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陈亮
  • 利用苔藓植物监测分析贵州草海的重金属大气沉降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贵州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区域气候,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及污染特征,对于草海湿地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笔者利用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与耐受性,让其作为生物监测指示植物,运用苔袋法(MossBag)监测贵州草海高原湿地系统湖泊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其中Cu、Pb、Zn、Cd、Cr、As、Hg 7中重金属,为草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个基础数据。用ICP-MS以及原子荧光检测了Cu、Pb、Zn、Cd、Cr、As、Hg 7种元素含量,计算沉降通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解析污染特征与来源,用地积累污染指数法对其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草海各元素大气沉降沉降通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Cu和Zn元素沉降通量远高于其他元素,达到21.43 μg·m-2·d-1和102.82 μg·m-2·d-1,占总沉降比重大。利用相关系分析表明,Cu与Zn,As与Cr,Cd与Pb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他们有相同来源,其他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不显著。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判断,7种重金属均属于严重污染,其中Cd尤为严重。根据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草海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主要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是已经关闭的土法炼锌遗留影响。

  • 超大表面积自驱动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利用新型纳米森林材料,构建一种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的用于现场检测的自驱动微流控芯片。方法:利用MEMS加工技术制备出具有优良光学性能和大表面积的石英纳米森林结构微流道,对该纳米森林结构的高度、宽度/横向尺寸、密度、表面积、光学性能、毛细驱动效果、荧光增敏效果做出评价,利用双抗体夹心的方法进行蓖麻毒素的检测。结果:纳米纤维锥底直径约200~300nm,高度约1.0um,纳米森林的密度约为10个/μm2,估测表面积比底面积达5:1以上。其在波长为680nm处的透光率达89.5%,驱动流速约5mm/s,与平面结构相比,其饱和荧光显色成倍提高。蓖麻毒素的检测限低于10 pg/ml,在 10~6250pg/ml范围内具有较好线性关系。结论:基于纳米森林结构,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超大表面积和高灵敏度的毛细自驱动微流控芯片。

  • L-茶氨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L-茶氨酸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集42日龄的湘东黑山羊的瘤胃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完全培养基中添加800 µmol/L H2O2、4 mmol/L L-茶氨酸+800 µmol/L H2O2、8 mmol/L L-茶氨酸+800 µmol/L H2O2和16 mmol/L L-茶氨酸+800 µmol/L H2O2,每组3个重复。培养12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L-茶氨酸能显著提高H2O2损伤的瘤胃上皮细胞存活率(P<0.05),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例(P<0.05),显著降低Bax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比值(P<0.05)。结果提示,L-茶氨酸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有效地保护由H2O2导致的瘤胃上皮细胞损伤;体外条件下,培养液中添加的L-茶氨酸浓度高于8 mm/L时能有效发挥抗凋亡作用。

  •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 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健康以及环境排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外源蛋白酶因可改善畜禽生长性能和健康,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养分的消化率和节约饲料资源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健康受动物的年龄、饲粮类型、酶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蛋白酶的分类、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其功能,侧重分析了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讨论了添加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产中环境排放的影响作用,以期为外源蛋白酶在畜禽养殖中的高效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 体外模拟消化法优化生长猪饲粮非淀粉多糖酶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 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 L-茶氨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模型,研究L-茶氨酸对H2O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比率及其凋亡通路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取42日龄湘东黑山羊的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培养于含5%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待细胞密度达到60%~70%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培养基中无额外添加物的对照组、添加800 µmol/L H2O2的Ⅰ组、添加800 µmol/L H2O2+4 mmol/L L-茶氨酸的Ⅱ组、添加800 µmol/L H2O2+8 mmol/L L-茶氨酸的Ⅲ组和添加800 µmol/L H2O2+16 mmol/L L-茶氨酸的Ⅳ组,每组3个重复。作用1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比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通路关键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9(Caspase-9)、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和凋亡酶激活因子(Apaf-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通过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啶(PI)联合染色结果可知,与Ⅰ组相比,各L-茶氨酸添加组(Ⅱ、Ⅲ和Ⅳ组)细胞晚期凋亡比率显著降低(P<0.05),且细胞晚期凋亡比率随L-茶氨酸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2)通过PCR检测结果可知,与Ⅰ组相比,各L-茶氨酸添加组Caspase-3、Caspase-9、Apaf-1基因的表达量皆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L-茶氨酸对H2O2引起的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结果可为今后研究反刍家畜瘤胃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 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磷酸氢钙(DCP)和磷酸二氢钙(M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的影响。试验1选用10头平均体重为(30.4±1.8) kg的生长猪,按照10×8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有5个DCP添加水平的玉米-豆粕型和含有5个DCP添加水平的小麦-豆粕型饲粮,进行8期消化试验;试验2选用10头平均体重为(30.9±1.5) kg的生长猪,按照10×8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有5个MCP添加水平的玉米-豆粕型和含有5个MCP添加水平的小麦-豆粕型饲粮,进行8期消化试验。每期消化试验包括5 d的饲粮适应期和2 d的粪便收集期。结果表明:1)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总粪磷排泄量极显著高于小麦-豆粕型饲粮(P<0.01),小麦-豆粕型饲粮的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和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极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P<0.01)。饲粮添加DCP和MCP线性增加总粪磷排泄量、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及磷的ATTD(P<0.01)。2)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得生长猪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对DCP中磷的TTTD分别为82.33%和82.88%,生长猪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对MCP中磷的TTTD分别为85.88%和84.62%。由此可见,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DCP和M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

  • 西藏地区不同牧草体外发酵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牧草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牧草,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牧草体外发酵48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初始产气速率(FRD0)、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需时间(t0.5)、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IVNDFD)、pH、氨态氮(NH3-N)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结果表明,体外发酵48 h后,苇状羊茅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Vf、FRD0、IVDMD及甲烷(CH4)、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但其体外发酵pH及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4种牧草(P<0.05);紫花苜蓿体外NH3-N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综上分析,苇状羊茅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牧草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