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磊
  • 中国柄座衣属地衣3 个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中国柄座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其物种组成和分布,该文通过 野外地衣资源调查及标本采集,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等研究方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柄 座衣属地衣标本进行分类,共鉴定出柄座衣属(Malmidea)3 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巨孢 柄座衣[M. indica (D. D. Awasthi & M. R. Agarwal) Hafellner & T. Sprib]、赭黄柄座衣(M. reunionis Kalb)、棕褐柄座衣(M. hechicerae Kalb)。该文提供了各新记录种的详细描述、 形态及解剖图片,并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同时提供了中国柄座衣属地衣分种检索表。 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柄座衣属地衣资料,对中国地衣多样性的保护及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繁殖的影响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与宿主植物所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是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共生体系代表类型之一。AMF 除能够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外,也可以对宿主植物的繁殖过程产生多方面影响。研究宿主植物在 AMF 共生状态下繁殖策略的变化规律,对于深入理解植物繁殖适合度的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该文综述了 AMF 对宿主植物繁殖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 AMF 的侵染对宿主植物繁殖分配、花部特征、虫媒传粉和花期的影响。虽然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发现 AMF 能够促进宿主植物繁殖投入的增加、增加花的大小和数量并增加花粉数量和花蜜量、影响访花昆虫的行为,以及造成开花提前及花期延长,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因宿主植物的差异,目前并未有完全统一的结论。然而,由于 AMF 与植物共生的普遍性,其在植物繁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今后除了在以上所述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之外,可在 AMF 对宿主植物繁殖性状的影响机制、 AMF 共生条件下植物有性繁殖过程中雌雄功能的资源分配,以及对无性繁殖和后代的适应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喀斯特地区三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不同人工植被修复模式对喀斯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和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s fatty acid, PLFA)研究人工构建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DOP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 PAFP 和 MADP, PAFP 显著高于 MADP。三种人工林土壤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和总 PLFA 含量无显著差异,但 PDOP 土壤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总 PLFA 含量均高于 PAFP 和 MADP,PAFP高于 MADP。PDOP 的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的 PLFA 含量显著高于 MADP。MADP 的真菌细菌比显著高于 PDOP,但与 PAFP 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 和 C∶N 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从三种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在喀斯特地区 MADP 并未显示出酸性土地区混交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势,但混交林的真菌细菌比最高,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养分及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全球性争议的热点问题,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为探究桉树混交营林措施对林地土壤养分及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该研究以桉树纯林(PE)、桉树×红锥混交林(MEC)和红锥纯林(PCH)为对象,开展了林下植物群落及环境因子的调查测定。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 差异,混交林的土壤 pH、有效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显著高于纯林;而土壤含水量(SMC)、有机碳(SOC)、总氮(TN)含量及 C:N 和 C:P 在混交林中没有显著优势,并呈现 PEMEC>PCH 的趋势。混交林显著增加林下木本植物功能群(WFG)的物种丰富度,而 PCH 显著增加蕨类植物功能群(FeFG)的物种丰富度。混交林的 WFG 和禾草植物功能群(GFG)的重要值均显著高于红锥纯林,而红锥纯林FeFG 的重要值显著高于混交林。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不显著,但与红锥纯林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揭示了 AN 和 AP 是 WFG 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SMC、TN 和 SOC 是 FeFG 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SBD 是 GFG 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桉树与红锥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林地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林下植物多样性。

  • 生物阻抗技术在手臂红外治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14

    摘要: 红外理疗采用红外光对人体部位进行照射,已在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红外理疗效果一般由医护人员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估,目前鲜有关于红外理疗效果定量分析的报道。鉴于理疗身体部位血流信息的变化能反映红外理疗效果,实现无创、安全、实时监测红外理疗过程中的血流信息,将有助于引导红外理疗的疗程安排,提升红外理疗效果。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阻抗的方法来对手臂血流红外理疗效果进行评估。首先,选用BIOPAC生理信息记录仪为系统核心,利用二电极法测量人体心电信号,四电极法同步测量人体手臂在红外光照射前、中、后的生物阻抗变化;其次,通过小波变换进行基线漂移去除与特征提取分析,并运用朴素贝叶斯模型对特征点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手臂生物阻抗信号特征频率与心率变化趋势相同,平均数值误差在0.09%~1.60%;经红外光照射后,手臂生物阻抗单周期信号内次级波与主波比值上升,幅度为3.91%~13.05%,即生物阻抗信号能够反应手臂血流信息,且具有感知红外理疗过程中血流变化的灵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