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9-3
  • 持续激活型CIPK9 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的花粉管生长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生理学过程,需要多种信号传导系统来引导植物细胞完成。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可以通过钙传感器CBLs 激活下游的蛋白激酶CIPKs而参与调控细胞的极性发育过程。该研究中CIPK9 被确定为候选基因,其C 端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相融合,通过基因枪技术在烟草花粉中进行瞬时表达,观察对应的亚细胞定位及花粉管中诱导的表型。结果显示GFP 标记的CIPK9 定位于花粉管中高速运动的颗粒状细胞器,并可随胞质环流进行规律的运动。为进一步探究CIPK9 的生物学功能,该研究构建了持续激活型CIPK9(CACIPK9)。与全长CIPK9 相比较,CACIPK9 缺少C 末端的调控区域,并在激酶区域的激活环中进行了点突变,从而表现出不受调控的持续高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缺少C 端调控区的CACIPK9 表现出非特异性的亚细胞定位,即与GFP 对照相同的胞内弥散定位,说明CIPK9 的C 末端调控区对于其在花粉管中的正确定位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另外,CACIPK9 过表达可以引起花粉管的去极化生长表型。综上所述,CIPK9 作为钙信号下游家族的一员参与了花粉管极性生长的相关过程,并对花粉管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马尾松细胞分裂素羟化酶基因PmCYP735A 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腺嘌呤衍生物,广泛参与植物器官形态建成及胁迫响应。细胞分裂素羟化酶CYP735A 属于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家族成员,它通过羟基化作用调控植物体内异戊烯基腺嘌呤与反式玉米素的含量水平,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林木树种中鲜有细胞分裂素羟化酶基因克隆和鉴定的相关报道,该文首次在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中采用cDNA 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出1 个CYP735A基因。马尾松CYP735A 基因(PmCYP735A)cDNA 全长为1 744 bp,包括1 647 bp 的开放阅读框,44 bp 的5’端非翻译区和53 bp 的3’端非翻译区。该基因编码蛋白由548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二级结构含有丰富的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该基因编码蛋白不含跨膜区域,且无信号肽酶切位点,在第399-406 和475-484 个氨基酸残基存在P450 超家族保守特征序列ETLRLYP(ExxRxxP)和血红素结合区域(Heme-binding region)FSFGPRKCVG(FxxGxRxCxG)。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马尾松PmCYP735A 与水稻、玉米、拟南芥CYP735A 蛋白归属于同一小的进化枝,而可可、毛果杨、麻风树和橡胶树等的CYP735A 同源蛋白相对集中的定位于另一进化分支。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PmCYP735A 基因在马尾松根和茎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叶,该基因响应外源生长素NAA诱导表达,随着诱导时间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表达趋势。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CYP735A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物种间的表达调控异同,为进一步挖掘马尾松优异基因资源奠定基础。

  • 中国橙衣属和果衣属地衣的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对采自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无量山地衣标本的研究,发现了橙衣属的一个中国新纪录Caloplaca indica(三室类型孢子)和果衣属的一个中国新纪录Ramboldia haematites。在对实验室标本的整理过程中,发现Ramboldia haematites 在福建省和广西省同样存在。该文详细描述了其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方面的特征,并且提供了显微结构照片。本研究丰富了云南省、福建省和广西省地衣的物种多样性,为橙衣属和果衣属地衣分类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可靠资料。所用标本存放在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SDNU)。

  • 土壤镉胁迫对田七体内镉分布及富集特性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田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是我国一种传统珍贵草本药用植物,其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镉对田七生长会产生抑制,镉胁迫会降低田七主要药效成分皂苷的积累,影响田七药材质量。田七中镉的健康风险评价后认为其危害商数( HQ) 大于1,说明田七药材中的镉对服用者有非致癌风险。为了揭示田七不同部位对镉毒害的响应,明确不同浓度镉污染对田七体内镉分布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部位的富集特性,揭示镉胁迫对田七不同部位的影响机制及富集转移特性。在“田七之乡”广西靖西市田七园以三年生田七为试验材料,土培条件下,以不施镉处理为空白对照,设置6个镉浓度梯度(5、10、20、30、40、50 mg·kg-1),分析了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田七不同部位镉积累特征以及转移特性。研究表明:在不同器官(叶、茎、剪口、须根、主根)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各器官镉的积累量均显著(P 剪口>主根>茎>叶,当镉浓度为5、10、20、30、40、50 mg·kg-1 时,田七镉分布表现为:剪口>主根>须根>茎>叶;地下部镉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无论地下部生物富集系数还是地上部生物富集系数均成逐渐降低的趋势。

  • 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14 个扦插培育的甜叶菊品种叶为试验材料,首先从8 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进行纯化前处理,然后采用HPLC 法对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所含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绿原酸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甜叶菊品种,为扩大甜叶菊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8 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XAD-16 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吸附-解析性能最佳;经优化,上样液浓度1.20 mg·mL−1、样品溶液pH 3、解析液乙醇体积分数70%时XAD-16 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HPLC 检测分析表明,在14 个品种中共检测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六种绿原酸类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均为异绿原酸A、绿原酸、异绿原酸C,而在品种3、5、13、14 中没有检测出异绿原酸B;14 个品种中6 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异绿原酸A 20.55~54.3 mg·g−1、绿原酸17.96~32.93mg·g−1、异绿原酸C 4.15~19.49 mg·g−1、新原酸0.61~4.61 mg·g−1、隐绿原酸0.52~3.11 mg·g−1、异绿原酸B 0.0~3.17 mg·g−1,6 种绿原酸类成分总量为43.9~97.8 mg·g−1。可见,不同品种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甜叶菊品种可用于开发获取绿原酸类物质。

  • 番荔枝科(Annonaceae)传粉室类型及其演化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花部结构与传粉者协同进化是有花植物成功演化的关键原因,在番荔枝科的植物中传粉室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花部结构。由于该科花瓣的大小、轮数及每轮花瓣数、花瓣间的连合方式等高度多样,导致其传粉室形态也高度多样。番荔枝科107 属植物中68 属报道了详细的花部结构。该文根据开花期传粉室的闭合情况将这68 属的传粉室分为开放型、半闭合型和闭合型3 类。其中24 属具开放型传粉室;38 属具半闭合型传粉室;26 属具闭合型传粉室。约17 属具2 种或3 种传粉室类型。不同传粉室类型的植物与传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蜂类和蝇类主要为开放型传粉室或传粉室空间较大的半闭合型和闭合型传粉室植物传粉;蓟马主要为半闭合型与闭合型传粉室植物传粉。古热带和新热带是番荔枝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分布于古热带的植物种数最多,但传粉室类型和传粉者较单一;分布于新热带的植物种数相对较少,但传粉室类型与传粉者都高度多样。已有研究表明非洲是番荔枝科植物的起源地,开放型传粉室的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普遍存在于各族早期分化的属中,并且均由小甲虫进行传粉,是该科较原始的传粉室类型。半闭合型分布于热带非洲、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闭合型传粉室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这两类传粉室植物的传粉者也较多样,是番荔枝科植物中较进化的传粉室类型。

  • 中国大陆天麻属(兰科)一新记录种——乌来天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报道了在广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 Brown)一新记录种——乌来天麻(G. uraiensis T. C. Hsu & C. M. Kuo)。乌来天麻形态较近似于春天麻(G. fontinalis T. P. Lin),但前者花序、花被筒较短,唇盘中部具4条纵向脊,脊向舌状先端延伸、合并成更高的2条,易与后者相区别。该文描述了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讨论了该发现的生物地理学意义,并提供了彩色图版。

  • 锥(Castanopsis chinensis)低磷胁迫响应基因的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磷是限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研究森林群落中优势木本植物对低磷胁迫响应的内在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鼎湖山20ha 固定监测样地常绿阔叶林中优势种锥(Castanopsi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锥基因组序列进行深入分析,完成锥基因组参考序列的草图拼接,并结合大样地土壤有效磷数据,共筛选出37 个显著性磷响应基因。对筛选出的锥磷响应基因进行GO 功能注释分析,结果发现30 个GO 注释分类中属分子功能类的基因数最多,共有13 条,所涉及的预测功能包括磷脂酶D 活性、细胞色素c 氧化酶活性、光电子传递、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对锥磷响应基因进行KEGG 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富集的1 条代谢通路为psbD 基因参与调控的植物光合代谢途径。该研究表明,在锥生长期中,有众多基因与磷代谢相关, 并参与调控多种生物途径。其中psbD 基因作为锥叶片主要的磷响应基因可通过调控光合作用来调节植物生长,但其功能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 展毛野牡丹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明确展毛野牡丹的化学成分,运用Diaion HP20SS、MCI、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展毛野牡丹根和茎的醇提物分别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是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3,4-二羟基苯乙醇4-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龙胆酸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 (4)、甲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乙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6′-O-没食子酰基黑樱苷(7)、没食子酸甲酯(8)、没食子酸乙酯(9)、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 2-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展毛野牡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和品种柠檬果皮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采用该方法对8不同柠檬样品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为安捷伦Eclipse XDB–C18(250 mm × 4.6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C,波长为210 nm。结果表明:3个产地尤力克果皮中柠檬苦素含量依次为云南瑞丽(EUR_D)、四川安岳(EUR_C)和广东河源(EUR_Y),诺米林含量依次为EUR_D、EUR_C和EUR_Y;不同品种柠檬果皮中柠檬苦素含量依次为北京柠檬(M_NM)、粗柠檬(R_NM)、无核柠檬(S_NM)、热那亚(RNY)、里斯本(LSB),诺米林含量依次为S_NM、R_NM、LSB、RNY和M_NM。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品种柠檬果皮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该HPLC法可为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柠檬果实质量鉴别、资源评价及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播种季节和种植方式对多年生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播种季节及种植方式对多年生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本文选取6个多年生苦荞新品系,对春、秋季直播与秋季再生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季节对多年生苦荞新品系的主花序的花粉可育率、总结实率、有效结实率、植株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及籽粒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秋播主花序花粉可育率、总结实率、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分枝数,籽粒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春播;植株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均极显著低于春播,主花序花朵大小、籽粒种子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方式对主花序花粉可育率、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节数及籽粒百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秋季再生主花序花粉可育率、籽粒单株粒数显著高于秋季直播,主花序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粗、主茎节数,籽粒百粒重显著低于秋季直播,主花序花朵大小、总结实率,植株株高、主茎分枝数,籽粒种子长宽比、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生长季节下主花序有效结实率及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是最高。所有参试品系中,1612-241秋季直播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1612-16、1612-33秋季再生单株产量较正季优势显著。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适宜一季播种两季收获的优良品系,为今后多年生苦荞的选择育种提供线索基础。

  • 西番莲PeERG基因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ERA(Eecherichia coli Ras-like protein)蛋白是与已知异三聚体G蛋白和小分子G蛋白不同的一种新的GTP结合蛋白。迄今,还没在木本植物中开展其同源基因ERG(ERA-like GTPase)克隆和功能验证的相关报道。本文首次在西番莲新品种‘平塘1号’中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克隆鉴定1个ERG基因。西番莲PeERG基因cDNA全长为1 518 bp,包括1 260 bp的开放阅读框、38 bp的5’-端非翻译区和220 bp的3’-端非翻译区,该基因编码蛋白由4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二级结构含有丰富的α-螺旋和延伸链。PeERG蛋白不含跨膜区域,也不存在信号肽酶切位点,既在其N端有典型的GTPase保守结构域(GTPase domain)又在其C端有独特的RNA结合结构域(KH domain)。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西番莲PeERG蛋白和水稻OsERG1、拟南芥AtERG1、大肠杆菌ERA位于同一进化分枝。实时定量PCR检测揭示,PeERG基因在西番莲根、茎、叶、花、果中均有表达,叶中表达最高;同时该基因响应低温胁迫信号,其表达呈动态变化模式。本研究首次鉴定和描述了木本植物西番莲的ERG基因,这些研究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ERG基因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为深入挖掘西番莲特异基因资源提供参考。

  • 罗汉松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的代谢产物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从罗汉松内生真菌 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 的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0个代谢产物,应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为 jesterone (1),hydroxy-jesterone (2),ambuic acid (3),6β-羟基-豆甾-4-烯-3-酮 (4),(24S)-麦角甾-5-烯-3β, 7α-二醇 (5),7, 22-二烯-3β, 5α, 7β-三羟基-麦角甾醇 (6),麦角甾-7, 22-二烯-3-酮 (7),(4E, 8E, 2S, 3R, 2′R)-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 8-sphingadienin (8),鲨肝醇 (9),棕榈酸 (10)。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 P. heterocornis 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4,6,7 为首次从拟盘多毛孢属真菌中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叶片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1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明不同等级石漠化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叶片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Shannon-Wiener 多样性、Margalef 丰富度、Pielou 均匀度和Simpson 多样性等多样性指数以及优势种LA、LT、LDMC 和13C 等叶片性状研究石漠化梯度上的物种多样性和叶片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6 个样方共有维管植物188 种,隶属69 科141 属。随着石漠化程度加剧,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石漠化物种多样性差异: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优势种LA 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呈降低趋势,而LT、LDMC 和13C 呈升高趋势, 不同石漠化等级叶片性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CCA 分析,表明土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石漠化地区植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RDA 分析,显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速效钾、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土层厚度和有机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叶片性状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植被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 山东省植被NPP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区域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对区域生态调控的作用,本文基于MOD17A3的年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山东省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气候、人为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山东省植被NPP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值为442 g C · m-2 · a-1,年总量平均值为63.16 T g C。山东省植被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其中年均NPP 300 ~ 400 g C · m-2 · a-1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2.28%,分布于山东省西部的绝大部分区域。(2)山东省植被NPP年增加速率平均值为3.29 g C · m-2 · a-1,增加区域占山东省植被总面积的92.63%。其中,极显著增加区域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56%,主要分布在烟台市、青岛市、日照市、临沂市、潍坊市、东营市和滨州市;显著减少和极显著减少的区域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33%,零星分布在山东省东南部和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3)植被NPP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气候因素中降雨的影响最大,城市化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逐渐成为植被NPP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 两种砧木对樱桃番茄青枯病抗性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青枯病是危害我国华南地区番茄生产最严重的土传性病害之一。为探讨在人工接种青枯菌条件下,两种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分别用砧木“番砧1号”和“茄砧21号”与樱桃番茄“粉贝贝”进行嫁接,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嫁接组合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结果表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显著提高了番茄的抗病性,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延缓了发病时间。青枯菌在侵染植株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其数量从根系到地上茎部逐渐减少。砧穗嫁接植株、砧木自根嫁接植株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青枯菌数量降低,且地上茎部中的病原菌数量显著低于接穗自根嫁接植株。接种青枯菌后,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发病期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总体上提高了植株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改善了嫁接植株根际微环境,对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具有重要作用。

  • ‘恭城月柿’不同生育期果实和叶片单宁组分含量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柿单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研究柿单宁的生物生产特性对其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涩柿品种‘恭城月柿’为实验材料,揭示其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单宁及单宁组分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规律,为柿单宁的功能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实验测定了幼果期、膨大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柿果肉、果皮和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并利用液质联用色谱对全部样品中6种单宁组分[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芦丁(Rutin)、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柿果肉和果皮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单宁,在膨大期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1.93 mg·g-1和18.41 mg·g-1,随着果实进入成熟阶段显著下降;柿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较低,并且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明显变化。另外,在柿果肉中检测到GA、GC和CA 3种单宁组分,其中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在柿果皮中检测到GA、GC、CA、Rutin和EGC 5种组分,其中CA含量最高,EGC仅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有痕量检出;在柿叶中检测到全部6种单宁组分,其中整个生育期CA含量极高,EGC和EC均为痕量检出。由此可知,幼果期至膨大期的柿果实可产出较多可溶性单宁,其中果肉中含有较多的GA组分,果皮中含有大量的CA组分,柿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产出极为丰富的CA单宁组分。

  • 人工脱涩处理对广西野生柿种质果实贮藏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广西特有的野生柿种质‘油柿’(YS)、‘农家栽培柿’(ZP)和主栽品种‘恭城月柿’为实验材料,分析人工脱涩乙烯利处理的果实采后贮藏中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乙烯生物合成量、色差、可溶性单宁含量、果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不同野生柿种质采后果实软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可滴定酸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缓慢,果实易软化。其中YS-4最不耐贮藏,乙烯利处理后,贮藏第4天硬度降至1.620 N,第6天可溶性单宁含量下降至2.398 mg·g-1,整个贮藏期原果胶含量下降最慢,末期可溶性果胶值最低,为0.832%;而YS-2最耐贮藏,乙烯利处理第8天硬度为YS-4的3.6倍,贮藏末期硬度在所有油柿中最高。农家栽培柿中乙烯利处理贮藏末期ZP-2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最缓慢,原果胶降幅最小,可溶性果胶含量最高;相反ZP-3果实转色快且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低,原果胶降幅最大,可溶性果胶含量低。恭城月柿PG活性和Cx活性远远高于油柿,各油柿种质的果实软化程度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相关性不同,β-D-Gal酶和Cx酶在农家栽培柿贮藏前期起作用,PG酶在贮藏前期和后期对果实软化起作用。说明不同柿种质品种在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酶不同。综上,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柿耐贮性差,其中YS-4极不耐贮藏,而‘农家栽培柿’ZP-2极耐贮藏。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柿果实软化机制提供基础的种质材料。

  • 贵州石笔木种子内源有机化合物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浸提法和GC-MS检测了贵州石笔木种子内源有机化合物种类、相对含量,以及种皮和胚乳在不同溶剂、温度和浓度条件下的浸提物活性。结果显示:(1)种皮和胚乳中皆含有有机酸、烯、酯、醇、醛、酚等6类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种皮含有机酸7种、烯类1种、酯类5种、醇类3种、醛类3种、酚类1种,胚乳含有机酸6种、烯类1种、酯类1种、醇类1种、醛类1种、酚类1种;(2)种皮浸提物活性显著高于胚乳浸提物活性(P<0.05),且其烯、醛、醇和酯类含量分别高出胚乳含量的8.78%、2.66%、2.15%和1.70%,可能是对种子萌发起主要作用的内源抑制物质;(3)不同条件下处理的浸提液均能显著抑制白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浸提液抑制物活性表现为醇溶剂大于水溶剂,并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初始温度为100 ℃时,浸提液抑制活性达到最大值。贵州石笔木种子的内源有机化合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探索其与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解决种子萌发育苗的关键技术及在农林业生产中应用,这在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生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设计9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从14份真红树植物的46份组织样品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分离菌株的种属,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采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菌株延缓衰老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基因序列去重复后从46份真红树植物组织样品中获得32株海洋细菌,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分析,覆盖12科17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并获得1株疑似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新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7%。经过秀丽隐杆线虫粗筛发现3株海洋细菌具有显著延缓线虫衰老的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细菌具有物种多样性,部分菌株具有延缓线虫衰老活性。