ 使PSII 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一直处于最高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这些结果说明,低温降低了半夏对高光环境的适应能力,而高温通过增强NPQ、加速CEF 的产生,减少光抑制的产生,从而加速光反应的电子传递和维持光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低温胁迫会加剧半夏光系统的损伤,温度的适当提高可以增强半夏光反应系统对高光的适应性。

  • 鄂西清风藤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鄂西清风藤在降低血糖方面的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 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鄂西清风藤中提取分离化合物,并采用PNPG 法筛选体外活性。结果表明:从鄂西清风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ronuciferine(1)、(6R, 6aS, P)-Isocorydine(2)、N-methylhernovine(3)、N-formyldehydroanonain(4)、Roemerine(5)、(-)-Tetrahydropalmatine(6)、N-feruloyltyramine(7)、N-p-coumaroyltyramine(8)、Quercetin(9)、Dibutylphthalate(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采用PNPG 法筛选体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7,8 和9 具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 值为6.1~38.8 μmol·L-1,其中化合物7 和8 的活性是阳性药阿卡波糖的40 倍。该研究丰富了鄂西清风藤化学成分研究,也为该植物资源在降血糖方面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生长素对水稻锰积累及毒害的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明确生长素与水稻锰毒及抗性的关系,揭示水稻锰毒调控机制,该研究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锰胁迫对水稻根尖游离生长素含量的影响及外源生长素萘乙酸对水稻幼苗锰吸收、积累和毒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2000 μmol·L-1 MnCl2 溶液中培养的水稻,根尖游离吲哚乙酸含量显著下降,仅为对照处理的 47.7%;水稻根相对伸长率也显著减少,降至对照处理的 71.1%。在锰溶液中添加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后根尖锰含量显著增加,达到了对照处理的 1.5 倍。在锰溶液中添加萘乙酸后,虽然根尖细胞壁锰含量与对照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水稻根相对伸长率显著降低而植株锰吸收量、根尖锰含量、根尖细胞液中锰的分配比均显著增加。茎基部浸入锰溶液中的离体稻株叶片中的锰含量也在加入萘乙酸后显著提高。锰胁迫下外源添加萘乙酸后,水稻根尖 OsYSL2、OsYSL6 及 OsMTP8.1 的表达均显著增加。综上结果说明,过量的锰显著抑制水稻根伸长、降低水稻根尖游离态生长素水平,而生长素参与调控水稻对锰的吸收、转运及毒性。

  • 珍贵固氮树种降香黄檀与二代巨尾桉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以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邻接的二代巨尾桉纯林(PP)作为对照(CK),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土壤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重点探究南亚热带 PP 引入降香黄檀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PP 相比,(1)MP 的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 pH 值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 61.92%(P<0.05)、60.12%(P<0.05)、72.87%(P<0.01)、488.49%(P<0.01)和 15.97%(P<0.05);(2)MP 的真菌/细菌(F/B)显著降低,但总微生物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G-/G+)并无显著变化;(3)MP 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而 pH 值、NH4+-N 和 C/Nlitter是驱动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的最显著性因子;(4)MP 的β-葡萄糖苷酶(BG)和 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显著降低,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该研究说明在连续短周期经营的桉树林中套种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将可能是提高桉树林土壤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

  • 庆元香科科,浙江唇形科一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采自浙江南部庆元县的唇形科(Lamiaceae)香科科属(Teucrium L.)一新种:庆元香科科(Teucrium qingyuanense),并附有线描图。庆元香科科与峨眉香科科(T.omeiense)和香科科(T. simplex)接近,与峨眉香科科的区别在于其茎、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倒向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短柔毛和腺点或腺毛,花冠外面密被腺毛和柔毛,花柱疏被腺毛;与香科科的区别在于茎、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倒向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短柔毛和腺点或腺毛,下唇2 齿狭三角形,先端急尖,花冠外面密被腺毛和柔毛,中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基于对茎、叶、花萼毛被的扫描电镜观察和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支持庆元香科科作为独立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