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温放
  • 大苞苣苔属(苦苣苔科)一新组合及一新异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大苞苣苔属(Anna Pellegr.)自1930 年建立以来,对该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甚少,早期 的物种发表和修订都依据采集的标本完成,存在性状描述简略或不准确、物种界定模糊等问 题。在对白花大苞苣苔[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L.Burtt & R.A.Davidson]和红花大苞 苣苔(Anna rubidiflora S. Z. He, F. Wen & Y. G. Wei)的历史考证、形态学对比和模式产地的 调查考证中,作者发现1911 年H. Léveillé发表的Didymocarpus cavaleriei H. Lév.与红花大苞 苣苔(Anna rubidiflora)实为同种,前者被处理为白花大苞苣苔的异名。在对白花大苞苣苔 和红花大苞苣苔的多个居群形态特征对比和地理分布信息整理后,发现二者的形态特征有一 定的差异,但仅依据花冠颜色作为种一级分类单位的界限并不恰当,综合考虑形态和地理分 布特征,故提出将红花大苞苣苔处理为白花大苞苣苔的变种。依据2018 年《国际藻类、菌 物和植物命名法规》中的规定和建议, 本文提出一个新组合兼新等级名称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 L. Burtt & R. A. Davidson var. cavaleriei(H.Lév.)X. X. Bai & F. Wen,并将Anna rubidiflora 处理为新组合的异名。

  •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濒危现状与多样性保护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我国已知苦苣苔科植物共有􀀁805 种(含种下等级,下同),隶属于􀀁45 个属,主要分布在西南至华南地区,其中特有种和狭域种十分丰富。苦苣苔科大部分种类仅适应于某些特化的微生境,因此极易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致危。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苦苣苔科已知物种的濒危风险,在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参考最近发表的新分类群中关于濒危等级评估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辅以近年来实地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对中国苦苣苔科已知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重新评估。同时,依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苦苣苔专业委员会、广西植物研究所国家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库和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平台,首次创新了从新种发现和发表、濒危状况评估、即时启动保育和园艺新品种培育同步进行的物种保护新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有必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对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因此,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紧迫性的认识;(2)针对濒危的,尤其是被评估为极危(CR)和濒危(EN)的类群开展􀀁“抢救性保护”、迁地与就地保护和野外回归;(3)积极开展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是将来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 牛耳朵传粉生物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类群, 其纷繁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和属下种间的特有分布引发了分类学家和植物学研究者的极大兴 趣。该属除了极少数的物种(例如牛耳朵(Primulina eburnea (Hance)Y. Z. Wang)),绝大部分 的物种为狭域分布或地方特有种,其分布范围很窄。为了揭示牛耳朵的传粉生物学和繁育系 统对其生殖过程和拓殖能力的影响,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牛耳朵的开花物候、花粉与柱头活性、 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花粉胚珠比、OCI 指数和套袋实验结实率,探索其传粉等生殖 过程对牛耳朵的广布是否有正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耳朵的自然花期是 3 月-5 月,全 花期约 45 d,其中盛花期约 20 d,单花期为 6~8 d;开花后 1~2 d 花粉活力最强,开花前柱 头没有可授性;花粉胚珠比 537;杂交指数为 5;去雌套袋、去雄套袋均无法结实,说明本 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与自然授粉相比,自花授粉结实率略低,异花授粉结实率略高,说明 自交亲和;牛耳朵的主要传粉者是花条蜂(Anthophora florea)和熊蜂(Bombus sp.)。较高 的花蜜产量,花粉量较大,花粉活力较强等特点有利于牛耳朵完成传粉、结实的整个繁殖过 程,因此,这一结果显然有利于牛耳朵的拓殖进而广布在我国华南至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区。

  •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资料——小花线柱苣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产自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的线柱苣苔属(Rhynchotechum)中国分布新记录——小花线柱苣苔(R. parviflorum Blume)。该种常生长在林中溪流附近的崖壁以及次生林下阴湿生境中。本种主要辨别特征为叶基本对生,花萼裂片被绢毛,花梗被黄褐色绒毛,花冠筒较小,子房具短柔毛,果无毛至微柔毛。印度学者于􀀁2020 年记载为印度新分布,而原始文献中记录的凭证标本采集点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故对原文记述的产地信息提出质疑。同时,在前人的研究中部分馆藏的线柱苣苔属植物标本被认定为本种,在此一并提出该种在中国的分布地理信息和详细描述。

  • 钙盐及模拟干旱互作对大花套唇苣苔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苦苣苔科原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为我国特有的复苏植物,在最近的修订中被并入套唇苣苔属(Damrongia Kerr),更名为大花套唇苣苔(D. clarkeana )。本研究以大花套唇苣苔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钙盐和模拟干旱互作试验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探究该植物对喀斯特特殊生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钙盐及模拟干旱互作时,低浓度钙盐可减轻干旱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低程度的干旱与低浓度的钙盐相互作用时反而会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钙盐低旱复合条件对大花套唇苣苔生长的促进作用也体现了该物种对喀斯特地区保水性差的石灰岩土壤基质的专适性,也避免了和其他植物直接生态位的竞争。

  • 苦苣苔科植物Lysionotus bijantiae的名实订正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我们发现近期发表的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一新种——Lysionotus bijantiae D. Borah & A. Joe 实为鉴定错误,应是汉克苣苔属的长圆叶汉克苣苔(Henckelia oblongifolia (Roxb.) D.J.Middleton & Mich. Möller) [原长圆叶唇柱苣苔Chiritaoblongifolia (Roxb.) Sinclair] 。因此, 我们将Lysionotus bijantiae 处理为Henckeliaoblongifolia 的新异名,同时我们也提供了吊石苣苔属和汉克苣苔属的的区分方法和主要识别特征。

  • 越南苦苣苔科植物国家级分布新纪录——大苞漏斗苣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漏斗苣苔属 Raphiocarpus Chun 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我 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两国共有分布的本属物种仅有 3 种。大苞漏斗苣苔 R. begoniifolius (Lévl.) Burtt 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 云南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未见在越南的报道。本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大苞漏斗苣 苔的国家级分布新纪录,使得两国共有分布的本属物种上升到了 4 个,并着重讨论了大苞漏 斗苣苔与其近缘种长筒漏斗苣苔 R. macrosiphon (Hance) Burtt 的区别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越 南所分布的漏斗苣苔属植物检索表。同时根据两国的各自与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对本种的濒危 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中越两国开展该种乃至本属植物的保育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凭证标本存 于越南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标本馆(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