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8-6
  • 利用GAP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组成型表达人鹅型溶菌酶2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2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利用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dehydrogenase,GAP)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鹅型溶菌酶2(human goose-type lysozyme 2,hLysG2),并在小试规模建立一套有效的重组hLysG2(recombinant hLysG2,rhLysG2)生产工艺流程。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人工合成hLysG2基因,将其连接至pGAPZA 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APZA-hLysG2。将重组表达载体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通过Zeocin抗性筛选获取高拷贝重组菌株,并在5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60 h后发酵液上清酶活性达到最高, 发酵液上清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rhLysG2得到表达。与诱导型表达相比,组成型表达发酵时间缩短了48 h,上清中rhLysG2总活性提高了23.8%;使用甲壳素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对rhLysG2进行纯化后,每升发酵液上清可纯化到187.4 mg重组蛋白,纯化产物纯度达99.0%以上;浊度测定法分析显示,在pH 5.6、30℃和0.1 mol/L Na+的条件下,rhLysG2可达到最大酶活性13500 U/mg。利用GAP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高纯度和高活性的rhLysG2,避免了甲醇的使用,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蛋白产量,为将rhLysG2开发为新型抗耐药菌药物奠定了基础。

  • ‘东红’猕猴桃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有力的推动猕猴桃产业化种苗生产及推广,快速高效的繁育猕猴桃新种质资源,同时为猕猴桃多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兴育种技术创造新种质资源奠定基础,该研究以‘东红’猕猴桃叶片、叶柄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对不定芽诱导过程中不定芽形成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东红’组培苗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红’再生最佳外植体为叶柄。叶柄不定芽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 + 0.5 μg·mL-1 6-BA + 0.2 μg·mL-1 NAA,不定芽平均再生率为91.2%,不定芽经过壮苗培养(MS + 0.2 μg·mL-1 6-BA + 0.05 μg·mL-1 NAA),取2~3 cm高幼苗进行生根诱导,不定根再生 率为93%,平均根数为6条。生根后,种苗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初步建立了‘东红’叶柄高效再生体系,为猕猴桃快速的产业化种苗生产提供有力保证,也为后期猕猴桃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冻存条件对甘蔗原生质体活力和再生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获得活力高和再生能力强的甘蔗原生质体,本研究对甘蔗原生质体的冻存液浓度、冻存温度和冻存部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的冻存液、不同的冻存温度和不同的取材部位原生质体冻存后复苏对甘蔗原生质体的活力影响有显著差异性,三个冻存液组合比较,在组合2(70%培养基+20%血清+10% DMSO),冻存30 d后复苏活力最强,高达72%;冻存90 d内复苏,-196℃液氮和-80℃冰箱冻存,甘蔗原生质体的活力差异不显著,活力均达75%以上,但90 d冻存后复苏,-196℃液氮冻存后复苏比-80 ℃冰箱冻存冻存后复苏原生质活力强;不同取材部位比较,幼叶冻存30 d后复苏所得原生质体活力较高达79.2%,茎尖冻存30 d后复苏所得原生质体活力仅为42.7%;(2)不同的冻存液和不同的冻存温度,细胞第一次启动分裂和形成细胞团的时间差异不显著,一般培养5~6 d,细胞壁基本形成完整,培养6 d后,细胞启动分裂,培养15 d后形成细胞团。不同的材料部位相比较,茎尖酶解所得原生质体再生能力最强,较幼叶酶解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壁的时间早3 d,第一次分裂时间早2 d。研究结果将为甘蔗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提供科学依据,为体细胞融合育种、遗传学和转基因研究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撑。

  • 华中植物区系新资料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产鄂西和湘西北的双子叶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1个属和8个种。湖北分布新记录有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var. elatum)、虫莲(Sanguisorba filiformis)、腺地(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glandulosa)、平叶酸藤子(Embelia undulata)、广西地海椒(Physaliastrum chamaesarachoides)、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黄鼠狼花(Salvia tricuspis),其中龙珠对应的龙珠属(Tubocapsicum)是湖北新记录属;湖南分布新记录有宝兴藨寄生(Gleadovia mupinense)。根据IUCN标准, 宝兴藨寄生属濒危(EN)物种。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华中植物区系资料,在植物保护方面也有一定意义。

  • 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瑶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红瑶是其中一个分支,因妇女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以大红色为主而得名,其生活习俗饱含民族特色,他们对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的利用方式,与其他民族不同。该研究采用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理论和方法,访问调查了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种类,根据植物拉丁名、中文名、当地名、用途、用法及药用部位,对其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并与《中国药典》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共记录到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57科83属,其中蔷薇科、百合科种类最多,分别含有7种,显示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全株入药的植物种类41种,占总数的43.16 %,根入药的种类为23种,占总数的24.21 %;再次是叶入药的种类,为13种,占总数的13.68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以全株、根及叶为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比重最大,达到23.47 %,推测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中国药典》比较,发现71种植物未被其收录,另有17种虽被收录但主治功效不同,被收录且主治功效大致相同的药物仅有7种,这为新型中药研发提供借鉴。最后探讨了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资源现状及文化传承的问题。该研究为保存红瑶的民族知识、继承民族传统奠定了科学基础。

  • 中国兰科植物研究杂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西藏墨脱县位于东喜马拉雅和印缅交界地区,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对墨脱的科学考察,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2新纪录种,西藏牛角兰(Ceratostylis radiata)和格当石豆兰(Bulbophyllum psychoon),并提供描述和图片。西藏牛角兰花为纯白色,花辐射对称,唇瓣3裂,茎长2~2.5 cm而明显区别于该属内其他种。格当石豆兰与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levinei)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花瓣卵形,先端锐尖。凭证标本分别保存于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XZ)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E)标本馆。2个新纪录种原分布均在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地区,在西藏的发现,说明了墨脱的植物区系和原分布地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印证了墨脱属于亚热带地区,且2个种的分布海拔也超出了原分布地范围,开花的时间也相对推迟。新纪录种的发现对摸清本区植物种类和丰富中国西藏植物区系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

  • 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乌蒙山位于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交界区,是云南省唯一分布峨眉栲、华木荷群系( Formation 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Schima sinensis)的地区,该群系处于中国西部常绿阔叶林向东部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地带,群落更加复杂多样。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属于云南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但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更为接近,其分布原因和群落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该群系的群落特征,同时找出其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的联系,本文对该类型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并分析了聚类归并的各群落类型的乔灌优势种特征(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重要值)。同时,采用DCA,CCA和DCCA排序分析进行群落特征分异的环境解释。最后,与四川峨眉山同类群落进行特征对比。结果表明:(1)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可划分为6个类型:峨眉栲群落,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峨眉栲、十齿花群落,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华木荷、峨眉栲群落,华木荷、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群落,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华木荷群落。(2)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大树比例较高,华木荷小苗数量巨大,灌木层常以竹类为优势种。(3)海拔、坡度和太阳年辐射值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素。(4)峨眉山同类群落中优势种种群呈稳定型或增长型,而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和水青冈呈现下降型的特点。

  • 浮床植物多样性及组合影响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态浮床系统是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为研究其植物多样性及组合对生活污水净化的影响,本文以芦竹为建群种和优势种构建5个多样性水平及2种组合模式,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植株生长、系统生产力及N、P、COD去除率。结果发现,随着多样性的增加,芦竹等湿地植物的单株生物量及相对生长速率(RGR)呈下降趋势,但中生植物的生存与生长受到促进。系统生产力随多样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N、P、COD去除率随多样性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同一多样性水平下,中生植物种占多数的组合虽然系统生产力低于湿地植物种占多数的组合,但前者的N、P、COD去除率高于后者。同一多样性及组合条件下,P去除率最高,N去除率次之,COD去除率最低。随着生态浮床系统建立时间的增加,N、P、COD去除率呈现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以上结果说明生态浮床系统中植物多样性及组合影响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除了植物直接吸收与吸附外,微生物的去除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 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7种乡土植物幼苗生长和 叶绿素的化感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供体,7种乡土植物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构树(Broussonetia papyifer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油茶(Camellia oleifer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为受体,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的水浸提液对受试植物幼苗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在低浓度条件下对花椒、火棘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其余5个物种的叶绿素影响不显著。在高浓度处理下杉木、板栗和构树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的含量表现显著下降。火棘仅叶绿素b显著下降,马尾松均表现为增加,对油茶和花椒影响不显著;(2)对受体植物生长参数测定后发现,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在高浓度( mg·mL-1)条件下对除板栗外的6种受体植物的所有生长参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对火棘、花椒、杉木的地径和冠幅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其余4个物种生长参数影响不显著。

  • 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更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小鼠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但是近几十年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已应用到许多方面,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更进一步促进了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生产技术的发展。由于杂交瘤细胞的半贴壁性质,因此无论是悬浮培养还是贴壁培养,均可进行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本文针对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空纤维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细胞养方法,以及不同培养方法优化的进展。

  • 重组蛋白下游连续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连续技术;工业生产;蛋白纯化;层析

  • 口服抗癌药物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实现抗癌药物的口服给药,对于癌症的化疗以及病人的生活会有很大的方便性。但大多数抗癌药物直接口服给药时,由于受到胃肠道的屏蔽作用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的药物载体,对于实现抗癌药物的口服给药是至关重要的。纳米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纳米药物载体的发展,使得抗癌药物的口服给药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不同材料,主要包括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口服抗癌药物载体的特点以及体内体外的研究结果进行回顾和综述。

  • 应用LNA-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酯耐药位点基因突变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锁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耐药相关位点(rtA181V、rtN236T)突变。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筛选阳性样本,进而构建ADV rt181和rt236位点野生株和突变株重组质粒,设计包含扩增阿德福韦酯rtA181V和rtN236T耐药位点在内的特异性引物和LNA荧光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并通过与基因测序平行检测血清样本以判断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 本实验所建立的LNA-PCR法能够检测102 copies/mL的HBV中ADV基因突变,同时具备较高的特异性。通过对89例ADV治疗一年后HBV阳性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有8例(8.98%)rtA181V突变,5例(5.61%)rtN236T突变,2例(2.24%)rtA181V和rtN236T混合突变,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LNA-PCR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有效的区分单碱基突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德福韦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的监控和抗病毒药物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 谷氨酸脱氢酶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毒力以及胞外蛋白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探究谷氨酸脱氢酶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生物被膜、毒力以及胞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微孔板法,检测谷氨酸脱氢酶缺失对Lm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比较野生株、谷氨酸脱氢酶缺失株EGDe∆gdhA以及回复菌株EGDe∆gdhA+pERL3-gdhA的溶血活性以及对棉铃虫幼虫的半数致死量,检测谷氨酸脱氢酶缺失对Lm毒力的影响;利用iTRAQ技术对Lm野生株EGDe与谷氨酸脱氢酶缺失株EGDe∆gdhA的胞外蛋白进行分离与鉴定,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形成的生物被膜量显著降低(P≤0.01),溶血活性下降,对棉铃虫幼虫的半数致死量上升了1.6倍;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缺失谷氨酸脱氢酶后差异性表达的胞外蛋白有62个,其中47个蛋白表达量下调,15个蛋白表达量上调。进一步将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同COG数据库进行比对以及功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分别属于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核苷酸转运和代谢、能量合成与转运相关、 转录以及细胞膜细胞壁相关蛋白等16个功能类别;其中碳氮代谢以及能量转运相关蛋白数量最多,为24个,占所鉴定出的差异蛋白总量的38.71%。表明谷氨酸脱氢酶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碳氮代谢和能量转运中的关键酶。同时,我们发现有3个与细菌粘附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蛋白表达量下降。以上结果较好地解释了EGDe∆gdhA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和生物量显著性下降,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降低的现象。【结论】谷氨酸脱氢酶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毒力以及胞外蛋白表达方面有重要作用。

  • 国际转基因标识制度变动趋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转基因标识和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密切相关,因而成为最受关注的转基因政策之一。从1997年第一个转基因标识制度诞生开始,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2015年以来,受转基因产业发展政策、公众接受程度、农产品贸易需求、国家政治立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美国、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日本等国家相继着手调整转基因标识政策或改变实施细则,呈现出强制标识呼声高、标识范围扩大、标注方式更加明确、阴性标识更规范等特点。通过分析国际转基因标识制度以及变动趋势,提出了我国转基因标识在扩大标识范围、设立标识豁免阈值和规范阴性标识等方面的管理建议。

  • 趋磁细菌及其生物合成磁纳米颗粒-磁小体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近年来,趋磁细菌及其生物自身合成的磁小体由于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被用于生物工程和医学应用研究。与人工化学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相比,从趋磁细菌中提取的磁小体具有生物膜包被、生物相容性高、粒径均一以及磁性高等优势。趋磁细菌因磁小体在其胞内呈链状排列,具有沿磁场方向泳动的能力,也被应用于各种应用研究。因此,本文综述了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特性,并就最近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趋磁细菌和磁小体在生物工程和医学应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过表达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对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高山被孢霉是一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丝状真菌,但其脂质过程中NADPH的来源还没有研究透彻。本文以高山被孢霉(尿嘧啶营养缺陷型)作为出发菌株,研究了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对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的影响。首先构建了过表达载体pBIG2-ura5s-MTHFD1,采用根癌土壤杆菌介导转化真菌的方法,将二元表达载体转化进高山被孢霉CCFM501中,在筛选培养基SC-CS平板上进行筛选,进而得到稳定遗传MTHFD1基因的过表达菌株(MA-MTHFD1);其次提取MA-MTHFD1菌株基因组进行PCR鉴定,并结合qPCR分析结果,表明MTHFD1基因成功在高山被孢霉中实现了过量表达;最后通过对MA-MTHFD1中的脂肪酸含量,NADPH含量及NADPH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MTHFD1基因过表达对脂质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THFD1基因可以提高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能力。与原养型高山被孢霉相比,MA-MTHFD1菌株中脂肪酸含量提高了40.13%,NADPH的含量提高了26.45%,而且NADPH合成途径中其他相关基因苹果酸酶(ME)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的转录水平也发生了上调。这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还原力形成中,MTHFD1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为解析高山被孢霉中NADPH来源及深入研究脂质合成机理,从而对其胞内脂肪酸代谢通路进行分子水平上的改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枯草芽孢杆菌壳聚糖酶水解制备低脱乙酰度壳寡糖及其组分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对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168(Bacillus subtilis 168)的壳聚糖酶编码基因进行了序列优化及全合成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实现了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的蛋白浓度达到0.30 mg/ml。表达的壳聚糖酶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55 ℃,比酶活达84.54 U/ml。该酶在50 ℃及以下较稳定。利用该酶水解低脱乙酰度壳聚糖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对产物的组分进行了分离及鉴定。根据一级质谱信息,推测酶解产物中包含至少37种聚合度2-18,不同脱乙酰度的壳寡糖组分。综上,利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了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168的壳聚糖酶基因,利用表达产物水解制备了低脱乙酰度壳寡糖并对其组分进行了分析,可为后续壳寡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