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03-24
  • 广藿香FPPS基因原核表达及茉莉酸甲酯对FPPS表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FPPS)是广藿香甲羟戊酸途径中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其催化异戊二烯焦磷酸( IPP) 和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合成萜类物质前体法尼基焦磷酸。为了进一步研究广藿香萜类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PTS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FPPS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该序列的开放阅读框全长1 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0 KD,等电点为5.43,存在一个结构域,参与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合成,不存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藿香FPPS氨基酸序列和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撒尔维亚(Salvia officinalis Linn)的氨基酸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研究其蛋白的表达情况,该文使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pET-32b-FPPS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菌株BL21(DE3)中,考察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融合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沉淀中,4个浓度的IPTG诱导蛋白表达效果差异不明显。最后,为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对FPPS表达量的影响,该文采用荧光定量技术分析0.1、0.25 mmol·L-1 MeJA对FPP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0.1 mmol·L-1 MeJA诱导后FPPS基因的表达量的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0.25 mmol·L-1 MeJA诱导后FPPS基因的表达量的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推测植物体内MeJA浓度的变化能影响FPPS基因的表达,高浓度具抑制作用,低浓度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广藿香萜类合成途径的研究奠定基础,为后续基因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参考。

  • 杭白芷根中分泌道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积累过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明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根中分泌道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转运积累特征,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分泌道发生过程及挥发油转运特征,结合组织化学定位确定挥发油的主要积累部位。结果表明: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由中柱鞘细胞最先发生,次生结构中分泌道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皮层中。挥发油的合成不仅与分泌细胞中质体及细胞质有关,还与周围细胞关系密切。分泌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丰富,可能通过形成小泡参与转运,再经由细胞壁向腔道内转移。相邻分泌细胞靠近角隅处的细胞壁分泌活动活跃,腔道内积累大量电子致密物质。成熟分泌道中分泌细胞及其腔道内积累大量油滴,因此挥发油主要积累场所为分泌细胞及其腔道。本研究明确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的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积累部位,揭示了分泌道发育过程中挥发油的转运积累特征,为进一步阐明分泌组织生长发育与有效成分积累关系研究提供详细理论依据。

  • 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历史动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异叶泽兰属于菊科泽兰属,是该属分布海拔相对较高的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海拔1 700~3 000 m左右的地区。本研究利用ycf6-psbM和rpl32-trnL两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以及核DNA片段ITS(nITS)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同时探讨了其居群历史动态。叶绿体片段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多态性指数Hd为0.656,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1 61;而ITS的平基因型多态性指数Hd为0.687,核苷酸多态性为0.002 35。因此异叶泽兰在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cpDNA和nITS分析结果都显示异叶泽兰居群水平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cpDNA:Gst= 0.679,Nst= 0.655,FST = 0.655;nITS:Gst = 0.543,Nst = 0.370,FST = 0.584)。但是,由于Nst值小于Gst值,异叶泽兰的分布不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基于单倍型地理分布以及Network分析推测横断山区南部(川西南-滇西北)和云南中部可能是异叶泽兰在第四纪冰期时的两个避难所,中性检验和失配分析的结果支持异叶泽兰在冰期后未发生过居群扩张。

  • 大花铁线莲开花物候与传粉昆虫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大花铁线莲是我国东北地区兼具优良观赏性状及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了研究野生大花铁线莲在引种地的开花进程和传粉规律,探讨引种环境对其开花特性的影响,于2017年和2018年间对大花铁线莲在个体、群体水平的开花物候和传粉特性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测和统计。结果表明:(1)大花铁线莲的群体花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两年个体开花进程基本相似,均呈单峰曲线;群体始花期和末花期时间较短,而盛花期时间较长,约为20 d左右,单株花期为5~7 d,种群花期长达30 d以上。群体开花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累计开花比例在开花后一周左右达到100%。 两年的开花同步指数(Si)分别为 0.76和0.74,说明大花铁线莲两年间的开花特性差异较小。(2)大花铁线莲访花昆虫主要有6目13科18种,它们在访花频率、访花行为以及在单花停留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传粉昆虫主要是8种,分属于3目4科。中华蜜蜂、食蚜蝇和短尾管食蚜蝇访花频率高,在单花上停留时间较长,可以初步认定它们在对大花铁线莲的花粉传播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花铁线莲开花特性和访花昆虫的观查以及盗蜜昆虫行为的研究,为大花铁线莲的迁地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 Na2SO4和Na2CO3胁迫下苦楝幼苗的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索苦楝应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和为苦楝在盐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以一年生苦楝(Melia azedarach)实生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中性盐Na2SO4和碱性盐Na2CO3 3个盐浓度(200、400和600 mmol·L-1)处理40 d,研究苦楝的抗盐碱水平及在不同程度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碱性盐胁迫条件下降程度更大,盐胁迫提高苦楝的根冠比。处理10 d时,苦楝幼苗的所有光合指标随中性盐和碱性盐浓度的提高呈相似的下降特征,碱性盐胁迫条件下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且随处理时间的增加,中性盐和碱性盐处理下苦楝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200 mmol·L-1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400和600 mmol·L-1盐碱胁迫均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600 mmol·L-1碱性盐胁迫条件下,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同等浓度下,碱性盐胁迫的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显著高于中性盐胁迫处理。由此可见,苦楝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碱性盐比中性盐对苦楝幼苗的影响更大。

  • 烟草TIR-NBS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TIR-NBS基因是一类与植物抗病调节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其特征解析有助于对植物免疫和发育调节的认识。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基因鉴定、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蛋白性质和结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和顺式作用元件等方面,对烟草TIR-NB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子特性分析。研究发现,烟草TIR-NBS基因家族含有30条成员,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含有3~8个保守基序;编码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和叶绿体中,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进化时主要受纯化选择作用,与番茄的TIR-NBS基因亲缘关系最近;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其可能受光照、温度以及生长素、茉莉酸甲酯、脱落酸、水杨酸、赤霉素等激素调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TIR-NB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依据。

  • 海南岛木麻黄林林下植物天然更新影响因素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木麻黄海防林是海南岛重要的海岸生态屏障,天然更新对其持续发挥防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海南岛大多数木麻黄林林下天然更新困难,然而却存在局部更新良好的现象。为了探究天然更新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不同林地更新质量的差异,研究影响木麻黄海防林林下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促进海南海防林由人工林向近自然林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中共设置73块临时样地,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研究林地所属气候区、林分条件、土壤因子和凋落物累积量对天然更新质量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气候区的木麻黄林下更新要显著优于半干旱区;木麻黄林分密度与更新密度和草本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林分条件其它因子对更新影响不大;不同更新质量样地的土壤pH和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铵态氮对幼苗、有机质对幼树的更新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凋落物的累计整体不利于天然更新的进行。结果说明气候因子,木麻黄林分密度,木麻黄凋落物积累量是影响木麻黄海防林林下植物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

  • 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在不同生境的种群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印加孔雀草是西藏新近入侵种,其危害已初见端倪,但我国鲜有对其入侵机理的研究。为探究印加孔雀草在异质环境下的种群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一步深入了解其生存策略和易入侵生境,该研究在菜园、果园、路边、荒地和河滩等5种典型入侵生境内对其花果期的种群构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计算了表型可塑性指标值。结果表明:(1)印加孔雀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基本规律为茎>花果>叶>根,在路边最大,菜园最小,两地间各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路边>果园>河滩>菜园;根冠比表现为菜园>荒地>河滩>路边>果园。(4)印加孔雀草各构件之间、各构件与总生物量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了其整体协调的生存策略。上述结果表明印加孔雀草能通过各构件生物量的调整来适应异质生境,具较高的可塑性。高繁殖输出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性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

  • 桐花树内生和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抗血栓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为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涂上采集的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对获得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体外溶栓实验筛选出具有抗血栓活性菌株。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从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共获得125株细菌;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3个门,27个科,39个属,74个种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数量占13.5%。抗血栓活性实验表明,初筛获得18株具有抗血栓活性细菌,总阳性率为24.32%;将初筛有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和重复验证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活性,结果复筛出3株细菌B1850、B1989和B2632具有很强抗血栓活性。综上所述,广西北海滩涂上红树植物桐花树中存在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资源,具有从中挖掘新的纤溶酶和开发溶血栓药物的潜力。

  • 牛大力淀粉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牛大力淀粉酶基因家族的生物活性,为牛大力生长发育规律的揭示及根膨大的相关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该文基于不膨大和膨大的牛大力根的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筛选到的28 个牛大力淀粉酶基因进行分析。28 个牛大力淀粉酶相关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从20.78 KDa到349.39 KDa不等;均为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部分在叶绿体;具有PLN02784 super family、AmyAc-family super family结构域;二级结构中除MsAm1, 7, 8, 15, 16, 22, 23, 28中α螺旋占比最大外,无规则卷曲的比例最大;三级结构预测具有α淀粉酶结构、β淀粉酶结构、异淀粉酶结构等;淀粉酶基因家族共有86 个作用元件,MsAm9的作用元件最多(42 个);系统发育树表明MsAm15,16归于1 类,且均具有motif 2, motif 3, motif 7, MsAm4, 24, 26归于1 类,与拟南芥淀粉酶进行比对,AtBM4和MsAM6归为一类,AtAM2和MsAM2归为一类,AtBM8和MsAM5归为一类,AtBM4和MsAM6归为一类,AtAM10和MsAM22归为一类,AtIM3和MsAM17归为一类。这些分析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28 个牛大力淀粉酶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牛大力根部膨大的研究及品种的改良提供参考。

  • 木林子大样地两个木姜子属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同属物种[木姜子(Litsea pungens)和黄丹木姜子(L. elongate)]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对相关函数和不同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和先决条件模型)的方法分析两个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和种间空间关联性,从同属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角度探讨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两个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为聚集分布,基于CSR零模型,木姜子和不同径级(幼树、小树、中树和成年树)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114 m、0~103 m、0~56 m、0~34 m和0~16 m,黄丹木姜子和不同径级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150 m、0~150 m、0~59 m、0~56 m和0~14 m;基于HP零模型,木姜子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尺度为0~23 m,其中幼树、小树和中树的均在0~22 m呈现聚集分布,成年树仅在0~3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黄丹木姜子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尺度为0~36 m、140~150 m,各径级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35 m、0~35 m、0~12 m和0~6 m;(2)种内关联性研究中,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不同径级个体种内关联在小尺度上基本呈现正关联,随着尺度的增大变为微弱的无关联或负关联;(3)种间关联研究中,木姜子对黄丹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对木姜子的空间关系大致相同,总体上,两物种之间均体现为在30m尺度内对另外一个物种呈现正关联,40~68 m尺度内呈现负关联;不同径级之间都表现为无关联,偶尔出现正关联或负关联。研究认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为聚集分布,其主要受到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的影响,木林子大样地中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空间分布格局存在相似性,而不同的生境偏好可能是导致两同属物种共存的原因。

  • 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和皂苷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药食两用植物绞股蓝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皂苷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乙烯利处理后绞股蓝不同器官中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pFPS,GpSS和GpSE的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及HPLC技术,测定了乙烯利处理对绞股蓝总皂苷和皂苷单体Rb1、Rb3和R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乙烯利能够不同程度地上调GpFPS,GpSS和GpSE基因的表达水平,且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在不同器官间不同,而在同一器官中相似。在乙烯利处理后3 d,所测各器官中的总皂苷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根、成熟叶和幼叶达到显著水平,但3个皂苷单体在不同器官中的增加或降低并不一致,以Rb3含量最高。该结果为探索利用植物激素调控绞股蓝皂苷次生代谢提供了参考。

  •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原苗主茎重复扦插快繁技术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解决目前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过长、繁育速度慢等问题,该研究以桂糖08-120脱毒健康种苗原苗为材料,在甘蔗健康种苗原苗发生分蘖后,剪下原苗主茎进行2次重复扦插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健康种苗原苗主茎全埋种植成活率48.20%,主茎斜插种植成活率95.10%;健康种苗原苗、主茎第一次扦插移栽和主茎第二次扦插移栽的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7.67%、96.33和96.00%,分蘖数分别为15条、14条和13条,株高分别为157.67、127.00和123.84 cm,茎径分别为25.52、25.31和25.23 mm,有效茎数分别为87 245、97 465和93 960条·hm-2,产量分别为49 294.5、52 126.00和49 948.50 kg·hm-2,主茎第一次扦插移栽和主茎第二次扦插移栽的株高低于原苗种植,但分蘖数、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与原苗种植差异不显著,健康种苗原苗主茎扦插移栽与健康种苗原苗移栽的甘蔗产量效应相差不大;原苗主茎重复扦插快繁成本约为一株0.47元,显著低于原苗常规繁种成本。该研究结果为甘蔗健康种苗降低成本和加快繁育速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 莪术基原植物DNA 条形码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寻找适用于中药材莪术基原植物鉴定的DNA 条形码序列,探索快速高效的莪术基原植物鉴定的新方法,该文首先利用扩增成功率和测序成功率对中药材莪术3 种基原植物,9 个样本的7 种DNA 条形码序列(ITS、ITS2、matK、psbA-trnH、trnL-trnF、rpoB 和atpB-rbcL)进行评估,然后利用MEGA6.0 软件对获得的高质量的序列通过变异位点分析、遗传距离计算和系统树分析等进一步进行评估,最后我们还将筛选到的DNA 条形码序列对未知基原的待测样品进行基原鉴定。结果显示,ITS、ITS2 和matK 等条形码序列在莪术基原植物中的扩增或测序成功率低,难以应用于实际鉴定,而psbA-trnH、trnL-trnF 和rpoB等条形码序列变异位点信息过少,不足于区分莪术的3 种不同基原植物,只有atpB-rbcL 条形码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高,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序列,同时序列长度理想(642~645bp),变异位点多(11 个),可实现莪术的3 种不同基原的区分鉴别。待测样品经基于atpB-rbcL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鉴别为温郁金。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atpB-rbcL 序列能够准确鉴定莪术不同基原植物,可以作为中药材莪术基原植物鉴定的条形码序列。

  • 广西青藓科分类学修订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对采自广西24 个县(市)的1 147 份青藓科植物标本的逐一鉴定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确认广西青藓科植物有11 属、44 种,其中包括广西青藓科植物新纪录属1 属,即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新纪录种7 种,分别为拟异叶藓(P. dumosa)、匐枝青藓(Brachythecium procumbens)、阔叶尖喙藓(Oxyrrhynchium latifolium)、泛生尖喙藓(O. vagans)、华东细喙藓(Rhynchostegiella sinensis)、长肋拟青藓(Sciuro-hypnum populeum)和弯叶拟青藓(S. reflexum)。该文提供了修订后的广西青藓科植物名录,并对其中的新纪录属、种的主要形态学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 基于联合测序分析技术挖掘红苞凤梨lncRNAs 信息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揭示lncRNA 在红苞凤梨嵌合叶片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机制,以金边红苞凤梨为材料,采用Iso-seq 2005 测序和SMRT 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联合测序分析技术,分析挖掘红苞凤梨lncRNA 信息。结果表明,鉴定得到6,018 条lncRNA,包含了3,298 个基因间lncRNAs,717 个反义lncRNAs,890 个内含子lncRNAs 和1,109 个正义lncRNAs,数据量较二代测序有了极大的提高。结构分析表明,红苞凤梨lncRNA 的总体表达丰度低于mRNA;序列长度在400~1200 nt 区间比例高于mRNA,而在>1600 nt 区间,lncRNA 分布的比例显著小于mRNA;lncRNA 中的外显子数量总体少于mRNA,开放阅读框长度总体上也短于mRNA。差异表达分析表明,在全绿、全白叶片发育过程中鉴定到1710 个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预测结果表明,5441 个lncRNAs 通过Cis 作用方式预测到靶基因,1544 个lncRNAs 通过Trans 方式预测到靶基因。靶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lncRNA 的靶基因主要作为酶蛋白参与调节叶片代谢活动和信号转导等方面,与叶片的颜色形成、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该文鉴定出的lncRNA 信息以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为红苞凤梨以及凤梨科其它植物的lncRNA 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 在金边红苞凤梨叶片嵌合性状的形成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水曲柳中MYBL2 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MYB 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各个时期。研究发现,MYB 转录因子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植物抗逆生长。该研究在水曲柳中克隆FmMYBL2 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和表达特征,并构建FmMYBL2 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对水曲柳幼苗进行低温胁迫、盐胁迫处理以及激素分子诱导处理(包括ABA、IAA、GA3、JA、SA)。分别在0、1、3、6、12、24、48 h取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对上述处理样品中FmMYBL2 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了FmMYBL2 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FmMYBL2 基因全长为762 bp,编码253 个氨基酸。FmMYBL2 蛋白是亲水性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其与棉花同源关系较近。荧光定量分析表明,FmMYBL2 基因响应低温胁迫和盐胁迫,同时ABA、IAA、GA3、JA、SA 共同调控该基因表达。在低温处理1 h、盐胁迫48 h 时FmMYBL2基因表达量最高,激素诱导后表达量持续波动,但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响应。FmMYBL2 基因在根、芽、花、种子中均有表达,雄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MYBL2 基因功能和水曲柳抗逆生长的调控奠定基础。

  • 木麻黄种子萌发的限制生态因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成功的天然更新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1)种源数量充足、质量良好;(2)适宜种子萌发的微生境;(3)幼苗、幼树存活的生态条件。为探究海南岛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海防林自身无法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对影响其天然更新的三个条件之一的种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的生态因子,如:木麻黄化感,土壤酸碱度、盐度,温度,基质类型,水分等对木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浸提物的不同浸提液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与CK组无显著性差异;设定范围内的pH、盐度和温度对木麻黄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梯度PEG溶液处理的木麻黄种子萌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伴随PEG溶液浓度增加,木麻黄种子萌发率随之锐减;不同基质及浇水频度对种子萌发率也具有显著影响。综合PEG干旱胁迫,基质及浇水频度的结果可以发现,木麻黄种子抗旱能力较弱,对水分敏感,因此,水分是制约木麻黄种子萌发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凋落物层及滨海沙土较差的保水性也不同程度制约了种子的萌发。

  • 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选取5 种真红树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 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 (Hibiscus tiliaceus)和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9 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真红树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 基于无人机影像探讨格氏栲天然林林窗数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讨格氏栲( 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林窗数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预测森林种群动态变化及演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格氏栲天然林正射影像图并结合野外调查,通过提取林窗特征参数和计算植被覆盖率探讨林窗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保护区内格氏栲天然林植被覆盖率为75.53%,部分地区出现一定面积裸露土地。(2) 研究区林窗空隙率为2.40%,密度为6.50个/hm2,平均林窗面积为36.86 m2。(3) 研究区林窗数量随林窗面积增加呈负指数分布,以微、小和中型林窗为主,林窗面积100 m2 以上的数量较少。(4) 低海拔林冠层覆盖度好,中海拔地区林窗个体数和平均林窗面积较大,高海拔地区林窗密度和空隙率相对较大。林窗主要分布在缓坡和斜坡上,其平均面积、密度和林窗空隙率也明显较高。西和南方位林窗数量较多,北、西北和东南方向林窗密度和空隙率相对较大。格氏栲天然林植被覆盖率较高,以微、小和中型林窗为主,地形因子通过改变林窗面积、林窗密度和林窗空隙率特征,驱动了格氏栲天然林林窗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旨在为无人机在森林林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